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四语文试题 评价等级 注意事项: 1.考试前务必在试卷的规定位置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座号等内容填写准确。 2.本试题共6页,五个大题,21个小题。 3.本试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4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庇护(bi) 青睐(lai) 曝十寒(p) B.痴心(ch)真谛(di)泉水淙淙(cong) C.湍急(tuan)亲昵(ni) 风流倜傥(tang) 滂沱(pang)拯救( zheng)怒发冲冠(fa)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盏清茶,里面有着说不尽的意蘊。清幽淡雅的绿茶,清澈透明,沁人心脾; 雅俗共赏的花茶,齿颊留香,妙不可言;外刚内柔的乌龙茶,甘而不浓,回味无穷。文人喝 茶,喝出的是茶外茶。郑板桥喝出了“汲来江水烹新茗”的 杜耒喝出了“寒夜客来茶 当酒”的_,梁启超喝出了“饮茶之乐乐无穷”的__。 A.品尝绝妙意境浓情厚谊独特感受 B.品赏浓情厚谊绝妙意境无限乐趣 C.品赏浓情厚谊闲情逸致无限趣味 D.品味闲情逸致浓情厚谊独特感受 3.下列加点的成语或俗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慢慢品味生活,你会发现,回味无穷的生活,就在那如水的平淡中 B.清晨,千万缕金光洒向水面,那一池带着露珠的娇艳睡莲,尽态极妍。 C.一场春雨之后,那雪白的梨花漫山遍野,绽放出五彩缤纷的美丽 D.拿到最新一期的《读写舫》,我迫不及待地读起来,一篇篇精美的文章让我爱不释手。 4.下列句子中,比喻不贴切的一项是 A.梦像一片雪花,在空中飘舞,想抓住它,它却已经融化了 B.仲春时节,清风送爽,我们走在山路上,脚步像踩在棉花上一样轻快 C.月色下的荷塘中,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 天里的星星
初四语文试 题 评价等级 注意事项: 1.考试前务必在试卷的规定位置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座号等内容填写准确。 2.本试题共 6 页,五个大题,21 个小题。 3.本试题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 2 分,共 14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庇.护 (bì) 青睐.(lài) 一曝.十寒(pù) B.痴.心 (chī) 真谛. ( dì ) 泉水淙.淙(cōnɡ) C.湍.急(tuān) 亲昵.(nì) 风流倜傥.(tǎnɡ) D.滂.沱(pānɡ) 拯.救(zhěnɡ) 怒发.冲冠(fà)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 细细 一盏清茶,里面有着说不尽的意蕴。清幽淡雅的绿茶,清澈透明,沁人心脾; 雅俗共赏的花茶,齿颊留香,妙不可言;外刚内柔的乌龙茶,甘而不浓,回味无穷。文人喝 茶,喝出的是茶外茶。郑板桥喝出了“汲来江水烹新茗”的 ,杜耒喝出了“寒夜客来茶 当酒”的 ,梁启超喝出了“饮茶之乐乐无穷”的 。 A.品尝 绝妙意境 浓情厚谊 独特感受 B.品赏 浓情厚谊 绝妙意境 无限乐趣 C.品赏 浓情厚谊 闲情逸致 无限趣味 D.品味 闲情逸致 浓情厚谊 独特感受 3.下列加点的成语或俗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慢慢品味生活,你会发现,回味..无穷..的生活,就在那如水的平淡中。 B.清晨,千万缕金光洒向水面,那一池带着露珠的娇艳睡莲,尽态极妍 ....。 C.一场春雨之后,那雪白的梨花漫山遍野,绽放出五彩缤纷 ....的美丽。 D.拿到最新一期的《读写舫》,我迫不及待 ....地读起来,一篇篇精美的文章让我爱不释手。 4.下列句子中 ,比喻不贴切的一项是 ( ) A.梦像一片雪花,在空中飘舞,想抓住它,它却已经融化了。 B.仲春时节,清风送爽,我们走在山路上,脚步像踩在棉花上一样轻快 。 C.月色下的荷塘中,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 天里的星星
D.清脆的泉声,婉转的鸟声,嗡嗡的蜂声,微风轻吹树叶声,汇成悦耳的交响曲 5.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陶后鲜有闻 鲜为人知 B.益慕圣贤之道开卷有益 C.苟富贵,无相忘一丝不苟 D.管夷吾举于士 举世闻名 6.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三”有关的称谓,如“三皇五帝”、“岁寒三友”、“三教九流” 等,其中,“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B.《格列佛游记》讲述了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以及爪哇 国等地的经历。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诗歌作品305篇。按体制分风、雅、颂 三类。“赋、比、兴”是其主要的表现手法,其中,“比”就是比喻。 D.戏剧是与小说、散文、诗歌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喜剧,它在 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中,塑造了夏洛克、鲍西娅、安东尼奥等鲜明的人物形象 7.“不要以为快乐是自私的,当我们快乐的时候,我们就播种快乐的种子。”该句放入下面 语段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是可以独自快乐的,因为人的感觉不相通。(B)既然没有人能代替我们切肤之 痛的苦恼,也就没有人能指贲我们的独自快乐。(0)我们把快乐传染给周围的人,我们善 待周围的世界。(D)从这个意义上说,快乐不仅仅是一种情绪,更是一种德行。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20分) 8.默写填空(7分) (1) 燕然未勒归无计 (《渔家傲秋思》) (2)黄梅时节家家雨, (《约客》)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二章) (4)电视文化节目《舌尖上的中国》,再次激起了我们对源远流长的中华饮食文化的极大兴 趣,让我们不禁由衷赞叹“ ”(李白《行路难 (其一)》)中饮食的精美 (5)让我们跟着古人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文世界:随白居易打马春行钱塘湖,寻找“乱花渐 欲迷人眼, ”的春意:梨花落后清明,和晏殊一起邂逅“池上碧苔三 四点, 的惊喜。 9.阅读《水调歌头》一词,完成后面的问题。(3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
D.清脆的泉声,婉转的鸟声,嗡嗡的蜂声,微风轻吹树叶声,汇成悦耳的交响曲。 5.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陶后鲜.有闻 鲜.为人知 B.益.慕圣贤之道 开卷有益. C.苟.富贵,无相忘 一丝不苟. D.管夷吾举.于士 举.世闻名 6.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三”有关的称谓,如“三皇五帝”、“岁寒三友”、“三教九流” 等,其中,“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B.《格列佛游记》讲述了格列佛因海难等原因流落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以及爪哇 国等地的经历。 C.《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诗歌作品 305 篇。按体制分风、雅、颂 三类。“赋、比、兴”是其主要的表现手法,其中,“比”就是比喻。 D.戏剧是与小说、散文、诗歌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威尼斯商人》是一部喜剧,它在 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中,塑造了夏洛克、鲍西娅、安东尼奥等鲜明的人物形象。 7.“不要以为快乐是自私的,当我们快乐的时候,我们就播种快乐的种子。”该句放入下面 语段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人是可以独自快乐的,因为人的感觉不相通。(B)既然没有人能代替我们切肤之 痛的苦恼,也就没有人能指责我们的独自快乐。(C)我们把快乐传染给周围的人,我们善 待周围的世界。(D)从这个意义上说,快乐不仅仅是一种情绪,更是一种德行。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 20 分) 8.默写填空(7 分) (1) ,燕然未勒归无计。 (《渔家傲 秋思》) (2)黄梅时节家家雨, 。 (《约客》) (3)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孟子》二章) (4)电视文化节目《舌尖上的中国》,再次激起了我们对源远流长的中华饮食文化的极大兴 趣,让我们不禁由衷赞叹“ , ”(李白《行路难 (其一)》)中饮食的精美。 (5)让我们跟着古人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文世界:随白居易打马春行钱塘湖,寻找“乱花渐 欲迷人眼, ”的春意;梨花落后清明,和晏殊一起邂逅“池上碧苔三 四点, ”的惊喜。 9.阅读《水调歌头》一词,完成后面的问题。(3 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
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 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冯煦曾说:“欧阳文忠词与晏元献同岀南唐,而深致则过之。疏隽开子瞻,深婉开 少游。”评论中指出苏轼词的“疏隽”风格深受欧阳修的影响,“疏隽”指的是遣玩游 赏的态度和疏放旷达的情怀。请指出这首词中能体现“疏隽”风格的一个句子,并赏析 10.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10分) 游白水[1]书付过 [宋]苏轼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2],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3],浴于 热甚,其源殆可 熟物[5]。循山而东,少北[6],有悬水百仞[冂],山八九折[8],折处辄为潭,深者礁石五丈 [9],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10],可喜可畏。水际有巨人迹数十[11],所谓佛迹也。中 华一资*源%库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侥仰,度数谷。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 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莱,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释】[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2]绍圣元年:即1094年。绍圣,北 宋哲宗的年号。[3]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4]汤池:即汤泉。[5]殆:大概,恐怕。 [6]少北:稍向北。[刀]悬水:瀑布。百仞:这是夸张的说法。[8]折:这里是弯转的意思。 [9]“深者”二句:谓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 ①循山而东 东 ②顾影颓然 (2)下列句中加点的“为”和“折处辄为潭”中的“为”意思和用法相同的是()(2分)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B.为宫室、器皿……(《核舟记》) 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童趣》)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4)作者在这篇游记中表达的感情较复杂,请从不同角度写出两个要点。(3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3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13分) 前方 曹文轩 辆破旧的汽车临时停在路旁,它不知来自何方?它积了一身厚厚的尘埃。一车人,神
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 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冯煦曾说:“欧阳文忠词与晏元献同出南唐,而深致则过之。疏隽开子瞻,深婉开 少游。”评论中指出苏轼词的“疏隽”风格深受欧阳修的影响, “疏隽”指的是遣玩游 赏的态度和疏放旷达的情怀。请指出这首词中能体现“疏隽”风格的一个句子,并赏析。 10.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10 分) 游白水[1]书付过 [宋] 苏轼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2],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3],浴于汤池[4],热甚,其源殆可 熟物[5]。循山而东,少北[6],有悬水百仞[7],山八九折[8],折处辄为潭,深者磓石五丈 [9],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10],可喜可畏。水际有巨人迹数十[11],所谓佛迹也。中/ 华-资*源%库 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俛仰,度数谷。至江上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 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注释】[1]白水:山名,在今广东博罗县东北。 [2]绍圣元年:即 1094 年。绍圣,北 宋哲宗的年号。[3]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4]汤池:即汤泉。 [5]殆:大概,恐怕。 [6]少北:稍向北。[7]悬水:瀑布。百仞:这是夸张的说法。[8]折:这里是弯转的意思。 [9]“深者”二句:谓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系石坠入五丈,还到不了底。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 分) ①循山而东 东: ②顾影颓然 顾: (2)下列句中加点的“为”和“折处辄为潭”中的“为”意思和用法相同的是( )(2 分)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B.为宫室、器皿……(《核舟记》) 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童趣》) 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分) 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 (4)作者在这篇游记中表达的感情较复杂,请从不同角度写出两个要点。(3 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1~14 题。(13 分) 前方 曹文轩 一辆破旧的汽车临时停在路旁,它不知来自何方?它积了一身厚厚的尘埃。一车人,神
情憔悴而漠然地望着前方。他们去哪儿?归家还是远行?然而不管是归家还是远行,都基于 同一事实:他们正在路上。归家,说明他们在此之前,曾有离家之举。而远行,则是离家而 去 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 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艰辛,充满危险,然而又丰富多彩,富有刺 激性。外面的世界能够开阔视野,能够壮大和发展自己。它总在诱惑着人走出家门。人会在 闯荡世界之中获得生命的快感或满足按捺不住的虚荣心。因此,人的内心总在呐喊:走啊走! 离家也许是出自无奈。家容不得他了,或是他容不得家了。他的心或身一起受着家的压 迫。他必须走,远走高飞。因此,人类自有历史,便留下了无数逃离家园,结伴上路,一路 风尘,一路劳顿,一路憔悴的故事 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前方的情景并不明确,朦胧如雾中之月,闪烁如水中 之影。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助长了人们对前方的幻想。前方使他们兴奋,使他们行动,使他 们陷入如痴如醉的状态。他们仿佛从苍茫的前方,听到了呼唤他们前往的钟声和激动人心的 鼓乐。他们不知疲倦地走着。 因此,这世界上就有了路。为了快速地走向前方和能走向更远的地方,就有了船,有了 马车,有了我们眼前这辆破旧而简陋的汽车。 路连接着家与前方。人们借着路,向前流浪。自古以来,人类就喜欢流浪。当然也可以 说,人类不得不流浪。流浪不仅是出于天性,也出于命运。是命运把人拋到了路上 即便有许多人终身未出家门,或未远出家门,但在他们内心深处,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 觉,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 人们早已发现,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如果我们把这种具象化的旅行,抽象化为人生 的旅途,人们不分彼此,都是苦旅者。 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 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就如同一首歌唱 到的那样:回家的心思,总在心头。中国古代诗歌,有许多篇幅是交给思乡之情的 ”(崔颢)“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未 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悲剧的不可避免,在于人无法还家;更在于即便是还 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那位崔颢,本可以凑足盘缠回家一趟,用不着那样伤感。 然而,他深深地知道,他在心中想念的那个家,只是由家的温馨与安宁养育起来的一种抽象 的感觉罢了。那个可遮风避雨的实在的家,并不能从心灵深处抹去他无家可归的感觉。他只 能望着江上烟波,在心中体味一派苍凉。 这坐在车上的人们,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 【注】本文是为一幅摄影作品写的“摄影散文”。文中“一辆破旧的汽车”、“坐在车上 的人们”、“手托下巴”的男子都是摄影图片中的形象。中/华一资*源%库
情憔悴而漠然地望着前方。他们去哪儿?归家还是远行?然而不管是归家还是远行,都基于 同一事实:他们正在路上。归家,说明他们在此之前,曾有离家之举。而远行,则是离家而 去。 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 外面有一个广大无边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艰辛,充满危险,然而又丰富多彩,富有刺 激性。外面的世界能够开阔视野,能够壮大和发展自己。它总在诱惑着人走出家门。人会在 闯荡世界之中获得生命的快感或满足按捺不住的虚荣心。因此,人的内心总在呐喊:走啊走! 离家也许是出自无奈。家容不得他了,或是他容不得家了。他的心或身一起受着家的压 迫。他必须走,远走高飞。因此,人类自有历史,便留下了无数逃离家园,结伴上路,一路 风尘,一路劳顿,一路憔悴的故事。 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前方的情景并不明确,朦胧如雾中之月,闪烁如水中 之影。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助长了人们对前方的幻想。前方使他们兴奋,使他们行动,使他 们陷入如痴如醉的状态。他们仿佛从苍茫的前方,听到了呼唤他们前往的钟声和激动人心的 鼓乐。他们不知疲倦地走着。 因此,这世界上就有了路。为了快速地走向前方和能走向更远的地方,就有了船,有了 马车,有了我们眼前这辆破旧而简陋的汽车。 路连接着家与前方。人们借着路,向前流浪。自古以来,人类就喜欢流浪。当然也可以 说,人类不得不流浪。流浪不仅是出于天性,也出于命运。是命运把人抛到了路上。 即便有许多人终身未出家门,或未远出家门,但在他们内心深处,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 觉,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 人们早已发现,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如果我们把这种具象化的旅行,抽象化为人生 的旅途,人们不分彼此,都是苦旅者。 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 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就如同一首歌唱 到的那样:回家的心思,总在心头。中国古代诗歌,有许多篇幅是交给思乡之情的: “ , 。”(崔颢)“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未 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悲剧的不可避免,在于人无法还家;更在于即便是还 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那位崔颢,本可以凑足盘缠回家一趟,用不着那样伤感。 然而,他深深地知道,他在心中想念的那个家,只是由家的温馨与安宁养育起来的一种抽象 的感觉罢了。那个可遮风避雨的实在的家,并不能从心灵深处抹去他无家可归的感觉。他只 能望着江上烟波,在心中体味一派苍凉。 这坐在车上的人们,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 【注】本文是为一幅摄影作品写的“摄影散文”。文中“一辆破旧的汽车”、“坐在车上 的人们”、“手托下巴”的男子都是摄影图片中的形象。中/华-资*源%库
11.文中说“一车人,神情憔悴而漠然地望着前方”,“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 其中“前方”分别指什么?(4分) 12.文中说“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为什么?结合文章内容回答。(3分) 13.联系全文,谈一谈“即便有许多人终身未出家门,或未远出家门,但在他们内心深处, 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一句在文中的作用。(4分) 14.文中横线上可填的诗句是 (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9题。(17分)中/华-资*源%库 焦急 龙应台 ①为什么老写故乡的缺点?难道你看不出这里有任何一点美好的东西?为什么不说说 故乡的好? ②朋友这样指责我 ③于是我带点罪恶感,走到人头攒动的街头,再深深看一眼。 ④还有比阿华更好的肉贩吗?从清晨6点开始剁肉切肉,应是血肉模糊的木台子却千干 净净。切肉的时候,专心致志,把皮切开,把肥肉去掉,然后小心地把你要的肉放在秤上, 告诉你多少钱,再添上一点瘦肉。包好之后,如果嫌提着太重,他就先把肉放在他的冰箱里 等你回程再取。阿华没读过几年书,可是他弯身切肉那个专注的神情,好像手里一块油 腻的肉是珍贵的木雕艺术,一刀都错不得。 ⑤到河边的邮局取信也是件愉快的事。认识你之后,忘了邮箱钥匙也没有关系,窗后的 人并不在意为你走一趟,把信递给你。如果你远行,回来时急急探望堆积的邮箱,会发觉整 叠整叠的邮件一捆捆扎好,等着你来拿。更好的是,插队的人挤到你前头去时,卖邮票的小 姐会很有正义感地坚持先把邮票卖给你。 ⑥取信之后,我就绕到邮局后面的河堤。十点钟,正是涨潮,水波一浪又一浪地扑着河 岸。对着观音山,我坐在堤上读信,偶尔,水花会溅到信纸上来。如果是黄昏,艳丽的夕阳 就把薄薄的信纸映成透明的红色。 ⑦谁说我看不出这块土地的美好? ⑧可是,我确实写不出赞美的文章来。我说不出口 ⑨住在校园中心,通往外界有三条路可走。出了前门是一条短短的下坡路,左边有栋朴 素的老庙,飞檐很轻巧地指向天空。右边是青翠的稻田,荷锄的农人站在田心,远远看去像 个稻草人。从侧门走出,是条充满蛙鸣与蟋蟀声的山路,通往长满相思树的山丘。央道的茅 草丛和茅草后的水田里藏了千百只生命旺盛的小东西,在夏夭的夜晩,(1)忘情地嘶喊。这 条路只能散步,不能聊天,因为虫声很放肆。第三条路则从后门出去,路上没有一盏灯,就 是黑暗中一条荒野小路。(2)有时,月亮升起,草丛的香味…
11. 文中说“一车人,神情憔悴而漠然地望着前方”,“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 其中“前方”分别指什么?(4 分) 12. 文中说“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为什么?结合文章内容回答。(3 分) 13. 联系全文,谈一谈“即便有许多人终身未出家门,或未远出家门,但在他们内心深处, 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一句在文中的作用。(4 分) 14.文中横线上可填的诗句是 , 。(2 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9 题。(17 分)中/华-资*源%库 焦急 龙应台 ①为什么老写故乡的缺点?难道你看不出这里有任何一点美好的东西?为什么不说说 故乡的好? ②朋友这样指责我。 ③于是我带点罪恶感,走到人头攒动的街头,再深深看一眼。 ④还有比阿华更好的肉贩吗?从清晨 6 点开始剁肉切肉,应是血肉模糊的木台子却干干 净净。切肉的时候,专心致志,把皮切开,把肥肉去掉,然后小心地把你要的肉放在秤上, 告诉你多少钱,再添上一点瘦肉。包好之后,如果嫌提着太重,他就先把肉放在他的冰箱里, 等你回程再取。阿华没读过几年书,可是他弯身切肉那个专注的神情,好像手里一块油 腻的肉是珍贵的木雕艺术,一刀都错不得。 ⑤到河边的邮局取信也是件愉快的事。认识你之后,忘了邮箱钥匙也没有关系,窗后的 人并不在意为你走一趟,把信递给你。如果你远行,回来时急急探望堆积的邮箱,会发觉整 叠整叠的邮件一捆捆扎好,等着你来拿。更好的是,插队的人挤到你前头去时,卖邮票的小 姐会很有正义感地坚持先把邮票卖给你。 ⑥取信之后,我就绕到邮局后面的河堤。十点钟,正是涨潮,水波一浪又一浪地扑着河 岸。对着观音山,我坐在堤上读信,偶尔,水花会溅到信纸上来。如果是黄昏,艳丽的夕阳 就把薄薄的信纸映成透明的红色。 ⑦谁说我看不出这块土地的美好? ⑧可是,我确实写不出赞美的文章来。我说不出口。 ⑨住在校园中心,通往外界有三条路可走。出了前门是一条短短的下坡路,左边有栋朴 素的老庙,飞檐很轻巧地指向天空。右边是青翠的稻田,荷锄的农人站在田心,远远看去像 个稻草人。从侧门走出,是条充满蛙鸣与蟋蟀声的山路,通往长满相思树的山丘。夹道的茅 草丛和茅草后的水田里藏了千百只生命旺盛的小东西,在夏天的夜晚,⑴忘情地嘶喊。这 条路只能散步,不能聊天,因为虫声很放肆。第三条路则从后门出去,路上没有一盏灯,就 是黑暗中一条荒野小路。⑵有时,月亮升起,草丛的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