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核磁共振波谱法 (NMR)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2021年2月24日9时1分
2021年2月24日9时1分 第十五章 核磁共振波谱法 (NMR)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核磁共振 ■在强磁场的诱导下,一些原子核能产生核 自旋能级分裂,当用一定频率的无线电波 照射分子时,便能引起原子核自旋能级的 跃迁。这种原子核在磁场中吸收一定频率 的无线电波而发生自旋能级跃迁的现象, 称为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 ◼ 在强磁场的诱导下,一些原子核能产生核 自旋能级分裂,当用一定频率的无线电波 照射分子时,便能引起原子核自旋能级的 跃迁。这种原子核在磁场中吸收一定频率 的无线电波而发生自旋能级跃迁的现象, 称为核磁共振
核磁共振波谱与核磁共振波谱法 ■以核磁共振信号强度对照射频率(或磁 场强度)作图,所得图谱称为核磁共振 波谱。 ■利用核磁共振波谱进行分子结构(包括 构形和构象)测定、定性及定量分析的 方法称为核磁共振波谱法或称核磁共振 光谱法
核磁共振波谱与核磁共振波谱法 ◼ 以核磁共振信号强度对照射频率(或磁 场强度)作图,所得图谱称为核磁共振 波谱。 ◼ 利用核磁共振波谱进行分子结构(包括 构形和构象)测定、定性及定量分析的 方法称为核磁共振波谱法或称核磁共振 光谱法
乙苯的核磁共振谱 2.0 3.0 4.0 5.0 6.0 8.0 9.0 10 {(B=H b CH CH2- TMS 8.0 6.0 2.0 0 a( ppm)
乙苯的核磁共振谱
发展简史 194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 F Bloch和哈佛大学E M Pure领导的两个研究组首次独立观察到核磁 共振信号,由于该重要的科学发现,他们两人共 同荣获1952年诺贝尔物理奖。初期应用仅限于物 理学领域。 ■1950年前后, W,G Proctor等发现化学位移和自 旋偶合现象,开拓了NMR在化学领域中的应用。 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脉冲傅立叶 变换核磁共振方法和仪器得以实现和推广,引起 该领域的革命性进步
发展简史 ◼ 194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F. Bloch和哈佛大学 E M Purcell领导的两个研究组首次独立观察到核磁 共振信号,由于该重要的科学发现,他们两人共 同荣获1952年诺贝尔物理奖。初期应用仅限于物 理学领域。 ◼ 1950年前后,W.G Proctor等发现化学位移和自 旋偶合现象,开拓了NMR在化学领域中的应用。 ◼ 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脉冲傅立叶 变换核磁共振方法和仪器得以实现和推广,引起 该领域的革命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