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普通高中 2011年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4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 笔将自己所在的市、县/区、学校以及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 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 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素:不准使用铅 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 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豆豉/奢侈单遵/刻遵匮品/义愤填鹰 B.即使/觊觎倾轧/轧钢狙击/含英咀华 C.慨叹/楷模狼藉/蕴藉炮烙/一丘之貉 D.渣滓/恣意倒退/倒影辍学/掇拾旧闻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翠峰一滴三江水,珠流万里入南洋。”珠江,孕育了无数的风流人物,见证了中华民族 的沧海桑田,叙说着一个又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特别是鸦片战争以来,思想的飓风一直激 荡着广袤的华夏大地,珠江流域成为众望所归的中.近现代革命策源地 A.风流人物 B.沧海桑田, C.脍炙人口 D.众望所归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学习型组织的倡导者美国人比得·圣洁坚持认为,把人看作机器零部件的观念是人 和人类组织成长过程中的一大障碍 B.广州旧河涌的综合整治,要充分考虑拆迁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设法解决工程复 杂、时间紧迫、施工难度大等不利条件。 C.2010年广州亚运会开幕式取得巨大的成功,靠的是有创意地利用水元素,并且以城 市中心区为背景展示羊城美丽来实现的。 D.近三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和国际交流的扩大,西方媒体从敌视到 误读,逐渐改变了对华的片面报道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茶有红、绿、青、黄、白、黑六大类2000多种,外形千姿百态,香气各具特点 滋味风格迥异,效能各不相同 ,它是茶叶品质的综合表现 ,它是茶叶品质的综合反映。 ①香气高、滋味醇、叶底匀、汤色清,是好茶,反之则劣 ②所谓外形是指干茶的芽叶比例、,有无锋苗以及老嫩、松紧、整碎、净杂、光润、鲜 暗等的程度
广州市普通高中 2011 年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共 24 小题,满分为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2B 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 笔将自己所在的市、县/区、学校以及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 题卡上。用 2B 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 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素;不准使用铅 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 2B 铅笔填涂选做题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 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 4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豆豉/奢侈 单薄/刻薄 赝品/义愤填膺 B.即使/觊觎 倾轧/轧钢 狙击/含英咀华 C.慨叹/楷模 狼藉/蕴藉 炮烙/一丘之貉 D.渣滓/恣意 倒退/倒影 辍学/掇拾旧闻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 ) “翠峰一滴三江水,珠流万里入南洋。”珠江,孕育了无数的风流人物,见证了中华民族 的沧海桑田,叙说着一个又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特别是鸦片战争以来,思想的飓风一直激 荡着 广袤的华夏大地,珠江流域成为众望所归的中.近现代革命策源地。 A.风流人物. B.沧海桑田, C.脍炙人口 D.众望所归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 ) A.学习型组织的倡导者美国人比得•圣洁坚持认为,把人看作机器零部件的观念是人 和人类组织成长过程中的一大障碍。 B.广州旧河涌的综合整治,要充分考虑拆迁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设法解决工程复 杂、时间紧迫、施工难度大等不利条件。 C.2010 年广州亚运会开幕式取得巨大的成功,靠的是有创意地利用水元素,并且以城 市中心区为背景展示羊城美丽来实现的。 D.近三十年来,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国和国际交流的扩大,西方媒体从敌视到 误读,逐渐改变了对华的片面报道。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中国茶有红、绿、青、黄、白、黑六大类 2000 多种,外形千姿百态,香气各具特点, 滋味风格迥异,效能各不相同______。______,它是茶叶品质的综合表现。_ _____,它是茶叶品质的综合反映。______。______。 ①香气高、滋味醇、叶底匀、汤色清,是好茶,反之则劣 ②所谓外形是指干茶的芽叶比例、,有无锋苗以及老嫩、松紧、整碎、净杂、光润、鲜 暗等的程度
③条索紧、嫩度好、锋苗多、色泽润,是好茶,反之则劣 ④所谓内质是指香气的高低、纯杂、长短,滋味的浓淡、强弱、鲜淳、苦涩,叶底的嫩 度、色泽、净匀度,汤色的鲜活、明亮程度 ⑤不管差别多大,选择茶叶的方法是相同的,都离不开看外形、评内质 A.②③④①⑤B.②③④⑤①C.⑤②④③①D.⑤②④①③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羊侃字祖忻,汉南阳太守续之裔也。弱冠随父在粱州立功。魏正光中,稍为别将。 初,其父每有南归之志,常谓诸子曰:“人生安可久淹异域,汝等可归奉东朝。”侃至是 将举河济以成先志。魏帝闻之,使授侃骠骑大将军,长为兖州刺史.,侃斩其使者以徇。魏 人大骇,令仆射于晖率众数十万,围侃十余重,伤杀甚众。栅中矢尽,南军不进,乃夜溃围 而出,且战且行,一日一夜乃出魏境。 侃以大通三年至京师,诏授散骑常侍。八年,迁都官尚书。时尚书令何敬容用事,与之 并省,未尝游造。有宦者张僧胤候侃,侃日:我床非阉人所坐。”竟不前之,时论美其贞 正。 太清元年,会大举北线。侃劝元帅贞阳侯乘水攻彭城,不纳;既而魏援大至,侃频劝乘 其远来可击,旦日又劝出战,并不从。侃乃率所领出顿堰上。及众军败,侃结阵而还。 二年,侯景反,攻陷历阳,及逼京师,众皆悯惧,侃伪称得射书,云邙陵王、西昌侯 已至近路”,众乃少安。贼攻东掖门,纵火甚盛,侃亲自距抗,以水沃火,火灭,引弓射杀 数人,贼乃退。初,侃长子鷟为景所获,执来城下示侃。侃谓曰:“我倾宗报主,犹恨不足, 岂复计此一子,幸汝早能杀之。贼感其忠义,亦不之害也 贼既频攻不捷,乃筑长圃。朱异、张绾议欲出击之,高祖以问侃,侃曰:“不可。贼多 日攻城,既不能下,故立长围,欲引城中降者耳。今击之,出人若少,不足破贼;若多,则 一旦失利,自相腾践,门隘桥小,必大致挫衄。此乃示弱,非骋王威也。”不从,遂使千余 人出战,未及交锋,望风退走,果以争桥赴水,死者大半。 后大雨城内土山崩贼乘之垂入苦战不能禁侃乃令多掷火为火城以断其路徐于里筑城贼 不能进十二月遘疾卒于台内时年五十四 (选择自《梁书·羊侃传》,有删改) 【注】①省:中央官署名,此指尚书省。②高祖:即粱武帝:在位的年号有大通、太清 等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生安可久淹异域 埋没 B.侃斩其使者以徇 示众 C.侃乃率所领出顿堰上驻扎D.岂复止此一子 考虑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乃夜溃围血出/侃结阵面还 B.侃以大通三年至京师/果以争桥赴水,死者大半 C.我床非阉人所坐/侃长子鷟为景所获 D.一日一夜及出魏境/既既攻不捷,乃筑长围 7.下列选项中,分别能够表现羊侃“谋”和“勇”的一组是(3分) A.侃至是将举河济以成先志围侃十余重,伤杀甚众 B.侃频劝乘其远来可击/一日一夜乃出魏境 C.众皆恂惧,侃伪称得射书/纵火甚盛,侃亲自距抗 D.我倾宗报主,犹恨不足/引弓射杀数人,贼乃退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羊侃先是拒绝魏帝高官厚禄的拉拢,后又无惧魏军重重围堵,经过浴血奋战,终于 突破重围,一同归梁朝,完成了父亲的心愿
③条索紧、嫩度好、锋苗多、色泽润,是好茶,反之则劣 ④所谓内质是指香气的高低、纯杂、长短,滋味的浓淡、强弱、鲜淳、苦涩,叶底的嫩 度、色泽、净匀度,汤色的鲜活、明亮程度 ⑤不管差别多大,选择茶叶的方法是相同的,都离不开看外形、评内质 A.②③④①⑤ B.②③④⑤① C.⑤②④③① D.⑤②④①③ 二、本大题 7 小题,共 3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9 题。 羊侃字祖忻,汉南阳太守续之裔也。弱冠随父在粱州立功。魏正光中,稍为别将。 初,其父每有南归之志,常谓诸子曰:“人生安可久淹.异域,汝等可归奉东朝。”侃至是 将举河济以成先志。魏帝闻之,使授侃骠骑大将军,长为兖州刺史.,侃斩其使者以徇.。魏 人大骇,令仆射于晖率众数十万,围侃十余重,伤杀甚众。栅中矢尽,南军不进,乃夜溃围 而.出,且战且行,一日一夜乃.出魏境。 侃以.大通三年至京师,诏授散骑常侍。八年,迁都官尚书。时尚书令何敬容用事,与之 并省①,未尝游造。有宦者张僧胤候侃,侃曰:“我床非阉人所.坐。”竟不前之,时论美其贞 正。 太清元年,会大举北线。侃劝元帅贞阳侯乘水攻彭城,不纳;既而魏援大至,侃频劝乘 其远来可击,旦日又劝出战,并不从。侃乃率所领出顿.堰上。及众军败,侃结阵而.还。 二年,侯景反,攻陷历阳,及逼京师,众皆恟惧,侃伪称得射书,云“邵陵王、西昌侯 已至近路”,众乃少安。贼攻东掖门,纵火甚盛,侃亲自距抗,以水沃火,火灭,引弓射杀 数人,贼乃退。初,侃长子鷟为景所.获,执来城下示侃。侃谓曰:“我倾宗报主,犹恨不足, 岂复计.此一子,幸汝早能杀之。”贼感其忠义,亦不之害也。 贼既频攻不捷,乃.筑长圃。朱异、张绾议欲出击之,高祖②以问侃,侃曰:“不可。贼多 日攻城,既不能下,故立长围,欲引城中降者耳。今击之,出人若少,不足破贼;若多,则 —旦失利,自相腾践,门隘桥小,必大致挫衄。此乃示弱,非骋王威也。”不从,遂使千余 人出战,未及交锋,望风退走,果以.争桥赴水,死者大半。 后大雨城内土山崩贼乘之垂入苦战不能禁侃乃令多掷火为火城以断其路徐于里筑城贼 不能进十二月遘疾卒于台内时年五十四 (选择自《梁书•羊侃传》,有删改) 【注】①省:中央官署名,此指尚书省。②高祖:即粱武帝;在位的年号有大通、太清 等。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 ) A.人生安可久淹异域 埋没 B.侃斩其使者以徇 示众 C.侃乃率所领出顿堰上 驻扎 D.岂复计此一子 考虑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 分) ( ) A.乃夜溃围而出/侃结阵而还 B.侃以大通三年至京师/果以争桥赴水,死者大半 C.我床非阉人所坐/侃长子鷟为景所获 D.一日一夜乃出魏境/既既攻不捷,乃筑长围 7.下列选项中,分别能够表现羊侃“谋”和“勇”的一组是 (3 分) ( ) A.侃至是将举河济以成先志/围侃十余重,伤杀甚众 B.侃频劝乘其远来可击/一日一夜乃出魏境 C.众皆恟惧,侃伪称得射书/纵火甚盛,侃亲自距抗 D.我倾宗报主,犹恨不足/ 引弓射杀数人,贼乃退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 ) A.羊侃先是拒绝魏帝高官厚禄的拉拢,后又无惧魏军重重围堵,经过浴血奋战,终于 突破重围,一同归梁朝,完成了父亲的心愿
B.羊侃回到梁朝之后,得到了梁高租的赏识,并且受到器重,在任尚书时,他能够坚 守节操。不和当时朝中的权贵、宦官结交。 C.太清元年,梁朝发兵攻打北魏,羊侃数次献策,但都不被接纳,最终梁军大败,而 羊侃的部队由于指挥有方,得以安全撤退 D.京师被围,朝中有人主张出城迎战,羊侃坚决反对,梁高祖依然派羊侃率领军队出 城迎战,结果梁军不战而退,死者大半 9.断句和翻译。(10分)(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后大雨城内土山崩贼乘之垂 入苦战不能禁侃乃今多掷火为火城以断其路徐于里筑城贼不能进十二月遘疾卒于台内 时年五十四,(2)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①竟不前之,时论美其贞正。(4分)②贼 感其忠义,亦不之害也。(3分) 10.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浪淘沙夜雨 梁寅 。檐溜泻泉声,寒透硫棂。愁如百草雨中生。谁信在家翻似客,好梦先惊。花发恐飘 零,只待朝晴。彩霞红日照山庭。曾约故人应到也,同听啼莺。【注】①梁寅(1309-1390, 字孟敬,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县)人,元宋明初学者。 (1)词中主人公为何而“愁”?“彩霞红日”啼莺”这组意象表达了他怎样的心境?(3 (2)画线词句是怎样写“愁情”的?请简要分析。(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接前3题计分)(6分)(1)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孟子《鱼我所欲也》)(2)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3)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苏轼《赤壁赋》)(4)元 嘉草草,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中国画的“写意性” 中国画表现物象、反映生活,都有自己的认识和方法。中国画家对生活中的实体形象在 提炼、概括当中,运用的不是写实手法,它追求的不是形象的真实性、典型性。那么,中国 绘画艺术审美意识物化形态的特征是什么?简单说来,就是写意性 把写意”视为笔墨形式,是明以后的事。中国画的写意”,是中国传统美学的艺术观 是中国绘画艺术的表现方法是迥异于西方美学的另一种美学体系。它理应包括从经营意象 塑造形象、表现思想主题的整个创作过程。如果把,写意简单地看成是笔与墨之间的一种 形式和单纯的绘画技法问题的话.就会妨碍我们对中国传统绘画的了解 神似论所以成为中国古代画论中的一交巨流,因为神是主宰形貌的精神本质。所谓 形无神不活,神无形而不存表现物象,没有“神”,不管形怎样鲜明、逼肖,也很难生 气郁勃。所以把写“神”、表现神韵宀神似ˆ作为塑造形象的最高表现。中国画在注重神宀之 外,还更注重意”,因为神”多在物意之中,轻“形”与其说是基于重神”,毋宁说是为了 表意”。因为从艺术表现看,意”是构成“神似”、“神韵ˇ的重要条件:意'既是中国绘画的 绘画观.又是创作方法 意的内涵在中国古典绘画中是比较宽泛而多义的。“意”除指画家的主观意志、情思、 画的意旨、意蕴外,还指神似、神韵、意趣∶也指艺术表现上的含蓄和精练概括,当然更指 意境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意ˆ的概念在绘画中似无严格的界定:这表明中国画在追求意 的表现上,是从对具体形象的表现发展势对作品画意的表现。 意的基本特征,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不到之到”。清人查礼在他的《画梅题跋》 中论画梅时说:画梅不要像,像则失之刻。要不到,到则失之描。不像之像有神,不到之
B.羊侃回到梁朝之后,得到了梁高租的赏识,并且受到器重,在任尚书时,他能够坚 守节操。不和当时朝中的权贵、宦官结交。 C.太清元年,梁朝发兵攻打北魏,羊侃数次献策,但都不被接纳,最终梁军大败,而 羊侃的部队由于指挥有方,得以安全撤退。 D.京师被围,朝中有人主张出城迎战,羊侃坚决反对,梁高祖依然派羊侃率领军队出 城迎战,结果梁军不战而退,死者大半。 9.断句和翻译。(10 分)(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 分)后大雨城内土山崩贼乘之垂 入苦战不能禁侃乃今多掷火为火城以断其路徐于里筑城贼不能进十二月遘疾卒于台内 时年五十四,( 2)翻译下面的句子。(7 分)①竟不前之,时论美其贞正。(4 分)②贼 感其忠义,亦不之害也。(3 分) 10.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 分) 浪淘沙 夜雨 梁寅① 檐溜泻泉声,寒透疏棂。愁如百草雨中生。谁信在家翻似客,好梦先惊。 花发恐飘 零,只待朝晴。彩霞红日照山庭。曾约故人应到也,同听啼莺。【注】①梁寅( 1309-1390), 字孟敬,新喻(今江西省新余县)人,元宋明初学者。 (1)词中主人公为何而“愁”?“彩霞”“红日”“啼莺”这组意象表达了他怎样的心境?(3 分) (2)画线词句是怎样写“愁情”的?请简要分析。(4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 3 题,多选只接前 3 题计分)(6 分) (1)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____,______ 。(孟子《鱼我所欲也》)(2)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3) ____,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____。(苏轼《赤壁赋》) (4)元 嘉草草,____ ,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本大题 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2-15 题。 中国画的“写意性” 中国画表现物象、反映生活,都有自己的认识和方法。中国画家对生活中的实体形象在 提炼、概括当中,运用的不是写实手法,它追求的不是形象的真实性、典型性。那么,中国 绘画艺术审美意识物化形态的特征是什么?简单说来,就是“写意性”。 把“写意”视为笔墨形式,是明以后的事。中国画的“写意”,是中国传统美学的艺术观, 是中国绘画艺术的表现方法,是迥异于西方美学的另一种美学体系。它理应包括从经营意象、 塑造形象、表现思想主题的整个创作过程。如果把,“写意”简单地看成是笔与墨之间的一种 形式和单纯的绘画技法问题的话.就会妨碍我们对中国传统绘画的了解。 “神似论”所以成为中国古代画论中的一交巨流,因为“神”是主宰形貌的精神本质。所谓 “形无神不活,神无形而不存”表现物象, 没有“神”,不管“形”怎样鲜明、逼肖,也很难生 气郁勃。所以把写“神”、表现“神韵”“神似”作为塑造形象的最高表现。中国画在注重“神”之 外,还更注重“意”,因为“神”多在物“意”之中,轻“形”与其说是基于重“神”,毋宁说是为了 表“意”。因为从艺术表现看,“意”是构成“神似”、“神韵”的重要条件:“意”既是中国绘画的 绘画观.又是创作方法。 “意”的内涵在中国古典绘画中是比较宽泛而多义的。“意”除指画家的主观意志、情思、 画的意旨、意蕴外,还指神似、神韵、意趣:也指艺术表现上的含蓄和精练概括,当然更指 意境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意”的概念在绘画中似无严格的界定:这表明中国画在追求“意” 的表现上,是从对具体形象的表现发展势对作品画意的表现。 “意”的基本特征,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不到之到”。清人查礼在他的《画梅题跋》 中论画梅时说:“画梅不要像,像则失之刻。要不到,到则失之描。不像之像有神,不到之
到有意。”中国画不似而似ˆ则似在神”,“不到而到则到在意”,这是艺术的更高境界。 精而造疏,简而意足”,这虽说是宋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但它可以代表中国绘画艺 术的审美原则。精”之所以要造疏”,“精在中国画中所以来能长足地发展,是因为中国绘 画艺术多以谨细为忌这在唐人的《历代名画记》中就已提出:精之为病也而成谨细。谨 细”是指对物象外在形貌的过分刻画。,张彦远的《论画体》有-段文字对我们了解这一审美 原则,特别是理解中国画的重意ˆ很有帮助。他说:“夫画物特忌形貌彩章,历历具足,甚 谨甚细,而外露巧密。所以不患不了,而患于了。” 在中国画的创作中,随着主观描写的增加,从塑造形象的写神、表意和追求自然浑成中 生发机趣,进而又产生了表现画家自己思想、情意和主题内容的“写意”。但是无论是表现具 体形象的神意”或是为表达画家思想感情和画中主题的写意”,其基本方面都是相同的 这就是元人汤逅所说:“以意写之,不在迹象。”不在迹象”并非不要依据客观迹象”,而是 说依据迹象”,但不为迹象所牵,是化客观迹象为主观迹象。表物象之“意”是画家在他创 造性想象的过程中,为了创造足以达心适意ˆ的艺术形象,可以不受客观对象拘束;当他 创造达心”适意”的艺术想象并进而表现自然景色和社会事物对,不仅不受客观对象的 拘束,而且还可以用运实入虚或运虚入实的手法创造画意。 此外,中国历代画家、文人也以画造意”,这和他们的绘画观、审美理想紧密相联。他 们把绘画看作和创作诗文一样,也是抒发胸臆的一种方式。他们之所以重意”,正是为了以 达其心。适其意。唐代王维的画更带有较强的主观抒情的性质,宋人画更多的是借助梅、竹 的习惯寓意来比喻人的节气和情操 (选自2009年12月12日《美术报》,有删改) 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 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 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中国画的美学体系迥异于西方美学体系,它运用的不是写实手法,因此,它所塑造 的艺术形象既缺乏典型性,也不真实。 B.中国绘画艺术的轻“形”,不仅是为了强调“神似”神韵”,更是为了表“意”,因为“神 似”神韵”的构成离不开“意”。 C.中国画的创作:“意”贯穿始终。从审美构思.形象塑造,到思想主题表达,都离不 开“意”,“意”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D.中国古典绘画力求避免“谨细”,是因为“精”在中国画中未能得到长足发展,因此, 只有“精而造疏”,才能“简而意足”。 E.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为了使艺术形象足以表达画家思想感情,在创作时,常常可以不 依据客观物象,不受客观物象的拘束。 13.能够体现中国画“不到之到”的审美原则的一项是3分) A.形无神而不活,神无形丽不存。B.“意”的概念,似无严格界定。 C.画物特忌形貔彩章,历历具足。D.宋人多以梅寄寓人之气节情操 14.“不患不了,而患于了”中的“了”指什么?为什么中国画“患于了”?(4分) 15.在中国画的创作中,画家是怎样做到“达心”适意”的?(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 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写所选试题组相对应的信息点;信 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海市 张抗抗
到有意。”中国画“不似而似”则似在“神”,“不到而到”则到在“意”,这是艺术的更高境界。 “精而造疏,简而意足”,这虽说是宋的审美趣味和审美理想,但它可以代表中国绘画艺 术的审美原则。“精”之所以要“造疏”,“精”在中国画中所以来能长足地发展,是因为中国绘 画艺术多以“谨细”为忌。这在唐人的《历代名画记》‘中就已提出:“精之为病也,而成谨细。”“谨 细”是指对物象外在形貌的过分刻画。,张彦远的《论画体》有一段文字对我们了解这一审美 原则,特别是理解中国画的重“意”很有帮助。他说:“夫画物特忌形貌彩章,历历具足,甚 谨甚细, 而外露巧密。所以不患不了,而患于了。” 在中国画的创作中,随着主观描写的增加,从塑造形象的写神、表意和追求自然浑成中 生发机趣,进而又产生了表现画家自己思想、情意和主题内容的“写意”。但是无论是表现具 体形象的“神”“意”,或是为表达画家思想感情和画中主题的“写意”,其基本方面都是相同的, 这就是元人汤逅所说:“以意写之,不在迹象。”“不在迹象”并非不要依据客观“迹象”,而是 说依据“迹象”,但不为“迹象”所牵,是化客观迹象为主观迹象。表物象之“意”是画家在他创 造性想象的过程中,为了创造足以“达心”“适意”的艺术形象,可以不受客观对象拘束;当他 创造“达心”“适意”、的艺术 想象并进而表现自然景色和社会事物对,不仅不受客观对象的 拘束,而且还可以用“运实入虚”或“运虚入实”的手法创造画意。 此外,中国历代画家、文人也以画“造意”,这和他们的绘画观、审美理想紧密相联。他 们把绘画看作和创作诗文一样,也是抒发胸臆的一种方式。他们之所以重“意”,正是为了以 达其心。适其意。唐代王维的画更带有较强的主观抒情的性质,宋人画更多的是借助梅、竹 的习惯寓意来比喻人的节气和情操。 (选自 2009 年 12 月 12 日《美术报》,有删改) 12-13 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 题选对两项给 5 分,选对一 项给 2 分,多选不给分) 12.根据文意,下列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 ) A.中国画的美学体系迥异于西方美学体系,它运用的不是写实手法,因此,它所塑造 的艺术形象既缺乏典型性,也不真实。 B.中国绘画艺术的轻“形”,不仅是为了强调“神似”“神韵”,更是为了表“意”,因为“神 似”“神韵”的构成离不开“意”。 C.中国画的创作:“意”贯穿始终。从审美构思.形象塑造,到思想主题表达,都离不 开“意”,“意”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D.中国古典绘画力求避免“谨细”,是因为“精”在中国画中未能得到长足发展,因此, 只有“精而造疏”,才能“简而意足”。 E.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为了使艺术形象足以表达画家思想感情,在创作时,常常可以不 依据客观物象,不受客观物象的拘束。 13.能够体现中国画“不到之到”的审美原则的一项是 (3 分) ( ) A.形无神而不活,神无形丽不存。 B.“意”的概念,似无严格界定。 C.画物特忌形貔彩章,历历具足。 D.宋人多以梅寄寓人之气节情操。 14.“不患不了,而患于了”中的“了”指什么?为什么中国画“患于了”?(4 分) 15.在中国画的创作中,画家是怎样做到“达心”“适意”的?(4 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 小题,共 15 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 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写所选试题组相对应的信息点;信 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8 题。 海 市 张抗抗
穿越戈壁滩时,你会忽然觉得,世界原来竟是如此单纯。 地很平,一马平川。视线里弥漫着黄褐色的沙地,从车轮下一直通向地球的尽头,眼里 除了黄沙还是黄沙。粗糙的沙滩散落着碎石般的沙砾,精细的沙丘上刻着圈圈年轮般昐波 纹;日月凝聚而成的沙岗,如长堤般延绵伸展_.路边掠过废弃的村落,断墙残垣仍是一片 触目惊心的灰黄 偶尔有远远的山,卧龙似地蜿蜒着,如黑黢黢旳树根纠集、缠绕在一起。皱摺却整齐而 光滑,透着西北的苍劲 再没有更多的颜色了。戈壁只有单纯得近于单调的金黄。当然,还有白灼的阳光 令戈壁越发地一览无余 在长久单调的旅途中,假如眼前忽而掠过了几丛稀稀拉拉的骆驼草,那样短暂而可怜的 一点绿色,也会给人带来莫大的惊喜。 出凉州、经张掖、过酒泉,漫漫长途,古城的绿洲与绿洲之间,没有河、没有泉、也没 有井。 真的没有绿树也没有河流么?苍天在上,谁能拯救这荒茫死寂的戈壁? 昏沉沉的困倦中我睁开眼。如闪电掠过黑夜,我的眼睛为之一亮—抑或是海,灰蓝色 的水波漾溢着,弥漫着,悬浮于沙洲之上,宁静而安谧。水上横一道长长的湖堤,堤上有树, 凊晰而精致的树影,一棵棵生动地排列着。像故乡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更奇妙的是, 水面上还映着绿树的倒影,水墨画一般,朦胧得柔美。在沙漠的骄阳和干旱中,那水,想 必是清凉又甘甜的。那一定是个好去处了。我问,那是个什么地方呢?是海市。司机 回答 海——市?这真的就是海市?有点儿怀疑自己的眼晴,也怀疑司机漫不经 心的介绍。就只差停车下车,自己徒步大漠,直奔那远处的湖岸,去看个究竟了。 —嗨,你去吧,没等你找着那个地方,你就在沙漠里渴死累死了:司机显得有些幸灾 乐祸 脑子里忽然涌出许许多多关于海市蜃楼的传说。 焦渴的找水人,怀着虔诚和崇敬之情,流尽了最后一滴汘、耗完了最后一滴血。倒 毙在沙漠里。也许临死时,还在期待着他那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梦幻,会如奇迹般出现… 如不是亲见,我也不相信如此美丽诱人的海市,会是一个骗局 尽管海市的谎言早已被人戳穿了,却然还有饥不择食、自欺欺人的后来者,走进那没有 坐标的戈壁滩,在无水的沙海中迷失自己 车窗外,遥远的海市依然烟波浩渺、树影幢幢,美得充满诱惑。抵达安西城时,天 空忽然飘来几片黑云,一阵凉气袭过,豆大的雨点落下,干燥的地面扬起一层白粉,雨却顷 刻无踪无影。旋即,晴朗而广袤的天穹之下,横空列出一道巨大的七色彩虹,勾勒出-片 绚丽的辉煌 司机说,你们的运气不错呵,戈壁滩上的海市、彩虹、丝路花雨,都看见了。我走那么 多次,也不是回回都有的啊 我心里却觉得一种莫名的酸楚。我只想快快地往前走,快些到达前面那片真正的绿洲。 没有虚幻的海市、没有稍纵即逝的彩虹,却有冒着炊烟的房屋、欢乐的人群、油绿的青稞麦 和那丰收的田野 戈壁是单纯的。在这片单纯得近乎单调的黄色世界里,美丽的海市和斑斓的飞虹就成为 沙漠的调色板,成为旅人一个虚妄的希望。可是它们并不真正存在,当彩虹悄然隐去、海市 无声消失的时候,人们仍然只能依靠自己的双腿走出戈壁,去寻找活水和黑土,寻找蔚蓝色 的大海和坚实的船帆 我多想筑一条引水的渠呵,然后,在路边种上一排排树苗。那是一种看得见、摸得 着的绿色。浇灌、浸润着绿叶的水,就在树根下流淌 (选自《张抗抗散文》,有删改) 16.文章的题目是“海市”,作者为什么却用大量的篇幅描写戈壁?(4分)
穿越戈壁滩时,你会忽然觉得,世界原来竟是如此单纯。 地很平,一马平川。视线里弥漫着黄褐色的沙地,从车轮下一直通向地球的尽头,眼里 除了黄沙还是黄沙。粗糙的沙滩散落着碎石般的沙砾,精细的沙丘上刻着一圈圈年轮般盼波 纹;日月凝聚而成的沙岗,如长堤般延绵伸展_.路边掠过废弃的村落,断墙残垣仍是一片 触目惊心的灰黄…… 偶尔有远远的山,卧龙似地蜿蜒着,如黑黢黢的树根纠集、缠绕在一起。皱摺却整齐而 光滑,透着西北的苍劲。 再没有更多的颜色了。戈壁只有单纯得近于单调的金黄。 当然,还有白灼的阳光, 令戈壁越发地一览无余。 在长久单调的旅途中,假如眼前忽而掠过了几丛稀稀拉拉的骆驼草,那样短暂而可怜的 一点绿色,也会给人带来莫大的惊喜。 出凉州、经张掖、过酒泉,漫漫长途,古城的绿洲与绿洲之间,没有河、没有泉、也没 有井。 真的没有绿树也没有河流么?苍天在上,谁能拯救这荒茫死寂的戈壁? 昏沉沉的困倦中我睁开眼。如闪电掠过黑夜,我的眼睛为之一亮——抑或是海,灰蓝色 的水波漾溢着,弥漫着,悬浮于沙洲之上,宁静而安谧。水上横一道长长的湖堤,堤上有树, 清晰而精致的树影,一棵棵生动地排列着。像故乡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更奇妙的是, 水面上还映着绿树的倒影,水墨画一般,朦胧得柔美。 在沙漠的骄阳和干旱中,那水,想 必是清凉又甘甜的。 那一定是个好去处了。我问,那是个什么地方呢? 是海市。司机 回答。 海——市?这真的就是海市? 有点儿怀疑自己的眼睛,也怀疑司机漫不经 心的介绍。就只差停车下车,自己徒步大漠,直奔那远处的湖岸,去看个究竟了。 ——嗨,你去吧,没等你找着那个地方,你就在沙漠里渴死累死了:司机显得有些幸灾 乐祸。 脑子里忽然涌出许许多多关于海市蜃楼的传说。 ……焦渴的找水人,怀着虔诚和崇敬之情,流尽了最后一滴汗、耗完了最后一滴血。倒 毙在沙漠里。也许临死时,还在期待着他那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梦幻,会如奇迹般出现…… 如不是亲见,我也不相信如此美丽诱人的海市,会是一个骗局。 尽管海市的谎言早已被人戳穿了,却然还有饥不择食、自欺欺人的后来者,走进那没有 坐标的戈壁滩,在无水的沙海中迷失自己。 车窗外,遥远的海市依然烟波浩渺、树影幢幢,美得充满诱惑。 抵达安西城时,天 空忽然飘来几片黑云,一阵凉气袭过,豆大的雨点落下,干燥的地面扬起一层白粉,雨却顷 刻无踪无影。旋即,晴朗而广袤的天穹之下,横空列出一道巨大的七色彩 虹,勾勒出--片 绚丽的辉煌。 司机说,你们的运气不错呵,戈壁滩上的海市、彩虹、丝路花雨,都看见了。我走那么 多次,也不是回回都有的啊。 我心里却觉得一种莫名的酸楚。我只想快快地往前走,快些到达前面那片真正的绿洲。 没有虚幻的海市、没有稍纵即逝的彩虹,却有冒着炊烟的房屋、欢乐的人群、油绿的青稞麦 和那丰收的田野…… 戈壁是单纯的。在这片单纯得近乎单调的黄色世界里,美丽的海市和斑斓的飞虹就成为 沙漠的调色板,成为旅人一个虚妄的希望。可是它们并不真正存在,当彩虹悄然隐去、海市 无声消失的时候,人们仍然只能依靠自己的双腿走出戈壁,去寻找活水和黑土,寻找蔚蓝色 的大海和坚实的船帆。 我多想筑一条引水的渠呵,然后,在路边种上一排排树苗。 那是一种看得见、摸得 着的绿色。浇灌、浸润着绿叶的水,就在树根下流淌。 (选自《张抗抗散文》,有删改) 16.文章的题目是“海市”,作者为什么却用大量的篇幅描写戈壁?(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