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芳香烃(教学时数6) 7.1苯的结构 7.2苯衍生物的命名和异构现象 7.3苯及其衍生物的物理性质 7.4苯及其衍生物的反应 7.5苯环环上取代基的定位效应和规律 7.6芳烃的来源 7.7萘 7.8蒽和菲 7.9致癌烃 7.10富勒烯 【教学重点】苯的结构、亲电取代反应及其反应历程、取代基的定位规律、芳香性的判断 【教学难点】取代基的定位规律、芳香性的判断 【教学基本内容】苯的结构:芳香烃的物理性质: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一一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硝化 磺化、FC烷基化和F-C酰基化、氯甲基化)及其反应历程、加成反应(加氢、加氯)、氧化反应、芳烃 侧链上的反应:两类定位基、定位规律的理论解释及定位规律在合成上的应用:芳香族亲电取代反应中的 动力学和热力学控制。稠环芳烃一一萘的结构、萘的化学性质(卤代、硝化、磺化、F-C酰基化、氧化反
第七章 芳香烃(教学时数6) 7.1 苯的结构 7.2 苯衍生物的命名和异构现象 7.3 苯及其衍生物的物理性质 7.4 苯及其衍生物的反应 7.5 苯环环上取代基的定位效应和规律 7.6 芳烃的来源 7.7 萘 7.8 蒽和菲 7.9 致癌烃 7.10 富勒烯 【教学重点】苯的结构、亲电取代反应及其反应历程、取代基的定位规律、芳香性的判断。 【教学难点】取代基的定位规律、芳香性的判断。 【教学基本内容】苯的结构;芳香烃的物理性质;单环芳烃的化学性质——亲电取代反应(卤代、硝化、 磺化、F-C 烷基化和 F-C 酰基化、氯甲基化)及其反应历程、加成反应(加氢、加氯)、氧化反应、芳烃 侧链上的反应;两类定位基、定位规律的理论解释及定位规律在合成上的应用; 芳香族亲电取代反应中的 动力学和热力学控制。 稠环芳烃——萘的结构、萘的化学性质(卤代、硝化、磺化、F-C 酰基化、氧化反
应、还原反应):萘环上二元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芳香性—— -Huckel规则:芳香性的判断(轮烯、芳 香离子、并联环系)。 【习题】伍越寰等编《有机化学》第204页第2,3,5,9,10,13,14题。 第八章立体化学(教学时数6 8.1对映异构体和手性分子 8.2对映异构体的物理性质一光学活性 8.3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8.4对映异构体构型的表示法(DL法、R/S法) 8.5含一个以上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8.6含有其它(除了碳以外)手性原子的化合物 8.7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立体异构 8.8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 8.9对映体的化学性质 8.10立体化学的重要应用举例 【教学重点与难点】对映异构体及其构型的表示法 【教学基本内容】对映异构体和手性分子:对映异构体的物理性质一光学活性,旋光度:对映异构体构 的表示法①DL法、R/S法):含有其它(除了碳以外)手性原子的化合: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立体异构: 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对映体的化学性质
应、还原反应);萘环上二元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 芳香性——Hückel 规则;芳香性的判断(轮烯、芳 香离子、并联环系)。 【习题】伍越寰等编《有机化学》第 204 页第 2,3,5,9,10,13,14 题。 第八章 立体化学(教学时数6) 8.1 对映异构体和手性分子 8.2 对映异构体的物理性质—光学活性 8.3 含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8.4 对映异构体构型的表示法(D/L 法、R/S 法) 8.5 含一个以上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 8.6 含有其它(除了碳以外)手性原子的化合物 8.7 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立体异构 8.8 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 8.9 对映体的化学性质 8.10 立体化学的重要应用举例 【教学重点与难点】对映异构体及其构型的表示法 【教学基本内容】对映异构体和手性分子;对映异构体的物理性质—光学活性,旋光度;对映异构体构型 的表示法(D/L 法、R/S 法);含有其它(除了碳以外)手性原子的化合;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立体异构; 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对映体的化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