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Ka值 2.86 1.29 0.65 4°取代基的位置距羧基越远,酸性越小。 CH3CH2CHCO2H CH3CHCH2CO2H CH2CH2CH2CO2H >CH2CH2CH2CO2H CI pKa值2.86 4.41 4.70 4.82 2)共轭效应 当能与基团共轭时,则酸性增强,例如: CH;COOH Ph-COOH pKa值4.76 4.20 2.取代基位置对苯甲酸酸性的影响 取代苯甲酸的酸性与取代基的位置、共轭效应与诱导效应的同时存在和影响 有关,还有场效应的影响,情况比较复杂。可大致归纳如下: ā邻位取代基(氨基除外)都使苯甲酸的酸性增强(位阻作用破坏了羧基与 苯环的共轭)。 b间位取代基使其酸性增强。见P61表12-3 ℃对位上是第一类定位基时,酸性减弱:是第二类定位基时,酸性增强。见 表12-3。 二、羧基上的羟基(OH)的取代反应 羧基上的OH原子团可被一系列原子或原子团取代生成羧酸的衍生物。 RCOR R.CINH2 R-x R-CiO-0-R 酰胺 酰肉 酸酐 0 R-C- 羧酸分子中消去OH基后的剩下的部分 )称为酰基。 1.酯化反应 RCOOH ROH H RCOOR'+HO ·151·
·151· pKa 值 2.86 1.29 0.65 4°取代基的位置距羧基越远,酸性越小。 pKa 值 2.86 4.41 4.70 4.82 2) 共轭效应 当能与基团共轭时,则酸性增强,例如: CH3COOH Ph-COOH pKa 值 4.76 4.20 2.取代基位置对苯甲酸酸性的影响 取代苯甲酸的酸性与取代基的位置、共轭效应与诱导效应的同时存在和影响 有关,还有场效应的影响,情况比较复杂。 可大致归纳如下: a 邻位取代基(氨基除外)都使苯甲酸的酸性增强(位阻作用破坏了羧基与 苯环的共轭)。 b 间位取代基使其酸性增强。见 P361 表 12~3 c 对位上是第一类定位基时,酸性减弱;是第二类定位基时,酸性增强。见 表 12~3。 二、羧基上的羟基(OH)的取代反应 羧基上的 OH 原子团可被一系列原子或原子团取代生成羧酸的衍生物。 羧酸分子中消去 OH 基后的剩下的部分( )称为酰基。 1.酯化反应 CH3CH2CHCO2H CH3CHCH2CO2H CH2CH2CH2CO2H Cl Cl CH2CH2CH2CO2H Cl H > > > R C O OR' R C O NH2 R C O X R C O O C R' O 酯 酰胺 酰卤 酸酐 R C O RCOOH + R'OH RCOOR' + H2O H
(1)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Kc≈4,一般只有2/3的转化率。 提高酯化率的方法:a增加反应物的浓度(一般是加过量的醇) b移走低沸点的酯或水 (2)酯化反应的活性次序: 酸相同时CH,OH>RCH2OH>R2CHOH>RCOH 醇相同时HCOOH>CH;COOH>RCH2COOH>R2 CHCOOH> R;CCOOH (3)成酯方式 9 1 R-C10oRRCORHO 酰氧断裂 烷氧断裂 验证: R-80H+HR上R8R+ H0中无O8,说明反应为酰氧断裂。 (4)酯化反应历程 1°、2°醇为酰氧断裂历程,3°醇(叔醇)为烷氧断裂历程。P36 (5)羧酸与醇的结构对酯化速度的影响: 对酸:HCOOH>1°RCOOH>2°RCOOH>3°RCOOH P63表 12-4 对醇:1°ROH>2°ROH >3°ROH 2.酰卤的生成 羧酸与PX3、PX5、SOC作用则生成酰卤。见P364 ·152
·152· (1) 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Kc≈4,一般只有 2/3 的转化率。 提高酯化率的方法:a 增加反应物的浓度(一般是加过量的醇) b 移走低沸点的酯或水 (2) 酯化反应的活性次序: 酸相同时 CH3OH > RCH2OH > R2CHOH > R3COH 醇相同时 HCOOH > CH3COOH > RCH2COOH > R2CHCOOH > R3CCOOH (3) 成酯方式 Ⅰ Ⅱ 验证: H2O 中无 O 18,说明反应为酰氧断裂。 (4)酯化反应历程 1°、2°醇为酰氧断裂历程,3°醇(叔醇)为烷氧断裂历程。P363 (5) 羧酸与醇的结构对酯化速度的影响: 对酸:HCOOH > 1°RCOOH > 2°RCOOH > 3°RCOOH P363 表 12-4 对醇:1°ROH > 2°ROH > 3°ROH 2.酰卤的生成 羧酸与 PX3、PX5、SOCl2 作用则生成酰卤。见 P364 R C O H O H O R' H R C O H2O O + R' + R C O H O H O R' H R C O H2O O + R' + 酰氧断裂 烷氧断裂 R C O H O H O R' H R C O H2O O + R' + 1 8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