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一模检测 初四语文试题 第丨卷(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基础知识积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共6分) 柳,又名杨柳,极易成活,插条而生,“”,就是柳生命力旺盛的生动写照。 柳遇春而发,叶细枝长,翠绿蓊郁,漂逸柔美。自古以来,柳就深受文人墨客的 喜爱,成为我囯诗词中意蘊丰富的意象。 在众多植物中,柳抽丝发芽最早,善于观察的诗人常用柳作为报春的使者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 人借柳寓指美好春光,表达逢春的欣喜之情。“柳”与“留”谐音,垂柳的“依 依”情态又与人们分别时依依不舍的心绪相似,所以就有了亲人或朋友离别时折 柳赠别的习俗。李白的“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真切地写出了诗人折柳送别时的离愁别绪。“柳”还常被作为故乡的象征,寄寓 人们对家园故土的思念之情。“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诗句,写 出诗人夜晚听到折柳之曲而触发的思乡情怀。此外,柳的枝叶柔韧纤细,婀娜多 姿,古人常用柳枝柳叶形容女子的身姿容颜。“膈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 腰”,即是形容女子腰肢的纤柔。柳还代表着君子形象,刘禹锡《杨柳枝词》中 “城中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的诗句,将“垂杨”与“桃李”作对比, 使“垂杨”朴实无华的君子形象跃然纸上。在中华传统文化各具特色的载体中, 柳意象丰富的内含、独特的韵味一直为历代文人所青睐。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黑体字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纤细(qian)载(zdi)体漂逸 B.纤细(xian)载(zai)体柔韧 C.纤细(qian)载(zai)体内含 D.纤细(xian)载(zdi)体青睐 2.根据语意,在文段横线处填写俗语或谚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房前屋后,栽桑种柳 B.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 荫
2016-2017 学年度第二学期一模检测 初四语 文 试 题 第 I 卷(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16 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共 6 分) 柳,又名杨柳,极易成活,插条而生,“”,就是柳生命力旺盛的生动写照。 柳遇春而发,叶细枝长,翠绿蓊郁,漂逸柔美。自古以来,柳就深受文人墨客的 喜爱,成为我国诗词中意蕴丰富的意象。 在众多植物中,柳抽丝发芽最早,善于观察的诗人常用柳作为报春的使者。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诗 人借柳寓指美好春光,表达逢春的欣喜之情。“柳”与“留”谐音,垂柳的“依 依”情态又与人们分别时依依不舍的心绪相似,所以就有了亲人或朋友离别时折 柳赠别的习俗。李白的“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真切地写出了诗人折柳送别时的离愁别绪。“柳”还常被作为故乡的象征,寄寓 人们对家园故土的思念之情。“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的诗句,写 出诗人夜晚听到折柳之曲而触发的思乡情怀。此外,柳的枝叶柔韧纤.细,婀娜多 姿,古人常用柳枝柳叶形容女子的身姿容颜。“隔户杨柳弱袅袅,恰似十五女儿 腰”,即是形容女子腰肢的纤柔。柳还代表着君子形象,刘禹锡《杨柳枝词》中 “城中桃李须臾尽,争似垂杨无限时”的诗句,将“垂杨”与“桃李”作对比, 使“垂杨”朴实无华的君子形象跃然纸上。在中华传统文化各具特色的载.体中, 柳意象丰富的内含、独特的韵味一直为历代文人所青睐。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黑体字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纤.细(qiān)载(zǎi)体漂逸 B.纤.细(xiān)载(zǎi)体柔韧 C.纤.细(qiān)载(zài)体内含 D.纤.细(xiān)载(zài)体青睐 2.根据语意,在文段横线处填写俗语或谚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房前屋后,栽桑种柳 B.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 荫
C.柳树不怕淹,松树不怕干D.髙山松树核桃沟,溪河两岸栽杨柳 3.在下面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垂柳②, 屋后③落花红。 A.①院落②绿枝条③疏蕊 B.①院落②飞叶翠③桃李 C.①庭前②飞叶翠③疏蕊 D.①庭前②绿枝条③桃李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 是巧夺天工。 B.学习犹如登山,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能指望一步登顶,这个道理 是不可名状的。 C.有些地方的球迷,对主队的平庸表现绝不谩骂,而是将大家耳熟能详的 老歌即兴换上新词,齐声歌唱,委婉地表达不满 D.善于巧言令色的人,表面和你十分亲热,其实往往别有用心。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随着人们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髙,未来汽车工业将会借助现代科技,向 高效率 低能耗、零污染发展。 B.最受关注的韩国总统朴槿惠被弹劾案的真正原因是亲信崔顺实等人干政 造成的 C.社区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跳绳、羽毛球、拼图、棋类、卡拉OK等19 项体育活 动,并将20万元活动经费发放到各社区 D.史铁生以亲身经历为基础,描写了他多年来在地坛公园观察到的风景、 世态以及对 人生独特而深刻的感悟 6.下面关于名著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来自农村,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 在经历三起三落之后,仍然保持自己的本色
C.柳树不怕淹,松树不怕干 D.高山松树核桃沟,溪河两岸栽杨柳 3.在下面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2 分) ①垂柳②, 屋后③落花红。 A.①院落②绿枝条③疏蕊 B.①院落②飞叶翠③桃李 C.①庭前②飞叶翠③疏蕊 D.①庭前②绿枝条③桃李 4.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 分) A.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 是巧夺天工 ....。 B.学习犹如登山,要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能指望一步登顶,这个道理 是不可名状 ....的。 C.有些地方的球迷,对主队的平庸表现绝不谩骂,而是将大家耳熟能详 ....的 老歌即兴换上新词,齐声歌唱,委婉地表达不满。 D.善于巧言令色 ....的人,表面和你十分亲热,其实往往别有用心。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A.随着人们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汽车工业将会借助现代科技,向 高效率、 低能耗、零污染发展。 B.最受关注的韩国总统朴槿惠被弹劾案的真正原因是亲信崔顺实等人干政 造成的。 C.社区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跳绳、羽毛球、拼图、棋类、卡拉 OK 等 19 项体育活 动,并将 20 万元活动经费发放到各社区。 D.史铁生以亲身经历为基础,描写了他多年来在地坛公园观察到的风景、 世态以及对 人生独特而深刻的感悟。 6. 下面关于名著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2 分) A. 《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来自农村,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 在经历三起三落之后,仍然保持自己的本色
B.“格列佛”和“鲁滨孙”同是十八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漂流者”的形象, 所不同的是,“格列佛”看到的是“文明“,而“鲁滨孙”看到的是荒蛮,斯威 夫特借“格列佛”表达的是对文明的向往,而笛福借“鲁滨孙”表达的是对野蛮 的憎恨。 C.《水浒传》中的武松性格崇尚忠义,有勇有谋,循规蹈矩,逆来顺受, 终被逼上梁山。与他有关的主要情节有:斗杀西门庆、误入白虎堂、血溅鸳鸯楼。 D.《名人传》中,“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米开朗基罗为了理想不断同困难 作斗争,他说他将做一番所有意大利人从未做过的事业 、古诗文阅读与积累(共20分)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完成7-11题。(共11分)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 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 【乙】 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仲淹 初在制中①,遺宰相书,极论夭下事、他日为政,尽行其言。诸葛孔明草庐始见 昭烈②数语,生平事业备见于是。豪杰自知之审,类如是乎!考其当朝,虽不能 久,然先忧后乐之志,海内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③,足任斯责,使究其所欲为, 岂让古人哉!” 《宋史范仲淹传》(节选) 【注】①制中:居丧期间。②昭烈:刘备的谥号,指刘备。③器:才干,指治理 国家的才干。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居庙堂之高不可久居 B.是进亦忧类如是乎 C.尽行其言复行数十步 D.足任斯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 “格列佛”和“鲁滨孙”同是十八世纪英国文学史上“漂流者”的形象, 所不同的是,“格列佛”看到的是“文明“,而“鲁滨孙”看到的是荒蛮,斯威 夫特借“格列佛”表达的是对文明的向往,而笛福借“鲁滨孙”表达的是对野蛮 的憎恨。 C. 《水浒传》中的武松性格崇尚忠义,有勇有谋,循规蹈矩,逆来顺受, 终被逼上梁山。与他有关的主要情节有:斗杀西门庆、误入白虎堂、血溅鸳鸯楼。 D. 《名人传》中,“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米开朗基罗为了理想不断同困难 作斗争,他说他将做一番所有意大 利人从未做过的事业。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共 20 分)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完成 7—11 题。(共 11 分)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 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 【乙】 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仲淹 初在制中①,遗宰相书,极论天下事,他日为政,尽行其言。诸葛孔明草庐始见 昭烈②数语,生平事业备见于是。豪杰自知之审,类如是乎!考其当朝,虽不能 久,然先忧后乐之志,海内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③,足任斯责,使究其所欲为, 岂让古人哉!” ------------《宋史范仲淹传》(节选) 【注】①制中:居丧期间。②昭烈:刘备的谥号,指刘备。③器:才干,指治理 国家的才干。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居.庙堂之高不可久居. B.是.进亦忧类如是.乎 C.尽行.其言复行.数十步 D.足任.斯责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句是()(2分) 例句:先天下之忧而忧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醉翁亭记》)资*源%库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鱼我所欲也》) C.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D.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4分)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遗宰相书,极论天下事,他日为政,尽行其言 10.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只断一处)(1分) 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 11.结合【甲】【乙】两段内容,写出范仲淹被称作“名世之臣”的原因。(2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4分) 锦江思 李新 独咏沧浪古岸边,牵风柳带绿凝烟。 得鱼且斫金丝鲙,醉折桃花倚钓船 (1)从全诗来看,诗人“思”到了哪些内容?请概括作答。(2分) (2)本诗末句中的“醉”和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中的“醉”,所含感情是否 相同?请简要赏析(2分) 13默写填空(5分) (1)三军可夺帅也,▲。”(《论语·子罕》)(2)▲,化作春泥更护花。(《》) (3)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濯清涟而不妖”表达了洁身自好,不与世 俗同流合污的美好情感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句是()(2 分) 例句:先天下之忧而.忧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醉翁亭记》)资*源%库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鱼我所欲也》) C.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 D.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84 分)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遗宰相书, 极论天下事,他日为政,尽行其言。 10.请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只断一处)(1 分) 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 11.结合【甲】【乙】两段内容,写出范仲淹被称作“名世之臣”的原因。(2 分)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4 分) 锦江思 李新 独咏沧浪古岸边,牵风柳带绿凝烟。 得鱼且斫金丝鲙,醉折桃花倚钓船。 (1)从全诗来看,诗人“思”到了哪些内容?请概括作答。(2 分) (2)本诗末句中的“醉”和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中的“醉”,所含感情是否 相同?请简要赏析(2 分) 13.默写填空(5 分) ⑴三军可夺帅也,▲。”(《论语·子罕》)⑵▲,化作春泥更护花。(《》) 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用“▲,濯清涟而不妖”表达了洁身自好,不与世 俗同流合污的美好情感
(4)乡居的日子是一钵闪烁的黄金,行云飞鸟是一幅绝美的图画,吴均《山中 杂诗》“鸟 向檐上飞,▲”,鸟飞云动,展现了山居之情趣:陶渊明《饮酒》(其 五)“▲,飞鸟相与还〃,日落鸟还,传达了归隐之悠然. 三、语言运用(4分) 14.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问题。 【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徽标(右) 【材料二】《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 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旨,通过演播室比赛的形式,重温经 典诗词。“技术手段+艺术表达”的表现形式得到观众称道,大 家认为这使节目 既有诗意,又有新意。一方面运用舞美、动画、音乐等视听技术手段,对演播 室进行360度意境营造,让诗词在演播室中“活”起来:另一方面精心设计嘉 宾解读环节,让“冷”知识在“热”背景中复活。在遇到诗词中的难点或者话 题点时,节目组特意邀请的像南 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和北京 师范大学教授康震等几位观众喜爱的文化专家便会起到说文解字的作用,或巧 妙地把每道题目引申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或深刻解读诗人创作的社会文 化背景,辅以现场多媒体手段,将原本有些生冷的内容,通过丰富多元化的方 式“热”呈现,生动再现诗词背后的故事,引导观众真正感悟到中华诗词的美 好精髓。 (1)结合材料,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2分) “活”: 热” (2)《中国诗词大会》播出以后,网友对徽标赞声一片。请你说说 徽标设计的妙处。(2分) 四、现代文阅读(2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5-17题。(10分) 以人文教育涵养工匠精神
⑷乡居的日子是一钵闪烁的黄金,行云飞鸟是一幅绝美的图画,吴均《山中 杂诗》“ 鸟 向檐上飞 ,▲ ”,鸟飞云动,展现了山居之情趣;陶渊明《饮酒》(其 五)“▲ ,飞鸟相与还 ”,日落鸟还,传达了归隐之悠然. 三、语言运用(4 分) 14.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问题。 【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徽标(右) 【材料二】《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 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旨,通过演播室比赛的形式,重温经 典诗词。“技术手段+艺术表达”的表现形式得到观众称道,大 家认为这使节目 既有诗意,又有新意。一方面运用舞美、动画、音乐等视听技术手段,对演播 室进行 360 度意境营造,让诗词在演播室中“活”起来;另一方面精心设计嘉 宾解读环节,让“冷”知识在“热”背景中复活。在遇到诗词中的难点或者话 题点时,节目组特意邀请的像南 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和北京 师范大学教授康震等几位观众喜爱的文化专家便会起到说文解字的作用,或巧 妙地把每道题目引申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或深刻解读诗人创作的社会文 化背景,辅以现场多媒体手段,将原本有些生冷的内容,通过丰富多元化的方 式“热”呈现,生动再现诗词背后的故事,引导观众真正感悟到中华诗词的美 好精髓。 (1)结合材料,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2 分) “活”: “热”: (2)《中国诗词大会》播出以后,网友对徽标赞声一片。请你说说 徽标设计的妙处。(2 分) 四、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15—17 题。(10 分) 以人文教育涵养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