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课程代码 20121300 05 ☑通识课口学科平台和专业核心课 石雪梅 口专业方向回专业任选口其他 邹晓芟 魏秀兰 钟卫华 课程类型 授课救师 余佳樱 王艳娜 邓红霞 陈丽斌 芦佩玉 修读方式 回必修 口选修 学分 3 开课学期 第4学期 总学时 48 其中实践学时 16 混合式 非必填,根据实际填写 课程网址 A 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先修及后 续 后续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所有本科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是各专业学 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知识与方法论智慧最重要的一门思想政 课程描述治理论课程。通过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框架并重点阐述马克思主义理 论的基本立场、观点与方法,特别是通过从整体上深入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与方法,帮助大学 生生提升政治理论素养,培养反思能力,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的认同感,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9
19 三明学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课程代码 20121300 05 课程类型 通识课 学科平台和专业核心课 专业方向 专业任选 其他 授课教师 石雪梅 邹晓芟 魏秀兰 钟卫华 余佳樱 王艳娜 邓红霞 陈丽斌 芦佩玉 修读方式 必修 选修 学 分 3 开课学期 第 4 学期 总学时 48 其中实践学时 16 混合式 课程网址 非必填,根据实际填写 A 先修及后 续 课程 先修课程: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后续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B 课程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所有本科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是各专业学 生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知识与方法论智慧最重要的一门思想政 治理论课程。通过系统梳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框架并重点阐述马克思主义理 论的基本立场、观点与方法,特别是通过从整体上深入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与方法,帮助大学 生生提升政治理论素养,培养反思能力,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的认同感,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如下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 正确理解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与方法,明确人民立场 理论依据与时代价值:熟练章握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学说的基本内容与方 法论启示,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的本质,明确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与社会主义必 然胜利的内在原因:全面理解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 课程目标2:(能力目标)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与方法来分析和处 理现实问题,尤其是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智慧正确分析和处理 人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问题:学会反思,提高思辨能力 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课程目标3:(价值目标)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 值观,为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坚定理想信念, 课程目标形成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思想认同、政治 认同,情感认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棵程目标1:掌握马克思 良好的思想品德,热爱祖国,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思想品德 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立场和方法: 的领导: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课程目标3:树立马克思 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践行庄义科学的世界观、人 上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生观与价值观 职业规范 D 课程目标与 会责狂感,能够在实践中理来分析处理现实问题 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 毕业要求的 r 世界观、人生观与价 对应关系 专业知能 课程目标1:掌握马克思 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掌握比较系统的马克思 立场和方法: 主义理论知识和能力 课程目标2:学会运用马 说思主义的立场与万 来分析和处理现实问 社会责任 具备良好人文精神和职 程目标3:树立科学 业素养。 观、 观与价 学时分配 章节内容 理论实践合计 教学内容专题一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 426 专题二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639
20 C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如下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 正确理解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与方法,明确人民立场的 理论依据与时代价值;熟练掌握劳动价值论与剩余价值学说的基本内容与方 法论启示,深刻理解资本主义的本质,明确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与社会主义必 然胜利的内在原因;全面理解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 课程目标 2:(能力目标)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与方法来分析和处 理现实问题,尤其是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智慧正确分析和处理 人类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问题;学会反思,提高思辨能力与 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理论思维能力。 课程目标 3:(价值目标)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 值观,为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坚定理想信念, 形成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思想认同、政治 认同,情感认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D 课程目标与 毕业要求的 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思想品德 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良好的思想品德,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 的领导;具有社会责任感和 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程目标 1:掌握马克思 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立场和方法; 课程目标 3:树立马克思 主义科学的世界观、人 生观与价值观 职业规范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 会责任感,能够在实践中理 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履行责 任 课程目标 2:学会运用马 克思主义的立场与方法 来分析和处理现实问题 课程目标 3:树立科学的 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 观 专业知能 掌握比较系统的马克思 主义理论知识和能力 课程目标 1:掌握马克思 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立场和方法; 课程目标 2:学会运用马 克思主义的立场与方法 来 分 析 和 处 理 现 实 问 题, 社会责任 具备良好人文精神和职 业素养。 课程目标 3:树立科学的 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 观 E 教学内容 章节内容 学时分配 理论 实践 合计 专题一 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 4 2 6 专题二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6 3 9
6 3 9 专题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专题四唯物史观 6 9 专题五资本主义论 9 专题六社会主义论 专题七共产主义论 2 3 合计 32 16 、48 F ☑课堂讲授 ☑讨论座谈 ☑间题导向学习 ☑分组合作学习 教学方式 ☑专题学习 口实作学习 ☑探究式学习 ☑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 口其他 课程思政融入 授 教学内容 支撑课程 (根据实际情况至 少填写3次) 教学方式 次别 目标 与手段 思政元思政目标 素 1.2 免思主思习 主义的 马克▣ 课堂讲授 支撑课程目标 义的 马 问题导同 思星艾的 1、3 超星平台主是 方法 讨论 专顺教学 G 3 第一讲马克思 世界的实事求 物质统是 一切 课堂讲授 教学安排 问题导向 支撑课程目标 性 证 超星平台主 1、2、3 思相路线和思想方法 线和思 相方社 辩证法子盾分专题教学课 原理: 析法分堂讲授 震特征联系 支撑课程目标 联系发析问题问题导向 展、矛解决问 辩证法的三 1、2、3 盾规律 案例教学 大基本 视频超星平
21 专题三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6 3 9 专题四 唯物史观 6 3 9 专题五 资本主义论 6 3 9 专题六 社会主义论 2 1 3 专题七 共产主义论 2 1 3 合 计 32 16 48 F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讨论座谈 问题导向学习 分组合作学习 专题学习 实作学习 探究式学习 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 其他 G 教学安排 授课 次别 教学内容 支撑课程 目标 课程思政融入 (根据实际情况至 少填写 3 次) 教学方式 与手段 思政元 素 思政目标 1.2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马 克思主义的内涵;“马克 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 主义的鲜明特征;马克 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学 习马克思主义的态度和 方法 支撑课程目标 1、3 专题教学 课堂讲授 问题导向 超星平台主题 讨论 3 专题二 第一讲马克思 主义唯物论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物 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及 其方法论意义;实事求 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 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 支撑课程目标 1、2、3 世界的 物质统 一性 实 事 求 是、一切 从 实 际 出 发 的 思 想 路 线 和 思 想方法 专题教学 课堂讲授 问题导向 超 星 平 台 主 题讨论 4. 专题二 第二讲唯物辩 证法的总特征和基本规 律 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与 发展的基本环节;唯物 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 律;辩证法三大基本规 律的方法论; 支撑课程目标 1、2、3 辩证法 原理: 联系发 展、矛 盾规律 矛 盾 分 析 法 分 析 问 题 解 决 问 题 专题教学课 堂讲授 问题导向 案例教学、 视频超星平 台
专题教学课 题二 堂讲授 支撑课程目标 问题导向 1、2、3 案例教学 视频超星平 6.7.8专题 辩证唯物主〉 专题教学课 堂讲授 问题导向 科反基展绝 支撑课程目标 探究式学习 性 1、2、3 动 9.10. 专题教学课 11 意识 堂讲授 生 问题导向 探究式 律: 主顾 支撑课程目标 改用 1、2、3 用 科学 术 专题五 12 第 动价们 专题教学课 堂讲授 经 问题导向 私的论的如 商劳价 支撑课程目标 深究式学习 1、3 上线下海 克思芳 合 值认的理 实践背
22 5 专题二 第三讲辩证思 维方法:唯物辩证法是 科学的认识方法 支撑课程目标 1、2、3 专题教学课 堂讲授 问题导向 案例教学、 视频超星平 台 6.7.8专题三 辩证唯物主义 认识论 科学的实践观、能动的 反映论;实践是认识的 基础、认识的本质及发 展规律;真理的客观性、 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 系原理、真理和价值是 人类活动的两大尺度、 支撑课程目标 1、2、3 专题教学课 堂讲授 问题导向 探究式学习 9.10. 11 专题四 唯物史观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 辩证关系;物质生产方 式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 的作用;社会基本矛盾 运动规律;社会基本矛 盾与社会主要矛盾在历 史发展中的作用;阶级 斗争和社会革命在阶级 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改 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分析:科学技术在社会 发展中的作用;社会历 史的主体力量:人民群 众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 的作用 支撑课程目标 1、2、3 专题教学课 堂讲授 问题导向 探 究 式 学 习;主题讨 论 12 专题五 资本主义论 第一讲马克思劳动价值 论及其当代价值 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 的基本矛盾;劳动价值 论及其意义;价值规律 的作用;进入 21 世纪, 如何深化结马克思劳动 价值论的认识。 马克思劳动价值认的理 论和实践意义 支撑课程目标 1、3 专题教学课 堂讲授 问题导向 探究式学习 线上线下混 合
专题教学课 13 堂讲授 问颗导向 支撑课程目标 探究式学习 的 1、3 义基本矛盾与经 危机。 14 专题教学课 堂讲授 本主义的开 问题导向 探究式学 本经 支撑课程目标 1、2 响变的主 义代替的历史必 15 专题教学课 堂讲授 问题导向 主义五百年历史 深究式学习 过 支撑课程目标 义发展 1、2、3 会主义在实践中开拓 前进 16 专题七共产主义论 共产主义景高理有 共产主坚定共恩教学 堂讲授 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 义理想产主义问题导向 同理想 实现的理想信主题讨论 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 法论原则 必然性念,形成探究式学习 支撑课程目标 上线下 供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精 1、3 共产主 征:共产主义实现的月 义政治 史必然性与长期性:力 立主义远大理相与中 认同 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葱 的辩证关系 H 评价方式 评价项目及配分 评价项目说明 支撑课程目标 (非混合式 23
23 13 专题五 资本主义论 第二讲剩余价值理论与 经济危机 资本原始积累的含义、 途径;劳动力商品的特 点;剩余价值论的内容 及其意义:剩余价值的 源泉、工资的本质,资 本主义基本矛盾与经济 危机。 支撑课程目标 1、3 专题教学课 堂讲授 问题导向 探究式学习 14 专题五 资本主义论 第三讲资本主义的变化 及发展趋势 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形 成及特点;国家垄断资 本主义的特点和实质;: 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及影 响;当代资本主义的新 变化及实质;资本主义 的历史地位及其为社会 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 性 支撑课程目标 1、2 专题教学课 堂讲授 问题导向 探究式学习 15 专题六 社会主义论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 规律 社会主义五百年历史进 程;科学社会主义原则; 社会主义建设过程的长 期性、社会主义发展道 路的多样性 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开拓 前进 支撑课程目标 1、2、3 专题教学课 堂讲授 问题导向 探究式学习 线上线下混 合 16 专题七 共产主义论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 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 同理想 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 法论原则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 征;共产主义实现的历 史必然性与长期性;共 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的辩证关系 支撑课程目标 1、3 共产主 义理想 实现的 必然性 坚 定 共 产 主 义 理 想 信 念,形成 共 产 主 义 政 治 认同 专题教学课 堂讲授 问题导向 主题讨论; 探究式学习 线上线下混 合 H 评价方式 (非混合式 评价项目及配分 评价项目说明 支撑课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