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具以情告 42.具 具答之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洸洸乎干城之具也 为一说,使与书俱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43.俱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百废俱兴 44.聚 太医以王命聚之 是方啮也,而遽死也 45.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舍问,其奚决焉 46.决 孔子不能决也 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 47.类 佛印绝类弥勒 类东方生滑稽之流 临溪而鱼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困 衡于虑,而后作 49.虑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子孙弃者无论焉 50论「③ 曹刿论战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 亦将夺于公论而无以立矣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51.漫 其远古刻尽漫失
6 42. 具 ①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②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具以情告 具答之 ③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④ 洸洸乎干城之具也 43. 俱 ① 为一说,使与书俱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②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百废俱兴 44. 聚 太医以王命聚之 45. 遽 ① 是方啮也,而遽死也 ②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46. 决 ① 舍问,其奚决焉 ② 孔子不能决也 ③ 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47. 类 ①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②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 佛印绝类弥勒 类东方生滑稽之流 48. 临 ① 临溪而鱼 ②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③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 ④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49. 虑 ①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②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③ 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50. 论 ①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② 子孙弃者无论焉 ③ 曹刿论战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 ④ 亦将夺于公论而无以立矣 51. 漫 ①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② 其远古刻尽漫失
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 ③①②①② 火燔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52灭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庭下如积水空明 53.明④ 春和景明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 ⑤⑥⑦⑧ 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54名② 名之者谁? 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五十而知天命 苟全性命于乱世 5命③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 奉命于危难之间 ④⑤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夫子何命焉为?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57.难 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奉命于危难之间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石苍黑色,多平方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59成 言之,貌若甚戚者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60.启 某启,昨日蒙教 61强①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7 ③ 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 52.灭 ① 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 ②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3.明 ①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②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③ 庭下如积水空明 ④ 春和景明 ⑤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 ⑥ 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⑦ 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⑧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54.名 ①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② 名之者谁? ③ 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 ④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55.命 ① 五十而知天命 ② 苟全性命于乱世 ③ 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 ( ) 奉命于危难之间 ④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⑤ 夫子何命焉为? 56.谋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57.难 ①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② 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③ 奉命于危难之间 58.平 ①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石苍黑色,多平方 ②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③ 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④ 平生书不再读,迄无佳文 59.戚 言之,貌若甚戚者 60.启 ①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② 某启,昨日蒙教 61.强 ①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