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执行程序 第一节执行程序概论 第二节执行的开始与热行措施 第三节执行阻却和执行回转
第二十一章 执行程序 第一节 执行程序概论 第二节 执行的开始与执行措施 第三节 执行阻却和执行回转
第一节执行程序概论 执行及执行制度 (一)执行的概念 概念:民事执行是指人民法院的执行组织,依据申 请人提交的或申判组织移送的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 裁定或调解书,以及其他机构制作的、具有民事执 行效力的法律文书,行使司法执行权,按照法律规 定的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法定义务,实现上述法 律文书内容的活动。 特点:一是执行主体的特定性;二是执行依据的有 效性;三是执行手段的强制性;四是执行过程的法 定性
第一节 执行程序概论 一、执行及执行制度 (一)执行的概念 ◼ 概念:民事执行是指人民法院的执行组织,依据申 请人提交的或审判组织移送的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 裁定或调解书,以及其他机构制作的、具有民事执 行效力的法律文书,行使司法执行权,按照法律规 定的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法定义务,实现上述法 律文书内容的活动。 ◼ 特点:一是执行主体的特定性;二是执行依据的有 效性;三是执行手段的强制性;四是执行过程的法 定性
(二)执行程序和审判程序的关系 联系:它们都是民事诉讼制度的有机组成部 分。对于民事诉讼而言,审判程序是执行程 序的前提和基础,执行程序是审判程序的继 续和保障。 区别:1、程序设立的基础不同;2、功能 和目的不同;3、诉讼阶段不同。 (三)执行程序设立的意义 维护人民法院的裁判和法律的尊严 2.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以实现,彻底地解 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 3.法制宣传和一般预防的作用
(二)执行程序和审判程序的关系 ◼ 联系:它们都是民事诉讼制度的有机组成部 分。对于民事诉讼而言,审判程序是执行程 序的前提和基础,执行程序是审判程序的继 续和保障。 ◼ 区别:1、程序设立的基础不同;2、功能 和目的不同;3、诉讼阶段不同。 (三)执行程序设立的意义 1. 维护人民法院的裁判和法律的尊严。 2. 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以实现,彻底地解 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 3. 法制宣传和一般预防的作用
二、执行的原则 (-)执行必须以生效法律文书为依据 二)强制与说服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三)保护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原则 (四)执行标的有限原则 五)人民法院执行和协助执行相结合原则
二、执行的原则 (一)执行必须以生效法律文书为依据 (二)强制与说服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三)保护双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原则 (四)执行标的有限原则 (五)人民法院执行和协助执行相结合原则
第二节执行的开始与执行措施 执行的主体和客体 (-)执行主体 1、人民法院的执行机构及组成人员 2、执行当事人 3、执行参与人 (二)执行客体 执行客体又称为执行对象。包括被申请执行人 的财物和行为,不包括义务人的人身
第二节 执行的开始与执行措施 一 、执行的主体和客体 (一)执行主体 ◼ 1、人民法院的执行机构及组成人员 ◼ 2、执行当事人 ◼ 3、执行参与人 (二)执行客体 ◼ 执行客体又称为执行对象。包括被申请执行人 的财物和行为,不包括义务人的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