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C》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中英文):流行病学C1 Epidemiology C 课程类别:公共课 课程性质:选修 学分:1 学时:16 先修课程:医学统计学等相关课有 适用专业层次:护理专业本科层次、中医专业本科层次 二、课程地位与作用 本课程是面向护理、中医类专业的选课程,在医学服务、医学研究和医学救育方面起承上启下作用。主要讲授流行病学基本研究原理和 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培养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技能和预防为主的思维。本课程是卫生统计学的后续课程。为预防医学、科研设计、循证医学 等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要求学生能够达到以下状态 知识目标 本课程爱盖了经典流行病学方法,吸纳了新的研究进展。要求记忆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疾病分布的特点和描述疾病频率的 流行翁学师方法基象究设计和实方案、料的整理与分行和果样等:流务学师究常的型物西 了解相应的前沿扩展知识,比如我国现行计划免疫规划的内容、实施情况和意义:循证医学的基本思想,能根据实斯问题完成系统评 价。为学习预防医学各类卫生专业课程奠定流行病学理论基础。也为今后在卫生防疫实标工作中或其他有关学科中运用流行病学的理论和方 法奠定基础。 能力目标 既要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拓宽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以达到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在疾病预防控制、实施卫 生监督监测、改进环境卫生开展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等方面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爱能力的目的,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中检验知 素质(德育)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树立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以人为 本,履行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社区卫生服务及医疗保健等各项工作。具体各讲的思政教育如下所示: 章节序号 知识单元名称 思政教育 第1讲 树立关爱人群健康的情怀理念,培养学生立足流行病学预防为主的观 点,进而提升学生牡区预防保健最务的能力。 第2讲 注意讲解目前我国的人口老被化问题,年轻人的壮会责任。帮助学生 疾病的分布 应用疾病在地区、时间和人群中的综合描述,立流行病学的群体观点。 注意讲解病因推断的逻相顺序与内在科学性,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科 第3讲 病因与病因推断 学的看待疾病预防与发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帮助学生理望描球疾病分布的思维方式,开展人群调音的现场组织曾 第4讲 描述性研究 理及质量控制能力,具备开展以人群为研究对象时,对人基本要有的公正 公平及尊重原侧的理念形成
《流行病学C》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中/英文):流行病学C / Epidemiology C 课程类别:公共课 课程性质:选修 学 分:1 学 时:16 先修课程:医学统计学等相关课程 适用专业层次:护理专业本科层次、中医专业本科层次 二、课程地位与作用 本课程是面向护理、中医类专业的选课程,在医学服务、医学研究和医学教育方面起承上启下作用。主要讲授流行病学基本研究原理和 方法等方面的知识,培养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技能和预防为主的思维。本课程是卫生统计学的后续课程,为预防医学、科研设计、循证医学 等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 在学习本课程后,要求学生能够达到以下状态: 知识目标 本课程涵盖了经典流行病学方法,吸纳了新的研究进展。要求记忆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疾病分布的特点和描述疾病频率的 方法;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研究设计和实施方案、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和结果解释等;流行病学研究中常见的偏倚类型和病因推断 的原则。 了解相应的前沿扩展知识,比如我国现行计划免疫规划的内容、实施情况和意义;循证医学的基本思想,能根据实际问题完成系统评 价。为学习预防医学各类卫生专业课程奠定流行病学理论基础,也为今后在卫生防疫实际工作中或其他有关学科中运用流行病学的理论和方 法奠定基础。 能力目标 既要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拓宽学生的思路,开阔学生的视野,以达到应用流行病学方法,在疾病预防控制、实施卫 生监督监测、改进环境卫生、开展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等方面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知 识,使学生在工作中运用群体的观点、整体的方法独立进行现场调查的设计、资料收集、总结分析及科研论文的撰写。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素质(德育)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养成良好的科学素养,树立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以人为 本,履行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社区卫生服务及医疗保健等各项工作。具体各讲的思政教育如下所示: 章节序号 知识单元名称 思政教育 第1讲 绪论 树立关爱人群健康的情怀理念,培养学生立足流行病学预防为主的观 点,进而提升学生社区预防保健服务的能力。 第2讲 疾病的分布 注意讲解目前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年轻人的社会责任。帮助学生 应用疾病在地区、时间和人群中的综合描述,树立流行病学的群体观点。 第3讲 病因与病因推断 注意讲解病因推断的逻辑顺序与内在科学性,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科 学的看待疾病预防与发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第4讲 描述性研究 帮助学生理解描述疾病分布的思维方式,开展人群调查的现场组织管 理及质量控制能力,具备开展以人群为研究对象时,对人基本要有的公正 公平及尊重原则的理念形成
第5讲 队列研究 帮助学生理解队列研究的思维方式,实现由关心个体病人到从群体 度关心病人转变,立足病因研究提高观察、理解和解决健康问题的层次, 第6讲 病对黑研究 养成病对照研究的科学思维方式。 第7讲 实验流行病学 随机对照试验部分,注意讲解希望同学们严格避守医学伦理。 具有正确的筛检试验的价值判断,尊重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医学伦理学 第8讲 筛检与诊断试验评价 原则 四、学时分配表 学时分配 章节序号 备注 知识单元名称 理论 实 自学到) 第讲 绪论 第2讲 疾病的分布 第3讲 病因和病因推断 第4讲 描述性研究 第5讲 队列研究 第6讲 病例对照研究 第7讲 实验流行病学 第8讲 笼检与诊试验评价 合计 五、课程章节目的要求、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第一讲轮 【总学时】2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2学时 【目的要求) 专业标 行等的定义 究方法 用途及重要观点 了解流行病学发展简史。流行病学与临味医学和基础医学的关系、临味 能力目标:能正确使用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解决医学科研问题, 素质目标:树立关爱人群健康的情怀理念,培养学生立足流行病学预防为主的观点,进而提升学生社区预防保健服务的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1流行病学的定义
第5讲 队列研究 帮助学生理解队列研究的思维方式,实现由关心个体病人到从群体角 度关心病人转变,立足病因研究提高观察、理解和解决健康问题的层次。 第6讲 病例对照研究 养成病例对照研究的科学思维方式。 第7讲 实验流行病学 随机对照试验部分,注意讲解希望同学们严格遵守医学伦理。 第8讲 筛检与诊断试验评价 具有正确的筛检试验的价值判断,尊重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医学伦理学 原则。 四、学时分配表 章节序号 知识单元名称 学时分配 备注 (自学) 理论 实践 第1讲 绪论 2 第2讲 疾病的分布 2 第3讲 病因和病因推断 2 第4讲 描述性研究 2 第5讲 队列研究 2 第6讲 病例对照研究 2 第7讲 实验流行病学 2 第8讲 筛检与诊断试验评价 2 合 计 16 五、课程章节目的要求、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第一讲 绪论 【总学时】 2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2 学时 【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记忆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方法、用途及重要观点;了解流行病学发展简史、流行病学与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关系、临床 专业学生学习流行病学的意义,了解系统及生态流行病学等前沿拓展知识。 能力目标:能正确使用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解决医学科研问题。 素质目标:树立关爱人群健康的情怀理念,培养学生立足流行病学预防为主的观点,进而提升学生社区预防保健服务的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流行病学的定义
2我国流行病学的发居简史 第二节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1.现察性研究 2实验性研究 (1)流行病学研究内容的三个层次 (2)流行病学任务的三个阶 (3)研究的三种基本方法 (4)学科中的三大要素 第三节流行病学的重要观点 (1】群体的特征 (2)对比的特和 (3】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 (4)社会心理的特征 (5)预防为主的特 (6)发展的特征 第四节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 (2】疾病监测 (3)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 ④)疾病的自然史 (5)疾病防治的效果评价 第五节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及流行病学的展望 1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流行病学面临的挑战和展望 第六节流行病中的伦理学题 【教学重点】 流行病学定义,学科特点及主要用途 【敏学难点 流行病学的主要特征」 【敏学方案设计】 以21世纪医学领域十大有突出贡献的事件引出流行病学,介绍流行病学的概念和发展史, 法Case-based learning.CBL,讨i论法. 多端 【课后学习】 课后查阅经典的6加$n0伦敦霍乱暴发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案例,继续自学加深对流行病学用途的理解,同时制作12-16张PPT上课I0吩 钟阐谜。 第二讲疾病的分布 【总学时】2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学时 【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记忆疾病须率测量指标的概念、用途及计算散发、暴发、流行的概念:移民流行病学的概念及移民流行病学的结果判断 了解DALY、PY的概念及用途等前沿拓展知识】 能力目标:能根据实际研究目的,结合最新的地理信息系统知识,合理运用跃病须率测量指标全面系统的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特点,具 备开展人群健康和疾病调查的能力
2.我国流行病学的发展简史 第二节 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1.观察性研究 2.实验性研究 (1)流行病学研究内容的三个层次 (2)流行病学任务的三个阶段 (3)研究的三种基本方法 (4)学科中的三大要素 第三节 流行病学的重要观点 (1)群体的特征 (2)对比的特征 (3)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 (4)社会心理的特征 (5)预防为主的特征 (6)发展的特征。 第四节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1)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 (2)疾病监测 (3)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 (4)疾病的自然史 (5)疾病防治的效果评价。 第五节 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及流行病学的展望 1.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流行病学面临的挑战和展望 第六节 流行病中的伦理学问题 【教学重点】 流行病学定义,学科特点及主要用途。 【教学难点】 流行病学的主要特征。 【教学方案设计】 以21世纪医学领域十大有突出贡献的事件引出流行病学,介绍流行病学的概念和发展史。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 CBL)、讨论法。 教学手段:板书、多媒体课件。 【课后学习】 课后查阅经典的John snow伦敦霍乱暴发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案例,继续自学加深对流行病学用途的理解,同时制作12-16张PPT上课10分 钟阐述。 第二讲 疾病的分布 【总学时】 2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2学时 【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记忆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用途及计算;散发、暴发、流行的概念;移民流行病学的概念及移民流行病学的结果判断; 了解DALY、PYLL的概念及用途等前沿拓展知识。 能力目标:能根据实际研究目的,结合最新的地理信息系统知识,合理运用疾病频率测量指标全面系统的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特点,具 备开展人群健康和疾病调查的能力
素质目标:帮助学生应用疾病在地区、时间和人群中的综合描醚,树立流行病学的群体观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1发病频率测量指标 (1】发病率 (2)程患率 (3)续发率 测量指标 1 3死亡与生存频率测量指标 (1)死亡率 (2)病死率 )婴儿死亡率 (1】港在减年数DALY】 (2)伤残调整寿命年(PYL), 第二节疾病流行强度 (4)大流行 第三节 的分布 ()职业 (4】地族和民程 (5)婚姻与家庭 (6)行为生活方式 (7)流动人口 (1)图家间及国家内不同地区的分布 (2)城乡分布 (3】地区聚集性 至节 (3)周期性 (4)长期趋势 4疾病的人群、地区、时间分布的综合描述 学重点】 测量指标的计算及意义:疾病三间分布的描述 用出生队列研究方法分析人群的疾病分布特点。 【敏学方案设计】 以案例导入疾病分布的念,进而介绍疾病分布的特点 。多煤体课 法Casc-based,CBL.讨i论法 【课后学习 完成实习指导涉及频率测量指标计算的作业,并以任一慢性病为例,试述流行病学三间分布特征
素质目标:帮助学生应用疾病在地区、时间和人群中的综合描述,树立流行病学的群体观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1.发病频率测量指标 (1)发病率 (2)罹患率 (3)续发率 2.患病频率测量指标: (1)患病率 (2)感染率 3.死亡与生存频率测量指标 (1)死亡率 (2)病死率 (3)婴儿死亡率 (4)生存率; 4.疾病负担指标 (1)潜在减寿年数(DALY) (2)伤残调整寿命年(PYLL)。 第二节 疾病流行强度 (1)散发 (2)暴发 (3)流行 (4)大流行 第三节 疾病的分布 1.人群分布 (1)年龄 (2)性别 (3)职业 (4)种族和民族 (5)婚姻与家庭 (6)行为生活方式 (7)流动人口 (8)宗教信仰; 2.地区分布 (1)国家间及国家内不同地区的分布 (2)城乡分布 (3)地区聚集性 (4)地方性疾病; 3.时间分布 (1)短期波动 (2)季节性 (3)周期性 (4)长期趋势 4.疾病的人群、地区、时间分布的综合描述 【教学重点】 主要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计算及意义;疾病三间分布的描述。 【教学难点】 用出生队列研究方法分析人群的疾病分布特点。 【教学方案设计】 以案例导入疾病分布的概念,进而介绍疾病分布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 CBL)、讨论法。 教学手段:板书、多媒体课件。 【课后学习】 完成实习指导涉及频率测量指标计算的作业,并以任一慢性病为例,试述流行病学三间分布特征
第三讲病因与病因推断 【总学时】2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对)2学时 【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掌挥病 的念,病因研究的方法,因果推断的原则 能助目标:能合理运用因果推新原则探素疾病的病因, 素质目标:帮助学生掌提病因推断的思维方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病因的概念和病因模型 病因的宗义 2因模进 因网模型 第二节病因的分类与研究方法 研究的方法 11猫沫流行 究 (2)病例对研究 (3)回顾性队列研 L假设演绎法 之.Mi准则 ()求 共 (4)类推法 (5】排除法 第四节因果关系的推断 机误差与系统误差 (3)继发关联 用因果关解 剂量反应关系结果的一致性、实验证据、生物合理性、生物学一致性、特异性、相似性 3,病因推断标准应用举 【教学重点】 病因的研究方法保低山果指新准 果关系推论的方法。 【敏学方案设计】 以吸烟与肺德的病因推断新过程引出病因推新的方法和原则。 内吧云。 多媒体教学板书 【课后学习】 完成实习指导中病因推断的实习与习题 第四进描袜性研璃 【总学时】2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2学时 【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记忆描述性研究的根念、方法和特点,现况研究的特点和研究类型,生态学研究的特点和研究类型:了解现况研究的设计和 实施过程, 能力目 常的合运用现况调查和生态学究方法描的分布,具备基本的流行病学场直能力 能根据实际研究目的
第三讲 病因与病因推断 【总学时】 2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2学时 【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掌握病因的概念,病因研究的方法,因果推断的原则。 能力目标:能合理运用因果推断原则探索疾病的病因。 素质目标:帮助学生掌握病因推断的思维方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病因的概念和病因模型 1. 病因的定义 2. 病因模型 (1)三角模型 (2)轮状模型 (3)病因网模型 第二节 病因的分类与研究方法 1. 宿主 2. 环境 3. 病因研究的方法 (1)描述流行病研究 (2)病例对照研究 (3)回顾性队列研究 (4)实验流行病学研究 第三节 因果推断的逻辑方法 1. 假设演绎法 2. Mill准则 (1)求同法 (2)求异法 (3)共变法 (4)类推法 (5)排除法 第四节 因果关系的推断 1. 疾病与暴露因素关联的形式 (1)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 (2)虚假关联 (3)继发关联 (4)因果关联 2. 因果关联的推断标准 时间顺序、关联强度、剂量-反应关系、结果的一致性、实验证据、生物合理性、生物学一致性、特异性、相似性 3.病因推断标准应用举例 【教学重点】 病因模型、病因的研究方法、偏倚、Hill因果推断准则。 【教学难点】 因果关系推论的方法。 【教学方案设计】 以吸烟与肺癌的病因推断过程引出病因推断的方法和原则。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板书。 【课后学习】 完成实习指导中病因推断的实习与习题 第四讲 描述性研究 【总学时】 2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2 学时 【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记忆描述性研究的概念、方法和特点,现况研究的特点和研究类型,生态学研究的特点和研究类型;了解现况研究的设计和 实施过程,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控制措施。 能力目标:能根据实际研究目的,合理运用现况调查和生态学研究方法描述疾病的分布,具备基本的流行病学现场调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