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2019年初中语文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 并交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题 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试卷答案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 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 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积累运用(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斡旋(wo) 汩汩(g) 翌日(yi) 怒不可遏(e) B.缄默(jian)拾级(sh)襁褓(bao)讲信修睦(m) C.翩然(pian)寒噤(jn)突兀(w) 俶尔远逝(ch) D.俨然(yan) 溯洄(hui) 寤寐(mei) 不知所措(cuo)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3分) A.譬如震悚熙熙然蹑手蹑脚 B.修葺惶恐湿漉漉雕梁画栋 C.赋予斑斓暖融融哗众取宠 沟壑浮躁马前卒味同嚼腊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3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说:“新征程上,不管乱云飞渡、风吹浪打,我们 都要紧紧依靠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 的信心、的劲头、 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A.坚如磐石只争朝夕坚韧不拔B.只争朝夕坚如磐石坚韧不拔 C.坚如磐石坚韧不拔只争朝夕D.坚韧不拔只争朝夕坚如磐石 4.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这样,你 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飞翔,会 让你见识到你未曾见过的东西[]飞翔,会让你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到更宽更远 A.“青春”是形容词,“才”是副词,“力气单薄”是偏正短语。 B.“即使力气单薄,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这个句子是递进关系复句
1 山东省滨州市 2019 年初中语文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温馨提示: 1.本试卷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 并交回。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座号填写在试题 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试卷答案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 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 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运用(30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斡.旋(wò) 汩.汩(gǔ) 翌.日(yì) 怒不可遏.(è) B.缄.默(jiān) 拾.级(shí) 襁褓.(bǎo) 讲信修睦.(mù) C.翩.然(piān) 寒噤.(jìn) 突兀.(wù) 俶.尔远逝(chù) D.俨.然(yǎn) 溯洄.(huí) 寤寐.(mèi) 不知所措.(cuò)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譬如 震悚 熙熙然 蹑手蹑脚 B.修葺 惶恐 湿漉漉 雕梁画栋 C.赋予 斑斓 暖融融 哗众取宠 D.沟壑 浮躁 马前卒 味同嚼腊 3.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9 年新年贺词中说:“新征程上,不管乱云飞渡、风吹浪打,我们 都要紧紧依靠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 的信心、 的劲头、 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A.坚如磐石 只争朝夕 坚韧不拔 B.只争朝夕 坚如磐石 坚韧不拔 C.坚如磐石 坚韧不拔 只争朝夕 D.坚韧不拔 只争朝夕 坚如磐石 4.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 ....,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这样,你 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飞翔,会 让你见识到你未曾见过的东西[ ]飞翔,会让你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到更宽更远。 A. “青春”是形容词,“才”是副词,“力气单薄”是偏正短语。 B. “即使力气单薄,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这个句子是递进关系复句
C.文中[]处应用的标点符号是句号 D.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之一是:在“更宽更远”后添加“的地方” 5.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成语“舍生取义”“老骥伏枥”“豁然开朗”分别出自《孟子》、曹操的《龟虽寿》、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B.“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祭祀的“土神”和“谷神”。后用“社稷”代表国家。 C.古时女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带帽),表示已经成年,后人常用“冠”和 加冠”表示女子年已二十。 D.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三”有关的称谓,如“三皇五帝”“岁寒三友”“三教九流” “无事不登三宝殿”等,其中,“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6.默写。(10分) (1)读书足以怡情 ,足以长才。(培根《谈读书》) (2)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4)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渔家傲》) (5)一抹晚烟荒戍垒, (纳兰性德《浣溪沙》) (6)自非亭午夜分 (郦道元《三峡》) (7)怒而飞 。(《北冥有鱼》 (8) ,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9)与人交往,我们应该有君子风范。即使不被别人理解。也不要心存怨恨。正如《 语〉十二章》中所言 ⑩0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用寥寥十余字描写了一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这个句子 7.名著阅读。(5分) (1)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讲述了贫苦孤女简·爱为寻求人格独立、爱情 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 B.《儒林外史》并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故事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 C.艾青的成名作是《我爱这土地》,发表时第一次使用了“艾青”这一笔名。 D.《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作者是埃德加·斯诺。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2分) 只见那七个贩枣子的客人,立在松树旁边,指着这一十五人说道:“倒也,倒也!”只 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厮觑,都软倒了。那七个客人从松树林里推出这七辆 江州车儿,把车子上枣子都丢在地上,将这十一担金珠宝贝,却装在车子内,叫声:“聒噪!” 直望黄泥冈下推了去
2 C. 文中[ ]处应用的标点符号是句号。 D. 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方法之一是:在“更宽更远”后添加“的地方”。 5. 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成语“舍生取义”“老骥伏枥”“豁然开朗”分别出自《孟子》、曹操的《龟虽寿》、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B.“社稷”原指君主祈求国泰民安祭祀的“土神”和“谷神”。后用“社稷”代表国家。 C.古时女子到二十岁时举行“加冠”(束发带帽),表示已经成年,后人常用“冠”和 “加冠”表示女子年已二十。 D.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三”有关的称谓,如“三皇五帝”“岁寒三友”“三教九流” “无事不登三宝殿”等,其中,“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6.默写。(10 分) ⑴读书足以怡情, ,足以长才。(培根《谈读书》) ⑵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⑶ ,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⑷天接云涛连晓雾, 。(李清照《渔家傲》) ⑸一抹晚烟荒戍垒, 。(纳兰性德《浣溪沙》) ⑹自非亭午夜分, 。(郦道元《三峡》) ⑺怒而飞, 。(《北冥有鱼》) ⑻ ,无案牍之劳形。(刘禹锡《陋室铭》) ⑼与人交往,我们应该有君子风范。即使不被别人理解。也不要心存怨恨。正如《〈论 语〉十二章》中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⑽张岱在《湖心亭看雪》中用寥寥十余字描写了一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这个句子 是 , 。 7.名著阅读。(5 分) ⑴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讲述了贫苦孤女简·爱为寻求人格独立、爱情 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 B.《儒林外史》并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故事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 C.艾青的成名作是《我爱这土地》,发表时第一次使用了“艾青”这一笔名。 D.《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作者是埃德加·斯诺。 ⑵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2 分) 只见那七个贩枣子的客人,立在松树旁边,指着这一十五人说道:“倒也,倒也!”只 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厮觑,都软倒了。那七个客人从松树林里推出这七辆 江州车儿,把车子上枣子都丢在地上,将这十一担金珠宝贝,却装在车子内,叫声:“聒噪!” 一直望黄泥冈下推了去
这段文字出自长篇小说《 》,这个故事是 阅读(50分) (一)阅读下面宋词,完成8~9题。(6分) 过山农家 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8.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9.这首诗后两句中的“莫嗔”“却喜”,反映出山农怎样的心情?(4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15分)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 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宕瀑旁无寺。他 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 如倾盖交,虽欢易别。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馀,八窗明净,闭窗 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研,可瀹茗置饮,以人之逸,待水 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正对南山,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妙 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者。僧告余曰:“峡江寺俗名飞来寺。”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 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僧曰:“无征不信。公爱之,何不记之!”余曰:“诺。”已遂述数 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 (节选自袁枚《峡江寺飞泉亭记》)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乃重修岳阳楼乃:于是 B.或异二者之为或:有时 C.余年来观瀑屡矣屡:多次
3 这段文字出自长篇小说《 》,这个故事是 。 二、阅读(50 分) (一)阅读下面宋词,完成 8~9 题。(6 分) 过山农家 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8.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 分) 9.这首诗后两句中的“莫嗔”“却喜”,反映出山农怎样的心情?(4 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10~14 题。(15 分)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 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余年来观瀑屡矣,至峡江寺而意难决舍,则飞泉一亭为之也。 凡人之情,其目悦,其体不适,势不能久留。天台之瀑,离寺百步,雁宕瀑旁无寺。他 若匡庐,若罗浮,若青田之石门,瀑未尝不奇,而游者皆暴日中,踞危崖,不得从容以观, 如倾盖交,虽欢易别。 登山大半,飞瀑雷震,从空而下。瀑旁有室,即飞泉亭也。纵横丈馀,八窗明净,闭窗 瀑闻,开窗瀑至。人可坐可卧,可箕踞,可偃仰,可放笔研,可瀹茗置饮,以人之逸,待水 之劳,取九天银河,置几席间作玩。当时建此亭者,其仙乎! 坐久,日落,不得已下山,宿带玉堂。正对南山,云树蓊郁,中隔长江,风帆往来,妙 无一人肯泊岸来此寺者。僧告余曰:“峡江寺俗名飞来寺。”余笑曰:“寺何能飞?惟他日 余之魂梦或飞来耳!”僧曰:“无征不信。公爱之,何不记之!”余曰:“诺。”已遂述数 行,一以自存,一以与僧。 (节选自袁枚《峡江寺飞泉亭记》) 10.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 分) A. 乃.重修岳阳楼 乃:于是 B. 或.异二者之为 或:有时 C. 余年来观瀑屡.矣 屡:多次
D.而游者皆暴日中暴:同“曝”,暴晒 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属予作文以记之不得从容以观 B.先天下之忧而忧而游者皆暴日中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公爱之,何不记之 D.增其旧制 当时建亭者,其仙乎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以人之逸,待水之劳。 13.【乙】文第2段作者写“天台”“雁宕”“匡庐”“罗浮”“青田之石门”等瀑布的用 意是什么(3分) 14.【甲】【乙】两文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12分) 欲通大道,绝智弃巧 ①今日之世界,科技日新月异,商品层出不穷,崇智尚巧之风可谓大盛。然而两千多年 以前的先哲老子却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 巧弃利,盗贼无有”,这不是在唱反调吗?老子的言论是不是过时了呢?在我看来,老子的 言论非但没有过时,恰恰相反,在这个科学技术如此发达而人心又如此浮躁的当下,老子这 些言论无异于一泓清冽之泉,有给狂热于智、巧者送去清凉,促其猛醒之效。只因人们在崇 智尚巧的同时,逐步远离,甚至丧失了心中的大道一一纯粹美好的心灵。 ②喜取巧而远道。《庄子·天地》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孔子的学生子贡曾见一位老人正 在田地里挖地道通入井中,抱瓦罐汲水出来灌溉农田,极其用力而功效很小。子贡就对他说: “这里有一种叫做桔槔的机械,一天能灌畦一百,用力甚少而功效多,您不想用它吗?”灌 园老人气得变了脸色,并嘲笑说:“我听我的老师说,有机械的必然有投机取巧之事,有投 机取巧之事的必然有投机取巧之心。投机取巧之心存在胸中,就不具备纯洁的品质;纯洁的 品质不具备,就精神不定;精神不定的,大道就不能和他相投合。我不是不知道那个机械, 而是以用它为耻,所以就不用。”子贡听了羞容满面,低头不语。我想,庄子之所以反对使 用机械是因为它会败坏人心。的确,机械一方面是能够给人带来很多好处,但那只是蝇头微 利:而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了相当大的坏处,只因它破坏了德性的源头一一人心。人心既坏, 则世界将会是何等世界? ③秉拙诚而近道。既然取巧远离大道,那我们又应该如何呢?西汉刘向在《说苑·丛》 中说:“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伪不如拙诚。”曾文正公也说:“唯天下之至诚 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何谓“拙”“诚”?一言以蔽之,质朴无
4 D. 而游者皆暴.日中 暴:同“曝”,暴晒 11.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属予作文以.记之 不得从容以.观 B.先天下之忧而.忧 而.游者皆暴日中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公爱之.,何不记之 D.增其.旧制 当时建亭者,其.仙乎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⑵以人之逸,待水之劳。 13.【乙】文第 2 段作者写“天台”“雁宕”“匡庐”“罗浮”“青田之石门”等瀑布的用 意是什么(3 分) 14. 【甲】【乙】两文分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8 题。(12 分) 欲通大道,绝智弃巧 ①今日之世界,科技日新月异,商品层出不穷,崇智尚巧之风可谓大盛。然而两千多年 以前的先哲老子却说,“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 巧弃利,盗贼无有”,这不是在唱反调吗?老子的言论是不是过时了呢?在我看来,老子的 言论非但没有过时,恰恰相反,在这个科学技术如此发达而人心又如此浮躁的当下,老子这 些言论无异于一泓清冽之泉,有给狂热于智、巧者送去清凉,促其猛醒之效。只因人们在崇 智尚巧的同时,逐步远离,甚至丧失了心中的大道——纯粹美好的心灵。 ②喜取巧而远道。《庄子·天地》中有这样一则故事:孔子的学生子贡曾见一位老人正 在田地里挖地道通入井中,抱瓦罐汲水出来灌溉农田,极其用力而功效很小。子贡就对他说: “这里有一种叫做桔槔的机械,一天能灌畦一百,用力甚少而功效多,您不想用它吗?”灌 园老人气得变了脸色,并嘲笑说:“我听我的老师说,有机械的必然有投机取巧之事,有投 机取巧之事的必然有投机取巧之心。投机取巧之心存在胸中,就不具备纯洁的品质;纯洁的 品质不具备,就精神不定;精神不定的,大道就不能和他相投合。我不是不知道那个机械, 而是以用它为耻,所以就不用。”子贡听了羞容满面,低头不语。我想,庄子之所以反对使 用机械是因为它会败坏人心。的确,机械一方面是能够给人带来很多好处,但那只是蝇头微 利;而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了相当大的坏处,只因它破坏了德性的源头——人心。人心既坏, 则世界将会是何等世界? ③秉拙诚而近道。既然取巧远离大道,那我们又应该如何呢?西汉刘向在《说苑·谈丛》 中说:“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伪不如拙诚。”曾文正公也说:“唯天下之至诚能 胜天下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何谓“拙”“诚”?一言以蔽之,质朴无
华谓之“拙”,光明无欺谓之“诚”。只因质朴无华,绝智弃巧,内心空明无羁绊,所以待 人以“诚”,做事以“恒”。为人处世,有诚意,有恒心,不成事都难! 。拙诚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品质。然而,通大道仍然要切实 去做。那么,从哪里开始做起呢?老子有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也劝诫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显然,先贤们告诉我们,欲通大道需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这件小事也许是将地上的垃圾拾起 放进垃圾桶,也许是公交车上见到老人让个座位,也许是捡到贵重的物品物归原主,也许是 到饭店用餐珍惜粮食,不铺张浪费…… ⑤总之,弃取巧之事,秉拙诚之心,积跬步之路,方可通人生大道 (选自《半月选读》2018年第15期) 1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16.请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论证思路。(3分) 17.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18.根据上下文,在第④段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使该段语意连贯完整。(3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3题。(17分) 乡村听风 梁永刚 ①在乡间行走,踟蹰的脚步,一次次被风指引。恰好,穿村而过 ②风过村庄,泥土、老井、草木与池塘,一切寻常的乡村事物,便多了几分灵动和诗意。 四合的暮云,张开臂膀将村庄拥入怀中,于是,一天又接近了尾声。炊烟袅袅升起,弥漫着 诱人的饭香。一道残阳,把最后的光束照射在村后浓黛的山顶,金色遍地。被晚风轻抚的炊 烟,远远看去,像极了一幅遒劲有力的“狂草”,虚实搭配,韵味无穷。 ③在乡村,农人熟稔风的秉性,风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走,农人能听到,也能看到。在 打麦场上,等风扬场是常有的事儿。焦急等待中,忽见一人指着杨树梢兴奋地喊:“树梢动 了,开始干活。”树梢是风与农人对话的一种方式,万物有灵,树比人更敏感,更懂风的心 思。风从打麦场上吹过,用手温柔地摩挲着一地的金黄,满心欢喜地带走了麦堆里的尘士和 麦糠。 ④有风吹过,村庄便热闹起来。黄昏时分,通往村庄的小道上,脚步声一阵紧似一阵, 被田野拥抱过、与庄稼亲吻过、让溪水洗涤过的风,携带着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母亲唤儿 吃饭的声音,开始萦绕在村庄上空,轻盈细碎的风,便跟在孩子们的身后,悄悄地帮他们掸 掉衣衫上的尘土和草屑,拂去脸上的汗珠和泥水。风也有顽皮的一面,看到戴着草帽的农人 在田间锄草,也会偷偷溜到农人背后,冷不丁将草帽掀翻在地,看着农人弯腰慌忙追赶草帽
5 华谓之“拙”,光明无欺谓之“诚”。只因质朴无华,绝智弃巧,内心空明无羁绊,所以待 人以“诚”,做事以“恒”。为人处世,有诚意,有恒心,不成事都难! ④ 。拙诚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品质。然而,通大道仍然要切实 去做。那么,从哪里开始做起呢?老子有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也劝诫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显然,先贤们告诉我们,欲通大道需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这件小事也许是将地上的垃圾拾起 放进垃圾桶,也许是公交车上见到老人让个座位,也许是捡到贵重的物品物归原主,也许是 到饭店用餐珍惜粮食,不铺张浪费…… ⑤总之,弃取巧之事,秉拙诚之心,积跬步之路,方可通人生大道。 (选自《半月选读》2018 年第 15 期) 15.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 分) 16. 请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论证思路。(3 分) 17. 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 分) 18. 根据上下文,在第④段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使该段语意连贯完整。(3 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9~23 题。(17 分) 乡村听风 梁永刚 ①在乡间行走,踟蹰的脚步,一次次被风指引。恰好,穿村而过。 ②风过村庄,泥土、老井、草木与池塘,一切寻常的乡村事物,便多了几分灵动和诗意。 四合的暮云,张开臂膀将村庄拥入怀中,于是,一天又接近了尾声。炊烟袅袅升起,弥漫着 诱人的饭香。一道残阳,把最后的光束照射在村后浓黛的山顶,金色遍地。被晚风轻抚的炊 烟,远远看去,像极了一幅遒劲有力的“狂草”,虚实搭配,韵味无穷。 ③在乡村,农人熟稔风的秉性,风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走,农人能听到,也能看到。在 打麦场上,等风扬场是常有的事儿。焦急等待中,忽见一人指着杨树梢兴奋地喊:“树梢动 了,开始干活。”树梢是风与农人对话的一种方式,万物有灵,树比人更敏感,更懂风的心 思。风从打麦场上吹过,用手温柔地摩挲着一地的金黄,满心欢喜地带走了麦堆里的尘土和 麦糠。 ④有风吹过,村庄便热闹起来。黄昏时分,通往村庄的小道上,脚步声一阵紧似一阵, 被田野拥抱过、与庄稼亲吻过、让溪水洗涤过的风,携带着泥土的芬芳扑面而来。母亲唤儿 吃饭的声音,开始萦绕在村庄上空,轻盈细碎的风,便跟在孩子们的身后,悄悄地帮他们掸 掉衣衫上的尘土和草屑,拂去脸上的汗珠和泥水。风也有顽皮的一面,看到戴着草帽的农人 在田间锄草,也会偷偷溜到农人背后,冷不丁将草帽掀翻在地,看着农人弯腰慌忙追赶草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