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 国历史文 邓小平的“三个面向” 与21世纪的中国文化发展 (代结语) 2000 的
邓小平的“三个面向” 与21世纪的中国文化发展 (代结语)
卫串 国历史文化 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为北京景山 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 界,面向未来。”这不仅是邓小平为中国 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的指导思想,而且也 是他为21世纪中国文化发展提出的基本思 路。我们这里所说的文化采用的是广义的 文化概念,即将社会视为人类文化的系统, 而经济文化、政治文化、思想文化为其子 系统。 2000
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为北京景山 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 界,面向未来。”这不仅是邓小平为中国 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的指导思想,而且也 是他为21世纪中国文化发展提出的基本思 路。我们这里所说的文化采用的是广义的 文化概念,即将社会视为人类文化的系统, 而经济文化、政治文化、思想文化为其子 系统
“面向现代化”是21世纪中国文化发展的核 国历安文化 心 “三个面向”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而面向 现代化是基础、核心。邓小平的现代化观是全方位、多 视角的。经济富强、政治民主、精神文明一同构成了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而这三者之间是相辅相 成的,而无论经济富强、政治民主、还是精神文明,从 根本上说都依赖于人的现代化又表现为人的现代化。要 实现文化的现代化,本身就意味着对全体社会成员的重 新塑造。邓小平十分重视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和提高全民 族的素质。人是思想道德和文化知识的载体。在人类迈 向现代人的进程中,实现人类自身的现代化是极为重要 装展高科技 宝缆产常化 斑本幸超
❖ 一、“面向现代化”是21世纪中国文化发展的核 心 “三个面向”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而面向 现代化是基础、核心。邓小平的现代化观是全方位、多 视角的。经济富强、政治民主、精神文明一同构成了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而这三者之间是相辅相 成的,而无论经济富强、政治民主、还是精神文明,从 根本上说都依赖于人的现代化又表现为人的现代化。要 实现文化的现代化,本身就意味着对全体社会成员的重 新塑造。邓小平十分重视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和提高全民 族的素质。人是思想道德和文化知识的载体。在人类迈 向现代人的进程中,实现人类自身的现代化是极为重要 的一环
中 回历史文化 二、 “面向世界”是21世纪中国文化发 展 的根本方针 在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邓小平立 足中国,放眼世界。面向世界,就是要吸取世界各 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经营管理方法以及其他一 切对我们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其中包括吸收和借鉴 西方某些完善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民主作为一 种广义的文化,具有继承性和开放性,我们为了赢 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 鉴某些完善的资本主义民主形式,来为社台 主政治建设所用
❖二、“面向世界”是21世纪中国文化发 展 的根本方针 在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过程中,邓小平立 足中国,放眼世界。面向世界,就是要吸取世界各 国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经营管理方法以及其他一 切对我们有益的知识和文化。其中包括吸收和借鉴 西方某些完善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民主作为一 种广义的文化,具有继承性和开放性,我们为了赢 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 鉴某些完善的资本主义民主形式,来为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建设所用
回历文文 我们面向世界,实行对外开放,是以立 足中国为前提的。所以在实行对外开放的同时, 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显示出了邓小平同 志雄阔的思想伟力,也体现了一位共产党人重 构中国人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重构中华民 族文化心态的基本价值取向。 邓 邓小平文选 小 小 小 小 小 选年 邓小平文选 邓小平文选。=e 邓小平文选“。 邓小平文选·1·
我们面向世界,实行对外开放,是以立 足中国为前提的。所以在实行对外开放的同时, 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显示出了邓小平同 志雄阔的思想伟力,也体现了一位共产党人重 构中国人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重构中华民 族文化心态的基本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