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2群体表型均值与基因型均值 设:P个体表型值,G基因型效应值, E—环境效应值,则:P=G+E 以群体为研究单位时,某一性状的表型值应以群体 均值来表示,即 P B+P2+…+P
13.3.2 群体表型均值与基因型均值 设:P——个体表型值,G——基因型效应值, E——环境效应值,则:P=G+E。 以群体为研究单位时,某一性状的表型值应以群体 均值来表示,即: n P n P P P P n i i n = = + + + = 1 2 1
同理可得: ∑ ∑E 若E与G之间相互独立,在一个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 ∑E,=0→P=G 群体均值能否代表群体基因型均值取决于群体大 小,群体越大,代表性愈强
同理可得: n E E n G G n i i n i i = , = E P G n i i = 0 = 若E与G之间相互独立,在一个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 群体均值能否代表群体基因型均值取决于群体大 小,群体越大,代表性愈强
☆基因型均值的遗传组成: 对基因 A 基因型 基因型值 ta a 用数轴图表示 a d 0 ta d值的大小取决于A1与A2的显性程度。两等位基因 无显性时d=0;完全显性时da;超显性时,d>a;不 完全显性时,0<d<a
❖ 基因型均值的遗传组成: 一对基因 A1 A2 基 因 型 A1 A1 A1 A2 A2 A2 基因型值 +a d -a 用数轴图表示 -a d 0 +a d值的大小取决于A1与A2的显性程度。两等位基因 无显性时d=0;完全显性时d=a;超显性时,d>a;不 完全显性时,0<d<a
☆群体均值 群体均值的构成 设:基因型频率基因型值频率×基因型值 A, A, DHR Da ada Hd R 则,群体均值为 u=Da+ Hd -Ra=a(d-r)+hd d+-h h+ r .u=a(p-H)-(q-H)+Hd=a(p-q)+Hd 在一个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H=2pq,则群体均值为: u=a(p-q+2 pgd
❖ 群体均值 ➢ 群体均值的构成 设:基因型 频率 基因型值 频率×基因型值 A1 A1 D a Da A1 A2 H d Hd A2 A2 R -a -Ra 则,群体均值为: a p H q H Hd a p q Hd p D H q H R Da Hd Ra a D R Hd + = − + = − − − = + = + = + − = − + ) ( ) 2 1 ) ( 2 1 ( 2 1 , 2 1 ( ) = a( p − q) + 2 pqd 在一个随机交配的大群体中,H=2pq,则群体均值为:
多基因控制性状的群体均值 若一个性状由多个基因控制,则 =∑a(p-q)+2∑pyd 由此式可知,基因型均值由两部分组成: √纯合子效应a(p-q),两等位基因频率之差异越大,纯合 子效应越显著 √杂合子效应Hd,杂合子频率越高,对群体均值的贡献越大。 u=∑a(p-q)+2∑pqd是以两个纯合子的平均值为0计算的 而实际上两纯合子的平均值并不为0。设两纯合子的平均值 为M,则 ∑a(p-q)+2∑ml+M
➢多基因控制性状的群体均值 若一个性状由多个基因控制,则: =a(p −q) + 2pqd =a( p −q) + 2pqd + M 由此式可知,基因型均值由两部分组成: ✓纯合子效应 a(p-q),两等位基因频率之差异越大,纯合 子效应越显著; ✓杂合子效应 Hd,杂合子频率越高,对群体均值的贡献越大。 μ=∑a(p-q)+2∑pqd是以两个纯合子的平均值为0计算的, 而实际上两纯合子的平均值并不为0。设两纯合子的平均值 为M,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