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普通中学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测试 高一语文北京版必修三模块考试 班级 姓名 成绩 说明:1、本试卷包括A卷、B卷、C卷三部分,共10页。 2、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A卷[模块考查]满分50分 、根据要求整合相关知识,完成1-10题。(30分,每小题3分) 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冀州(yi)给予(gi)嫉恨(ⅱ)豁然开朗(huo) 哺乳(b)桅樯(wei)黝黑(you)凶残暴戾(l) C、龙蟠(pn)翌日(yi)玷污(dian)审时度势(duo) D、悼词(dao)缄默(jian)昏眩(xuan)不可胜数( sheng) 2、下列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讴歌寒喧遐想相形见绌 B、抉别和谐诽谤垂手可得 C、得逞通碟原故暗然失色 D、赡养震撼阴霾振聋发聩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两千多年以前的剑刃还如此锋利,实在令人 ②他们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决心统筹安排,因地制宜, 推进农村教育 综合改革 ③为了躲避敌人的搜索,她 成一个阔太太,打扮得十分洋气 A、惊异逐步化装 B、诧异逐渐化装 C、诧异逐渐化妆D、惊异逐步化妆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与李登辉相比,在“去中国化”这一立场上,台湾当局今日的某些当权者真是过犹不及 比当年更甚了。 B、只见他奋笔疾书,一气呵成,不消片刻,一篇佳作便展现在大家面前。只是文不加点,难以 断句。 C、上海人的特征,是一种文化特征。它表现为一整套心照不宣和根深蒂固的生活秩序、内心规 范和文化方式,这一整套东西是和中国其他城市格格不入的 D、谭嗣同是甘为变法而流血的始作俑者,相比之下,康梁二人确乎少些刚烈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波德莱尔把感应原理引进诗歌创作,以其独创的象征手法,为法国诗歌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 B、通过这次交流,使我们的友谊更加深厚了
北京市朝阳区普通中学 2015——2016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测试 高一语文北京版必修三模块考试 班级 姓名 成绩 说明:1、本试卷包括 A 卷、B 卷、C 卷三部分,共 10 页。 2、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A 卷[模块考查] 满分 50 分 一、根据要求整合相关知识,完成 1—10 题。(30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冀.州(yì)给.予(gěi)嫉.恨(jì)豁.然开朗(huò) B、哺.乳(bǔ)桅.樯(wéi)黝.黑(yōu)凶残暴戾.(lì) C、龙蟠.(pán)翌.日(yì)玷.污(diàn)审时度.势(duó) D、悼.词(dǎo)缄.默(jiān)昏眩.(xuán)不可胜.数(shèng) 2、下列各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讴歌 寒喧 遐想 相形见绌 B、抉别 和谐 诽谤 垂手可得 C、得逞 通碟 原故 暗然失色 D、赡养 震撼 阴霾 振聋发聩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两千多年以前的剑刃还如此锋利,实在令人 。 ②他们学习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决心统筹安排,因地制宜, 推进农村教育 综合改革。 ③为了躲避敌人的搜索,她 成一个阔太太,打扮得十分洋气。 A、惊异 逐步 化装 B、诧异 逐渐 化装 C、诧异 逐渐 化妆 D、惊异 逐步 化妆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与李登辉相比,在“去中国化”这一立场上,台湾当局今日的某些当权者真是过犹不及 .... 比当年更甚了。 B、只见他奋笔疾书,一气呵成,不消片刻,一篇佳作便展现在大家面前。只是文不加点 ....,难以 断句。 C、上海人的特征,是一种文化特征。它表现为一整套心照不宣和根深蒂固的生活秩序、内心规 范和文化方式,这一整套东西是和中国其他城市格格不入 ....的。 D、谭嗣同是甘为变法而流血的始作俑者 ....,相比之下,康梁二人确乎少些刚烈。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波德莱尔把感应原理引进诗歌创作,以其独创的象征手法,为法国诗歌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 贡献。 B、通过这次交流,使我们的友谊更加深厚了
C、专心致志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是你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 D、我市作为全省医疗制度改革首批16个试验点,所有人都加入了合作医疗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入课本的鲁迅的小说《一件小事》《孔乙己》《祝福》均选自小说集《彷徨》 B、蒲松龄是淸代著名文学家。他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刺贪刺虐”,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 的贫苦生活。 C、傅雷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和评论家,他翻译了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 等大量外国文学作品 D、惠特曼是19世纪美国杰出的诗人。《草叶集》是他的代表作 7、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而当诗人的心灵在现实生活中被打击,理想被击碎,纯真的感情不能为世俗所容 ②甚至于“世人皆欲杀之”时,就会更加感到自然的亲切知音,迥异乎于俗世了 ③于是,他们就将一颗诗心放在自然中去洗净尘土,冷却欲火,最后与清净的自然合而为 ④这时,自然不再仅仅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写诗的作料儿,而成了知情着意的骨肉亲 人了 ⑤诗人与自然的关系,本来就是非常亲密的,要“比”“兴”,要象征,都要自然为他帮忙 A、①②③④⑤ B、④①②③⑤ C、⑤①②③④ D、⑤①②④③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君诚圣贤(实在) ②幸不訾着短处(毁谤) ③为久客计(计算) ④母阴有纳女意(暗地里) ⑤适赴金华(恰巧) ⑥日渐稔,亲爱如己出(熟悉) ⑦终不能瑜河而北(越过)⑧将吏相疑而外市(买) A、①②④⑤⑥⑦ B、②③⑤⑥⑦⑧ C、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⑤⑥⑦⑧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阶下有巨池,野藕已花 B、倘肯囊妾朽骨,归葬安宅,不啻再造 C、蚕食天下 D、宁质之,燕以为魅 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运粮以行 以河为境 然后发天下丁男以守北河 C、难得而制 率三十钟而致一石 B、昔秦皇帝任战胜之威 闻匈奴聚代谷之外而欲击之 D、海内为
C、专心致志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是你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 D、我市作为全省医疗制度改革首批 16 个试验点,所有人都加入了合作医疗。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入课本的鲁迅的小说《一件小事》《孔乙己》《祝福》均选自小说集《彷徨》 B、蒲松龄是清代著名文学家。他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刺贪刺虐”,反映了社会底层人民 的贫苦生活。 C、傅雷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和评论家,他翻译了巴尔扎克的《欧也妮 葛朗台》《高老头》 等大量外国文学作品。 D、惠特曼是 19 世纪美国杰出的诗人。《草叶集》是他的代表作。 7、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而当诗人的心灵在现实生活中被打击,理想被击碎,纯真的感情不能为世俗所容。 ②甚至于“世人皆欲杀之”时,就会更加感到自然的亲切知音,迥异乎于俗世了 ③于是,他们就将一颗诗心放在自然中去洗净尘土,冷却欲火,最后与清净的自然合而为一 ④这时,自然不再仅仅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写诗的作料儿,而成了知情着意的骨肉亲 人了 ⑤诗人与自然的关系,本来就是非常亲密的,要“比”“兴”,要象征,都要自然为他帮忙 A、①②③④⑤ B、④①②③⑤ C、⑤①②③④ D、⑤①②④③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君诚.圣贤(实在) ②幸不訾.着短处(毁谤) ③为久客计.(计算) ④母阴.有纳女意(暗地里) ⑤适.赴金华(恰巧) ⑥日渐稔.,亲爱如己出(熟悉) ⑦终不能踰.河而北(越过) ⑧将吏相疑而外市.(买) A、①②④⑤⑥⑦ B、②③⑤⑥⑦⑧ C、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⑤⑥⑦⑧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阶下有巨池,野藕已花 B、倘肯囊妾朽骨,归葬安宅,不啻再造 C、蚕食天下 D、宁质之,燕以为魅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运粮以.行 然后发天下丁男以.守北河 C、难得而.制 率三十钟而.致一石 B、昔秦皇帝任战胜之.威 闻匈奴聚代谷之.外而欲击之 D、海内为.一 以河为.境
A书利华教育网集网络资源睛华汇名校名力作 Www.ShulihUa.Net 、阅读文章《在马克思基前的讲话》节选,完成11—16题。(共14分) ①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间里还不 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一—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 了 ②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 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③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 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 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 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 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 得相反 ④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 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 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⑤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 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 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⑥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 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一一它的实际应用 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一一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 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 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⑦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 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 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 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茵报》(1842年), 巴黎的《前进报》(1844年),《德意志一布鲁塞尔报》(1847年),《新莱茵报》(1848-1849 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 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 ⑧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一一无论专制或共和 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竟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 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 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 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⑨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11、第④段“不仅如此”中的“此”是指 “不仅如此” 这个短语在文中的作用是 。(2分 12、对第④段中“运动规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指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规律 B、指资产阶级社会发展规律
二、阅读文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节选,完成 11---16 题。(共 14 分) ① 3 月 14 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间里还不 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 了。 ②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 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③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 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 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 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 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 得相反。 ④ 不仅如此 ....。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 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 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⑤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 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 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⑥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 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 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 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 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赛尔·德普勒的发现。 ⑦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他毕生的真正使命,就是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 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设施的事业,参加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正是他第一次使现 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 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最早的《莱茵报》(1842 年), 巴黎的《前进报》(1844 年),《德意志-布鲁塞尔报》(1847 年),《新莱茵报》(1848-1849 年),《纽约每日论坛报》(1852-1861 年),以及许多富有战斗性的小册子,在巴黎、布鲁 塞尔和伦敦各组织中的工作,最后,作为全部活动的顶峰,创立伟大的国际工人协会,--- 老实说,协会的这位创始人即使没有别的什么建树,单凭这一成果也可以自豪。 ⑧正因为这样..,所以马克思是当代最遭忌恨和最受诬蔑的人。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或共和 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他对这一 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现在他逝世了, 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 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⑨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11、第④段“不仅如此”中的“此”是指 ,“不仅如此” 这个短语在文中的作用是 。(2 分) 12、对第④段中“运动规律”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指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规律。 B、指资产阶级社会发展规律
书利华教育网集网绵资源睛华汇名校名力作 Www.ShulihUa.Net C、指对剩余价值的认识 13、“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中的“两个发现”指什么?(2分) 14、第⑥段“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这样”是什么意思?(2分 15、第⑧段中“正因为这样”的“这样”包括哪些内容?简要回答。(2分) 16、第⑧段中的“它们”指代 把“它们”比作“蛛丝”,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有三: (4分) 17、在下面的横线上默写诗歌原句。(每空1分,共6分) 当你老了叶芝 当你老了,头白了,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 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者真心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B卷[学期综合]满分50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8-20题。(共11分) 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 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②波神:水 神。③准拟:准定 18、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指对剩余价值的认识。 13、“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中的“两个发现”指什么?(2 分) 14、第⑥段“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这样”是什么意思?(2 分) 15、第⑧段中“正因为这样..”的“这样”包括哪些内容?简要回答。(2 分) 16、第⑧段中的“它们”指代 把“它们”比作“蛛丝”,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有三: , , 。(4 分) 17、在下面的横线上默写诗歌原句。(每空 1 分,共 6 分) 当你老了 叶芝 当你老了,头白了, ,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 , 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者真心, ,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 ,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 B 卷[学期综合] 满分 50 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8—20 题。(共 11 分) 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 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②波神:水 神。 ③准拟:准定。 18、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会 书利华教育网集网绍资源睛华汇名校名师力作 Www.ShulihUa.Net 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19、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3分) 20、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5 分)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1—27题。(共24分) 先是,太尉(称段秀实,时为泾州刺史。后反对朱泚称帝,遇害,追赠太尉)在泾州 为营田官。泾大将焦令谌取人田,自占数十顷,给与农,曰:“且熟,归我半。”是岁大旱, 野无草,农以告谌。谌曰:“我知入数而已,不知旱也。”督责益急,农且饥死,无以偿 即告太尉。太尉判状,辞甚逊,使人求谕谌。谌盛怒,召农者曰:“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 取判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垂死,舆来庭中。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即自取水洗去 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使勿知。淮西寓 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入见谌,大骂曰:“汝诚人耶?泾州野如赭,人且饥死:而必得谷 又用大杖击无罪者。段公,仁信大人也,而汝不知敬。今段公唯一马,贱卖市谷入汝,汝又 取不耻。凡为人傲天灾、犯无罪者,又取仁者谷,使主人出无马,汝将何以视天地,尚不愧 奴隶耶?”谌虽暴抗,然闻言则大愧流汗,不能食,曰:“吾终不可以见段公!”一夕,自 恨死。及太尉自泾州以司农征,戒其族:“过岐,朱泚幸致货币,慎勿纳。”及过,泚固致 大绫三百匹。太尉婿韦晤坚拒,不得命。至都,太尉怒曰:“果不用吾言!”晤谢曰:“处 贱无以拒也。”太尉曰:“然终不以在吾第。”以如司农治事堂,栖之梁木上。泚反,太尉 终,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封识具存。(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2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使人求谕谌谕:告诉 B、市谷代偿市:市场 C、朱泚幸致货币幸:表“或许”之意 D、栖之梁木上栖:放置 22、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且熟,归我半 吾终不可以见段公 农且饥死 然终不以在吾第 A、两个“且”字相同,两个“终”字不同 B、两个“且”字不同,两个“终”字相同, C、两个“且”字不同,两个“终”字也不同, D、两个“且”字相同,两个“终”字也相同, 23、比较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①、农以告谌 ②、以大杖击二十 ③、及太尉自泾州以司农征④、然终不以在吾第 ⑤、以如司农治事堂 吏以告泚
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19、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3 分) 20、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5 分)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21---27 题。(共 24 分) 先是,太尉(称段秀实,时为泾州刺史。后反对朱泚称帝,遇害,追赠太尉)在泾州, 为营田官。泾大将焦令谌取人田,自占数十顷,给与农,曰:“且熟,归我半。”是岁大旱, 野无草,农以告谌。谌曰:“我知入数而已,不知旱也。”督责益急,农且饥死,无以偿, 即告太尉。太尉判状,辞甚逊,使人求谕谌。谌盛怒,召农者曰:“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 取判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垂死,舆来庭中。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即自取水洗去 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使勿知。淮西寓 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入见谌,大骂曰:“汝诚人耶?泾州野如赭,人且饥死;而必得谷, 又用大杖击无罪者。段公,仁信大人也,而汝不知敬。今段公唯一马,贱卖市谷入汝,汝又 取不耻。凡为人傲天灾、犯无罪者,又取仁者谷,使主人出无马,汝将何以视天地,尚不愧 奴隶耶?”谌虽暴抗,然闻言则大愧流汗,不能食,曰:“吾终不可以见段公!”一夕,自 恨死。及太尉自泾州以司农征,戒其族:“过岐,朱泚幸致货币,慎勿纳。”及过,泚固致 大绫三百匹。太尉婿韦晤坚拒,不得命。至都,太尉怒曰:“果不用吾言!”晤谢曰:“处 贱无以拒也。”太尉曰:“然终不以在吾第。”以如司农治事堂,栖之梁木上。泚反,太尉 终,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封识具存。(柳宗元 《段太尉逸事状》) 2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使人求谕.谌 谕:告诉 B、市.谷代偿 市:市场 C、朱泚幸.致货币 幸:表“或许”之意 D、栖.之梁木上 栖:放置 22、比较下列两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且.熟,归我半。 吾终.不可以见段公 农且.饥死 然终.不以在吾第 A、两个“且”字相同,两个“终”字不同, B、两个“且”字不同,两个“终”字相同, C、两个“且”字不同,两个“终”字也不同, D、两个“且”字相同,两个“终”字也相同, 23、比较下列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①、农以.告谌 ②、以.大杖击二十 ③、及太尉自泾州以.司农征 ④、然终不以.在吾第 ⑤、以.如司农治事堂 ⑥、吏以.告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