第1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 授课时间 第1周周一第5、6节 课时安排2学时 果题目 流体力学及其任务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流体力学硏究的对象以及硏究的方法;理解连续介质模型、理想 流体模型和不可压缩流体的力学模型;掌握流体的基本特性和基本属性 密度、容重、压缩膨胀、粘性、汽化压强;记住流体的主要物理常数;掌 握牛顿内摩擦定律 教学内容 基本內容:流体力学的硏究內容及其方法,连续介质模型概念,理想流体 模型和不可压缩流体的力学模型,流体的基本特性和属性:易 流动性、密度、容重、压缩膨胀、粘性、汽化压强。 重点:物质在自然界存在的形式之一—流体;流体的连续介质模型 牛顿内摩擦定律。 难点:连续介质模型,牛顿内摩擦定律。 思考题目:P131-1,1-3 作业:P131-4,1-6,1-11,1-12。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1.张鸿雁、张志政等《流体力学》教材科学出版社2004。2.周光坰等 《流体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绪论部分3. ictor L. Streeter E. Benjamin Wylie <Fluid Mechanics> McGraw-Hill Book Compan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分钟,授新课88分钟,安排讨论分钟,布置作业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口讨论课囗实验课囗 练习课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口讨论囗 指导囗 其他口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口模型口实物口挂图口音像 其他囗 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 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 第2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 授课时间 第1周周三第5、6节 课时安排2学时
第1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 授课时间 第1周 周 一 第 5、6 节 课时安排 2学时 授课题目: 流体力学及其任务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流体力学研究的对象以及研究的方法;理解连续介质模型、理想 流体模型和不可压缩流体的力学模型;掌握流体的基本特性和基本属性: 密度、容重、压缩膨胀、粘性、汽化压强;记住流体的主要物理常数;掌 握牛顿内摩擦定律。 教学内容: 基本内容:流体力学的研究内容及其方法,连续介质模型概念,理想流体 模型和不可压缩流体的力学模型,流体的基本特性和属性:易 流动性、密度、容重、压缩膨胀、粘性、汽化压强。 重 点:物质在自然界存在的形式之一 ¾流体;流体的连续介质模型; 牛顿内摩擦定律。 难 点:连续介质模型,牛顿内摩擦定律。 思考题目:P13 1-1,1-3 作 业:P13 1-4,1-6,1-11,1-12。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1.张鸿雁、张志政等《流体力学》教材 科学出版社 2004。2.周光坰等 《流体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¾ 绪论部分 3. Victor L. Streeter, E.Benjamin Wylie <Fluid Mechanics>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_____分钟,授新课__88__分钟,安排讨论_____分钟,布置作业 __2__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 其他□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 讨论□ 指导□ 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 其他□ 填表说明:1. 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 2. 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 第2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 授课时间 第1周 周 三 第 5、6 节 课时安排 2学时
授课题目 作用在流体上的力,物理量的量纲与单位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作用在流体上的表面力和质量力;能表述物理量的单位与量纲 教学内容 基本内容:作用在流体上的表面力和质量力;物理量的单位与量纲 重点:表面力和质量力,物理量的单位与量纲 难点:表面力和质量力,单位与量纲 思考题目:P131-2 作业:P141-7,1-9,1-10。 参考资料: 1.张鸿雁、张志政等《流体力学》教材科学出版社2004。2.周光坰等 《流体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绪论部分3. Victor L. Streeter, E. Benjamin Wylie< Fluid Mechanics> McGraw-Hill Book commas种,布作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_1Q分钟,授新课_78分钟,安排讨论_分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口讨论课口实验课囗 练习课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口讨论口 指导囗 其他口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口模型口实物口挂图口音像 其他囗 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 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 第3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 授课时间 第1周周五第1、2节 课时安排2学时 授课题目 流体运动的描述 教学目的、要求
授课题目: 作用在流体上的力,物理量的量纲与单位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作用在流体上的表面力和质量力;能表述物理量的单位与量纲 教学内容: 基本内容:作用在流体上的表面力和质量力;物理量的单位与量纲 重 点:表面力和质量力,物理量的单位与量纲。 难 点:表面力和质量力,单位与量纲 思考题目:P13 1-2。 作 业:P14 1-7,1-9,1-10。 参考资料: 1.张鸿雁、张志政等《流体力学》教材 科学出版社 2004。 2.周光坰等 《流体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¾ 绪论部分 3. Victor L. Streeter, E.Benjamin Wylie <Fluid Mechanics>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__10___分钟,授新课__78__分钟,安排讨论_____分钟,布置作 业__2__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 其他□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 讨论□ 指导□ 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 其他□ 填表说明:1. 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 2. 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 第3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 授课时间 第1周 周 五 第 1、2 节 课时安排 2学时 授课题目: 流体运动的描述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描述流体运动的拉格眀日法和欧拉法;掌握欧拉法中速度场及其 加速度的表达;熟悉恒定流与非恒定流、一元、二元和三元流、均匀流与 非均匀流;掌握流线与迹线的概念。 教学内容: 基本内容:描述流体运动的拉格朗日法和欧拉法;欧拉法中速度场及其加 速度的表达;恒定流与非恒定流、一元、二元和三元流、均匀 流与非均匀流、流线与迹线。 重点:流体运动的欧拉法,欧拉法中速度场及其加速度的表达,流线 与迹线 难点:欧拉法中速度场及其加速度的表达,流线与迹线 讨论:拉格朗日法和欧拉法的比较 作业:P292-1,2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1.张鸿雁、张志政等《流体力学》教材科茡岀版社2004。2.景思睿等 《流体力学》西安交大出版社2001—第3章3. Victor l. Streeter E. Benjamin Wylie <Fluid Mechanics>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_2_分钟,授新课_76分钟,安排讨论_10分钟,布置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口讨论课口 实验课囗 练习课 其他囗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口讨论囗 指导囗 其他口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口模型口实物囗挂图口音像 其他囗 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 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 第4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 授课时间 第2周周一第5、6节 课时安排2学时 授课题目 流体微团运动的分解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亥姆霍兹速度分解定理;熟悉流体微团的平移、旋转和变形(线 变形、角变形)运动;理解流体有旋与无旋运动的概念;掌握判断流体是 有旋还是无旋运动的方法。 教学内容:
了解描述流体运动的拉格朗日法和欧拉法;掌握欧拉法中速度场及其 加速度的表达;熟悉恒定流与非恒定流、一元、二元和三元流、均匀流与 非均匀流;掌握流线与迹线的概念。 教学内容: 基本内容:描述流体运动的拉格朗日法和欧拉法;欧拉法中速度场及其加 速度的表达;恒定流与非恒定流、一元、二元和三元流、均匀 流与非均匀流、流线与迹线。 重 点:流体运动的欧拉法,欧拉法中速度场及其加速度的表达,流线 与迹线 难 点:欧拉法中速度场及其加速度的表达,流线与迹线 讨 论:拉格朗日法和欧拉法的比较 作 业:P29 2-1,2-3,2-4。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1.张鸿雁、张志政等《流体力学》教材 科学出版社 2004。2.景思睿等 《 流 体 力 学 》 西 安 交 大 出 版 社 2001 ¾ 第 3 章 3. Victor L. Streeter, E.Benjamin Wylie <Fluid Mechanics>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__2___分钟,授新课__76__分钟,安排讨论__10___分钟,布置 作业__2__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 其他□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 讨论□ 指导□ 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 其他□ 填表说明:1. 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 2. 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 第4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 授课时间 第2周 周 一 第 5、6 节 课时安排 2学时 授课题目: 流体微团运动的分解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亥姆霍兹速度分解定理;熟悉流体微团的平移、旋转和变形(线 变形、角变形)运动;理解流体有旋与无旋运动的概念;掌握判断流体是 有旋还是无旋运动的方法。 教学内容:
基本内容:亥姆霍兹速度分解定理,流体微团的平移、旋转和变形(线变 形、角变形)运动;流体有旋与无旋运动;。 重点:亥姆霍兹速度分解定理,流体微团的平移、旋转和变形运动 难点:流体微团的平移、旋转和变形运动 讨论:亥姆霍兹速度分解的方法,流动轨迹与无旋 作业:P292-5,2-6,2-7。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1.张鸿雁、张志政等《流体力学》教材科学出版社2004。2.景思睿等 《流体力学》西安交大出版社2001—第3章3. Victor L. Streeter, E. Benjamin Wylie <Fluid Mechanics>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 分钟,授新课68分钟,安排讨论_15分钟,布置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口讨论课口实验课口 练习课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口讨论囗 指导囗 其他口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口模型口实物口挂图口 音像 其他口 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 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 第5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 授课时间 第2周周三第5、6节 课时安排2学时 授课题目: 流体静压强及其特性、流体平衡微分方程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流体静压强概念;熟悉静压强的特性;了解流体平衡的微分方 程;熟悉等压面概念 教学内容 基本内容:流体静压强概念;静压强的特性,流体平衡的微分方程 等压面概念。 重点:流体静压强及其特性 难点:流体静压强,等压面概念
基本内容:亥姆霍兹速度分解定理,流体微团的平移、旋转和变形(线变 形、角变形)运动;流体有旋与无旋运动;。 重 点:亥姆霍兹速度分解定理,流体微团的平移、旋转和变形运动 难 点:流体微团的平移、旋转和变形运动 讨 论:亥姆霍兹速度分解的方法,流动轨迹与无旋 作 业:P29 2-5,2-6,2-7。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1.张鸿雁、张志政等《流体力学》教材 科学出版社 2004。2.景思睿等 《 流 体 力 学 》 西 安 交 大 出 版 社 2001 ¾ 第 3 章 3. Victor L. Streeter, E.Benjamin Wylie <Fluid Mechanics>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__5___分钟,授新课_ 68___分钟,安排讨论__15___分钟,布置 作业__2__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 其他□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 讨论□ 指导□ 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 其他□ 填表说明:1. 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 2. 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 第5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 授课时间 第2周 周 三 第 5、6 节 课时安排 2学时 授课题目: 流体静压强及其特性、流体平衡微分方程 教学目的、要求: 了解流体静压强概念;熟悉静压强的特性;了解流体平衡的微分方 程;熟悉等压面概念。 教学内容: 基本内容:流体静压强概念;静压强的特性,流体平衡的微分方程; 等压面概念。 重 点:流体静压强及其特性, 难 点:流体静压强,等压面概念
讨论:静止流体中流体的受力分析,静压强与正应力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1.张鸿雁、张志政等《流体力学》教材科学岀版社2004。2.蔡增基等 《流体力学泵与风机》中国建工出版社1999—第2章3. Victor l. Streeter, E. Benjamin Wylie <Fluid Mechanics> McGraw-Hill Book Comp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 分钟,授新课70分钟,安排讨论15分钟,布置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讨论课口实验课口 练习课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口讨论口 指导囗 其他口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口 模型囗 实物口挂图口 音像 其他囗 填表说明:1.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 2.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 第6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 授课时间 第2周周五第1、2节 课时安排2学时 授课题目: 重力作用下流体的静压强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流体平衡的微分方程一般积分;理解帕斯卡原理:掌握重力作用 下静压强的分布规律及其实际应用。 教学内容 基本内容:流体平衡的微分方程般积分,帕斯卡原理,重力作用下静压 强的分布规律及其实际应用 重点:重力作用下静压强的分布规律及其应用。 难点:静压强的分布规律(静力学基本方程)的意义 讨论:连通器中的等压面,压强势能。 作业:P533-2
讨 论:静止流体中流体的受力分析,静压强与正应力。 参考资料(含参考书、文献等): 1.张鸿雁、张志政等《流体力学》教材 科学出版社 2004。2.蔡增基等 《流体力学泵与风机》中国建工出版社 1999 ¾ 第2章 3. Victor L. Streeter, E.Benjamin Wylie <Fluid Mechanics>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教学过程设计:复习__5___分钟,授新课__70__分钟,安排讨论__15___分钟,布置 作业____分钟 授课类型(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练习课 □ 其他□ 教学方式(请打√):讲授√□ 讨论□ 指导□ 其他□ 教学资源(请打√):多媒体□ 模型□ 实物□ 挂图□ 音像 □ 其他□ 填表说明:1. 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 2. 教学内容与讨论、思考题、作业部分可合二为一。 第6次课的教学整体安排 授课时间 第2周 周 五 第 1、2 节 课时安排 2学时 授课题目: 重力作用下流体的静压强 教学目的、要求: 掌握流体平衡的微分方程一般积分;理解帕斯卡原理;掌握重力作用 下静压强的分布规律及其实际应用。 教学内容: 基本内容:流体平衡的微分方程一般积分,帕斯卡原理,重力作用下静压 强的分布规律及其实际应用。 重 点:重力作用下静压强的分布规律及其应用。 难 点:静压强的分布规律(静力学基本方程)的意义。 讨 论:连通器中的等压面,压强势能。 作 业:P53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