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8》教学大纲 一,误程说明 课程代码:2003633102 课程名称(中/英文):流行病学/ 课程类别:公共课 课程性质:必修 学分:2.0学分 学时:32126+6)学时 先修课程:医学统计学 适用专业层次:临床影像、麻醉、口整、儿科、公管、健管、信管、信息资源管理等本科层次 二、课程的地位及作用 《流行病学》是人类与各种疾病的斗争中应时而生的一门学科,它是医学各专业领域的基础学科,是现代医学的基石,是“公共卫生之 母”,在疾病防治和促进人类健康方面发挥看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了解和掌握疾病的群体现象、病因推新及研究和防治效果评价方法,帮助 各专业医学生建立疾病和健康的人群观念,以更好地开展疾病预方、治疗实践和科学研究工作。作为一门从群体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的学 科,流行病学在医学研究和实践领域发挥首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本课程盖了经典流行病学方法,吸纳了新的妍究进展。要求掌湿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和本理论:疾病分布的特点和描述疾病领率的 方法: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研究设计和实施方案、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和结果解释等;掌捏流行病学研究中常见的偏倚类型和病因 推断的原则。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预防为主的观点,能熟练运用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思维方法和实成技能,完成病因探索和评价干预措施的效 果,进行卫生管理、卫生规划和疾病防治的策略和桔施制定, (三)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医德医风: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自主学习、终匀学习的 观念,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学时分配表 学时分配 章节序号 知识单元名称 备注 里论 实践 (自学) 第1讲 流行病学概论 第2讲 疾病的分布 第讲 描述性研究 第4讲 队列研究 第5讲 病例对照研究
《流行病学B》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课程代码:2003633102 课程名称(中/英文):流行病学B/Epidemiology B 课程类别:公共课 课程性质:必修 学分:2.0学分 学时:32(26+6)学时 先修课程:医学统计学 适用专业层次:临床、影像、麻醉、口腔、儿科、公管、健管、信管、信息资源管理等本科层次 二、课程的地位及作用 《流行病学》是人类与各种疾病的斗争中应时而生的一门学科,它是医学各专业领域的基础学科,是现代医学的基石,是“公共卫生之 母”,在疾病防治和促进人类健康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了解和掌握疾病的群体现象、病因推断及研究和防治效果评价方法,帮助 各专业医学生建立疾病和健康的人群观念,以更好地开展疾病预防、治疗实践和科学研究工作。作为一门从群体角度研究疾病和健康的学 科,流行病学在医学研究和实践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三、课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本课程涵盖了经典流行病学方法,吸纳了新的研究进展。要求掌握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疾病分布的特点和描述疾病频率的 方法;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研究设计和实施方案、资料的整理与分析和结果解释等;掌握流行病学研究中常见的偏倚类型和病因 推断的原则。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预防为主的观点,能熟练运用流行病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思维方法和实践技能,完成病因探索和评价干预措施的效 果,进行卫生管理、卫生规划和疾病防治的策略和措施制定。 (三)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医德医风;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 观念,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四、学时分配表 章节序号 知识单元名称 学时分配 备注 (自学) 理论 实践 第1讲 流行病学概论 2 0 第2讲 疾病的分布 2 0 第3讲 描述性研究 4 0 第4讲 队列研究 4 2 第5讲 病例对照研究 4 2
第6讲 实验流行病学 第7讲 偏倚控制及病因推断 第8讲 诊新试验和筛检试验 第9讲 公共卫生监测 合计 注:其他章节自学 五、课程章节目的要求、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第一讲流行病学摄论 【总学时】2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2学时 【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掌握流行病学的定义:流行病学主要研究方法:熟恐流行病学的用途:流行病学的玉要观点了解流行病学发展简史,流行 病学与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关系,临床专业学生学习流行病学的意义。 能力目标:了解流行病学的内容和应用范围。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树立流行病学的重要观点 【敦学内容】 流行病学简史 1,流行病学的发展史 2.我回流行病学的或就 第二节流行病学的定义 1,流行病学定义的演变 2.现代流行病学定义的诠释:流行病学研究内容的三个层次,流行病学任务的三个阶段,研究的三种基本方法,学科中的三大 要素 第三节流行病学的原理和应用 1.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 2实际应用: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疾病监测。疾病病因和危脸因素的研究,疾病的自然史,疾病防治的效果评价。 第四节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1,观察法: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 2实验法: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试验, 3数理法 第五节流行病学特征 群体的特征,对比的特征,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社会心理的特征,预防为主的特征,发展的特征。 第六节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及流行病学的展望 1.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流行病学面临的挑战和展望 【教学重点】 流行病学定义,主要研究方法
第6讲 实验流行病学 2 0 第7讲 偏倚控制及病因推断 2 0 第8讲 诊断试验和筛检试验 4 2 第9讲 公共卫生监测 2 0 合计 26 6 注:其他章节自学 五、课程章节目的要求、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 第一讲 流行病学概论 【总学时】2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2学时 【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掌握流行病学的定义;流行病学主要研究方法;熟悉流行病学的用途;流行病学的重要观点;了解流行病学发展简史,流行 病学与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的关系,临床专业学生学习流行病学的意义。 能力目标:了解流行病学的内容和应用范围。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树立流行病学的重要观点。 【教学内容】 流行病学简史 1.流行病学的发展史 2.我国流行病学的成就 第二节 流行病学的定义 1.流行病学定义的演变 2.现代流行病学定义的诠释:流行病学研究内容的三个层次,流行病学任务的三个阶段,研究的三种基本方法,学科中的三大 要素。 第三节 流行病学的原理和应用 1.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 2.实际应用: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疾病监测,疾病病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疾病的自然史, 疾病防治的效果评价。 第四节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1.观察法: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流行病学 2.实验法:临床试验、现场试验、社区试验。 3.数理法 第五节 流行病学特征 群体的特征,对比的特征,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社会心理的特征,预防为主的特征,发展的特征。 第六节 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及流行病学的展望 1.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流行病学面临的挑战和展望 【教学重点】 流行病学定义,主要研究方法
【教学难点】 流行病学重要观点。 【敦学方案设计】 以21世纪医学领域十大有突出贡献的事件引出流行病学,介绍流行病学的概念和发展史,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板书, 第二讲疾病的分布 【总学时】2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2学时 【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掌提疾病分布的意义,主要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及用途,散发、暴发、流行的概念,疾疯人群、时间、地区分布的描 述:熟恶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计算,出生队列研究。移民流行病学的概念及移民流行病学的结果判断:了解Y、PT山的概念及用途。 能力目标:能根据实际研究目的,合理运用测量指标描述疾病的分布特点 素质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疾病在地区、时间和人群中的分布,树立流行病学的群体观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1.发病频率测量指标:发病率、罹患率、续发率: 2患病须率测量指标:患病率、感染率; 3死亡与生存频率测量指标:死亡率病死率婴儿死亡率生存率 4.疾病负担指标:潜在减寿年数(DLY)、伤残调整寿命年(PYL山), 第二节疾病流行强度 散发、暴发、流行、大流行 第三节疾病的分布 1.人群分布: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和民族、婚烟与家庭、行为生活方式。流动人口、宗教信仰 2.地区分布:国家间及国家内不同地区的分布,城乡分布,地区聚集性,地方性疾病: 3时间分布: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长期趋势。 4.疾病的人群、地区、时间分布的综合描谜 【教学重点】 主要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计算及意义:疾病三间分布的描谜 【教学维点】 用出生队列研究方法分析人群的疾病分布特点。 【教学方案设计】 以案导入疾病分布的概念,进而介绍疾病分布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板书。 第三讲描述性研究 【总学时】4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时)4学时/实践0学时 【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掌握描述性研究的概念、方法和特点,现况研究的特点和研究类型,生态学研究的特点和研究类型;熟恐现况研究的设计和 实施过程,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控制措施。 能力目标:能根据实际研究目的,合理运用现况调查和生态学研究方法描述疾病的分布
【教学难点】 流行病学重要观点。 【教学方案设计】 以21世纪医学领域十大有突出贡献的事件引出流行病学,介绍流行病学的概念和发展史。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板书。 第二讲 疾病的分布 【总学时】 2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2学时 【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掌握疾病分布的意义,主要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概念及用途,散发、暴发、流行的概念,疾病人群、时间、地区分布的描 述;熟悉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计算,出生队列研究,移民流行病学的概念及移民流行病学的结果判断;了解DALY、PYLL的概念及用途。 能力目标:能根据实际研究目的,合理运用测量指标描述疾病的分布特点。 素质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疾病在地区、时间和人群中的分布,树立流行病学的群体观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疾病频率测量指标 1.发病频率测量指标:发病率、罹患率、续发率; 2.患病频率测量指标:患病率、感染率; 3.死亡与生存频率测量指标:死亡率、病死率、婴儿死亡率、生存率; 4.疾病负担指标:潜在减寿年数(DALY)、伤残调整寿命年(PYLL)。 第二节 疾病流行强度 散发、暴发、流行、大流行 第三节 疾病的分布 1.人群分布: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和民族、婚姻与家庭、行为生活方式、流动人口、宗教信仰; 2.地区分布:国家间及国家内不同地区的分布,城乡分布,地区聚集性,地方性疾病; 3.时间分布: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长期趋势。 4.疾病的人群、地区、时间分布的综合描述 【教学重点】 主要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计算及意义;疾病三间分布的描述。 【教学难点】 用出生队列研究方法分析人群的疾病分布特点。 【教学方案设计】 以案例导入疾病分布的概念,进而介绍疾病分布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板书。 第三讲 描述性研究 【总学时】4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4学时/实践 0学时 【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掌握描述性研究的概念、方法和特点,现况研究的特点和研究类型,生态学研究的特点和研究类型;熟悉现况研究的设计和 实施过程,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控制措施。 能力目标:能根据实际研究目的,合理运用现况调查和生态学研究方法描述疾病的分布
素质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描谜疾病分布的思维方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述 L.描述性研究的概念 2.描述性研究的种类:现况研究、病刚报告、病例系列分析、个案研究、历史资料分析、随访研究、生态学研究 3,描述性研究的特点 4.描述性研究的用途 第二节现况研究 1.现况研究的概念、特点、研究类型、用途 2.现况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3.常见偏倚及其控制 4,现况研究的优缺点 第三节生态学研究 概念、特点。用途、研究类型、生态学研究的优块点 【教学重点】 描述性研究的概念,研究类型,现况研究概念、特点、设计与实施,生态学研究的概念和分类 【教学难点】 现况研究常见偏倚及控制,生态学研究的分类。 【教学方客设计】 以案列份析导入描述性研究,并介绍描述性研究的特点和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板书。 第四讲队列研究 【总学时】6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4学时/实践2学时 【目的腰求】 知识目标:掌握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队列研究的设计与资料整理分析,包括紫计发病率、发病密度、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度 及人群归因危险度等指标的计算方法及其流行病学意义:熟恶队列研究的特点、研究类型:队列研究的偏倚及其控制方法:队列研究的优缺 点:了解队列研究实施步翼、样本大小的估计、随访方法、人年的计算、率的显若性检验。 能力目标:能根据实际研究目的,合理运用队列研究方法探索疾病的病因。 素质目标:帮助学生理解队列研究的思维方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概谜 1概念:队列、暴露、队列研究 2.基本原理 3研究目的:检验病因假设、评价预防措施效果、研究疾病的自然史、新药的上市后监测 4.研究类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历史性队列研究、双向性队列研究 第二节研究设计与实地 1,确定研究因素 2.确定研究结局 3,确定研究现场与研究人群:研究现场,暴霜人群对照人群
素质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描述疾病分布的思维方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描述性研究的概念 2.描述性研究的种类:现况研究、病例报告、病例系列分析、个案研究、历史资料分析、随访研究、生态学研究 3.描述性研究的特点 4.描述性研究的用途 第二节 现况研究 1.现况研究的概念、特点、研究类型、用途 2.现况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3.常见偏倚及其控制 4.现况研究的优缺点 第三节 生态学研究 概念、特点、用途、研究类型、生态学研究的优缺点。 【教学重点】 描述性研究的概念、研究类型,现况研究概念、特点、设计与实施,生态学研究的概念和分类。 【教学难点】 现况研究常见偏倚及控制,生态学研究的分类。 【教学方案设计】 以案例分析导入描述性研究,并介绍描述性研究的特点和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板书。 第四讲 队列研究 【总学时】 6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4学时/实践 2学时 【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掌握队列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队列研究的设计与资料整理分析,包括累计发病率、发病密度、相对危险度、归因危险度 及人群归因危险度等指标的计算方法及其流行病学意义;熟悉队列研究的特点、研究类型;队列研究的偏倚及其控制方法;队列研究的优缺 点;了解队列研究实施步骤、样本大小的估计、随访方法、人年的计算、率的显著性检验。 能力目标:能根据实际研究目的,合理运用队列研究方法探索疾病的病因。 素质目标:帮助学生理解队列研究的思维方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概念:队列、暴露、队列研究 2.基本原理 3.研究目的:检验病因假设、评价预防措施效果、研究疾病的自然史、新药的上市后监测; 4.研究类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历史性队列研究、双向性队列研究 第二节 研究设计与实施 1.确定研究因素 2.确定研究结局 3.确定研究现场与研究人群:研究现场、暴露人群、对照人群
4.确定样本量 5资料的收集与随访:随访防对象与方法.随访内容、观察终点,观察终止时间。随访间隔、随访者 第三节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1,率的计算:累计发病率、发病密度、标化比 2.效应的估计:相对危险度(R)、归因危险度(A)、归因危验度百分比(AR)、人群归因危险度PAR)、人群归因危检度百分比PR) 第四节常见偏倚及其控制 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 第五节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教学重点】 队列研究原理、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暴露与疾病联系强度指标的计算与意义 【酸学谁点】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教学方案设计】 以吸烟与肺癌的研究为例躬引出队列研究的概念、原理和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板书。 第五讲病例对照研究 【总学时】6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时)4学时/实践2学时 【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掌提病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匹配的原理和方法,病例与对照的来源与选择,资料整理和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0值的含 义及其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的意义,分层分析的概念和方法,熟恶病例对照研究的一股步骤,病例对照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方法,影响 样本大小的因素,了解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及局限性 能力目标:能根据实际研究目的,合理运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索疾病的病因。 素质目标:帮助学生理解病例对照研究的思维方式, 【学内容】 第一节概球 1.基本原理 2.基本特征:观察性研究、研究对象分为病例阻和对照组、由果湖因。因果联系的论证强度相对较弱 3.研究类型: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匹配病例对照研究 4用途 第二节研究设计与实施 1,研究目的 2.明确研究类型 3.确定研究对象:病例的选择、对照的选择 4,确定样本量 5,确定研究因素 6.资料收供的方法 第三节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1.资料的描述性统计 2.推断性分析
4.确定样本量 5.资料的收集与随访:随访对象与方法、随访内容、观察终点、观察终止时间、随访间隔、随访者 第三节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1.率的计算:累计发病率、发病密度、标化比 2.效应的估计:相对危险度(RR)、归因危险度(AR)、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人群归因危险度(PAR)、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 第四节 常见偏倚及其控制 选择偏倚、信息偏倚、混杂偏倚 第五节 队列研究的优缺点 【教学重点】 队列研究原理、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暴露与疾病联系强度指标的计算与意义。 【教学难点】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教学方案设计】 以吸烟与肺癌的研究为例引出队列研究的概念、原理和研究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板书。 第五讲 病例对照研究 【总学时】 6学时 【学时分配】讲课(含研讨)4学时/实践 2学时 【目的要求】 知识目标: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匹配的原理和方法,病例与对照的来源与选择,资料整理和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OR值的含 义及其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的意义,分层分析的概念和方法,熟悉病例对照研究的一般步骤,病例对照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方法,影响 样本大小的因素,了解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及局限性。 能力目标:能根据实际研究目的,合理运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探索疾病的病因。 素质目标:帮助学生理解病例对照研究的思维方式。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述 1.基本原理 2.基本特征:观察性研究、研究对象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由果溯因、因果联系的论证强度相对较弱 3.研究类型:非匹配病例对照研究、匹配病例对照研究 4.用途 第二节 研究设计与实施 1.研究目的 2.明确研究类型 3.确定研究对象:病例的选择、对照的选择 4.确定样本量 5.确定研究因素 6.资料收集的方法 第三节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1.资料的描述性统计 2.推断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