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及建议学时分配 第一章导论 教学目的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掌握政治经济 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理论。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难点: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 建议学时 6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简史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及其根本变革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1.物质资料的生产的含义 2.物质资料生产的要素 3.物质资料生产的社会性 4.社会生产涉及两个方面的关系 二、社会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1.生产关系的含义 2.生产关系的内容 3.生产关系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 三、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四、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任务是揭示经济运动的规律
六、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及建议学时分配 第一章 导论 教学目的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掌握政治经济 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发展的理论。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难点: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和科学性 建议学时 6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简史 一、政治经济学的产生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及其根本变革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1.物质资料的生产的含义 2.物质资料生产的要素 3.物质资料生产的社会性 4.社会生产涉及两个方面的关系 二、社会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1.生产关系的含义 2.生产关系的内容 3.生产关系是一个多层次的概念 三、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四、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任务是揭示经济运动的规律
第三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根本方法——辩证法 二、科学的抽象法 三、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四、对现代科学和经济方法的借鉴 第四节政治经济学的学科特点 一、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 二、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 第五节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和意义 一、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二、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本章实践教学及作业要求: 上网观看2015年10月CCTV9播出的纪录片《食品公司》,分析食品生产领 域的不同利益主张,分组讨论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思考题 1.列举4个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及著作?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什么,物质资料生产包含哪些要素?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是什么? 4.经济规律特点和类型有哪些? 5.怎样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6.为什么同样的经济现实会产生不同的经济理论? 第二章商品与货币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有关商品经济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马克 思的商品与货币理论、劳动价值理论及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和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价值规律及其对 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市场经济对社会资源配置的作用及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难点: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劳动二重性学说、等价形式的特点
第三节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一、根本方法——辩证法 二、科学的抽象法 三、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四、对现代科学和经济方法的借鉴 第四节 政治经济学的学科特点 一、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 二、政治经济学的阶级性 第五节 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方法和意义 一、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二、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 本章实践教学及作业要求: 上网观看 2015 年 10 月 CCTV 9 播出的纪录片《食品公司》,分析食品生产领 域的不同利益主张,分组讨论政治经济学是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思考题: 1.列举 4 个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及著作?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什么,物质资料生产包含哪些要素?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是什么? 4.经济规律特点和类型有哪些? 5.怎样认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6.为什么同样的经济现实会产生不同的经济理论? 第二章 商品与货币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有关商品经济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马克 思的商品与货币理论、劳动价值理论及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和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价值规律及其对社 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市场经济对社会资源配置的作用及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 难点: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劳动二重性学说、等价形式的特点
建议学时 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 一、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1.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3.商品经济的特征 二、市场经济及其特征 1.市场经济的含义和特征 2.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联系与区别 第二节商品 一、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具体劳动 2.抽象劳动 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4.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三、商品的价值量 四、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第三节货币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 1.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2.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式 3.一般的价值形式 4.货币形式 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建议学时 8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商品经济的产生与发展 一、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 1.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 3.商品经济的特征 二、市场经济及其特征 1.市场经济的含义和特征 2.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联系与区别 第二节 商品 一、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二、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具体劳动 2.抽象劳动 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4.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三、商品的价值量 四、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第三节 货币 一、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 1.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2.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式 3.一般的价值形式 4.货币形式 二、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第四节价值规律 一、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二、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本章实践教学及作业要求: 结合阅读色诺芬的《经济论雅典的收入》(商务印书馆,2011年),总结财 富的特点及其管理方法。 思考题: 1.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2.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4.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有哪些? 5.价值形式发展的阶段有哪些? 6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 7.如何看待与应对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消极作用?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了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掌握剩余价值的生产前提、过程与两种基本方法。使学生能辩证地看待工资及其 国民差异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资本 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 据与意义、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难点:在于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价值增殖过程、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建议学时 8学时 教学内容
第四节 价值规律 一、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二、价值规律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的作用 本章实践教学及作业要求: 结合阅读色诺芬的《经济论 雅典的收入》(商务印书馆,2011 年),总结财 富的特点及其管理方法。 思考题: 1.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2.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4.货币的本质和职能有哪些? 5.价值形式发展的阶段有哪些? 6.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和作用。 7.如何看待与应对商品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消极作用? 第三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要求学生了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掌握剩余价值的生产前提、过程与两种基本方法。使学生能辩证地看待工资及其 国民差异。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和劳动力商品的特点、资本 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 据与意义、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难点:在于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价值增殖过程、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建议学时 8 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 一、资本主义经济是在小商品生产者分化的基础上产生的 1.手工作坊一手工工场 2.商人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 3.农村中出现富农经济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 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质上是资本剥削劳动的制度。 其建立需要两个条件:资本和劳动力 2.地理大发现一圈地运动 3.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 第二节货币转化为资本和劳动力成为商品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1.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 2.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 3.资本 4.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1.劳动力的含义 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3.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4.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 5.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第三节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一、劳动过程和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1.一切生产过程,从最一般意义上说,首先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 2.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二、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生产必然是劳动 2价值增值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
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 一、资本主义经济是在小商品生产者分化的基础上产生的 1.手工作坊——手工工场 2.商人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起了重要作用。 3.农村中出现富农经济。 二、资本的原始积累 1.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本质上是资本剥削劳动的制度。 其建立需要两个条件:资本和劳动力 2.地理大发现——圈地运动 3.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 第二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和劳动力成为商品 一、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1.货币是资本的最初表现形式 2.作为交换媒介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的区别 3.资本 4.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1.劳动力的含义 2.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 3.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4.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 5.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 第三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一、劳动过程和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1.一切生产过程,从最一般意义上说,首先是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 2.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二、价值形成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商品生产必然是劳动 2.价值增值过程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