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振线与吸收线1.原子的能级与跃迁基态原子吸收一定频率的辐射,基态一第一激发态,而吸收光谱产生共振吸收线(简称共振线)。第一激发态一基态,发射出一定频率的辐射。产生共振发发射光谱射线(也简称共振线)2.元素的特征谱线a.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外层电子排布不同,基态一→第一激发态:跃迁吸收能量不同一一具有特征性。b.各种元素的基态一→第一激发态,最易发生,吸收最强。最灵敏线。特征谱线。C.利用特征谱线可以进行定量分析。下页返页回
一、共振线与吸收线 1.原子的能级与跃迁 基态原子吸收一定频率的辐射,基态→第一激发态,而 产生共振吸收线(简称共振线)。 吸收光谱 第一激发态→基态,发射出一定频率的辐射。产生共振发 射线(也简称共振线) 发射光谱 2.元素的特征谱线 a.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外层电子排布不同,基态→第一激 发态: 跃迁吸收能量不同——具有特征性。 b.各种元素的基态→第一激发态, 最易发生,吸收最强。 最灵敏线。特征谱线。 c.利用特征谱线可以进行定量分析
二。吸收线的轮廓(形状)>原子结构较分子结构简单,理论上应产生线状光谱。>实际上用特征吸收频率附近BO的辐射光照射时,得到如图所示的吸收线轮廓。谱线的自然宽度没有外界因素影响时,原子谱线的宽度。一般情况下约相当于10-5nm。吸收线轮廊和半宽度返页回n
二.吸收线的轮廓(形状) ➢原子结构较分子结构简单, 理论上应产生线状光谱。 ➢实际上用特征吸收频率附近 的辐射光照射时,得到如图 所示的吸收线轮廓。 ➢谱线的自然宽度 没有外界因素影响时,原 子谱线的宽度。一般情况下 约相当于10-5 nm
吸收线变宽的原因:多普勒变宽:由于原子在空间作无规则热运动引起的谱线变宽。△Vp = 7.162×10-7 . VVo:谱线的中心频率;T:温度,M:元素的原子量压力变宽:由于吸光原子与蒸气中原子或分子相互碰撞而导致的谱线变宽。劳伦兹变宽:待测原子和其他原子碰撞。赫鲁兹马克变宽:同种原子碰撞。在一般分析条件下压力变宽主要是劳伦兹变宽。返下页回顶
吸收线变宽的原因: 多普勒变宽:由于原子在空间作无规则热运动引起的谱线变 宽。一个运动着的原子发出的光,如果运动方向离开观察者 (接受器),则在观察者看来,其频率较静止原子所发的频 率低,反之,高。 压力变宽:由于吸光原子与蒸气中原子或分子相互碰撞而导 致的谱线变宽。 劳伦兹变宽:待测原子和其他原子碰撞。 赫鲁兹马克变宽:同种原子碰撞。 在一般分析条件下压力变宽主要是劳伦兹变宽。 M T V V0 7 D = 7.16210 − ν0:谱线的中心频率;T:温度,M:元素的原子量
三.积分吸收和峰值吸收在原子吸收分析中,要准确测量原子吸收值,必须测出吸收10m谱线下所包围的整个面积,即对吸收曲线进行积分。2x10'm元K,dv=Nofmc1.nm连续光源■与原子吸收线!积分吸收与蒸汽中吸收辐射的基态的通带宽度对比示意图原子数N.成正比。返页顶T回
三.积分吸收和峰值吸收 在原子吸收分析中,要准确 测量原子吸收值,必须测出吸收 谱线下所包围的整个面积,即对 吸收曲线进行积分。 N f mc e Kv dv 0 2 = + − 积分吸收与蒸汽中吸收辐射的基态 原子数N0成正比
如何测定积分吸收?采用连续光源,测定积分吸收。10经分光后,光谱通带0.2nm。而原nm子吸收线的半宽度:10-3nm。如图所示:由待测原子吸收线引起的吸2x10'm收光强度变化仅为0.5%。灵敏度极差。Anm1955年Walsh提出,在原子吸连续光源与原子吸收线!收分析中,峰值吸收与火焰中被测的通带宽度对比示意图离子浓度也成正比。采用连续光源时,无法测定峰值吸收,需要采用锐线光源。下页页返回
如何测定积分吸收? 采用连续光源,测定积分吸收。 经分光后,光谱通带0.2 nm。而原 子吸收线的半宽度:10-3 nm。如图 所示:由待测原子吸收线引起的吸 收光强度变化仅为0.5%。灵敏度极 差。 1955年Walsh提出,在原子吸 收分析中,峰值吸收与火焰中被测 离子浓度也成正比。 采用连续光源时,无法测定峰值吸收,需要采用锐线光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