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桥中学2012学年高二第二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 温馨提醒: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蓬蒿(ha 骄横(heng) 惩创( chuang)殒身不恤(yun) B.桀骜(ao) 浸渍(ze) 暴虎冯河(ping) 同仇敌忾(kan) C.修禊(xi) 湍流(tuan)抟扶摇而上(tun)强颜欢笑( qiang) D.掘泪(wen) 濒临(bin) 先妣(bi) 殚精竭虑(da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这是我知道的,凡我所编缉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吧,销行一向就甚为 寥落。 B.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扼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 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C.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孤寂一一那是一颗振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 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D.然而,实际上,只要我活下去,我就仍旧只能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依然会被卷入世 俗生活的旋涡。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20l年8月,科幻作家徐浩若受邀到成都举办讲座,几十位科幻爱好创作者聆听了他的 报告,会后我有幸向他垂询了有关科幻创作的问题 B.4月以来的多轮强降水使鄱阳湖水体面积由668平方公里扩至2370平方公里,以至极大 地改善了江豚等珍稀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C.他是一个处事谨慎的人,一向奉行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则,所以很少交朋友,即使有朋 友,也不愿交往过深。 D.让医术高的医生挣更多的钱,相信不会有人反对。可问题的关键是,如果让“红包”登 堂入室,成为衡量医生医术的天平和调节医生收入的砝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和悲哀。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凡事若不问青红皂白,把自己心中的愤怒发泄到臆想对象身上,很可能造成对毫不知情 的或有恩于己的善良的人遭到伤害 B.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人知道自己要死亡, 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C.面对社会悲剧,理想、信念、正义感、崇高感支撑着我们,我们相信自己在精神上优越 于那毁灭乃至迫害我们的恶势力。 D.在鲁迅生活着的那个黑暗社会中,一个人能否产生对于屠戮生命的统治者及其帮凶的神 圣的“憎”,关键在于他有着对于年轻一代生命的强烈的“爱” 5.下列文学常识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被金圣叹赞为“千古妙文”的《西厢记》是元代作家王实甫的作品,其曲词古典优雅, 提出了“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的理想,表现了反抗封建压迫的斗争精神 B.司马迁的历史见识,在古代历史学家中堪称绝无仅有,选自《史记》的《报任安书》中 作出的关于生之价值与死之意义的思考,突破了前人,具有积极的进步的意义 C.《逍遥游》行文挥洒,不拘一格变幻无穷,打破了世俗观念世俗形式的限制,是庄子绝 对自由精神的外化,与诸子散文大相径庭。 D.《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及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典籍,章与章、篇与篇之间没有严密 联系,只是大致以类相从。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平桥中学 2012 学年高二第二次诊断性测试语文试题 温馨提醒:本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 2 分,共 12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蓬蒿. (hāo) 骄横.(hènɡ) 惩创.(chuàng) 殒.身不恤(yǔn) B.桀骜.(ào) 浸渍. (zé) 暴虎冯.河(píng) 同仇敌忾.(kài) C.修禊.(xì) 湍.流(tuān ) 抟.扶摇而上(tuán) 强.颜欢笑(qiǎng) D.揾.泪 (wèn) 濒.临 (bīn) 先妣.(bǐ) 殚.精竭虑(dà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这是我知道的,凡我所编缉的期刊,大概是因为往往有始无终之故吧,销行一向就甚为 寥落。 B.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扼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 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C.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孤寂——那是一颗振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 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 D.然而,实际上,只要我活下去,我就仍旧只能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依然会被卷入世 俗生活的旋涡。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2011 年 8 月,科幻作家徐浩若受邀到成都举办讲座,几十位科幻爱好创作者聆听了他的 报告,会后我有幸向他垂询..了有关科幻创作的问题。 B.4 月以来的多轮强降水使鄱阳湖水体面积由 668 平方公里扩至 2370 平方公里,以至..极大 地改善了江豚等珍稀水生动物的生存环境。 C.他是一个处事谨慎的人,一向奉行君子之交 ....淡如水 ...的原则,所以很少交朋友,即使有朋 友,也不愿交往过深。 D.让医术高的医生挣更多的钱,相信不会有人反对。可问题的关键是,如果让“红包”登. 堂入室 ...,成为衡量医生医术的天平和调节医生收入的砝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和悲哀。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凡事若不问青红皂白,把自己心中的愤怒发泄到臆想对象身上,很可能造成对毫不知情 的或有恩于己的善良的人遭到伤害。 B.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人知道自己要死亡, 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C.面对社会悲剧,理想、信念、正义感、崇高感支撑着我们,我们相信自己在精神上优越 于那毁灭乃至迫害我们的恶势力。 D.在鲁迅生活着的那个黑暗社会中,一个人能否产生对于屠戮生命的统治者及其帮凶的神 圣的“憎”,关键在于他有着对于年轻一代生命的强烈的“爱”。 5.下列文学常识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被金圣叹赞为“千古妙文”的《西厢记》是元代作家王实甫的作品,其曲词古典优雅, 提出了“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的理想,表现了反抗封建压迫的斗争精神。 B.司马迁的历史见识,在古代历史学家中堪称绝无仅有,选自《史记》的《报任安书》中 作出的关于生之价值与死之意义的思考,突破了前人,具有积极的进步的意义。 C.《逍遥游》行文挥洒,不拘一格变幻无穷,打破了世俗观念世俗形式的限制,是庄子绝 对自由精神的外化,与诸子散文大相径庭。 D.《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及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典籍,章与章、篇与篇之间没有严密 联系,只是大致以类相从。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6.先贤古圣虽已辞世,但后人思念景仰之心,一刻也没有停止,历代留下了许多悼念之作 其中写给孔圣人的一句是() A.两表酬三顾,一对足三秋;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 B.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C.青灯观青史,着眼在春秋二字;赤面表赤心,满腹存汉鼎三分 D.齐家治国平天下,信斯言也,布在方策:率性修道致中和,得其门者,譬之官墙 、阅读与鉴赏(共36分) (一)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第7-11题。(13分)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 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日: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篠。子路问日:“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 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 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日:“不仕无 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 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比一乡 B.泠然善也 C.犹有所待者也 依赖 D.植其杖而芸 通“耘”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列子御风而行 子路拱而立 B.其自视也 如之何其废之 C.乘天地之正 道之不行 D.以游无穷者 子路行以告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6.先贤古圣虽已辞世,但后人思念景仰之心,一刻也没有停止,历代留下了许多悼念之作。 其中写给孔圣人的一句是( ) A.两表酬三顾,一对足三秋;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 B.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C.青灯观青史,着眼在春秋二字;赤面表赤心,满腹存汉鼎三分。 D.齐家治国平天下,信斯言也,布在方策;率性修道致中和,得其门者,譬之官墙。 二、阅读与鉴赏(共 36 分) (一)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第 7—11 题。(13 分)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 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 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 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 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 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论语》)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行比.一乡 合 B.泠.然善也 通“冷” C.犹有所待.者也 依赖 D.植其杖而芸. 通“耘”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列子御风而.行 子路拱而.立 B.其.自视也 如之何其.废之 C.乘天地之.正 道之.不行 D.以.游无穷者 子路行以.告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逍遥游》中认为善行能联合一乡之人,宋荣子嗤笑他们,而没有向他们学习,这是不 对的。《论语》中丈人以不屑的态度批评孔子不务实 B.《逍遥游》中认为世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并不因此奋勉,这表明他成功后的懈怠。《论 语》中丈人留宿子路,是想现身说法改变子路周游入世的观点 C.《逍遥游》中认为宋荣子对世俗的荣誉并没有汲汲去追求,他超然脱俗,树立至德。《论 语》中子路认为“道之不行”的原因是有才能的人都没有出仕以推行自己的主张。 D.《逍遥游》中认为只有无所待的人才能达到至人的境界。《论语》中认为有才能的人应 该出仕辅佐君王,有才能而不做官是不合乎道义的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2)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11.请用斜线(/)给下文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日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 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6.3 (二)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第12-13题。(共5分) 【正宫】叨叨令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 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2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 意象体现出 温润柔美的特征,而 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2分) 13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3分)
A.《逍遥游》中认为善行能联合一乡之人,宋荣子嗤笑他们,而没有向他们学习,这是不 对的。《论语》中丈人以不屑的态度批评孔子不务实。 B.《逍遥游》中认为世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并不因此奋勉,这表明他成功后的懈怠。《论 语》中丈人留宿子路,是想现身说法改变子路周游入世的观点。 C.《逍遥游》中认为宋荣子对世俗的荣誉并没有汲汲去追求,他超然脱俗,树立至德。《论 语》中子路认为“道之不行”的原因是有才能的人都没有出仕以推行自己的主张。 D.《逍遥游》中认为只有无所待的人才能达到至人的境界。《论语》中认为有才能的人应 该出仕辅佐君王,有才能而不做官是不合乎道义的。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_____ 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 (2)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_____ _________ 11. 请用斜线(/)给下文画线的句子断句。(3 分)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 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 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6 . 3 ) (二)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回答第 12—13 题。(共 5 分) 【正宫】叨叨令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不得 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 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称。 12.本曲前四句运用丰富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美丽的自然图景,其中 意象体现出 温润柔美的特征,而 意象则给人以飘逸渺远的感受。(2 分) 13.请结合全曲简要分析“却原来侬家鹦鹉洲边住”所蕴含的思想情感。(3 分) _____ 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
(三)阅读下列《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第14-15题。(6分) 子之武城,闫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 闻诸夫子日: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日: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 戏之耳。 14.在“割鸡焉用牛刀”这一比喻中,“割鸡”与“用牛刀”系喻体,在原文中其相对应的 本体分别是什么?(2分) 15.子游引述孔子的话有什么用意?请简要说明。(4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第16-19题。(12分) 孔子的洒脱 周国平 我喜欢读闲书,即使是正经书,也不妨当闲书读。譬如说《论语》,林语堂把它当作孔 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法就很对我的胃口。近来我也闲翻这部圣人之言,发 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 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然而,作为儒家 始祖的孔子,其实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这两个方面,可 以用两句话来代表,便是“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 孔子是—个读书人。一般读书人寒窗苦读,心中都悬着一个目标,就是有朝一日成器, 即成为某方面的专门家,好在社会上混—个稳定的职业。说一个人不成器,就等于说他没出 息,这是很忌讳的。孔子却坦然说,一个真正的人本来就是不成器的。也确实有人讥他博学 而无所专长,他听了自嘲说,那么我就以赶马车为专长罢
(三)阅读下列《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第 14—15 题。(6 分)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 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 戏之耳。” 14.在“割鸡焉用牛刀”这一比喻中,“割鸡”与“用牛刀”系喻体,在原文中其相对应的 本体分别是什么?(2 分) _____ _________ 15.子游引述孔子的话有什么用意?请简要说明。(4 分) _____ 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第 16—19 题。(12 分) 孔子的洒脱 周国平 我喜欢读闲书,即使是正经书,也不妨当闲书读。譬如说《论语》,林语堂把它当作孔 子的闲谈读,读出了许多幽默,这种读法就很对我的胃口。近来我也闲翻这部圣人之言,发 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 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然而,作为儒家 始祖的孔子,其实对于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这两个方面,可 以用两句话来代表,便是“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 孔子是一个读书人。一般读书人寒窗苦读,心中都悬着一个目标,就是有朝一日成器, 即成为某方面的专门家,好在社会上混一个稳定的职业。说一个人不成器,就等于说他没出 息,这是很忌讳的。孔子却坦然说,一个真正的人本来就是不成器的。也确实有人讥他博学 而无所专长,他听了自嘲说,那么我就以赶马车为专长罢
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他自己的看法。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 的纯学术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还主张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 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庸俗文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 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类似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这样的话,《讼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 君子不器”这句话不仅说出了孔子的治学观,也说出了他的人生观。有一回,孔子和 他的四个学生聊天,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志向。其中三人分别表示想做军事家、经济家和外交 家。唯有曾点说,他的理想是暮春三月,轻装出发,约了若干大小朋友,到河里游泳,在林 下乘凉,一路唱歌回来。孔子听罢,喟然叹曰:“我和曾点想的一样。”圣人的这一叹,活泼 泼地叹出了他的未染的性灵使得两干年后—位最重性灵的文论家大受感动竟改名“圣叹”, 以志纪念。人生在世,何必成个什么器,做个什么家呢,只要活得悠闲自在,岂非胜似一切 学界大抵认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至于什么是“仁”,众说不一,但都不出伦理 道德的范围。孔子重人伦是一个事实,不过他到底是一个聪明人,而一个人只要足够聪明, 就绝不会看不透一切伦理规范的相对性质。所以,“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这句话竟出自孔 子之口,他不把“仁″看作理想人格的必备条件,也就不足怪了。有人把仁归结为“忠”“恕 二字,其实孔子绝不主张愚忠和滥恕。他总是区别对待“邦有道”和“邦无道”两种情况 邦无道”之时,能逃就逃(“乘桴浮于海”),逃不了则少说话为好(“言孙”),会装傻更妙 (“愚不可及”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其本义不是形容愚蠢透顶,而是孔子夸奖某人装傻装 得高明极顶的话,相当于郑板桥说的难得糊凃”υ他也不像基督那样,当你的左脸挨打时 要你把右脸也送上去。有人问他该不该“以德报怨”,他反问:那么用什么来报德呢?然后说, 应该是用公正回报怨仇,用恩德回报恩德
其实,孔子对于读书有他自己的看法。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 的纯学术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还主张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 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庸俗文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 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类似于“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这样的话,《论语》中至少重复了四次。 “君子不器”这句话不仅说出了孔子的治学观,也说出了他的人生观。有一回,孔子和 他的四个学生聊天,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志向。其中三人分别表示想做军事家、经济家和外交 家。唯有曾点说,他的理想是暮春三月,轻装出发,约了若干大小朋友,到河里游泳,在林 下乘凉,一路唱歌回来。孔子听罢,喟然叹曰:“我和曾点想的一样。”圣人的这一叹,活泼 泼地叹出了他的未染的性灵,使得两千年后一位最重性灵的文论家大受感动,竟改名“圣叹”, 以志纪念。人生在世,何必成个什么器,做个什么家呢,只要活得悠闲自在,岂非胜似一切? 学界大抵认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至于什么是“仁”,众说不一,但都不出伦理 道德的范围。孔子重人伦是一个事实,不过他到底是一个聪明人,而一个人只要足够聪明, 就绝不会看不透一切伦理规范的相对性质。所以,“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这句话竟出自孔 子之口,他不把“仁”看作理想人格的必备条件,也就不足怪了。有人把仁归结为“忠”“恕” 二字,其实孔子绝不主张愚忠和滥恕。他总是区别对待“邦有道”和“邦无道”两种情况, “邦无道”之时,能逃就逃(“乘桴浮于海”),逃不了则少说话为好(“言孙”),会装傻更妙 (“愚不可及”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其本义不是形容愚蠢透顶,而是孔子夸奖某人装傻装 得高明极顶的话,相当于郑板桥说的“难得糊涂”)。他也不像基督那样,当你的左脸挨打时, 要你把右脸也送上去。有人问他该不该“以德报怨”,他反问:那么用什么来报德呢?然后说, 应该是用公正回报怨仇,用恩德回报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