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教案 谈骨气 吴晗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 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 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 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 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 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裝力量坚决抵抗。失败 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 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 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记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 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 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1283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 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 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 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 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 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1中国人民的骨气 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 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 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 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 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 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 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两千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 义。当然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决不向任何困 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 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16 第二单元教案 谈 骨 气 吴 晗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此之谓大丈夫。”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 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 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 我国经过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每个时代都有很多这样有骨气 的人,我们就是这些有骨气的人的子孙,我们是有着优良革命传统的民族。 当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骨气的具体含义也不同。这一点必须认识清楚。 但是,就坚定不移地为当时的进步事业服务这一原则来说,我们祖先的许多有骨 气的动人事迹,还有它积极的教育意义,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南宋末年,首都临安被元军攻入。丞相文天祥组织武装力量坚决抵抗。失败 被俘后,元朝劝他投降,他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 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人总是要死的,就看怎样死法,是屈辱而死呢,还是为 民族利益而死?他选取了后者,要把这片忠心记录在历史上。文天祥被拘囚在北 京一个阴湿的地牢里,受尽了折磨,元朝多次派人劝他,只要投降,便可以做大 官,但他坚决拒绝,终于在公元 1283 年被杀害了。 孟子说的几句话,在文天祥身上都表现出来了。他写的有名的《正气歌》, 歌颂了古代有骨气的人的英雄气概,并且以自己的生命来抗拒压迫,号召人民继 续起来反抗。 另一个故事是古代有一个穷人,饿得快死了,有人丢给他一碗饭,说:“嗟! 来食!”(喂,来吃!)饿人拒绝了“嗟来’’的施舍,不吃这碗饭,后来就饿死了。 不食嗟来之食这个故事很有名,传说了千百年,也是有积极意义的。那人摆着一 副慈善家的面孔,吆喝一声“喂,来吃!”这个味道是不好受的。 不食嗟来之食,表现了 l 中国人民的骨气。 还有个例子。民主战士闻一多是在 1946 年 7 月 15 日被国民党枪杀的。在这 之前,朋友们得到要暗杀他的消息,劝告他暂时隐蔽,他毫不在乎,照常工作, 而且更加努力。明知敌人要杀他,在被害前几分钟还大声疾呼,痛斥国民党特务, 指出他们的日子不会很长久了,人民民主一定得到胜利。毛主席在《别了,司徒 雷登》一文中指出:‘‘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 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 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高度赞扬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孟子的这些话,虽然是在两千多年以前说的,但直到现在,还有它积极的意 义。当然我们无产阶级有自己的英雄气概,有自己的骨气。这就是决不向任何困 难低头,压不扁,折不弯,顶得住,吓不倒,为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建设的胜 利,我们一定能够克服任何困难,奋勇前进!
议论文常识 论文的概念:又称论说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逻辑思 维评事论理的文章 二、议论文的分类:广义的议论文,一般可分为政治论文和学术论文。通常所 说的议论文,主要指的是政治论文。 三、议论文的特点:内容具有理论性,结构具有逻辑性,语言具有概括性、严 密性。 、议论文的要素:指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 1.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只有准确地 把握文章的论点,才能了解文章中提出的见解和所要解决的问题。议论文一般只 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区别中心论点和 分论点并不难。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 就能看出哪是主哪是从,哪是纲哪是目。 论点的呈现方式:有的议论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 把它们找出来即可: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 取、概括 论点的提出和确立要注意:①正确性。②鲜明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 常鲜明,而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淸。③新颖性。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 能超出他人的见解, 如何找中心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 应该是完整的句子。位置可分:文章标题、文章开头、文章结尾、文章中间,有 的则需要读者概括。 注意:反问句与比喻句不能作为论点 2.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它是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常用的论据 有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作为论据的事实材料,可以是:a.具体的事例,b.概括的事实,c.统 计数字,d亲身经历、感受。E可靠的史实 道理论据:指为论据的理论材料,可以是a.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名言,b.民 间的谚语和俗语、名言、譬句等C.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等。 使用论据的要求:①确凿性。②典型性。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③论据与论点的统一。论据是为了证明 论点的,因此,两者应该联系紧密一致。 3.论证: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 纽带。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 论证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论证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②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 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17 议论文常识 一、议论文的概念:又称论说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逻辑思 维评事论理的文章。 二、议论文的分类:广义的议论文,一般可分为政治论文和学术论文。通常所 说的议论文,主要指的是政治论文。 三、议论文的特点:内容具有理论性,结构具有逻辑性,语言具有概括性、严 密性。 四、议论文的要素:指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 1.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只有准确地 把握文章的论点,才能了解文章中提出的见解和所要解决的问题。议论文一般只 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区别中心论点和 分论点并不难。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 就能看出哪是主哪是从,哪是纲哪是目。 论点的呈现方式:有的议论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 把它们找出来即可;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 取、概括。 论点的提出和确立要注意:①正确性。②鲜明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 常鲜明,而不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清。 ③新颖性。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 能超出他人的见解。 如何找中心论点。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 应该是完整的句子。位置可分:文章标题、文章开头、文章结尾、文章中间,有 的则需要读者概括。 注意:反问句与比喻句不能作为论点 2.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材料。它是被论点统率.为论点服务的。常用的论据 有两种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作为论据的事实材料,可以是:a. 具体的事例,b.概括的事实,c. 统 计数字,d. 亲身经历、感受。E 可靠的史实。 道理论据:指为论据的理论材料,可以是 a.前人的经典著作、至理名言,b. 民 间的谚语和俗语、名言、譬句等 C.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等。 使用论据的要求:①确凿性。②典型性。引用的事例应该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③论据与论点的统一。论据是为了证明 论点的,因此,两者应该联系紧密一致。 3.论证:指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与论据之间逻辑联系的 纽带。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 论证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论证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 ②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 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
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⑤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 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 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 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⑥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 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五、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来说,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也叫引论) 分析问题(也叫本论}-解决问题(也叫结论)。可以分两大类:一是逐层深入的论述 结构,叫“纵式”:一是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叫“横式”。总之,分析议论文的 结构,先要弄明白中段落层次间的内在联系,还要注意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 的过渡段、过渡句以及过渡词语。 六、论证方式:议论文从论证方式看,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1、立论: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 法。表明自己的态度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这些看法和主张必须是经过认真的思考或者一定的实践,确实是自己所独有 的正确的认识和见解,或者是切实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张。要使读者感到有新意 增长知识,提高对事物的认识 (2)必须围绕所论述的问题和中心论点来进行论证。开篇提出怎样的问题,结篇 要归结到这一问题。在论证过程中,不能离题万里,任意发挥,或者任意变换论 题。如果有几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都要与中心论点有关联,要从属于中心论点。 所有论证都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了解分论点和中心论点 驳论: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发表议论,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 见解或主张 (1)反驳论点。反驳主要是反驳论点,因为议论的根本目的在于阐述见解, 发表观点,如果我们不能同意对方的观点和见解,那就要用各种方法来批驳、否 定这一观点、见解,指出它的荒谬或虚假。反驳论点就是针对对方论点直接驳斥。 (2)反驳论据。要找出对方论据的漏洞(或者证明对方论据的虚假性),对方 观点自然站不住脚。 (3)反驳论证。要找出对方论的不严密之处,从而达到反驳对方论点的目的
18 ③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 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⑤引用论证: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 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其作用要具体分析。如 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 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⑥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 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五、议论文的结构:一般来说,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也叫引论)-- 分析问题(也叫本论)--解决问题(也叫结论)。可以分两大类:一是逐层深入的论述 结构,叫“纵式”;一是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叫“横式”。 总之,分析议论文的 结构,先要弄明白中段落层次间的内在联系,还要注意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 的过渡段、过渡句以及过渡词语。 六、论证方式: 议论文从论证方式看,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种。 1、立论: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 法。表明自己的态度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这些看法和主张必须是经过认真的思考或者一定的实践,确实是自己所独有 的正确的认识和见解,或者是切实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张。要使读者感到有新意, 增长知识,提高对事物的认识。 (2)必须围绕所论述的问题和中心论点来进行论证。开篇提出怎样的问题,结篇 要归结到这一问题。在论证过程中,不能离题万里,任意发挥,或者任意变换论 题。如果有几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都要与中心论点有关联,要从属于中心论点。 所有论证都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了解分论点和中心论点。 2、驳论: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和问题发表议论,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 见解或主张。 (1)反驳论点。反驳主要是反驳论点,因为议论的根本目的在于阐述见解, 发表观点,如果我们不能同意对方的观点和见解,那就要用各种方法来批驳、否 定这一观点、见解,指出它的荒谬或虚假。反驳论点就是针对对方论点直接驳斥。 (2)反驳论据。要找出对方论据的漏洞(或者证明对方论据的虚假性),对方 观点自然站不住脚。 (3)反驳论证。要找出对方论的不严密之处,从而达到反驳对方论点的目的
6.敬业与乐业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2.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3.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4.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 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2.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简介作者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 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 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 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 三、预习与交流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画文中的生字词: 旁骛亵渎强聒不舍佝偻承蜩骈进不二法门断章取义敬业乐群安居乐业 2、文体链接 四、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学生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 ②作者围绕中心论点,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 ③你认为这几个问题的关系是怎样的? 2、划分文章的结构,并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
19 6. 敬业与乐业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敬业与乐业”的精神 。 2.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格言。 3. 初步学习“举例子”和“讲道理”两种论证方法。 4. 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了解“敬业”与“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用敬业与 乐业的态度对待生活。 2.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对“敬业与乐业”精神的真切领悟与质疑问难。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简介作者 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著名学者。戊戌维新运动领袖之一。字 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 变法”。他兴趣广泛,学识渊博,在文学、史学、哲学、佛学等诸多领域都有较 深的造诣。他一生著述宏富,所遗《饮冰室合集》计 148 卷,1000 余万字。 三、预习与交流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画文中的生字词: 旁骛 亵渎 强聒不舍 佝偻 承蜩 骈进 不二法门 断章取义 敬业乐群 安居乐业 2、文体链接 四、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学生速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①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在文章的哪部分提出来的? ②作者围绕中心论点,先后谈了哪几个问题? ③你认为这几个问题的关系是怎样的? 2、划分文章的结构,并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
(二)深层探究 组织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中关于有业,敬业,乐业的论述思考; 1、“有业之必要”的三个主要论据是什么? 2、阅读2-5段,说说作者怎样论述“有业”的必有性的 3、阅读67段,用原文回答,什么叫敬业?为什么要敬业?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4、文章是怎样论述“乐业”的? 5、文章第8段作者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说明,试着 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一个总所周知的事实论据,并结合自身谈谈如何 做到敬业乐业 出示『精英比尔.盖茨、科学巨匠居里夫人、掏粪工人时传祥、档案管理员刘 义权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敬业乐业者的图片) 6、说说本文在论证论点时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分组讨论并举例说明。 (1)“有业之必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2)“敬业”一节,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乐业”一节,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五、拓展延伸 积累有关敬业乐业的名言 板书设计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提出论点 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敬业 乐业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总结全文 敬业和乐业也就是责任心和乐趣。 六、教学反思
20 (二)深层探究 组织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中关于有业,敬业,乐业的论述思考; 1、“有业之必要”的三个主要论据是什么? 2、阅读 2-5 段,说说作者怎样论述“有业”的必有性的。 3、阅读 6-7 段,用原文回答,什么叫敬业?为什么要敬业?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4、文章是怎样论述“乐业”的? 5、文章第 8 段作者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说明,试着 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一个总所周知的事实论据,并结合自身谈谈如何 做到敬业乐业。 (出示 IT 精英比尔.盖茨、科学巨匠居里夫人、掏粪工人时传祥、档案管理员刘 义权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敬业乐业者的图片) 6、说说本文在论证论点时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分组讨论并举例说明。 (1)“有业之必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2)“敬业”一节,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乐业”一节,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五、拓展延伸 积累有关敬业乐业的名言 板书设计 敬业与乐业 梁启超 提出论点 敬业乐业,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敬业 乐业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总结全文 敬业和乐业也就是责任心和乐趣。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