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的开始。而中文中计划、谋划却含有动作,活动之前的意识活动 的意思。但第一,国内已常以计划、谋划来表明存在主义人是生活 在将来的这层意思,第二,也实在抓不到相应的概念来更好表达萨 特的原义,我们也就援例译为谋划、计划了。 rien,鸟有。这是在翻译中最不好处理的词之亠。在日常法语 中,它就是“没有什么”,“什么也没有”的意思。但萨特把它显然 当作一个术语来使用。men不同于 meant(虚无), meant是存在的虚 无,而rien有时则表明是虚无的虚无。甚至不能说它不存在,因为 不存在就是虚无。更不能说它存在,不能按两个否定就是肯定的意 思把虚无的虚无理解为存在。我们其实也不妨把这看成萨特哲学的 某种困境。但要表明这种意思,尤其用译文的形式,而不是说明的 形式,却也显得很困难。我们在行文中未能将它统一,实是出于中 文表义方便的考虑。在有些地方,我们就将原文标出了 另外,还有两个词我们觉得也必须提出来说一说 第一是 est ete,所谓“被存在”。这个概念在法文中像在中文中 样不通。est是法语中系词ere的单数第三人称形式,ete是它的 过去分词。从语法形式上说, est ete构成ee的单数第三人称被动 态。但被动语态是只有及物动词才有的语态,而etre一词显系非及 物动词。萨特用这种方式表明意识等自身不存在的东西从外方借来 存在,而不是依赖自身的能力等存在的意思。既然在法语中它也是 不通的词,我们也就用一个中文中也不通的词来与之相应了 第二是 exister,动词“存在”。这个词本是不及物动词,但萨特声 明有时将它作及物动词用,例如: J'existe mon corps..直译则为“我 存在我的身体”。这样的文字显然不可理解。照法语一般规律,同 时可为及物动词及不及物动词的动词,及物动词义常含“使动”的 意味。因此,上例我们就译为“我使我的身体存在”。但这其中显 然包含比较多的我们自己的理解。因为不及物动词表使动意味,可 以在动词前加动词 faire的方式来完成,例如“我使我的身体存在 5
动的开始。而中文中计划、谋划却含有动作,活动之前的意识活动 的意思。但第一,国内已常以计划、谋划来表明存在主义人是生活 在将来的这层意思,第二,也实在抓不到相应的概念来更好表达萨 特的原义,我们也就援例译为谋划、计划了。 ,乌有。这是在翻译中最不好处理的词之-。在日常法语 中,它就是"没有什么什么也没有"的意思。但萨特把它显然 当作一个术语来使用。 rien 不同于 néant (虚无), néant 是存在的虚 无,而 rien 有时则表明是虚无的虚无。甚至不能说它不存在,因为 不存在就是虚无。更不能说它存在,不能按两个否定就是肯定的意 思把虚无的虚无理解为存在。我们其实也不妨把这看成萨特哲学的 某种困境。但要表明这种意思,尤其用译文的形式,而不是说明的 形式,却也显得很困难。我们在行文中未能将它统一,实是出于中 文表义方便的考虑。在有些地方,我们就将原文标出了。 另外,还有两个词我们觉得也必须提出来说→说。 第一是 est 屋,所谓"被存在"。这个概念在法文中像在中文中 →样不通。由 是法语中系词 être 的单数第三人称形式,已té 是它的 过去分词。从语法形式上说, est été 构成 être 的单数第二人称被动 态。但被动语态是只有及物动词才有的语态,而 être 一词显系非及 物动词。萨特用这种方式表明意识等自身不存在的东西从外方借来 存在,而不是依赖自身的能力等存在的意思。既然在法语中它也是 不通的词,我们也就用一个中文中也不通的词来与之相应了。 第二是 exister ,动词"存在"。这个词本是不及物动词,但萨特声 明有时将它作及物动词用,例如J'éxiste mon corps. 直译则为"我 存在我的身体"。这样的文字显然不可理解。照法语一般规律,同 时可为及物动词及不及物动词的动词,及物动词义常含"使动"的 意味。因此,上例我们就译为、"我使我的身体存在"。但这其中显 然包含比较多的我们自己的理解。因为不及物动词表使动意味,可 以在动词前加动词 faire 的方式来完成,例如"我使我的身体存在" 5
一词可复译为“ Je fais exister mon corps"。因此,萨特将 exister 词作及物动词用,到底是否是“使存在”,或是否有“使存在”之 外的含义,仍是一个可以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本书的翻译工作始于1980年,参加初稿翻译的有:陈宣良 何建南、罗国祥、于问陶诸同志,后由陈宜良统一加工整理成稿, 并由杜小真统校定稿。全书的迻译工作前后几历六年,并数易其 稿,但尽管如此,缺点错误仍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读者提出宝 贵意见,以便本书再版时作进一步修订。 1986年6月于北京
→词可复译为 "Je fais exis mon corps" 。因此,萨特将 exister 词作及物动词用,到底是否是"使存在或是否有"使存在"之 外的含义,仍是一个可以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本书的翻译工作始于 1980 年,参加初稿翻译的有 陈宣良、 何建南、罗国祥、于问陶诸同志,后由陈宣良统一加工整理成稿, 并由杜小真统校定稿。全书的追译工作前后几历六年,并数易其 稿,但尽管如此,缺点错误仍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读者提出宝 贵意见,以便本书再版时作进一步修订。 1986 月于北京 6
中译本修订版说明 《存在与虚无》中译本第一版于1986年出版 十年后的今天,值再版之际对全书译文作了校订,补正了某些 遗漏,对一些译名按当今通行的译法进行修改,书中法语和德语原 文的错误也一一作了修改,并补加上原书的页码,以利读者查阅 在修改过程中,力求译文离原义更贴近,在理解上更顺畅。尽管如 此,难免还会有不当与疏漏之处,恳切希望读者及有关专家批评 指正。 杜小真 1996年8月 7
中译本修订版说明 《存在与虚无》中译本第一版于 1986 年出版。 十年后的今天,值再版之际对全书译文作了校订,补正了某些 遗漏,对一些译名按当今通行的译法进行修改,书中法语和德语原 文的错误也一一作了修改,并补加上原书的页码,以利读者查阅。 在修改过程中,力求译文离原义更贴近,在理解上更顺畅。尽管如 此,难免还会有不当与疏漏之处,恳切希望读者及有关专家批评、 指正。 杜小真 1996 7
2007年中译本再版说明 1996年《存在与虚无》中译本修订本出版,距初版时间整整十 年。今年此译本再版,又一个十年过去了 这十年中,国内外对于萨特及其哲学思想的研究都有相当的发 展。特别是在1995年,为纪念萨特百年诞辰,法国国内及其他许多国 家都为之举办了不少会议、讲座并出版了大量相关的翻译、评述和研究 成果,这一切都使我们对萨特的《存在与虚无》,这部20世纪法国哲学 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法国现象学的奠基之作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借再版之际,我们对在引用、交流和教学中发现的一些疏忽和 不当之处进行了补正和修订。对一些现在现象学(主要是德国现象 又语翻译中一些与我们不同的译名,有些我们采用了,但有些 保留了我们的原译,主要考虑到萨特本人所代表的法国现象学的 种倾向,对德国现象学有着自己的独特的哲学思考和接受角度,我们 在必要时作了说明。当然在处理这些难题的过程中,肯定还存在着不 少问题,诚恳希望同行及读者批评,指正。在此,也向在参加“《存 在与虚无》讨论”课的北大哲学系的几届研究生们表示感谢,是他 们的参与得以不断促进译本的修正和完善。也希望继续得到同学们 的各种讨论意见和不同看法 《存在与虚无》中译本的前几版的责编是我们的同事、朋友王 炜,他离开我们已经两年了,借此机会表达我们对他的哀思和怀 念。《存在与虚无》中译本,会让我们总是想起他,想起那时候支 持和帮助这个译本的朋友 北京大学外哲所法国哲学研究中心杜小真 2007年3月
2007 年中译本再版说明 1996 年《存在与虚无》中译本修订本出版,距初版时间整整十 年。今年此译本再版,又一个十年过去了…… 这十年中,国内外对于萨特及其哲学思想的研究都有相当的发 展。特别是在 1995 年,为纪念萨特百年诞辰,法国国内及其他许多国 家都为之举办了不少会议、讲座并出版了大量相关的翻译、评述和研究 成果,这一切都使我们对萨特的《存在与虚无)),这部却世纪法国哲学 最重要的著作之一,法国现象学的奠基之作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思考。 借再版之际,我们对在引用、交流和教学中发现的一些疏忽和 不当之处进行了补正和修订。对一些现在现象学(主要是德国现象 学)汉语翻译中一些与我们不同的译名,有些我们采用了,但有些 保留了我们的原译,主要考虑到萨特本人所代表的法国现象学的一 种倾向,对德国现象学有着自己的独特的哲学思考和接受角度,我们 在必要时作了说明。当然在处理这些难题的过程中,肯定还存在着不 少问题,诚恳希望同行及读者批评,指正。在此,也向在参加" ((存 在与虚无》讨论"课的北大哲学系的几届研究生们表示感谢,是他 们的参与得以不断促进译本的修正和完善。也希望继续得到同学们 的各种讨论意见和不同看法。 《存在与虚无》中译本的前几版的责编是我们的同事、朋友王 炜,他离开我们已经两年了,借此机会表达我们对他的哀思和怀 念。《存在与虚无》中译本,会让我们总是想起他,想起那时候支 持和帮助这个译本的朋友...... 8 北京大学外哲所法国哲学研究中心 杜小真 2007
导言 对存在的探索 现象的观念 近代思想把存在物还原为一系列显露存在物的显象,这是一个 很大的进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消除某些使哲学家们陷入困境的二 元论,并且用现象的一元论来取代它们。这种尝试成功了吗? 首先,这样人们确实摆脱了那把存在物中的内部和外表对立起 来的二元论。如果人们真是那样把存在物的外表理解为一层掩盖对 象真正本性的表皮,那就无所谓外表了。如果这种真正的本性反过 来应是事物的秘密实在,而由于它是被考察对象的“内部”,我们 能够预感或假定它,但是永远不能达到它,那么,这种本性同样不 存在。显露存在物的那些显象,既不是内部也不是外表,它们是同 等的,都返回到另一些显象,无一例外。例如,“力”不是掩藏在它 的各种效应(加速度、偏差数等)背后的未知的形而上学的自然倾 向,而是这些效应总体。同样,电流也没有隐秘的背面:它无非是 显露它的许多物理一化学作用(电解、碳丝的白炽化,电流计指针 的移动等)的总体。这些作用中的任何一种都不足以单独地揭示电 流。但是它也不表明它自已背后有什么东西:它只表明它自身和整 个系列。因此,存在和显现的二元论在哲学中显然不再有任何合法 的地位。显象返回到整个显象系列,而不是返回到某个把存在物的 整个存在吸收到自身中的隐藏着的实在。并且显象本身也不是与这 个存在不一致的显露。只要人们相信本体的实在性,就已表明了显 象是纯粹否定的东西。它已是“不是存在的东西”;它已只不过是
一、现象的观念 -‘- 1=1 对存在的探索 近代思想把存在物还原为一系列显露存在物的显象,这是一个 很大的进步。这样做的目的是为消除某些使哲学家们陷人困境的二 元论,并且用现象的一元论来取代它们。这种尝试成功了吗? 首先,这样人们确实摆脱了那把存在物中的内部和外表对立起 来的二元论。如果人们真是那样把存在物的外表理解为一层掩盖对 象真正本性的表皮,那就无所谓外表了。如果这种真正的本性反过 来应是事物的秘密实在,而由于它是被考察对象的"内部我们 能够预感或假定它,但是永远不能达到它,那么,这种本性同样不 存在。显露存在物的那些显象,既不是内部也不是外表,它们是同 等的,都返回到另一些显象,无一例外。例如"力"不是掩藏在它 的各种效应(加速度、偏差数等)背后的未知的形而上学的自然倾 向,而是这些效应总体。同样,电流也没有隐秘的背面:它无非是 显露它的许多物理-化学作用(电解、碳丝的白炽化,电流计指针 的移动等)的总体。这些作用中的任何一种都不足以单独地揭示电 流。但是它也不表明它自己背后有什么东西:它只表明它自身和整 个系列。因此,存在和显现的二元论在哲学中显然不再有任何合法 的地位。显象返回到整个显象系列,而不是返回到某个把存在物的 11 整个存在吸收到自身中的隐藏着的实在。并且显象本身也不是与这 12 个存在不→致的显露。只要人们相信本体的实在性,就已表明了显 象是纯粹否定的东西。它己是"不是存在的东西门它已只不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