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统一检测 语文试卷 2018.11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本试卷共9页。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北京旧城的中轴线定型于明代,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北,纵贯北京城南 北,全长7.8千米,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素有“北京脊梁”的美称 明北京城的中轴线是以元大都中轴线为基准设计和修订的。纵向来看,这条中轴 线上的建筑主要由三段构成。最北端是钟楼和鼓楼,往南是皇城的北门地安门 与天安门遥相呼应。接下来自北而南分别是景山、紫禁城、棋盘街以及正阳门等 这也是中轴线上最为突出且最精彩的部分。最后以永定门作为中轴线的完美收 尾。除了坐落在中轴线上的建筑外,还有不少建筑是通过中轴线左右对称的,如 天坛与先农坛、日坛与月坛等等,与轴线上的建筑一同构成了完整的中轴线建筑 群落。 【甲】”,“择中”的原则在古代城市规划中早有体现。这条中轴线将外城、 内城、皇城、紫禁城串联起来,主导着这座城市的空间格局,以建筑规划的形式 输入并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政令所出的政治文化。紫禁城位于全城的中心,也是中轴线的中心地带,体现出 皇权的核心地位。紫禁城的核心是前朝三大殿,这里是皇帝颁布政令、召集群臣 以及举行最高级别考试的场所。这种布局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同时,在 紫禁城南部设置了户部、礼部、工部、刑部等国家最髙统治机构,这里是皇权下 达的重要通道,也昭示着皇帝位居中央、控摄四方的威严。 敬天法祖的礼制文化。祭祀活动是北京城内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各类规格的祭祀 建筑和场所分布在中轴线两侧,既让这些祭坛显得整齐与庄严,也给中轴线增添 了浓厚的礼制文化色彩。天坛和先农坛是国家祭祀场所,帝王每年到天坛举行祭 天、祈雨的活动,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到先农坛祭诸神,并象征性地亲耕 “一亩三分地”,以示重视农事。太庙和社稷坛遵从“左祖右社”之制而设,是 皇帝祭祀祖先和社稷的地方,以此展现王统、政权与疆域的统一性。 前朝后市的商业文化。中轴线上分布着非常规整的商业区域。在紫禁城南侧,分 布着明代最重要的商业街——棋盘街。紫禁城东西两侧有灯市和庙市。灯市原为 元宵观灯而设,后来逐渐变为定期交易货物的集市。每逢开市之日,“三代八朝 之古董,五等四民之服用物,皆集”。 。明代北京城内分布的众多皇家园囿, 也是中轴线上的重要建筑。皇家园囿的设置,除了满足帝后日常休闲娱乐之用 其结构布局亦体现着皇权至尊的观念,着重以移天缩地之技艺,表达“【乙】 之寓意。景山的规制和建筑均可谓其典型代表。明朝营建紫禁城时,在紫禁城北 堆积出一座土山,并在宫城前开挖出金水河,遂造成宫城“【丙】”之势。而且 此山地处宫城中轴线上,“【丁】”,景致十分优美 今天看来,中轴线是明北京都城建设之精髓。这条“金相玉质”的中轴线蕴含着 深刻文化内涵,是城市功能和布局的基准线,是古代都城建设理念的完美呈现 (取材于高福美《北京脊梁:明北京中轴线的文化魅力》)
北京市朝阳区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中统一检测 语文试卷 2018.11 (考试时间 150 分钟 满分 150 分) 本试卷共 9 页。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 8 小题,共 24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8 题。 材料一 北京旧城的中轴线定型于明代,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北,纵贯北京城南 北,全长 7.8 千米,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素有“北京脊梁”的美称。 明北京城的中轴线是以元大都中轴线为基准设计和修订的。纵向来看,这条中轴 线上的建筑主要由三段构成。最北端是钟楼和鼓楼,往南是皇城的北门地安门, 与天安门遥相呼应。接下来自北而南分别是景山、紫禁城、棋盘街以及正阳门等, 这也是中轴线上最为突出且最精彩的部分。最后以永定门作为中轴线的完美收 尾。除了坐落在中轴线上的建筑外,还有不少建筑是通过中轴线左右对称的,如 天坛与先农坛、日坛与月坛等等,与轴线上的建筑一同构成了完整的中轴线建筑 群落。 “【甲】”,“择中”的原则在古代城市规划中早有体现。这条中轴线将外城、 内城、皇城、紫禁城串联起来,主导着这座城市的空间格局,以建筑规划的形式 输入并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政令所出的政治文化。紫禁城位于全城的中心,也是中轴线的中心地带,体现出 皇权的核心地位。紫禁城的核心是前朝三大殿,这里是皇帝颁布政令、召集群臣 以及举行最高级别考试的场所。这种布局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同时,在 紫禁城南部设置了户部、礼部、工部、刑部等国家最高统治机构,这里是皇权下 达的重要通道,也昭示着皇帝位居中央、控摄四方的威严。 敬天法祖的礼制文化。祭祀活动是北京城内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各类规格的祭祀 建筑和场所分布在中轴线两侧,既让这些祭坛显得整齐与庄严,也给中轴线增添 了浓厚的礼制文化色彩。天坛和先农坛是国家祭祀场所,帝王每年到天坛举行祭 天、祈雨的活动,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到先农坛祭诸神,并象征性地亲耕 “一亩三分地”,以示重视农事。太庙和社稷坛遵从“左祖右社”之制而设,是 皇帝祭祀祖先和社稷的地方,以此展现王统、政权与疆域的统一性。 前朝后市的商业文化。中轴线上分布着非常规整的商业区域。在紫禁城南侧,分 布着明代最重要的商业街——棋盘街。紫禁城东西两侧有灯市和庙市。灯市原为 元宵观灯而设,后来逐渐变为定期交易货物的集市。每逢开市之日,“三代八朝 之古董,五等四民之服用物,皆集”。 。明代北京城内分布的众多皇家园囿, 也是中轴线上的重要建筑。皇家园囿的设置,除了满足帝后日常休闲娱乐之用, 其结构布局亦体现着皇权至尊的观念,着重以移天缩地之技艺,表达“【乙】” 之寓意。景山的规制和建筑均可谓其典型代表。明朝营建紫禁城时,在紫禁城北 堆积出一座土山,并在宫城前开挖出金水河,遂造成宫城“【丙】”之势。而且 此山地处宫城中轴线上,“【丁】”,景致十分优美。 今天看来,中轴线是明北京都城建设之精髓。这条“金相玉质”的中轴线蕴含着 深刻文化内涵,是城市功能和布局的基准线,是古代都城建设理念的完美呈现。 (取材于高福美《北京脊梁:明北京中轴线的文化魅力》)
1.在文中【甲】【乙】【丙】【丁】处依次填入语句,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②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 ③依山面水 ④其高数十仞,众木森然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 ④③ 2.根据材料一,下列有关“明北京中轴线”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北京脊梁”之称,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 B.在元大都中轴线的基础上设计修订,纵贯北京城南北 C.全长7.8千米,纵向来看,被天安门和永定门分隔成三段 D.既主导了城市的空间格局,又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3.下列补写在文中波浪线处的句子,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皇家日常的生活文化 B.休闲娱乐的建筑文化 C.移天缩地的园囿文化 D.景致优美的布局文化 4.根据材料一,下列语句蕴含的理念与明北京中轴线的建设理念,最相近的一项 是(3分) A.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B.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C.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 D.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材料二 北京由一个封建王朝的统治中心成为共和国的首都,成为新中国的政治文化中 心,彻底改变了城市性质。北京中轴线随北京的发展而发展,最大的改变莫过于 原来的城中心故宫随着天安门广场的改建而退居从属地位,后者成为新的中心。 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国旗杆以及天安门城楼,承载着中国人民百余年前仆 后继、浴血奋战获得民族独立的光辉业绩,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崛起。这从根本上 改变了北京中轴线的意义,使其不再服务于皇权统治,而具有了人民性的内容。 随着北京城市规划范围的扩大,新的中轴线已经延伸到南起南苑,北至北五环路, 长约32千米。在这32千米的范围内,安排符合中轴线形象的公共活动空间不是 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设计时需要我们有丰富的远见。例如,早在上世纪的城市总 体规划中预留的北部用地,就为后来的奥运公园建设提供了保障。虽然中轴线延 长的设想早己明确,预留了足够的空间,但具体空间形态却处于模糊状态。随着 中轴线的延伸,两侧的规划设计呈现出怎样的城市形象就成为现阶段亟需解决的 问题。目前,机动车的社会拥有量正迅速增加,为了解决日益拥堵的交通问题 扩展道路和停车空间就显得非常必要。中轴线上,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和规划道路 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显然,解决这些问题涉及旧城保护与发展的总规划、总策 略 建设中轴线将是整合北京城市文化职能、提高城市文化总体水平的核心战略。将 中国多民族文化、国际文化、北京的传统文化融为一体,这应该是中轴线承载的 历史重担
1.在文中【甲】【乙】【丙】【丁】处依次填入语句,恰当的一项是(2 分) ①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②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 ③依山面水 ④其高数十仞,众木森然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 ④③ 2.根据材料一,下列有关“明北京中轴线”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有“北京脊梁”之称,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城市中轴线。 B.在元大都中轴线的基础上设计修订,纵贯北京城南北。 C.全长 7.8 千米,纵向来看,被天安门和永定门分隔成三段。 D.既主导了城市的空间格局,又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3.下列补写在文中波浪线处的句子,最准确的一项是(3 分) A.皇家日常的生活文化 B.休闲娱乐的建筑文化 C.移天缩地的园囿文化 D.景致优美的布局文化 4.根据材料一,下列语句蕴含的理念与明北京中轴线的建设理念,最相近的一项 是(3 分) A.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B.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C.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 D.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材料二 北京由一个封建王朝的统治中心成为共和国的首都,成为新中国的政治文化中 心,彻底改变了城市性质。北京中轴线随北京的发展而发展,最大的改变莫过于 原来的城中心故宫随着天安门广场的改建而退居从属地位,后者成为新的中心。 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国旗杆以及天安门城楼,承载着中国人民百余年前仆 后继、浴血奋战获得民族独立的光辉业绩,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崛起。这从根本上 改变了北京中轴线的意义,使其不再服务于皇权统治,而具有了人民性的内容。 随着北京城市规划范围的扩大,新的中轴线已经延伸到南起南苑,北至北五环路, 长约 32 千米。在这 32 千米的范围内,安排符合中轴线形象的公共活动空间不是 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设计时需要我们有丰富的远见。例如,早在上世纪的城市总 体规划中预留的北部用地,就为后来的奥运公园建设提供了保障。虽然中轴线延 长的设想早已明确,预留了足够的空间,但具体空间形态却处于模糊状态。随着 中轴线的延伸,两侧的规划设计呈现出怎样的城市形象就成为现阶段亟需解决的 问题。目前,机动车的社会拥有量正迅速增加,为了解决日益拥堵的交通问题, 扩展道路和停车空间就显得非常必要。中轴线上,保护历史文化遗存和规划道路 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显然,解决这些问题涉及旧城保护与发展的总规划、总策 略。 建设中轴线将是整合北京城市文化职能、提高城市文化总体水平的核心战略。将 中国多民族文化、国际文化、北京的传统文化融为一体,这应该是中轴线承载的 历史重担
中轴线北部是北京国际化职能的发展区。以奥林匹克国际城为核心,形成国际性 产业发展中心,集文化、体育、会展等多功能为一体。结合西部的中关村科技园 国际研发区和东部的酒仙桥先进制造业区,同时与顺义制造业、体育休闲产业发 展轴和昌平文化教育产业轴相呼应,形成北京北部的综合产业圈。 中轴线中部是以皇城为核心的中国国家权力的象征,同时也是城市旅游、传统商 业发展的中心区。从古城保护的角度出发,应以长安街为东西轴线,在旧城东西 两端发展两个副中心,分别承担行政中心和商务中心的职能,将国家级管理功能 向城市外围疏解,将旧城中心区塑造为凝聚中国政治智慧和传统文化精神的精 品,保持传统风貌 北京南部连接广阔的华北平原,遥通连绵的海岸,北京的发展将走向海洋、走向 世界,南扩战略是北京的必然选择。中轴线的南拓发展,特别是南苑新城的建设 将整合城市南部的空间秩序。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兴产业区 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和仓储物流业,南苑新城则为服务性中心和居住中心,集中 国家级的商业贸易等机构 发展地解决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问题,需要更为合理的空间架构。北京历史 上曾是一座“伟大的城市”,有三千多年文明积淀的成果,尽管它见证了封建制 度最后的辉煌,黯淡了“伟大的城市”的历史价值,但其魅力和根基绝不能轻易 否定。对其历史遗产有效的继承、实质性的尊重,是北京未来再造“伟大的城市” 的源动力之一。中轴线的保护与发展将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将为北京历史文 化的延续奠定基础。建设一个“伟大的城市”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完成,正如“罗 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样,新北京中轴线的发展,将经历一个较长的时期。在“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时代,规划师们责无旁贷 (取材于《北京中轴线城市设计》 5.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前仆后继:“仆”的意思是“倒下”。 B.崛起:“崛”读作“jue”,意思是“兴起”。 C.亟需:“亟”读作“q”,意思是“多次”。 D.责无旁贷:“贷”的意思是“推卸”。 6.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在中轴线的继承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的表述,与 原文不符的一项是(3分) A.安排符合中轴线形象的公共活动空间并不容易。 B.用于建设奥运公园的北部预留地仍然模糊不清。 C.延长的中轴线两侧呈现怎样的城市形象待确定 D.保护历史文化遗存与规划道路之间的矛盾突出。 7.根据材料二,下列成语中对北京中轴线未来发展,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2分) A.安土重迁 B.好高骛远 C.明修栈道 D.任重 道远 8.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与过去相比,新北京中轴线有哪些不同?请分条概括 (6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中轴线北部是北京国际化职能的发展区。以奥林匹克国际城为核心,形成国际性 产业发展中心,集文化、体育、会展等多功能为一体。结合西部的中关村科技园 国际研发区和东部的酒仙桥先进制造业区,同时与顺义制造业、体育休闲产业发 展轴和昌平文化教育产业轴相呼应,形成北京北部的综合产业圈。 中轴线中部是以皇城为核心的中国国家权力的象征,同时也是城市旅游、传统商 业发展的中心区。从古城保护的角度出发,应以长安街为东西轴线,在旧城东西 两端发展两个副中心,分别承担行政中心和商务中心的职能,将国家级管理功能 向城市外围疏解,将旧城中心区塑造为凝聚中国政治智慧和传统文化精神的精 品,保持传统风貌。 北京南部连接广阔的华北平原,遥通连绵的海岸,北京的发展将走向海洋、走向 世界,南扩战略是北京的必然选择。中轴线的南拓发展,特别是南苑新城的建设 将整合城市南部的空间秩序。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兴产业区 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和仓储物流业,南苑新城则为服务性中心和居住中心,集中 国家级的商业贸易等机构。 发展地解决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问题,需要更为合理的空间架构。北京历史 上曾是一座“伟大的城市”,有三千多年文明积淀的成果,尽管它见证了封建制 度最后的辉煌,黯淡了“伟大的城市”的历史价值,但其魅力和根基绝不能轻易 否定。对其历史遗产有效的继承、实质性的尊重,是北京未来再造“伟大的城市” 的源动力之一。中轴线的保护与发展将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举措,将为北京历史文 化的延续奠定基础。建设一个“伟大的城市”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完成,正如“罗 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样,新北京中轴线的发展,将经历一个较长的时期。在“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的时代,规划师们责无旁贷。 (取材于《北京中轴线城市设计》) 5.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前仆后继:“仆”的意思是“倒下”。 B.崛起:“崛”读作“jué”,意思是“兴起”。 C.亟需:“亟”读作“qì”,意思是“多次”。 D.责无旁贷:“贷”的意思是“推卸”。 6.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在中轴线的继承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的表述,与 原文不符的一项是(3 分) A.安排符合中轴线形象的公共活动空间并不容易。 B.用于建设奥运公园的北部预留地仍然模糊不清。 C.延长的中轴线两侧呈现怎样的城市形象待确定。 D.保护历史文化遗存与规划道路之间的矛盾突出。 7.根据材料二,下列成语中对北京中轴线未来发展,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2 分) A.安土重迁 B.好高骛远 C.明修栈道 D.任重 道远 8.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与过去相比,新北京中轴线有哪些不同?请分条概括。 (6 分) 二、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24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4 题
子思问于仲尼曰:“为人君者莫不知任贤之逸也,而不能用贤,何故?”仲尼曰: “非不欲也,不明也。其君以誉为赏,以毁为罚,贤者不居薏。古之笃道君子, 生不足以喜之,利何足以动之?死不足以禁之,害何足以惧之?” 卫君言计是非,而群臣和者如出一口。子思曰:“君之国事将日非矣。”君曰 何故?”对曰:“人主自臧,则众谋不进。君出言自以为是,而卿大夫莫敢矫 其非。卿大夫出言亦皆自以为是,而士庶人莫敢矫其非。君臣既自贤矣,而臣下 同声贤之。贤之则顺而有福,矫之则逆而有祸。夫不察事之是非,而说人赞己, 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君暗臣谄,民弗与也。若此 不已,国无类矣 君曰:“寡人之政何如?”答曰:“无非。”君曰:“寡人知其不肖,亦望其如 此也。”对曰:“希旨容媚,则君亲之;中正弼非,则君疏之。夫能使人富贵贫 贱者,君也。孰肯舍其所以见亲而取所以见疏乎?是故竞求射君之心,而莫有非 君之非者。此臣所谓‘无非’也。”君曰:“然乎,寡人之过也,今知改矣 君谓思曰:“贤固寡人之所愿也,必用以治政。”思曰:“卫国非无贤 才之士,而君未有善政,是贤才不见用故也。君将以名取士耶?以实取士耶?” 曰:“必以实。”思曰:“卫之东境有李音者,贤而有实者也。”问曰:“其父 祖何也?”曰:“世农夫也。”卫君乃大笑曰:“寡人不好农夫之子,无所用之 且世臣之 悉官之。”思曰:“臣称李音,称其贤才也。周公大圣,康叔大 贤,今鲁卫之君未必皆同祖考。李音父祖虽善农,则音未必与之同也。君言世臣 之子未悉官之,则臣所谓有贤才而不见用,果信矣。臣之问君,固疑君取士不以 实也。今君不问李音之所以为贤才,而闻其世农夫,因笑而不爱,则君取士果信 名而不由实者也。”卫君屈而无辞。 子思言于卫君曰:“苟变,其才可将五百乘,君任军旅,率得此人,则无敌于天 下矣。”君曰:“吾知其才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以故 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大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 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何也?知其所妨者细也,卒成不訾之器 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者也。 臣闻明君之政,尊贤以崇德,举善以劝民,四封之内,孰敢不化?”卫君再拜曰 “谨受教矣。 (取材于《曾子·任贤》)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主自臧 臧:认为好 B.民弗与也 与:和 C.是故竞求射君之心 射:猜度 D.而莫有非君之非者 非:批评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则君亲之 B.君将以名取 士耶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木欣欣以向荣 C.则臣所谓有贤才而不见用 D.犹大匠之用木也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鹏之徙于南冥 也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子思问于仲尼曰:“为人君者莫不知任贤之逸也,而不能用贤,何故?”仲尼曰: “非不欲也,不明也。其君以誉为赏,以毁为罚,贤者不居焉。古之笃道君子, 生不足以喜之,利何足以动之?死不足以禁之,害何足以惧之?” 卫君言计是非,而群臣和者如出一口。子思曰:“君之国事将日非矣。”君曰: “何故?”对曰:“人主自臧,则众谋不进。君出言自以为是,而卿大夫莫敢矫 其非。卿大夫出言亦皆自以为是,而士庶人莫敢矫其非。君臣既自贤矣,而臣下 同声贤之。贤之则顺而有福,矫之则逆而有祸。夫不察事之是非,而说人赞己, 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君暗臣谄,民弗与也。若此 不已,国无类矣。” 君曰:“寡人之政何如?”答曰:“无非。”君曰:“寡人知其不肖,亦望其如 此也。”对曰:“希旨容媚,则君亲之;中正弼非,则君疏之。夫能使人富贵贫 贱者,君也。孰肯舍其所以见亲而取所以见疏乎?是故竞求射君之心,而莫有非 君之非者。此臣所谓‘无非’也。”君曰:“然乎,寡人之过也,今知改矣。” 君谓思曰:“贤固寡人之所愿也,必用以治政。”思曰:“卫国非无贤 才之士,而君未有善政,是贤才不见用故也。君将以名取士耶?以实取士耶?” 曰:“必以实。”思曰:“卫之东境有李音者,贤而有实者也。”问曰:“其父 祖何也?”曰:“世农夫也。”卫君乃大笑曰:“寡人不好农夫之子,无所用之。 且世臣之子,未悉官之。”思曰:“臣称李音,称其贤才也。周公大圣,康叔大 贤,今鲁卫之君未必皆同祖考。李音父祖虽善农,则音未必与之同也。君言世臣 之子未悉官之,则臣所谓有贤才而不见用,果信矣。臣之问君,固疑君取士不以 实也。今君不问李音之所以为贤才,而闻其世农夫,因笑而不爱,则君取士果信 名而不由实者也。”卫君屈而无辞。 子思言于卫君曰:“苟变,其才可将五百乘,君任军旅,率得此人,则无敌于天 下矣。”君曰:“吾知其才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以故 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大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 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何也?知其所妨者细也,卒成不訾之器。 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者也。 臣闻明君之政,尊贤以崇德,举善以劝民,四封之内,孰敢不化?”卫君再拜曰: “谨受教矣。” (取材于《曾子·任贤》)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人主自臧 臧:认为好 B.民弗与也 与:和 C.是故竞求射君之心 射:猜度 D.而莫有非君之非者 非:批评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 分) A. 则君亲之 B. 君将以名取 士耶 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 木欣欣以向荣 C. 则臣所谓有贤才而不见用 D. 犹大匠之用木也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鹏之徙于南冥 也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贤者不居焉 贤者不做这种事 B.寡人知其不肖 寡人知道他们不谦虚 C.卒成不訾之器 最终能制成珍贵的器具 D.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 却因为两个鸡蛋而舍弃捍卫都城的大将 12.下列对君子的描述,与文章第一段中“古之笃道君子”最符合的一项是(3 分) A.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 B.君子慎其独也。(《礼记》) C.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司马迁《史记》) D.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13.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孰肯舍其所以见亲而取所以见疏乎? ②且世臣之子,未悉官之 14.在如何为政的问题上,本文的哪些观点与下面这则《论语》一致?请结合具 体内容,简要说明。(6分)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15-17题。 卧病书怀 陆游 衮衮年光挽不留,即今已白五分头。 病中对酒犹思醉,梦里逢人亦说愁。 青海战云临贼垒,黑山飞雪洒貂裘。 丈夫有志终难料,憔悴渔村死即休。 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题目看出本诗为诗人病中抒发内心情感之作。 B.“衮衮”一句形象地写出时光停滞好似永无尽头 C.“青海”“黑山”两句描写了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 D.这首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音韵和谐 16.“病中对酒犹思醉,梦里逢人亦说愁”一联,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下列 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分) A.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王昌龄《送魏二》) 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C.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D.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17.“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是 陆游的另外一首抒怀诗《书愤》。比较这首诗和《卧病书怀》抒发的感情有什么 相同之处?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说明。(6分)
A.贤者不居焉 贤者不做这种事 B.寡人知其不肖 寡人知道他们不谦虚 C.卒成不訾之器 最终能制成珍贵的器具 D.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 却因为两个鸡蛋而舍弃捍卫都城的大将 12.下列对君子的描述,与文章第一段中“古之笃道君子”最符合的一项是(3 分) A.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 B.君子慎其独也。(《礼记》) C.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司马迁《史记》) D.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诫子书》) 13.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 分) ①孰肯舍其所以见亲而取所以见疏乎? ②且世臣之子,未悉官之。 14.在如何为政的问题上,本文的哪些观点与下面这则《论语》一致?请结合具 体内容,简要说明。(6 分) 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三、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0 分。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 15-17 题。 卧病书怀 陆游 衮衮年光挽不留,即今已白五分头。 病中对酒犹思醉,梦里逢人亦说愁。 青海战云临贼垒,黑山飞雪洒貂裘。 丈夫有志终难料,憔悴渔村死即休。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从题目看出本诗为诗人病中抒发内心情感之作。 B.“衮衮”一句形象地写出时光停滞好似永无尽头。 C.“青海”“黑山”两句描写了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 D.这首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音韵和谐。 16.“病中对酒犹思醉,梦里逢人亦说愁”一联,采用了虚实结合的写法。下列 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3 分) A.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王昌龄《送魏二》) 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C.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D.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17.“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是 陆游的另外一首抒怀诗《书愤》。比较这首诗和《卧病书怀》抒发的感情有什么 相同之处?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说明。(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