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的表现,我们今天讲的商业信用,表现于个人的情况又有 人的“信用”已经被制度化,是通过各种不同的制度来定义的 在今天的中国社会这种信用观念还不多见,但是在有些地方 报道说,近年来随着金融领域的逐渐开放和国内金融机构的 念也开始受到重视。有些人开始自觉地利用同信用机构打交 信用,留下良好的信用记录。在一个发达的、注重“信用的 就会了解这种信用的含义。比如到美国去留学的学生们,去 很多地方都要用信用卡,否则生活就不方便,因为你不能老 很多种类,也许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的信箱里面有一封信 供一些个人信息,去申请信用卡。但是你提出申请以后,很 如果你要问为什么,得到的回答通常是说你没有“信用”。这 用信用卡你才能知道我是不是有信用的,但是现在我还在申 为我没有信用所以不能给我信用卡。这是一个让人很尴尬的 就是这样的。即使得到信用卡,开始时信用额度可能很低, 一段时间之后,如果你信用很好,你的信用额度就会被提高 的时间长了,也有信用了,邀请你使用其信用卡的公司也就 像“马太效应”,多者更多,少者更少。 一个人使用信用卡的记录,不光在他使用的信用卡公司里有 性的信用机构里留存。所以当你申请其他服务的时候,相关 信用记录(当然这是一种有偿服务)。也许有一天你会收到一 您提供这项服务,因为我们查阅了你的信用记录,你的信用 会告诉你信用记录是从哪个地方取得的,如果有异议你可以 现,你在日常生活里的“表现”,比如交电话费、交水电费、 作为信用记录保存下来了,这些记录直接影响到他人比如保 信用的评估,从而影响到你的“能力”和活动空间。这就是商 的社会里,就有所谓个人破产的问题。当然,现在的个人破 里描写的那么悲惨。在19世纪,宣告破产的债务人要被关到 扫地,所以破产之后自杀的事情很多。现在的人不会有这样 被宣告破产仍然会给个人带来严重的挫折感和不便。我曾经 林斯顿住过一段时间。那是一个很富裕的小镇,人口不是很 较远,虽然有公共交通也有,但是不太方便。在那里我发现 是比较贫穷的阶层)在车站等车。我当时不大理解,因为在 车是很容易的事,为什么这些人不自己买车呢?当地的朋友 半是没有“信用”的人。你失去了“信用”,在社会上就寸步难 多事情都作为“信用”的记录留存下来,而这是一个制度化的 的。 在商业实践的领域里面,“信用”可以表现得非常制度化、专 么样的影响?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如果你的行为是没 受到惩罚,相反,如果你的行为是有“信用”的,你则可以因此 一个人可以有意识地积累“信用”,然后去做想做的事情。这 对个人的道德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 在政治伦理方面,“信用”的问题可能更重要,因为它关系到
统的表现,我们今天讲的商业信用,表现于个人的情况又有所不同,因为这种个 人的“信用”已经被制度化,是通过各种不同的制度来定义的。 在今天的中国社会这种信用观念还不多见,但是在有些地方已经开始了。比如有 报道说,近年来随着金融领域的逐渐开放和国内金融机构的改革,个人信用的观 念也开始受到重视。有些人开始自觉地利用同信用机构打交道的机会来积累个人 信用,留下良好的信用记录。在一个发达的、注重“信用”的国家生活的人,很快 就会了解这种信用的含义。比如到美国去留学的学生们,去了以后就会发现,在 很多地方都要用信用卡,否则生活就不方便,因为你不能老带着现金。信用卡有 很多种类,也许有一天,你会发现自己的信箱里面有一封信,请你填一张表,提 供一些个人信息,去申请信用卡。但是你提出申请以后,很可能得不到信用卡, 如果你要问为什么,得到的回答通常是说你没有“信用”。这有点奇怪,我只有使 用信用卡你才能知道我是不是有信用的,但是现在我还在申请信用卡,你就说因 为我没有信用所以不能给我信用卡。这是一个让人很尴尬的局面。但是这套制度 就是这样的。即使得到信用卡,开始时信用额度可能很低,比如只有五百块,过 一段时间之后,如果你信用很好,你的信用额度就会被提高。等到你使用信用卡 的时间长了,也有信用了,邀请你使用其信用卡的公司也就越来越多了。这就好 像“马太效应”,多者更多,少者更少。 一个人使用信用卡的记录,不光在他使用的信用卡公司里有,而且也在其他中介 性的信用机构里留存。所以当你申请其他服务的时候,相关的方面就会调阅你的 信用记录(当然这是一种有偿服务)。也许有一天你会收到一封信,说我们不能给 您提供这项服务,因为我们查阅了你的信用记录,你的信用记录如何如何。它还 会告诉你信用记录是从哪个地方取得的,如果有异议你可以去查询。这时你才发 现,你在日常生活里的“表现”,比如交电话费、交水电费、买保险等等,已经被 作为信用记录保存下来了,这些记录直接影响到他人比如保险公司或者银行对你 信用的评估,从而影响到你的“能力”和活动空间。这就是商业性的信用。在这样 的社会里,就有所谓个人破产的问题。当然,现在的个人破产不像狄更斯的小说 里描写的那么悲惨。在19世纪,宣告破产的债务人要被关到监狱里去,而且名誉 扫地,所以破产之后自杀的事情很多。现在的人不会有这样悲惨的遭遇了,但是 被宣告破产仍然会给个人带来严重的挫折感和不便。我曾经在美国新泽西州的普 林斯顿住过一段时间。那是一个很富裕的小镇,人口不是很多,距离大城市也比 较远,虽然有公共交通也有,但是不太方便。在那里我发现总有人(一般来说都 是比较贫穷的阶层)在车站等车。我当时不大理解,因为在美国拥有一辆自己的 车是很容易的事,为什么这些人不自己买车呢?当地的朋友就告诉我,这些人多 半是没有“信用”的人。你失去了“信用”,在社会上就寸步难行了。因为你做的很 多事情都作为“信用”的记录留存下来,而这是一个制度化的建构,是一环扣一环 的。 在商业实践的领域里面,“信用”可以表现得非常制度化、专业化,它对个人有什 么样的影响?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如果你的行为是没有“信用”的,你就会 受到惩罚,相反,如果你的行为是有“信用”的,你则可以因此而积累自己的“信用”, 一个人可以有意识地积累“信用”,然后去做想做的事情。这对个人的行为,进而 对个人的道德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下面还会谈到。 在政治伦理方面,“信用”的问题可能更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国家对公民的责任
涉及权力的正当性、合法性问题。所谓公信力就是对政府信 人们要求政府行为有章可循,而不是任意而为:要求政府的 明的,就好像人们要求上市公司通过披露程序让公众了解它 民要求知情,特别是当那些决策影响到他们生活的时候。同 自己的决定负责任,具有所谓可问责性。如果一个政府不这 就会很低,严重的情况下,它可能因此而失去了道德上的正 及政府信用方面的例子很多,它们大多与政府政策的稳定性 地承包,城乡的土地征收,还有最近引起很大争议的陕北油 业证照齐全,甚至是响应政府号召和在政府支持下创办的, 法、造成污染、安全等问题限制、关闭甚至没收这些企业, 就会损害政府的公信力,在政治生活中造成严重伤害。换句 之间、企业之间的关系不同,它涉及政府与国民关系上的基 通常是与比如民主制度和法治联系在一起的。当然,公信力 要。在传统的社会里,它也有其表现方式。实际上,不管是 作为一个基本的道德原则,“信用”都是不可缺少的。我想借 一下中国的传统。 有些人批评中国社会没有“信用”,到处都是欺骗,到处都是 涂。有人更认为导致这种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人; 总之,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里面就没有“信义这个东西。我 轻率了。要了解一种文化,了解这个文化里面“信”的表现形 而艰难的事情,要有很细致的检索工夫,特别是要去理解具 变迁,而不能做如此简单的归类和概括,因为并不存在这么 少我们现在可以说,任何一个社会,包括信用上很发达的社 样的欺诈、“不信”和背信的现象,只不过在不同的社会里, 不同,程度可能也不一样,所以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信与“ 制。 我举几个在中国传统社会里面的例子,来说明作为一种价值 们今天讨论的“信用”在中国传统社会里是有很深的根基和表 常”包含五个德目:仁、义、礼、智、信。虽然“信排在最尼 且它和“义”这样的观念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这当然是基本的 在这个基本的价值之上,我们能看到很多的实践、事例、制 比如,在商业的方面,有“童叟无欺”这样一种说法或者说美 不仅仅是一种个人的道德,也是有制度性保障的。比如“老 当然这个制度并不是什么人发明出来的,一个字号“老”了, 但是它为什么是“老字号”?为什么“老字号”不是一个简单的: 个带有规范含义的、体现某种价值的观念?其中一个可能的 会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竞争里,它能够留存下来,而且活得时 号,而它活得时间长是因为有信用。当然有信用只是一个方 好,有祖传秘方。问题是祖传秘方不能保证有信用。今天用 但祖传秘方的成本可能比较高,最后就用假的东西参和到里 用了,祖传秘方就不灵了,字号可能就倒了。我们今天看到 再比如“行会制度”。我们过去都批评行会的制度,或者简单
涉及权力的正当性、合法性问题。所谓公信力就是对政府信用度的要求。比如, 人们要求政府行为有章可循,而不是任意而为;要求政府的决策过程和程序是透 明的,就好像人们要求上市公司通过披露程序让公众了解它的实际业绩一样。人 民要求知情,特别是当那些决策影响到他们生活的时候。同样,人们要求政府对 自己的决定负责任,具有所谓可问责性。如果一个政府不这样做,人们给它打分 就会很低,严重的情况下,它可能因此而失去了道德上的正当性。我们生活中涉 及政府信用方面的例子很多,它们大多与政府政策的稳定性有关,比如农村的土 地承包,城乡的土地征收,还有最近引起很大争议的陕北油田问题。有些私营企 业证照齐全,甚至是响应政府号召和在政府支持下创办的,如果政府以产权不合 法、造成污染、安全等问题限制、关闭甚至没收这些企业,又没有应有的补偿, 就会损害政府的公信力,在政治生活中造成严重伤害。换句话说,公信力与个人 之间、企业之间的关系不同,它涉及政府与国民关系上的基本原则,在现代社会 通常是与比如民主制度和法治联系在一起的。当然,公信力并不只是在今天才重 要。在传统的社会里,它也有其表现方式。实际上,不管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 作为一个基本的道德原则,“信用”都是不可缺少的。我想借这个机会简短地讨论 一下中国的传统。 有些人批评中国社会没有“信用”,到处都是欺骗,到处都是陷阱,简直是一塌糊 涂。有人更认为导致这种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国人没有宗教,不信上帝。 总之,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里面就没有“信义”这个东西。我觉得这种论断是过于 轻率了。要了解一种文化,了解这个文化里面“信”的表现形态,是一件非常复杂 而艰难的事情,要有很细致的检索工夫,特别是要去理解具体的社会情境和社会 变迁,而不能做如此简单的归类和概括,因为并不存在这么简单的因果联系。至 少我们现在可以说,任何一个社会,包括信用上很发达的社会,也都存在各种各 样的欺诈、“不信”和背信的现象,只不过在不同的社会里,这些现象的表现非常 不同,程度可能也不一样,所以我们需要了解的是“信”与“失信”的各种原因和机 制。 我举几个在中国传统社会里面的例子,来说明作为一种价值、一种制度实践,我 们今天讨论的“信用”在中国传统社会里是有很深的根基和表现的。比如传统的“五 常”包含五个德目:仁、义、礼、智、信。虽然“信”排在最后,但也非常重要,而 且它和“义”这样的观念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这当然是基本的德目,基本的价值。 在这个基本的价值之上,我们能看到很多的实践、事例、制度,都跟它有关系。 比如,在商业的方面,有“童叟无欺”这样一种说法或者说美德。而且这种美德也 不仅仅是一种个人的道德,也是有制度性保障的。比如“老字号”这样一种制度, 当然这个制度并不是什么人发明出来的,一个字号“老”了,它就变成“老字号”了, 但是它为什么是“老字号”?为什么“老字号”不是一个简单的描述的观念,而是一 个带有规范含义的、体现某种价值的观念?其中一个可能的解释就是,在当时社 会的经济环境和市场竞争里,它能够留存下来,而且活得时间长,所以成为老字 号,而它活得时间长是因为有信用。当然有信用只是一个方面,它可能经营得很 好,有祖传秘方。问题是祖传秘方不能保证有信用。今天用的可能真是祖传秘方, 但祖传秘方的成本可能比较高,最后就用假的东西掺和到里面,它可能就没有信 用了,祖传秘方就不灵了,字号可能就倒了。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情况就是这样。 再比如“行会制度”。我们过去都批评行会的制度,或者简单地把中国历史上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