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6-1某些元素共振激发态与基态原子数之比NN 元素共振线 波长(nm) 跃迁8/gE1 2000K 250K 3000K Na589.0 3S4-22210409014×10158380 Cu324.7 4S-4P号23.817482X10-04.04×1065×10 g328.1 5S1-5P 3.7786.03×10-104.410-88.99×10 Mg285.2 3S-3P134.3463.35×10-15.20×1091.50×107 Ca422.7 4S-4P132.9321.22×10-73.67×10-63.5510 Zn213.9 4S0-4P135.7957.45×10-156.22×10425.50×101 Pb283.3 34.3752.83×10-114.55×10-91.34X10-7 Fe372.0 aD -ZFs 3.322.29×10-91.04X10-71.31×10-6
共振吸收线 钢0念 令各种元素的基态→>第一激发态,共振激 发,产生的谱线称为共振吸收线。 最易发生,吸收最强,最灵敏线,特征 谱线
共振吸收线 ❖各种元素的基态→第一激发态,共振激 发,产生的谱线称为共振吸收线。 最易发生,吸收最强,最灵敏线,特征 谱线
原子吸收线的轮廓和宽度 中心频率或中心波长:最大吸收系数所对应的频率 或波长称为中心频率或中心波长。由原子能级分布 决定。 令峰值吸收系数(K0):中心频率或中心波长处的最 大吸收系数又称为峰值吸收系数。由两能级之间的 跃迁几率决定 K01----- 半宽度:最大吸收r K 系数一半(Ku/2) 处所对应的频率差或 波长差,用△U或 0 △A表示。 吸收线轮廓 吸收线轮廓与半宽度
原子吸收线的轮廓和宽度 ❖中心频率或中心波长:最大吸收系数所对应的频率 或波长称为中心频率或中心波长。由原子能级分布 决定。 ❖峰值吸收系数(K0):中心频率或中心波长处的最 大吸收系数又称为峰值吸收系数。由两能级之间的 跃迁几率决定。 ❖半宽度:最大吸收 系数一半(Kυ/2) 处所对应的频率差或 波长差,用△υ或 △λ表示
影响吸收线半宽度的主要因素: 钢0念 令自然变宽( natural width) 令多普勒变宽( Doppler broadening) ☆压力变宽( pressure broadening) 赫鲁兹马克变宽( Holtsmark broadening) 劳伦茨变宽( Lorentz broadening
影响吸收线半宽度的主要因素: ❖自然变宽(natural width) ❖多普勒变宽(Doppler broadening) ❖压力变宽(pressure broadening) ▪ 赫鲁兹马克变宽(Holtsmark broadening) ▪ 劳伦茨变宽(Lorentz broadening )
自然变宽Ay 令原子在基态和激发态的寿命是有限的。电 子在基态停留的时间长,在激发态则很 短。由海森堡测不准 ncertainty princy源理h )这种情况将 导致激发态能量具有不确定的量,该不确 定量使谱线具有一定的宽度,即自然宽 度。原子寿命越短,吸收线的自然宽度越 宽,通常105nm,对于共振线而言,自 然宽度很小,可忽略
自然变宽 ❖原子在基态和激发态的寿命是有限的。电 子在基态停留的时间长,在激发态则很 短。由海森堡测不准(Uncertainty principle)原理( )这种情况将 导致激发态能量具有不确定的量,该不确 定量使谱线具有一定的宽度,即自然宽 度。原子寿命越短,吸收线的自然宽度越 宽,通常10-5 nm,对于共振线而言,自 然宽度很小,可忽略。 N v Et =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