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检测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2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乡绅到新乡贤 在传统农业社会,常常以“乡绅”或者“乡贤”来称呼乡村中的精英人士。乡绅 的产生与中国古代特有的行政结构有关。自秦到清的两千多年时间里,地方的行 政机构设置到县一级为止这一点基本上没变。县以下的乡村,其直接的管理事务 都由乡绅来完成。能够担任乡绅这一角色的,通常是有一定的经济地位、社会威 望以及文化修养的长者。这一传统的乡村自治方式,被称为“乡绅政治”。在国 家意志传达到普通乡民的过程中,乡绅起到了重要的中介作用。 这样的权力结构与当时的农业自然经济及组织能力是相适应的。传统乡绅的一个 重要特征,是要求具备众所公认的道德品质。它直接来源于儒家思想提倡的“贤 人政治”。从本质上来看,下层的乡绅政治是上层贤人政治的延伸。孔子认为, 国家、家庭、个人这三者之间联系的基础在于道德,从个人道德的完善开始,可 以进一-步推导出治国平天下的宏大目标。贤人政治既是我国传统政治道德化的基 本趋向,也是传统政治架构的理想蓝图。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尽管上层统治者 直提倡个人道德与治国之间的关系,但权力的本性也导致它无法在现实中落地生 根。真正将贤人政治这一思想落实到社会生活中的,大概只有中国传统乡村的 “乡绅政治” 传统乡绅的底层出身,使得他们在与民众广泛接触的过程中能够深刻地体察民间 现实,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消解民怨的作用:另一方面,他们又通过读书来 感受圣贤的教诲,成为官方意识形态的维护者,并进一步成为道德典范。这一套 乡绅自治体制在小农社会和熟人社会中的运行效果良好,使得传统的乡村社会保 持了长期的稳定状态。乡绅是贤人政治社会化与结构化的重要体现,他们在改善 民生和谋利桑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他们又被称为乡贤 乡绅之所以能够被认可,与乡村自治制度是紧密相连的。换而言之,如果皇权的 力量深入到了乡村,则乡绅这一特殊群体根本不会存在。今天我们提倡新乡贤 在一定程度上也在于当代中国的农村治理实行的仍旧是自治制度。当代中国的基 层政权设置已经下放到了乡镇一级。乡镇具有高度的行政性,对村委会具有一定 的监督作用,只是它不干预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这使得乡村治理形成了“乡 镇政权与村民自治“并存的模式。 新乡贤并不通过权威机构认定,也不由政府部门任命,而是由社会和乡民自主认 可的。他们是一个新的社会群体,但又具有延续了传统乡绅的优秀品质。新乡贤 从乡村走出,通过自己的能力得到社会的认可,获取了一定的社会资源之后,又 以此回馈生养自己的乡村。他们不忘本,有担当,正在社会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 重要的作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贤是传统农业社会中贤人政治社会化与结构化的重要体现,新乡贤是中国 当代社会中不忘本、有担当的新的社会群体。 B.在孔子看来,治国平天下宏愿的实现基于个人道德的完善,而乡绅只能通过 读书来感受圣贤的教诲,来完善自身的道德
四川省南充 2018 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检测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 22 题。全卷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50 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从乡绅到新乡贤 在传统农业社会,常常以“乡绅”或者“乡贤”来称呼乡村中的精英人士。乡绅 的产生与中国古代特有的行政结构有关。自秦到清的两千多年时间里,地方的行 政机构设置到县一级为止这一点基本上没变。县以下的乡村,其直接的管理事务 都由乡绅来完成。能够担任乡绅这一角色的,通常是有一定的经济地位、社会威 望以及文化修养的长者。这一传统的乡村自治方式,被称为“乡绅政治”。在国 家意志传达到普通乡民的过程中,乡绅起到了重要的中介作用。。 这样的权力结构与当时的农业自然经济及组织能力是相适应的。传统乡绅的一个 重要特征,是要求具备众所公认的道德品质。它直接来源于儒家思想提倡的“贤 人政治”。从本质上来看,下层的乡绅政治是上层贤人政治的延伸。孔子认为, 国家、家庭、个人这三者之间联系的基础在于道德,从个人道德的完善开始,可 以进--步推导出治国平天下的宏大目标。贤人政治既是我国传统政治道德化的基 本趋向,也是传统政治架构的理想蓝图。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尽管上层统治者一 直提倡个人道德与治国之间的关系,但权力的本性也导致它无法在现实中落地生 根。真正将贤人政治这一思想落实到社会生活中的,大概只有中国传统乡村的 “乡绅政治”。 传统乡绅的底层出身,使得他们在与民众广泛接触的过程中能够深刻地体察民间 现实,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消解民怨的作用:另一方面,他们又通过读书来 感受圣贤的教诲,成为官方意识形态的维护者,并进一步成为道德典范。这一套 乡绅自治体制在小农社会和熟人社会中的运行效果良好,使得传统的乡村社会保 持了长期的稳定状态。乡绅是贤人政治社会化与结构化的重要体现,他们在改善 民生和谋利桑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所以,他们又被称为乡贤。 乡绅之所以能够被认可,与乡村自治制度是紧密相连的。换而言之,如果皇权的 力量深入到了乡村,则乡绅这一特殊群体根本不会存在。今天我们提倡新乡贤, 在一定程度上也在于当代中国的农村治理实行的仍旧是自治制度。当代中国的基 层政权设置已经下放到了乡镇一级。乡镇具有高度的行政性,对村委会具有一定 的监督作用,只是它不干预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这使得乡村治理形成了“乡 镇政权与村民自治“并存的模式。 新乡贤并不通过权威机构认定,也不由政府部门任命,而是由社会和乡民自主认 可的。他们是一个新的社会群体,但又具有延续了传统乡绅的优秀品质。新乡贤 从乡村走出,通过自己的能力得到社会的认可,获取了一定的社会资源之后,又 以此回馈生养自己的乡村。他们不忘本,有担当,正在社会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 重要的作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乡贤是传统农业社会中贤人政治社会化与结构化的重要体现,新乡贤是中国 当代社会中不忘本、有担当的新的社会群体。 B.在孔子看来,治国平天下宏愿的实现基于个人道德的完善,而乡绅只能通过 读书来感受圣贤的教诲,来完善自身的道德
C.传统社会中乡绅可以把国家意志传递到民间,要实现传统政治架构的理想蓝 图,需要依靠有乡绅参与的乡绅政治 D.乡绅能被政府、乡民认可与乡村自治制度有着紧密的关系,乡绅一方面是官 方意识形态的维护者,另一方面代表了当地乡民的利益。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古代乡村中有一定经济地位、社会威望和文化修养的长者常被称为乡绅,他 们在改善民生、为家乡谋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B.乡绅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消解民怨的作用,是因为他们本身是底层出身,在 与民众广泛接触的过程中能深刻地体察民间的社会现实。 C.作为一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乡绅政治是真正能够将贤人政治这一思想落实 到社会生活中的一种乡村治理方式 D.在当代中国农村仍旧实行自治制度的背景下,新乡贤是由社会和乡民自主认 可的群体,在农村社会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传统社会中,成为乡绅就必须具备众所周知的道德品质,而这种道德品 质直接来源于儒家思想所提倡的架构。 B.贤人政治在传统社会是道德和权利管理的融合,是我国传统政治道德化的基 本趋向,是理想中的传统政治架构。 C.当代中国的乡村治理形成了“乡镇政权与村民自治“并存的模式,这种治理 模式比传统乡村社会的乡绅政治更为完善和有效 D.传统的乡村社会能够保持长久的稳定,与乡绅的道德典范作用和我国古代社 会实施的乡绅自治体制有着密切关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 史学大师阎宗临夏明亮 ①l904年阎宗临诞生在山西省一户农民家庭。他自幼喜欢读书,苦于家境窘迫, 上小学时经常步行十多里山间小路到表兄家借书阅读。小学毕业后,父亲想送他 到县城里的店铺当学徒,早点赚钱贴补家用。表兄深知这个表弟嗜书如命,读下 去可能会挣个好前程,于是主动提出每年资助二十元,这样他的读书生涯才未致 中断。1919年,阎宗临考入五台县川至中学,毕业时,化学老师乔松岩先生建 议他去北京报考高等师范。当时家里再也拿不出钱来,他就拿着乔先生给的十元 钱,孑然一身前往北京 ②因在中学数理化和外语基础太差,阎宗临没有考取高等师范,坐困愁城,维持 生活成了问题。经朋友劝说,他报考了梁漱溟先生在山东曹州开办的重华书院, 斩获第一名。梁先生爱才心切,亲自到旅店看望。得知阎宗临的困境后,他慷慨 允诺为这个穷学生负担食宿并免除学杂费。 ③重华书院的课程以儒学、佛学和印度哲学为主。阎宗临试读了一段时间,对这 些课程提不起兴趣,还是想读文学或历史学。他思虑再三,毅然向梁先生辞行。 梁先生不阻青年人之志向,欣然放行。这段相处虽时间不长,但梁先生那渊博的 学识、宽厚的为人,给青年阎宗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④一个偶然的机会,阎宗临结识了留法归国的学生华林。华林得知阎宗临想读 “洋书”的理想后,竭力劝说他赴法勤工俭学,并应允代他在法国联系工作事宜。 ⑤历经一个多月的海上颠簸,阎宗临终于到达法国马赛港,通过法华教育会进入 公学开始学习法文,同时打一些零工维持生计。经历了整整五年的打工生涯,阎
C.传统社会中乡绅可以把国家意志传递到民间,要实现传统政治架构的理想蓝 图,需要依靠有乡绅参与的乡绅政治。 D.乡绅能被政府、乡民认可与乡村自治制度有着紧密的关系,乡绅一方面是官 方意识形态的维护者,另一方面代表了当地乡民的利益。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古代乡村中有一定经济地位、社会威望和文化修养的长者常被称为乡绅,他 们在改善民生、为家乡谋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B.乡绅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消解民怨的作用,是因为他们本身是底层出身,在 与民众广泛接触的过程中能深刻地体察民间的社会现实。 C.作为一种地方行政管理制度,乡绅政治是真正能够将贤人政治这一思想落实 到社会生活中的一种乡村治理方式。 D.在当代中国农村仍旧实行自治制度的背景下,新乡贤是由社会和乡民自主认 可的群体,在农村社会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中国传统社会中,成为乡绅就必须具备众所周知的道德品质,而这种道德品 质直接来源于儒家思想所提倡的架构。 B.贤人政治在传统社会是道德和权利管理的融合,是我国传统政治道德化的基 本趋向,是理想中的传统政治架构。 C.当代中国的乡村治理形成了“乡镇政权与村民自治“并存的模式,这种治理 模式比传统乡村社会的乡绅政治更为完善和有效。 D.传统的乡村社会能够保持长久的稳定,与乡绅的道德典范作用和我国古代社 会实施的乡绅自治体制有着密切关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12 分) 史学大师阎宗临 夏明亮 ①1904 年阎宗临诞生在山西省一户农民家庭。他自幼喜欢读书,苦于家境窘迫, 上小学时经常步行十多里山间小路到表兄家借书阅读。小学毕业后,父亲想送他 到县城里的店铺当学徒,早点赚钱贴补家用。表兄深知这个表弟嗜书如命,读下 去可能会挣个好前程,于是主动提出每年资助二十元,这样他的读书生涯才未致 中断。1919 年,阎宗临考入五台县川至中学,毕业时,化学老师乔松岩先生建 议他去北京报考高等师范。当时家里再也拿不出钱来,他就拿着乔先生给的十元 钱,孑然一身前往北京。 ②因在中学数理化和外语基础太差,阎宗临没有考取高等师范,坐困愁城,维持 生活成了问题。经朋友劝说,他报考了梁漱溟先生在山东曹州开办的重华书院, 斩获第一名。梁先生爱才心切,亲自到旅店看望。得知阎宗临的困境后,他慷慨 允诺为这个穷学生负担食宿并免除学杂费。 ③重华书院的课程以儒学、佛学和印度哲学为主。阎宗临试读了一段时间,对这 些课程提不起兴趣,还是想读文学或历史学。他思虑再三,毅然向梁先生辞行。 梁先生不阻青年人之志向,欣然放行。这段相处虽时间不长,但梁先生那渊博的 学识、宽厚的为人,给青年阎宗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④一个偶然的机会,阎宗临结识了留法归国的学生华林。华林得知阎宗临想读 “洋书”的理想后,竭力劝说他赴法勤工俭学,并应允代他在法国联系工作事宜。 ⑤历经一个多月的海上颠簸,阎宗临终于到达法国马赛港,通过法华教育会进入 公学开始学习法文,同时打一些零工维持生计。经历了整整五年的打工生涯,阎
宗临于1929年冬天正式注册为瑞士伏利堡大学文学院学生,主攻欧洲古代和中 世纪的历史和文化课程。 ⑥拉丁文晦涩深奧,在语言学界有“死文字”之称。学校规定,东方国家的学生 可以免修拉丁文,学校里几位日本籍学生知难而退,申请免修,只有阎宗临这个 中国学生硬着头皮选修了拉丁文。在阎宗临看来,这不仅是因为要获得伏利堡大 学的文学硕士学位,必须通过拉丁文考试,更是因为西方历史原著大多是用拉丁 文写成的。不学通拉丁文,就无法真正理解欧洲古代的历史和文化。本着“触摸 欧洲文化灵魂”的精神,经过三年多的刻苦学习,阎宗临熟练地掌握了拉丁文, 听说读写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1933年夏,阎宗临获得瑞士国家文学硕士学 位 ⑦l929年11月,阎宗临拜访了心仪已久的罗曼·罗兰先生。在一间堆满书籍的 接待室里,他与罗曼·罗兰开始了一场超越年龄、语言、国籍等诸多界限的敞开 心扉的畅谈。他们从托尔斯泰谈到中国的辜鸿铭,从《阿Q正传》谈到中国新文 化运动的旗手鲁迅,两人越谈越契合,越谈越投机。罗曼·罗兰非常仰慕中国的 古老文化,深为欧洲人对中国的不了解而感到惋惜。 ⑧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阎宗临再也无法在书斋中安 坐下去,他毅然向岱梧校长辞行。校长再三挽留,说瑞士是中立国家,不会有战 争的危险,而且他可以帮助阎宗临取得瑞士国籍。阎宗临婉言谢绝了,他说:“国 家有难,留在国外怎能安心?外国人也会看不起你!” ⑨回到战乱中的故乡山西,阎宗临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到阎锡山的太原绥靖公署 担任外文秘书,是到山西大学担任教授。作为受过西方民主文明洗礼的自由知识 分子,阎宗临理所当然地选择了后者。 ⑩1938年6月,阎宗临应广西省教育厅厅长李任仁之邀,赴桂林受聘出任广西 大学历史系教授。身处战乱之中,面对亡国灭种的危险,阎宗临决心用自己的全 部心血,为保存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贡献一份华夏学人的绵薄之力。正如他在《罗 马史》自序中所写的那样:“一个读书人,在那离乱之时,外面秩序破坏如同沙 漠中的生活,所可求者,只有设法安定内心的纪律,埋头工作,我运用这种愚蠢 的认识,试将所投之罗马史,整理成书。这并不是一种如何新奇的著述,这只是 个清苦的中国教授,苦守他的战时岗 11在桂林的六年是阎宗临一生中学术成果最为丰硕的时期。在教学之余,他抓 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写作了大量学术论文,在他去世后结集为《世界古代中 世纪史》《欧洲文化史论》《中西交通史》三部著作,共计六十余万字。 12阎宗临在欧洲生活十三年,其中五年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对欧洲社会有丰富 的感性认识;他刻苦攻读欧洲的历史和文化,从本科直至博士,对欧洲又有深刻 的理性认识;加之他又有深厚的国学根底,真正实现了中西会通,因此他的学术 著作被史学界誉为“多年来罕见的一种真学术”,而且这些著作又大多是在他四 十岁之前完成的,这在20世纪的史学界真可谓风毛麟角,“大师级学者”的称 号对他而言实属当之无愧。 (摘编自夏明亮《阎宗临:史学大家的辉煌与遗憾》 4.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阎宗临家境贫寒,由于他聪明好学,成绩优异,所以多次得到别人的帮助。 表哥每年资助他二十元,中学老师乔松岩以实际行动支持他赴京参考,梁漱溟先 生免除他的学杂费
宗临于 1929 年冬天正式注册为瑞士伏利堡大学文学院学生,主攻欧洲古代和中 世纪的历史和文化课程。 ⑥拉丁文晦涩深奥,在语言学界有“死文字”之称。学校规定,东方国家的学生 可以免修拉丁文,学校里几位日本籍学生知难而退,申请免修,只有阎宗临这个 中国学生硬着头皮选修了拉丁文。在阎宗临看来,这不仅是因为要获得伏利堡大 学的文学硕士学位,必须通过拉丁文考试,更是因为西方历史原著大多是用拉丁 文写成的。不学通拉丁文,就无法真正理解欧洲古代的历史和文化。本着“触摸 欧洲文化灵魂”的精神,经过三年多的刻苦学习,阎宗临熟练地掌握了拉丁文, 听说读写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1933 年夏,阎宗临获得瑞士国家文学硕士学 位。 ⑦1929 年 11 月,阎宗临拜访了心仪已久的罗曼·罗兰先生。在一间堆满书籍的 接待室里,他与罗曼·罗兰开始了一场超越年龄、语言、国籍等诸多界限的敞开 心扉的畅谈。他们从托尔斯泰谈到中国的辜鸿铭,从《阿 Q 正传》谈到中国新文 化运动的旗手鲁迅,两人越谈越契合,越谈越投机。罗曼·罗兰非常仰慕中国的 古老文化,深为欧洲人对中国的不了解而感到惋惜。 ⑧1937 年 7 月,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阎宗临再也无法在书斋中安 坐下去,他毅然向岱梧校长辞行。校长再三挽留,说瑞士是中立国家,不会有战 争的危险,而且他可以帮助阎宗临取得瑞士国籍。阎宗临婉言谢绝了,他说:“国 家有难,留在国外怎能安心?外国人也会看不起你!” ⑨回到战乱中的故乡山西,阎宗临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到阎锡山的太原绥靖公署 担任外文秘书,是到山西大学担任教授。作为受过西方民主文明洗礼的自由知识 分子,阎宗临理所当然地选择了后者。 ⑩1938 年 6 月,阎宗临应广西省教育厅厅长李任仁之邀,赴桂林受聘出任广西 大学历史系教授。身处战乱之中,面对亡国灭种的危险,阎宗临决心用自己的全 部心血,为保存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贡献一份华夏学人的绵薄之力。正如他在《罗 马史》自序中所写的那样:“一个读书人,在那离乱之时,外面秩序破坏如同沙 漠中的生活,所可求者,只有设法安定内心的纪律,埋头工作,我运用这种愚蠢 的认识,试将所投之罗马史,整理成书。这并不是一种如何新奇的著述,这只是 一个清苦的中国教授,苦守他的战时岗……” 11 在桂林的六年是阎宗临一生中学术成果最为丰硕的时期。在教学之余,他抓 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写作了大量学术论文,在他去世后结集为《世界古代中 世纪史》《欧洲文化史论》《中西交通史》三部著作,共计六十余万字。 12 阎宗临在欧洲生活十三年,其中五年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对欧洲社会有丰富 的感性认识;他刻苦攻读欧洲的历史和文化,从本科直至博士,对欧洲又有深刻 的理性认识;加之他又有深厚的国学根底,真正实现了中西会通,因此他的学术 著作被史学界誉为“多年来罕见的一种真学术”,而且这些著作又大多是在他四 十岁之前完成的,这在 20 世纪的史学界真可谓风毛麟角,“大师级学者”的称 号对他而言实属当之无愧。 (摘编自夏明亮《阎宗临:史学大家的辉煌与遗憾》) 4.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 A.阎宗临家境贫寒,由于他聪明好学,成绩优异,所以多次得到别人的帮助。 表哥每年资助他二十元,中学老师乔松岩以实际行动支持他赴京参考,梁漱溟先 生免除他的学杂费
B.因为对重华书院的课程没有兴趣,阎宗临便离开了重华书院。他虽然与梁漱 溟先生相处的时间不长,但梁先生对他的影响并不小。 C.虽然拉丁文有“死文字”之称,但阎宗临为了真正理解欧洲的古代历史和文 化,毅然选修了拉丁文。通过他的刻苦学习,终于熟练地掌握了拉丁文。 D.罗曼·罗兰仰慕中国的古老文化,对中国近现代文化也相当熟悉,但他还是 为自己不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而内疚,为欧洲人不了解中国而惋惜。 5.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阎宗临初中毕业后,拿着乔松岩老师资助的十元钱,只身一人前往北京报考 高等师范。这为他后来成为史学大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阎宗临回国后,拒绝了外文秘书一职,而选择了山西大学教授,说明他对当 时国民党统治缺乏民主的强烈不满,以及他对民主的追求和向往。 C.阎宗临说“我运用这种愚蠢的认识”“苦守他的战时岗位”表明他在国家离 乱之时,以一个文人的方式,尽自己最大的可能,为国家排忧解难。 D.为了能更好的了解欧洲社会,有助于自己更好地攻读欧洲的历史和文化,阎 宗临长期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经历了五年的打工生涯。 E.阎宗临的学术著作被誉为“一种真学术”,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他将深厚的国 学与对欧洲社会、历史、文化的理性认识融合起来,实现了中西会通 6.阎宗临并没有因为梁漱溟先生对他的优待而违心地留在重华书院学习,联系 现实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 毛 汪曾祺 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靠给学生洗衣服、拆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 她在门前的两棵半大榆树之间拴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得的衣服夹紧在两 绳之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霍霍作响。大太阳的天气,常常看见她坐 在草地上(昆明的草多丰茸齐整而极干净)做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 学生叫她文嫂,她管学生叫“先生”。时间长了,也能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 但是,没有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人很 老实。虽然没有知识,但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 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很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 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上市去卖。蛋大,也红润好看,卖得很快。回来时,带 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块够一个猫吃的肉。 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这司机是下江人,他来看过老丈 母,每次回来,会给文嫂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宜威火腿。下江人 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胖了。 文嫂生活在大学的环境里,她隐隐约约地知道,那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 事,赚大钱的。但联大的人都有点怪,如今且说一个人 此人姓金,名昌焕,是经济系的。其怪异处不胜枚举,总括起来有三点:一是他 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一块肉。他在他的床上拉了几根 铁丝,什么都挂在这些铁丝上,领带、袜子、针线包、墨水瓶……他每天就睡在 这些丁丁当当的东西的下面。学生离不开纸。怎么穷的学生,也得买一点纸。金 先生从不花这个钱。为什么要花钱买呢?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侧墙上贴了许多 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琳琅满目。这些启事、告
B.因为对重华书院的课程没有兴趣,阎宗临便离开了重华书院。他虽然与梁漱 溟先生相处的时间不长,但梁先生对他的影响并不小。 C.虽然拉丁文有“死文字”之称,但阎宗临为了真正理解欧洲的古代历史和文 化,毅然选修了拉丁文。通过他的刻苦学习,终于熟练地掌握了拉丁文。 D.罗曼·罗兰仰慕中国的古老文化,对中国近现代文化也相当熟悉,但他还是 为自己不能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而内疚,为欧洲人不了解中国而惋惜。 5.下列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 分)( )( ) A.阎宗临初中毕业后,拿着乔松岩老师资助的十元钱,只身一人前往北京报考 高等师范。这为他后来成为史学大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阎宗临回国后,拒绝了外文秘书一职,而选择了山西大学教授,说明他对当 时国民党统治缺乏民主的强烈不满,以及他对民主的追求和向往。 C.阎宗临说“我运用这种愚蠢的认识”“苦守他的战时岗位”表明他在国家离 乱之时,以一个文人的方式,尽自己最大的可能,为国家排忧解难。 D.为了能更好的了解欧洲社会,有助于自己更好地攻读欧洲的历史和文化,阎 宗临长期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经历了五年的打工生涯。 E.阎宗临的学术著作被誉为“一种真学术”,其中重要的原因是他将深厚的国 学与对欧洲社会、历史、文化的理性认识融合起来,实现了中西会通。 6.阎宗临并没有因为梁漱溟先生对他的优待而违心地留在重华书院学习,联系 现实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5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14 分) 鸡毛 汪曾祺 西南联大有一个文嫂,她靠给学生洗衣服、拆被窝维持生活。每天大盆大盆地洗。 她在门前的两棵半大榆树之间拴了两根棕绳,拧成了麻花。洗得的衣服夹紧在两 绳之间,风把这些衣服吹得来回摆动,霍霍作响。大太阳的天气,常常看见她坐 在草地上(昆明的草多丰茸齐整而极干净)做被窝,一针一针,专心致志。 学生叫她文嫂,她管学生叫“先生”。时间长了,也能分得出张先生,李先生…… 但是,没有一个先生知道文嫂的身世,只知道她是一个寡妇,有一个女儿。人很 老实。虽然没有知识,但洁身自好,不贪小便宜。 文嫂养了二十来只鸡。这些鸡都长得极肥大,很肯下蛋。隔多半个月,文嫂就挎 了半篮鸡蛋,领着女儿,上市去卖。蛋大,也红润好看,卖得很快。回来时,带 了盐巴、辣子,有时还用马兰草提着一块够一个猫吃的肉。 文嫂的女儿长大了,经人介绍,嫁了一个司机。这司机是下江人,他来看过老丈 母,每次回来,会给文嫂带点曲靖韭菜花,贵州盐酸菜,甚至宜威火腿。下江人 女婿答应养她一辈子。文嫂胖了。 文嫂生活在大学的环境里,她隐隐约约地知道,那些“先生们”将来都是要做大 事,赚大钱的。但联大的人都有点怪,如今且说一个人。 此人姓金,名昌焕,是经济系的。其怪异处不胜枚举,总括起来有三点:一是他 所有的东西都挂着,二是从不买纸,三是每天吃一块肉。他在他的床上拉了几根 铁丝,什么都挂在这些铁丝上,领带、袜子、针线包、墨水瓶……他每天就睡在 这些丁丁当当的东西的下面。学生离不开纸。怎么穷的学生,也得买一点纸。金 先生从不花这个钱。为什么要花钱买呢?纸有的是!联大大门两侧墙上贴了许多 壁报、学术演讲的通告、寻找失物的启事,形形色色、琳琅满目。这些启事、告
白总有一些空白的地方。金先生每天晚上就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的地方剪下 来,并把这些纸片,按大小纸质、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 他每晚都开夜车。开夜车伤神,需要补一补。于是他按期买了猪肉,切成大小相 等的方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借用了鼎罐,都是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在 学校茶水炉上炖熟了,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了功,就打开坛盖, 用一只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丁丁当 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因此,同屋的那位中文系夜游神送给他一个外号: 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可是金先生倒不在乎,他很快就要毕业了,并已经在重庆 找好了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 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 一次丢的,而是隔一个多星期丢一只。早上开鸡窝放鸡时还在,晚上回窝时就少 了。文嫂到处找,也找不着。她又不能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一一她知道这 种泼辣做法在一个大学里很不合适,只是一个人叨叨:“我口乃(的)鸡呢?我 口乃鸡呢?……” 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文嫂吓了一跳:女儿戴得一头重孝。她明白出了大事了。 她的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的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女婿的同事带了信来。 母女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 女儿走了,文嫂失魂落魄,有点傻了。但是她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 先生都毕业了,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多 了。有的先生要走了。行李收拾好了,总还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这些先生 就把文嫂叫了来,随她自己去挑拣。挑完了,文嫂必让先生看一看,然后就替他 们把宿舍打扫一下 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二十五号的朱先生叫文嫂也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 不是也留下一些还值得一拣的东西。 什么都没有。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里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 文嫂借用的鼎罐。文嫂毫无所得,然而她也照样替金先生打扫了一下。她的笤帚 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有一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 堆芦花的 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啊呀天呐,这是我口乃 鸡呀!我口乃笋壳鸡呀!我口乃黑母鸡,我口乃芦花鸡呀!……” “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口乃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昨个要偷我口乃鸡 呀 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她好像要把一辈子所受的委曲、不幸、孤单和无告全都 哭了出来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文嫂的勤劳、老实、洁身自好等特点,是为了让金昌焕的不善和 丑恶更加彰显,以唤起读者对他的更强烈的鄙视、憎恶。 B.文嫂尊称学生为先生,而“先生“并不知道文嫂的身世,金昌焕甚至还偷吃 文嫂的鸡,作者用点面结合的方式说明联大学生冷酷无情,自私自利 C.文嫂的女婿人很好,经常来看望文嫂,并说要养文嫂一辈子,作者以“文嫂 胖了“四字展现了文嫂的生活发生的改变
白总有一些空白的地方。金先生每天晚上就带一把剪刀,把这些空白的地方剪下 来,并把这些纸片,按大小纸质、颜色,分门别类,裁剪整齐,留作不同用处。 他每晚都开夜车。开夜车伤神,需要补一补。于是他按期买了猪肉,切成大小相 等的方块,借了文嫂的鼎罐(他借用了鼎罐,都是洗都不洗就还给人家了),在 学校茶水炉上炖熟了,密封在一个有盖的瓷坛里。每夜用完了功,就打开坛盖, 用一只一头削尖了的筷子,瞅准了,扎出一块,闭目而食之。然后,躺在丁丁当 当的什物之下,酣然睡去。因此,同屋的那位中文系夜游神送给他一个外号:“二 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可是金先生倒不在乎,他很快就要毕业了,并已经在重庆 找好了事,就要离开西南联大,上任去了。 这时,文嫂丢了三只鸡,一只笋壳鸡,一只黑母鸡,一只芦花鸡。这三只鸡不是 一次丢的,而是隔一个多星期丢一只。早上开鸡窝放鸡时还在,晚上回窝时就少 了。文嫂到处找,也找不着。她又不能像王婆骂鸡那样坐在门口骂——她知道这 种泼辣做法在一个大学里很不合适,只是一个人叨叨:“我口乃(的)鸡呢?我 口乃鸡呢?……” 文嫂出嫁的女儿回来了。文嫂吓了一跳:女儿戴得一头重孝。她明白出了大事了。 她的女婿从重庆回来,车过贵州的十八盘,翻到山沟里了。女婿的同事带了信来。 母女俩顾不上抱头痛哭,女儿还得赶紧搭便车到十八盘去收尸。 女儿走了,文嫂失魂落魄,有点傻了。但是她还得活下去,还得过日子,有很多 先生都毕业了,要离开昆明,临走总得干净干净,来找文嫂洗衣服,拆被子的多 了。有的先生要走了。行李收拾好了,总还有一些带不了的破旧衣物,这些先生 就把文嫂叫了来,随她自己去挑拣。挑完了,文嫂必让先生看一看,然后就替他 们把宿舍打扫一下。 金昌焕不声不响地走了。二十五号的朱先生叫文嫂也来看看,这位“怪现状”是 不是也留下一些还值得一拣的东西。 什么都没有。金先生把一根布丝都带走了。他的王国里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跟 文嫂借用的鼎罐。文嫂毫无所得,然而她也照样替金先生打扫了一下。她的笤帚 扫到床下,失声惊叫了起来:床底下有一堆鸡毛,一堆笋壳色的,一堆黑的,一 堆芦花的! 文嫂把三堆鸡毛抱出来,一屁股坐在地下,大哭起来。“啊呀天呐,这是我口乃 鸡呀!我口乃笋壳鸡呀!我口乃黑母鸡,我口乃芦花鸡呀!……” “我寡妇失业几十年哪,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风里来雨里去呀,我的命多苦,多艰难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你先生是要做大事,赚大钱的呀,你咋个要偷我口乃鸡呀!……” “我口乃女婿死在贵州十八盘,连尸都还没有收呀,你昨个要偷我口乃鸡 呀!……” 她哭得很伤心,很悲痛。她好像要把一辈子所受的委曲、不幸、孤单和无告全都 哭了出来。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错误的一项是(3 分)( ) A.小说开头写文嫂的勤劳、老实、洁身自好等特点,是为了让金昌焕的不善和 丑恶更加彰显,以唤起读者对他的更强烈的鄙视、憎恶。 B.文嫂尊称学生为先生,而“先生“并不知道文嫂的身世,金昌焕甚至还偷吃 文嫂的鸡,作者用点面结合的方式说明联大学生冷酷无情,自私自利。 C.文嫂的女婿人很好,经常来看望文嫂,并说要养文嫂一辈子,作者以“文嫂 胖了“四字展现了文嫂的生活发生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