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统计反映了这一显著的转变。自60年代起,服务价格以 超过工业价格三倍的速度飞快地增长。服务业对美国GNP的贡献率从50%增长到 80%以上。在这些服务业中,63%被认为属于高技能服务类型。根据世界银行的报 道,现在世界上64%的财富由人力资本构成。最近由麦肯锡公司完成的一项研究 推断,到下世纪初,美国所有工作中,80%属于“脑力”工作 以知识为基础的工作也不只限于服务部门。知识工作兴起的程度甚至在日益缩小 的制造业和物品生产部门也是显著的。这些部门在最兴旺的1950年至1980年间, 大多数需要的只是中低级的生产和运输技能(“做”和“移”)。这些技能很容 易获得,并可无尽重复。但是今天的现代企业由知识劳动者统治着,甚至在装配 线上也需要较髙技能的工人。企业已不可能通过用低技能、低工资的雇员不断重 复生产商品来保证增长。今天,企业的发展依靠创新,创新依靠知识 以知识为基础的转变的第二个重要指标是公司发展的日益全球性。随着过去五年 里计算技术的重点从做帐转向髙速通讯、收敛式发展,特别是在运输业、计算技 术和电子通讯能力中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富有潜力的、摆脱了束缚的经济构架 在其中,不但全球市场,而且目前全球劳动力的蓄积库也开始出现。在许多情况 下,电子公司的全球化已经产生。例如,超过100家的美国公司,将它们软件的 “代码切片”外送往印度,在那里由熟练的项目员完成工作,并在一夜之间用电 子手段传回美国。事实上,估计超过400万“事实上的外国人”属于直接受雇于 美国的劳动力。这些美国劳动力居住在国界之外,不用付税,只通过电子通讯网 联系。 这些新技术与日益饱和的国内外市场相结合,必然要产生全球扩张,把企业发展 推向超越多国主义界限的“无国界”组织。在其中,跨越边界的运作日益伸展到 由买主、资源外输代理人和全球分发渠道构成的复杂、松散的同盟网络中。 (摘自 Dale Neef《知识经济》1998 1.下列对“知识经济”理解不够准确的一项是:(3分) A.“知识经济”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勃兴于20世纪90年代 B.“知识经济”也可称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C.“知识经济”在可能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的同时,也可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方 式 知识经济”就是计算技术、生物技术、电子通讯和运输领域巨大的技术进 步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统计反映了这一显著的转变。自 60 年代起,服务价格以 超过工业价格三倍的速度飞快地增长。服务业对美国 GNP 的贡献率从 50%增长到 80%以上。在这些服务业中,63%被认为属于高技能服务类型。根据世界银行的报 道,现在世界上 64%的财富由人力资本构成。最近由麦肯锡公司完成的一项研究 推断,到下世纪初,美国所有工作中,80%属于“脑力”工作。 以知识为基础的工作也不只限于服务部门。知识工作兴起的程度甚至在日益缩小 的制造业和物品生产部门也是显著的。这些部门在最兴旺的1950年至1980年间, 大多数需要的只是中低级的生产和运输技能(“做”和“移”)。这些技能很容 易获得,并可无尽重复。但是今天的现代企业由知识劳动者统治着,甚至在装配 线上也需要较高技能的工人。企业已不可能通过用低技能、低工资的雇员不断重 复生产商品来保证增长。今天,企业的发展依靠创新,创新依靠知识。 以知识为基础的转变的第二个重要指标是公司发展的日益全球性。随着过去五年 里计算技术的重点从做帐转向高速通讯、收敛式发展,特别是在运输业、计算技 术和电子通讯能力中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富有潜力的、摆脱了束缚的经济构架。 在其中,不但全球市场,而且目前全球劳动力的蓄积库也开始出现。在许多情况 下,电子公司的全球化已经产生。例如,超过 100 家的美国公司,将它们软件的 “代码切片”外送往印度,在那里由熟练的项目员完成工作,并在一夜之间用电 子手段传回美国。事实上,估计超过 400 万“事实上的外国人”属于直接受雇于 美国的劳动力。这些美国劳动力居住在国界之外,不用付税,只通过电子通讯网 联系。 这些新技术与日益饱和的国内外市场相结合,必然要产生全球扩张,把企业发展 推向超越多国主义界限的“无国界”组织。在其中,跨越边界的运作日益伸展到 由买主、资源外输代理人和全球分发渠道构成的复杂、松散的同盟网络中。 (摘自 Dale Neef《知识经济》1998) 1.下列对“知识经济”理解不够准确的一项是:(3 分) A.“知识经济”发端于 20 世纪 60 年代,勃兴于 20 世纪 90 年代。 B.“知识经济”也可称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 C.“知识经济”在可能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的同时,也可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方 式。 D.“知识经济”就是计算技术、生物技术、电子通讯和运输领域巨大的技术进 步。 2.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19世纪是农业社会,20世纪是工业社会,21世纪是知识社会。 B.服务业对美国GNP的贡献率从50%增长到80%以上,主要是因为服务价格以超 过工业价格三倍的速度飞快地增长 C.在工业经济时代,劳动者大多数从事中低级的生产和运输劳动(“做”和 “移”);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劳动者则大多数要从事“脑力”劳动(“想”) D.知识经济时代的跨国公司可以将产品分发到国外,由国外的工人加工,然后 再用电子手段传回,这样就不必缴纳税款。 3.下列各项不符合文章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知识经济有两个重要的指标:一是在生产与服务部门高技术与高技能所占的 比重越来越大;一是公司发展的日益全球性 B.通过用低技能、低工资的雇员不断重复生产商品的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无 法生存。 C.计算技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对经济的全球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有可能会发展成为一种“无国界”组织 参考答案 1.D(知识经济不等于“计算技术、生物技术、电子通讯和运输领域巨大的技术 进步”,只是以其为基础。A见第二段第一行与第一段第一行。B见首句。C见 第一段末句。) 2.C(A项错误在于19世纪即“转变为工业社会”,21世纪是否能进入知识经济 还未知。B项服务业对GNP的贡献与服务业价格的增长是并列关系,而非因果关 系。D项只适用于电子公司,将“代码切片”发到国外再用电子手段传回,并不 适用于其它公司。) 3.B(第三段“企业已不可能通过用低技能、低工资的雇员不断重复生产商品来 保证增长”只说“增长”问题,没说“生存”问题。A第一句需概括二三两段信 息,第二句见第四段1行。C见第四段“特别是在运输业、计算技术和电子通讯 能力中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富有潜力的、摆脱了束缚的经济构架”。D见第五段 “这些新技术与日益饱和的国内外市场相结合,必然要产生全球扩张,把企业发 展推向超越多国主义界限的“无国界”组织”。) 福建厦门六中2011届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 谈“中国式文化创新
A.19 世纪是农业社会,20 世纪是工业社会,21 世纪是知识社会。 B.服务业对美国 GNP 的贡献率从 50%增长到 80%以上,主要是因为服务价格以超 过工业价格三倍的速度飞快地增长。 C.在工业经济时代,劳动者大多数从事中低级的生产和运输劳动(“做”和 “移”);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劳动者则大多数要从事“脑力”劳动(“想”)。 D.知识经济时代的跨国公司可以将产品分发到国外,由国外的工人加工,然后 再用电子手段传回,这样就不必缴纳税款。 3.下列各项不符合文章观点的一项是:(3 分) A.知识经济有两个重要的指标:一是在生产与服务部门高技术与高技能所占的 比重越来越大;一是公司发展的日益全球性。 B.通过用低技能、低工资的雇员不断重复生产商品的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无 法生存。 C.计算技术与通讯技术的发展,对经济的全球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D.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有可能会发展成为一种“无国界”组织。 参考答案: 1.D(知识经济不等于“计算技术、生物技术、电子通讯和运输领域巨大的技术 进步”,只是以其为基础。A 见第二段第一行与第一段第一行。B 见首句。C 见 第一段末句。) 2.C(A 项错误在于 19 世纪即“转变为工业社会”,21 世纪是否能进入知识经济 还未知。B 项服务业对 GNP 的贡献与服务业价格的增长是并列关系,而非因果关 系。D 项只适用于电子公司,将“代码切片”发到国外再用电子手段传回,并不 适用于其它公司。) 3.B(第三段“企业已不可能通过用低技能、低工资的雇员不断重复生产商品来 保证增长”只说“增长”问题,没说“生存”问题。A 第一句需概括二三两段信 息,第二句见第四段 1 行。C 见第四段“特别是在运输业、计算技术和电子通讯 能力中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富有潜力的、摆脱了束缚的经济构架”。D 见第五段 “这些新技术与日益饱和的国内外市场相结合,必然要产生全球扩张,把企业发 展推向超越多国主义界限的“无国界”组织”。) 福建厦门六中 2011 届高三 11 月月考语文试题 谈“中国式文化创新
吴炫 从某种程度上说,除了饮食文化、琴棋书画这些传统文化内容,中国今天的文化 已不能占领世界市场,“中国元素”也只能是传统文化的元素而不是现代中国的 文化元素。而缺乏除饮食文化以外的精神和思想文化影响世界,中国就不可能承 担以天下为己任的文化大国的责任;缺乏现代文化创造,中国就不可能参与世界 现代进程、在重大世界问题上发出独特的声音从而嬴得全球的真正尊敬。 不错,中国今天已经是经济腾飞的大国了,但这不等于中国已经是文化上可以 “创新、生产、出口”的大国了。而经验告诉我们,不能使文化创造与经济发展 保持同步,不仅经济发展会缺乏文化创新引导而不稳定,而且会使人们只能在西 方思想和中国传统思想质检徘徊,导致“价值迷乱”,这就不可能对世界产生文 化性的影响。因为世俗化地“满足于现实性富足”的中国人,和有宗教精神支撑 的可以超越富足的西方人,背后是两种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的文化。所以西方有 “对抗和超越现实”的文化,而中国文化则是《易经》八卦图的“在现实中的整 体性”来谈自己的人生努力,所以如何让中国人“不满足于富足”,是一个中国 现代原创性晢学命题。同时,既然是“创新”,那也意味着我们不可能从中国道 家“淡泊欲望”和儒家“君子喻于义”、“知足常乐”的观念中,提取能引导现 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为中国传统哲学观念,均是从“抑制”、“轻 视 淡泊”个人欲望出发来对待富足和享乐问题的,而不是从“尊重个人欲 望”和“人生还有不同于欲望满足的另一种努力”出发来引导人们“不在意欲 望”的。所以,“中国式文化创新”不仅需要我们对西方各种人文观念进行“中 国改造”,同时也需要对中国传统人文观念进行“原创性改造”。 也许有学者会说,理论不需要区分东方还是西方,只要有用就行。而我认为笼统 地说“有没有用”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西方形式主义理论在中国产生了“新潮文 学”,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在中国产生了巴金的《家》,但这样的有用,却不 能作为中国现代文化的代表去影响现代化进程中的世界,所以鲁迅、巴金的影响 主要还是在亚洲或本土,中国的“新潮文学”更是走不出中国。如此,依附西方 原理的中国现代人文社会科学,自然也就不具备与西方对话的资格。所以上述创 新也就不能揭示出真正的“中国问题”。中国古代文化确实是中国人自己创造 的,但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现代性所强调的“尊重个体”、“尊重生命力”、 “尊重创造力”是脱节的,所以很难进入现代人的现实生活。推而论之,中国的 《易经》确实具有现实性、对应性、和谐性、整体性的神秘特点,但儒家的《易 传》只是对它的一种解释,中国历史上还有柳宗元这样的不同于儒家“天人合 ”的“天人不相预”的解释,这就说明今天的“中国式文化创新”还可以改造 儒家的观念,建立起不同于儒、道的对《易经》的解释,如此,“新儒家”不触 动儒家基本观念的“解释之创新”,就需要进行批判性对待。这样的工作,才是 “中国式的文化创新”。(本文有删改) 15.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经济发展如果缺乏文化创新引导就会出现不稳定的现象
吴炫 从某种程度上说,除了饮食文化、琴棋书画这些传统文化内容,中国今天的文化 已不能占领世界市场,“中国元素”也只能是传统文化的元素而不是现代中国的 文化元素。而缺乏除饮食文化以外的精神和思想文化影响世界,中国就不可能承 担以天下为己任的文化大国的责任;缺乏现代文化创造,中国就不可能参与世界 现代进程、在重大世界问题上发出独特的声音从而赢得全球的真正尊敬。 不错,中国今天已经是经济腾飞的大国了,但这不等于中国已经是文化上可以 “创新、生产、出口”的大国了。而经验告诉我们,不能使文化创造与经济发展 保持同步,不仅经济发展会缺乏文化创新引导而不稳定,而且会使人们只能在西 方思想和中国传统思想质检徘徊,导致“价值迷乱”,这就不可能对世界产生文 化性的影响。因为世俗化地“满足于现实性富足”的中国人,和有宗教精神支撑 的可以超越富足的西方人,背后是两种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的文化。所以西方有 “对抗和超越现实”的文化,而中国文化则是《易经》八卦图的“在现实中的整 体性”来谈自己的人生努力,所以如何让中国人“不满足于富足”,是一个中国 现代原创性哲学命题。同时,既然是“创新”,那也意味着我们不可能从中国道 家“淡泊欲望”和儒家“君子喻于义”、“知足常乐”的观念中,提取能引导现 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因为中国传统哲学观念,均是从“抑制”、“轻 视”、“淡泊”个人欲望出发来对待富足和享乐问题的,而不是从“尊重个人欲 望”和“人生还有不同于欲望满足的另一种努力”出发来引导人们“不在意欲 望”的。所以,“中国式文化创新”不仅需要我们对西方各种人文观念进行“中 国改造”,同时也需要对中国传统人文观念进行“原创性改造”。 也许有学者会说,理论不需要区分东方还是西方,只要有用就行。而我认为笼统 地说“有没有用”是没有意义的。因为西方形式主义理论在中国产生了“新潮文 学”,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在中国产生了巴金的《家》,但这样的有用,却不 能作为中国现代文化的代表去影响现代化进程中的世界,所以鲁迅、巴金的影响 主要还是在亚洲或本土,中国的“新潮文学”更是走不出中国。如此,依附西方 原理的中国现代人文社会科学,自然也就不具备与西方对话的资格。所以上述创 新也就不能揭示出真正的“中国问题”。中国古代文化确实是中国人自己创造 的,但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现代性所强调的“尊重个体”、“尊重生命力”、 “尊重创造力”是脱节的,所以很难进入现代人的现实生活。推而论之,中国的 《易经》确实具有现实性、对应性、和谐性、整体性的神秘特点,但儒家的《易 传》只是对它的一种解释,中国历史上还有柳宗元这样的不同于儒家“天人合 一”的“天人不相预”的解释,这就说明今天的“中国式文化创新”还可以改造 儒家的观念,建立起不同于儒、道的对《易经》的解释,如此,“新儒家”不触 动儒家基本观念的“解释之创新”,就需要进行批判性对待。这样的工作,才是 “中国式的文化创新”。(本文有删改) 15.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 A.经济发展如果缺乏文化创新引导就会出现不稳定的现象
B.“中国元素”不仅指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只不过今天“只能是”传统文化而 C.只有用饮食文化以外的精神和思想文化影响世界,中国才有可能承担以天下 为己任的文化大国的责任。 D.作者认为,中国尚未走出在西方思想和中国传统思想之间徘徊的“价值迷 乱”,因此还不能对世界产生文化性的影响。 16.根据文本内容,概括中西文化的不同表现。(3分) 答 17.作者认为应该如何进行“中国式文化创新”?请简要概述。(3分) 参考答案: 15.(3分)C(“饮食文化以外的”错,“饮食文化”也应包括在内。) 16.(3分)(1)中国人“满足于现实性富足”,西方人“超越富足”;背后是 两种价值观取向和生活方式的文化。(2)中国人缺乏宗教精神支柱,西方人有 宗教精神支柱。(3)中国人“在现实中的整体性”来谈自己的人生努力,西方 人“对抗和超越现实”的文化。(4)中国人淡泊个人欲望,西方人尊重个人欲 望。(答对三点即得满分) 17.(3分)“中国式文化创新”不能笼统地以“有没有用”为标准,要吸收世 界先进文化,对西方各种人文观念进行“中国改造”,同时必须触动儒家基本观 念,批判性地对待中国传统人文观念,进行“原创性改造”,建立起不同于传统 观念的中国创新文化。 广西南宁二中2011届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 当今画坛,批评家正在变成贬义词,仿佛批评家是隔夜的麻辣汤,全部变了质。 这实在是让人笑不起来的笑话。我结识的批评家,几乎都是爱读书爱思考的高手
B.“中国元素”不仅指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只不过今天“只能是”传统文化而 已。 C.只有用饮食文化以外的精神和思想文化影响世界,中国才有可能承担以天下 为己任的文化大国的责任。 D.作者认为,中国尚未走出在西方思想和中国传统思想之间徘徊的“价值迷 乱”,因此还不能对世界产生文化性的影响。 16.根据文本内容,概括中西文化的不同表现。(3 分) 答: 17.作者认为应该如何进行“中国式文化创新”?请简要概述。(3 分) 答: 参考答案: 15.(3 分)C(“饮食文化以外的”错,“饮食文化”也应包括在内。) 16.(3 分)(1)中国人“满足于现实性富足”,西方人“超越富足”;背后是 两种价值观取向和生活方式的文化。(2)中国人缺乏宗教精神支柱,西方人有 宗教精神支柱。(3)中国人“在现实中的整体性”来谈自己的人生努力,西方 人“对抗和超越现实”的文化。(4)中国人淡泊个人欲望,西方人尊重个人欲 望。(答对三点即得满分) 17.(3 分)“中国式文化创新”不能笼统地以“有没有用”为标准,要吸收世 界先进文化,对西方各种人文观念进行“中国改造”,同时必须触动儒家基本观 念,批判性地对待中国传统人文观念,进行“原创性改造”,建立起不同于传统 观念的中国创新文化。 广西南宁二中 2011 届高三 11 月月考语文试题 当今画坛,批评家正在变成贬义词,仿佛批评家是隔夜的麻辣汤,全部变了质。 这实在是让人笑不起来的笑话。我结识的批评家,几乎都是爱读书爱思考的高手
几乎都是有正义感的人物,也是自强不息的奋斗者。作为批评界的一员,反躬自 问:画家蔑视批评家,肯定是有原因的。究其原因如下: 画是有形的诗,讲究直觉与意境。批评是无形的思,侧重理性与逻辑。诗与 思是宿敌。柏拉图要把诗人逐出他的理想国,诗人对他也没有好感。儒家诗圣杜 甫“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诗句,被儒家思想家朱熹颇为不屑地 批评说:“道它作甚?”言下之意是很无聊很没有意思 书面语言限制了批评的表达。语言表达的障碍,言不由衷是态度虚伪,词 不达意是水平欠佳,言不尽意是效果有限。“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意 思是话语不能贴切地、充分地表述思想,于是周文王借用卦象去传达。卦象的延 伸就是画,东汉刘熙解释说:“画,挂也。”古文挂、卦,音同义同而形似。这 意味着古人认为画画比说话优越。 批评文章通常是即兴的随笔,与写意画相通。写意画家的作品,不经意的 败笔很常见,如同颜真卿打叉画圈的行书或黄宾虹的乱笔,感觉很自然。批评家 的文章却不能有败笔。批评家如果引经据典,会被讥之为卖弄;不引经据典,批 评就成了知心话,说多了则假。这样的文本,又会被认为没有深度。如果形而上 地议论,画家便指责批评家不会细微地体味作品。在怀有一流技术的画家看来, 批评界人士都是眼高手低、离腔走调的空谈家。普通画家看批评家,也会像老板 看老婆,越看越难看。 广义的批评既有指责,也有赞赏。凡是自大的画家无不希望批评界赞赏自 己而指责他人。于是,偏重赞赏的批评,除了当事人之外,会受到画坛广泛的排 斥,斥之为吹捧。反之,对于批评界的指责,画家又以外行为由加以抵制 批评文章如果是艺术品的说明词,就降格为应用文。批评文章如果把作品 视为直观的现实,就成了社会学、文化学的业余议论。批评家如果把作品作为解 释的容器,可以装进不同的观念,画家会质疑:那我在那里? 晋唐以来的价值观,看重的是文章,其次是书法,最后是绘画。而今反过 来了:画最值钱,书法其次,文章最贱。按照国营牌价,名人一篇文章的稿酬, 相当于书法名家在宣纸上写一撇或名画家在画上滴一点。批评家与画家在社会回 报上失衡,造成两者之间不平等的关系,画家怎能不看轻批评家? 低稿酬制度下的批评家为了混稿费,文章越写越长。一个二三流画家的几 件庸作,批评文章动辄几千字,比苏东坡评论二王、张旭、怀素、颜真卿、王维、 李思训、吴道子等名家的文字加起来还长。不长就不学术的西式文本摧毁了一字 千金、字字玑珠的传统,怎能让人器重? 大画家都是有思想的人物,如果涉足批评,肯定比很多批评家高明。又 由于轻文重画是全社会的综合态度,致使进入批评界的一流人物实在是太少。就 凭你那几个筋斗翻来翻去,他能看得上眼吗?
几乎都是有正义感的人物,也是自强不息的奋斗者。作为批评界的一员,反躬自 问:画家蔑视批评家,肯定是有原因的。究其原因如下: 画是有形的诗,讲究直觉与意境。批评是无形的思,侧重理性与逻辑。诗与 思是宿敌。柏拉图要把诗人逐出他的理想国,诗人对他也没有好感。儒家诗圣杜 甫“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诗句,被儒家思想家朱熹颇为不屑地 批评说:“道它作甚?”言下之意是很无聊很没有意思。 书面语言限制了批评的表达。语言表达的障碍,言不由衷是态度虚伪,词 不达意是水平欠佳,言不尽意是效果有限。“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意 思是话语不能贴切地、充分地表述思想,于是周文王借用卦象去传达。卦象的延 伸就是画,东汉刘熙解释说:“画,挂也。”古文挂、卦,音同义同而形似。这 意味着古人认为画画比说话优越。 批评文章通常是即兴的随笔,与写意画相通。写意画家的作品,不经意的 败笔很常见,如同颜真卿打叉画圈的行书或黄宾虹的乱笔,感觉很自然。批评家 的文章却不能有败笔。批评家如果引经据典,会被讥之为卖弄;不引经据典,批 评就成了知心话,说多了则假。这样的文本,又会被认为没有深度。如果形而上 地议论,画家便指责批评家不会细微地体味作品。在怀有一流技术的画家看来, 批评界人士都是眼高手低、离腔走调的空谈家。普通画家看批评家,也会像老板 看老婆,越看越难看。 广义的批评既有指责,也有赞赏。凡是自大的画家无不希望批评界赞赏自 己而指责他人。于是,偏重赞赏的批评,除了当事人之外,会受到画坛广泛的排 斥,斥之为吹捧。反之,对于批评界的指责,画家又以外行为由加以抵制。 批评文章如果是艺术品的说明词,就降格为应用文。批评文章如果把作品 视为直观的现实,就成了社会学、文化学的业余议论。批评家如果把作品作为解 释的容器,可以装进不同的观念,画家会质疑:那我在那里? 晋唐以来的价值观,看重的是文章,其次是书法,最后是绘画。而今反过 来了:画最值钱,书法其次,文章最贱。按照国营牌价,名人一篇文章的稿酬, 相当于书法名家在宣纸上写一撇或名画家在画上滴一点。批评家与画家在社会回 报上失衡,造成两者之间不平等的关系,画家怎能不看轻批评家? 低稿酬制度下的批评家为了混稿费,文章越写越长。一个二三流画家的几 件庸作,批评文章动辄几千字,比苏东坡评论二王、张旭、怀素、颜真卿、王维、 李思训、吴道子等名家的文字加起来还长。不长就不学术的西式文本摧毁了一字 千金、字字玑珠的传统,怎能让人器重? 大画家都是有思想的人物,如果涉足批评,肯定比很多批评家高明。又 由于轻文重画是全社会的综合态度,致使进入批评界的一流人物实在是太少。就 凭你那几个筋斗翻来翻去,他能看得上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