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学内容 知识单元对空课寇目标 学习成果 教学内容 课覆目标达成方式学时分配 ,介绍衣业气象学的概念,性质,任务和方法 课程目标1 还射度水与等象要 :深堂讲授 理论 18学时 理论 本理论知识 能知度、水分、气压与风等气象 2学习任务:误程作业。 假括和解释各气象要素、 天 ,气 的基本可 1介铅气象要素理论知识在植物生产上的应用 气学基本知识和我国主要天气系统的 教学活动:误堂讲授 课程日标2 大贡献 述我国主要天气系统在生产上的应用 候和小 气候的形成 2学习任务:深作业。 的应用 3计算出气象要素的解图 和方 假括查林小气候、防护林小气候和温室小气候的特征。 课程目标3 经、步及注 绍并示范光照强度、辐射、日照时间 教学活动:深堂讲投 2车记气象要素的观测规范。 仪器。工作原理、步限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2学习任务:实验报告 2
2 三、教学内容 知识单元 对应课程目标 学习成果 教学内容 课程目标达成方式 学时分配 1.农业气象 要素的基本 理论 课程目标 1 1.牢记学习目的和自主学习方法;了解本课程内容体系; 2.描述大气、辐射、温度、水分、气压与风等气象要素基 本理论知识。 1.介绍农业气象学的概念、性质、任务和方法 等 2.大气、辐射、温度、水分、气压与风等气象 要素基本理论知识 1.教学活动:课堂讲授、 多媒体教学。 2.学习任务:课程作业。 理论 18 学时 2. 气 象 要 素、天气学、 气候学、小 气候学知识 的应用 课程目标 2 1.概括和解释各气象要素、天气、气候、小气候的基本理 论知识,列举农业气象学知识对认识“两山”理论的作用, 列举中国在气象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和对世界做出的巨 大贡献; 2.区别和叙述我国主要天气系统在生产上的应用; 3.计算出气象要素的解题步骤和方法; 4.归纳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及具体表现; 5.概括森林小气候、防护林小气候和温室小气候的特征。 1.介绍气象要素理论知识在植物生产上的应用 2.介绍天气学基本知识和我国主要天气系统的 实际应用 3.介绍气候和小气候的形成、变化规律及与林 木的关系,介绍我国气候、森林小气候、防护 林小气候和温室小气候的特征,并举例说明 1.教学活动:课堂讲授、 多媒体教学。 2.学习任务:课程作业。 理论 6 学时+ 3.气象要素 观测 课程目标 3 1.复述并示范各气象要素的观测仪器、原理、步骤及注意 事项等内容,测定当时的气象要素值; 2.牢记气象要素的观测规范。 1.介绍并示范光照强度、辐射、日照时间、气 温、土温、空气湿度、降水、蒸发和风的观测 仪器、工作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1.教学活动:课堂讲授、 多媒体教学。 2.学习任务:实验报告。 实验 8 学时
四、课程目标达成的评价方式及评价标准 (一)评价方式及成绩比例 课程成绩包括3个部分,分别为平时作业、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具体见下表: 评价方式及比例(%) 课程目标 成续比例(%) 平时作业 实验报告 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1 20 35 5 课程目标2 10 25 35 课程目标3 10 0 合计 30 10 注:平时出勤采用“只扣分,不加分”的方法计算。无故旷课1次者,扣除平时成绩5-10分,依次累加,旷课3次及 以上们现是到药分议不计入总详成绩总成以面 成绩计算。 (二)评价标准 1.平时作业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瀑程目标 考核依据 优(90-100分)良(75-89分)及格(60-74分)不及格(0-59分) 考查农业气象要 描述60%以 球40%以下由 容正确日完整 容正确目完移 的内容正确 门整 理 总结的条 日纳条理不 20 的 确,字迹可认 表述不完 作业,或延迟上交 难认:补交 前上交作业。 提前上交 作业的及时性. 业 程目标2: 析和解释 分析和解释 用 0%以 分析和解释409 分析和解释40 程知识 和解释的内 和入,条丑 整和 10 气候环城 ,表述不完整 述较准确 或 补交 作 作业 识。 作业 上交是否及时
3 四、课程目标达成的评价方式及评价标准 (一)评价方式及成绩比例 课程成绩包括 3 个部分,分别为平时作业、实验报告和期末考试。具体见下表: 课程目标 评价方式及比例(%) 成绩比例(%) 平时作业 实验报告 期末考试 课程目标 1 20 35 55 课程目标 2 10 25 35 课程目标 3 10 10 合计 30 10 60 100 注:平时出勤采用“只扣分,不加分"的方法计算。无故旷课 1 次者,扣除平时成绩 5-10 分,依次累加,旷课 3 次及 以上者,取消本门课程考试资格;迟到或早退 1 次者,扣除平时成绩 3 分。 课程期末卷面成绩低于学校规定的“达标线”50 分,过程性考核成绩不计入总评成绩,总评成绩以期末卷面 成绩计算。 (二)评价标准 1. 平时作业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考核依据 评价标准 权重 (%) 优(90-100 分) 良(75-89 分) 及格(60-74 分) 不及格(0-59分) 课程目标 1: 熟记各气象 要素、天气、 气候、小气 候的基本理 论知识。 考查农业气象要 素的基本知识的 掌握程度。作业: 描述的内容正确 性和完整性;归 纳 总 结 的 条 理 性;语言流畅性 和准确性,字迹 的工整性;上交 作业的及时性。 描述 80%以上 内容正确且完 整;归纳总结 条理清晰;语 言流畅和表述 准确,字迹认 真;及时或提 前上交作业。 描述 60%以 上 内 容 正 确 且完整;归纳 总 结 条 理 较 清晰;语言较 流 畅 和 表 述 较准确,字迹 认真;及时或 提 前 上 交 作 业。 描述 40%以上内 容正确且完整; 归 纳 条 理 不 清 晰;表述部分准 确,字迹可认; 及时或延迟上交 作业。 描述 40%以下内 容正确且完整; 叙 述 条 理 不 清 晰,归纳总结差; 表述不完整,字 迹难认;补交作 业。 20 课程目标 2: 具备运用农 业气象学课 程知识,合 理利用气象 条件和调控 小气候环境 的分析能力 和专业意 识。 考查农业气象学 知 识 的 应 用 能 力。作业:指定 的案例或现象, 分析和解释的内 容是否正确、全 面和深入;条理 是否清晰;语言 是否准确,字迹 是否工整;作业 上交是否及时。 分 析 和 解 释 80%以上内容 正确、完整和 深入;条理清 晰;语言流畅 和表述准确, 字迹认真;及 时或提前上交 作业。 分 析 和 解 释 60% 以 上 内 容正确、完整 和深入;条理 较清晰;语言 较 流 畅 和 表 述较准确,字 迹认真;及时 或 提 前 上 交 作业。 分析和解释 40% 以上内容正确、 完整和深入;条 理不清晰;表述 部分准确,字迹 可认;及时或延 迟上交作业。 分析和解释 40% 以下内容正确、 完整和深入;条 理不清晰,总结 差;表述不完整, 字迹难认;补交 作业。 10
2.实验报告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裸程目标 考核依据 权重 优(90-100分)良(75-89分)及格(60-74分)不及格(0-59分) ( 指 80%以上内容 60%以上内 樱程日标3 风 报告结 0%以上内容 具备气象要 确全面:条埋不 40%以下内容正 茶理 确全而:条 本技施和实 10 作技 认 作图很差 规范 或 范:补交报告。 图是否认直 交报告 报告 足交是否及时 3.期末考试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考核依据 优(90-100分) 良(75-89分) 及格(60-74分)不及格(0-59分) 考查农 能描述各气象 能描述大部分 要天 基 气象要 要素恭理 35 候的基本理 识的掌探 理论 并 本完整正确。 够完整正确。 不能进行正 论知识. 述完整正确, 选择和识别, 能括和解 保程用标 能概括和解释名 要系气候的 能配分解释气家 气候 气象学正 不能正确解释气 考 识及 小气候的理 条件和调抖 识的应 和概括出我 完整归纳我丽 我国气候特征 知识及其应用, 25 分析能 的 林 条理不 计算的解 和专业意 对气象要 象要素计算的 思路混乱」 十算的 的解思 想步完 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一)建议教材 1.姜会飞,段若溪.农业气象学(第3版)北京:气象出版社,2018 2.肖金香.农业气象学(第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姚渝丽.农业气象实习指导(修订版),北京:气象出版社,2016
4 2.实验报告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考核依据 评价标准 权重 (%) 优(90-100 分) 良(75-89 分) 及格(60-74 分) 不及格(0-59 分) 课程目标 3: 具备气象要 素观测的基 本技能和实 验操作技 能。 气象要素观测的 实 验 技 能 的 训 练。报告:指定 光、温、湿、降 水、蒸发、风和 气 压 等 要 素 观 测,报告结构是 否合理;内容是 否正确全面;条 理是否清晰;作 图是否认真、规 范和准确;报告 上交是否及时。 80%以上内容 正确全面;报 告结构合理; 条理清晰;字 迹认真;作图 认真、规范和 准确;及时上 交报告。 60% 以 上 内 容正确全面; 报 告 结 构 较 合理;条理较 清晰;字迹认 真 ; 作 图 认 真、规范和准 确;及时上交 报告。 40%以上内容正 确全面;条理不 清晰;字迹可认; 作图不够认真和 规范;及时或延 迟上交报告。 40%以下内容正 确全面;条理不 清晰;字迹难认; 作图很差和不规 范;补交报告。 10 3.期末考试评价标准 课程目标 考核依据 评价标准 权重 (%) 优(90-100 分) 良(75-89 分) 及格(60-74 分) 不及格(0-59 分) 课程目标 1: 熟记各气象 要素、天气、 气候、小气 候的基本理 论知识。 考查农业 气象要素 的基本知 识的掌握 能 清 楚 描 述 大 气、辐射、温度、 水分、气压与风 等气象要素基本 理论知识,并叙 述完整正确。 能描述各气象 要素基本理论 知识,并叙述基 本完整正确。 能描述大部分气 象要素基本理论 知识,并叙述不 够完整正确。 只能描述一部分 气象要素基本理 论知识,对各知识 点不能进行正确 选择和识别。 35 课程目标 2: 具备运用农 业气象学课 程知识,合 理利用气象 条件和调控 小气候环境 的分析能力 和专业意 识。 考查农业 气象学知 识的应用 和分析能 力 能概括和解释各 气象要素、天气、 气候、小气候的 理论知识及其应 用,能完整归纳 和概括出我国气 候特征、森林和 防护林等小气候 特征,对气象要 素计算的解题思 路清晰。 能概括和解释 各气象要素、天 气、气候、小气 候的理论知识 及其应用,能较 完整归纳我国 气候特征、各小 气候特征,对气 象要素计算的 解题步骤较完 整。 能部分解释气象 要素、天气、气 候、小气候的理 论 知 识 及 其 应 用,能部分归纳 我国气候特征、 各小气候特征, 条理不清,对气 象要素计算的解 题不完整。 不能正确解释气 象要素、天气、气 候、小气候的理论 知识及其应用,阐 述条理不清,对气 象要素计算的解 题思路混乱。 25 五、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一)建议教材 1. 姜会飞,段若溪. 农业气象学(第 3 版).北京:气象出版社,2018. 2. 肖金香. 农业气象学(第 2 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姚渝丽. 农业气象实习指导(修订版). 北京:气象出版社,2016
(二)主要参考书及学习资源 1.贺庆棠.中国森林气象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2.陆鼎煌.气象学与林业气象学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六、附表 序号 实验(上机实训)项目名称 实验性质 开出要求 学时 辐射、光照强度和日照时数的观调 验证 必做 2 2 气温和士温的观测 验证 必做 空气湿度、降水和蒸发的观测 综合 必做 2 气压和风的观测 综合 必做 大纲修订人签字:胡晓棠 修订日期:2022年8月 大纲审定人签字:姜艳谢海霞 审定日期:2022年9月
5 (二)主要参考书及学习资源 1. 贺庆棠. 中国森林气象学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1. 2. 陆鼎煌. 气象学与林业气象学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六、附表 序号 实验(上机实训)项目名称 实验性质 开出要求 学时 1 辐射、光照强度和日照时数的观测 验证 必做 2 2 气温和土温的观测 验证 必做 2 3 空气湿度、降水和蒸发的观测 综合 必做 2 4 气压和风的观测 综合 必做 2 大纲修订人签字:胡晓棠 修订日期:2022 年 8 月 大纲审定人签字:姜艳 谢海霞 审定日期:2022 年 9 月
《木材学》课程教学大纲 木材学 课程名称 Wood Science 课程代码 31213801 课程性质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程 先修课程 植物学B、植物生理学A、生物化学B 理论学时 学分学时 2.0/32 实验学时 24/8 适用专业 林学 开课单位 农学院 课程负责人江萍 审定日期 2022年10月 一、课程简介 木材学是林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后续森林培育学、森林生态学、测树学和森 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先导课程。本课程是系统研究木材的形成、木材宏观构造和木材微观构造、木 材理化性质、木材力学性质、木材缺陷与木材检验等,以及结合珍贵木材树种收藏与识别、国内 外传统木工艺、木材之美等专题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深化对国家标准、世界标准的认识,同时 培养学生珍惜我国木材资源,尊崇中国学者及其贡献,强化爱国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既可以掌握木材识别与鉴定基本技术、又可以使学生掌握木材加工 基本原理的理论课程,为学生继续学习相关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对学生今后从事木材检验、家具 企业技术改进、木材进出口管理以及木竹材其复合新材料的研发、制造与应用等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 本课程有3个课程目标,具体如下: 目标1:掌握树木的生长与木材的形成、树干的构造、幼龄材形成机理及木材的宏观构造。 了解我国木材资源的特点及应用现状和木材抽提物和木材的酸碱性对加工利用的影响:了解中国 传统木材工艺加工技艺,树立民族自信心,进一步理解中国工匠精神,增强爱国精神。了解木材 学研究中的新观点、新的研究动向,具备信息检索能力,使学生理解创新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目标2:掌握木材木材细胞和显微构造特点。通过实验获得求真务实,勤奋钻研的人文素养, 熟悉认识论和方法论、学术诚信的科学研究素质。 目标3:掌握木材理化性质和木材细胞的主要化学成分与材性的特点,理解方法论在本课程 中的应用,了解木材的力学特征和木材缺陷,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历史思维和创新 思维,可以辩证地分析问题。 6
6 《木材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木材学 Wood Science 课程代码 31213801 课程性质 专业教育课程 课程类别 专业基础课程 先修课程 植物学B、植物生理学A、生物化学B 学分/学时 2.0 / 32 理论学时 /实验学时 24 / 8 适用专业 林学 开课单位 农学院 课程负责人 江萍 审定日期 2022 年 10 月 一、课程简介 木材学是林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后续森林培育学、森林生态学、测树学和森 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先导课程。本课程是系统研究木材的形成、木材宏观构造和木材微观构造、木 材理化性质、木材力学性质、木材缺陷与木材检验等,以及结合珍贵木材树种收藏与识别、国内 外传统木工艺、木材之美等专题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深化对国家标准、世界标准的认识,同时 培养学生珍惜我国木材资源,尊崇中国学者及其贡献,强化爱国精神。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既可以掌握木材识别与鉴定基本技术、又可以使学生掌握木材加工 基本原理的理论课程,为学生继续学习相关专业课程奠定基础。对学生今后从事木材检验、家具 企业技术改进、木材进出口管理以及木竹材其复合新材料的研发、制造与应用等工作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 本课程有 3 个课程目标,具体如下: 目标 1:掌握树木的生长与木材的形成、树干的构造、幼龄材形成机理及木材的宏观构造。 了解我国木材资源的特点及应用现状和木材抽提物和木材的酸碱性对加工利用的影响;了解中国 传统木材工艺加工技艺,树立民族自信心,进一步理解中国工匠精神,增强爱国精神。了解木材 学研究中的新观点、新的研究动向,具备信息检索能力,使学生理解创新的紧迫感和使命感; 目标 2:掌握木材木材细胞和显微构造特点。通过实验获得求真务实,勤奋钻研的人文素养, 熟悉认识论和方法论、学术诚信的科学研究素质。 目标 3:掌握木材理化性质和木材细胞的主要化学成分与材性的特点,理解方法论在本课程 中的应用,了解木材的力学特征和木材缺陷,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历史思维和创新 思维,可以辩证地分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