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1则1 M?(Av)2S。T,O12PCM系统输出端平均信号功率比S。=M?与例7.4.1结果相同NaS.22NN:二进制代码位数若用二进制编码NaS。越大。N越大,N9
M>>1则 PCM系统输出端平均信号功率比 与例7.4.1结果相同 若用二进制编码 N:二进制代码位数 。N越大, 越大 So = 12 1 ( ) 2 2 M v Ts 2 M N S q o = N q o N S 2 = 2 q o N S
物理解释 m(t)带宽fH,抽样频率f,=2fH,编码代码位数N,则传输速率为2Nf.Bauds,那么系统的总带宽至少为B-Nf.(2B/Hz)故S。= 22B/ NQSN。与B成指数关系,事实上,B越大,可以理解为量化级越多,量化噪声越小
物理解释 m(t)带宽 ,抽样频率 ,编码 代码位数N,则传输速率为 ,那么系统 的总带宽至少为B=N 故 与B成指数关系,事实上,B越大,可以理解 为量化级越多,量化噪声越小。 H f s H f = 2 f Nf Bauds 2 H f (2B/ Hz) H B f H q o N S 2 / = 2 q o N S
n。(t):加性噪声对PCM系统的影响加性噪声 n。(t)在PCM系统中的出现,将导致收端的误判(误码率),误码率是由信号类型及接收端信噪比所决定。PCM系统的特殊性在于每个N个码组成的码组(数字)代表一个样值,所以其中一个码发生误码就会导致样值恢复的失真
:加性噪声对PCM系统的影响 加性噪声 在PCM系统中的出现,将导致收 端的误判(误码率),误码率是由信号类型及接 收端信噪比所决定。 PCM系统的特殊性在于每个N个码组成的码组 (数字)代表一个样值,所以其中一个码发生误 码就会导致样值恢复的失真。 n (t) e n (t) e
一般情况下,数字系统的误码率都很小(如P=10-4 ),而码组的长度N也不太大(N=8),因此在计算误码造成的PCM信号信噪比时,只考虑仅有一位错码的码组情况,而多于一位错码的概率极小不予以考虑。例如P。=10-4码组有N=8位码组成,则码组的错误概率P。 =8P。=1/1250即发1250个码组,则有一个码组发生错误。而有两个码元错误的码组错误概率I"=Cp2= 2.8×10-7PP<<P由此可见这种忽略是符合实际的
一般情况下,数字系统的误码率都很小 (如 ),而码组的长度N也不太大 (N=8),因此在计算误码造成的PCM信号信噪 比时,只考虑仅有一位错码的码组情况,而多于 一位错码的概率极小不予以考虑。例如 码 组有N=8位码组成,则码组的错误概率 即发1250个码组,则有一个码组发生错误。而 有两个码元错误的码组错误概率 4 10 − Pe = 4 10 − Pe = = 8 =1/1250 Pe Pe 0 2 7 8 2.8 10− = = Pe C Pe Pe Pe 由此 可见这种忽略是符合实际的
在加性Gauss白噪声的作用下,每一码组中出现的误码认为是彼此独立的。设每个码元的误码率为P我们知道一个码组中各码元发生误码的可能是相等的,但它所产生的噪声显然是不同的。例如:若量化间隔为△,采用自然编码时,如果第一位发生误码,则产生的噪声为土△V,而最J±2N-I△v(第i位高位发生误码时,误差就为±2i-1 △v)
在加性Gauss白噪声的作用下,每一码组中出现的 误码认为是彼此独立的。设每个码元的误码率为 我们知道一个码组中各码元发生误码的可能是相 等的,但它所产生的噪声显然是不同的。 例如:若量化间隔为 ,采用自然编码时,如果 第一位发生误码,则产生的噪声为 ,而最 高位发生误码时,误差就为 (第i位 Pe v v v N −1 2 2 ) 1 v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