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工工资走势:1979一2010* 卢 锋 摘要:在有关中国农民工工资的文献中,农民工工资长期走势的研究仍付之 阙如。在系统收集、梳理有关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对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农民工工资 水平及其演变轨迹的定量估测表明:过去30余年,其名义货币工资以年均近10% 的速度增长;经用消费者价格指数调整的实际工资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农民工 与正式职工工资的比率呈先高后低走势。 关键词:农民工工资劳动力迁徙中国劳动力市场 作者卢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北京100871)。 一、引 言 经济现代化进程伴随着就业结构转型的普遍规律,表现为占劳动力绝大部分的 农业劳动力逐步转向非农部门就业。中国经济过去30多年的高增长,同样伴随着农 业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其中,除少数通过上大学、参军等途径进入城镇就业体系 外,数以亿计中国农民自发选择非农就业掀起的农民工浪潮波澜壮阔,成为推进这 个历史进程的基本力量。作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特殊概念,农民工“指户 籍身份还是农民、有承包土地,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 员”。①从经济学角度看,迁徙择业是行为主体对选择的行为预期收益与成本进行权 衡的结果,工资是影响农民工就业选择的重要变量。因此,观察过去30余年农民工 工资的演变轨迹,是理解中国农民工现象的重要环节。 现有文献较多考察人口特征、人力资本因素、社会网络、企业规模等因素对农 感谢陈思丞出色的助研工作,以及鞠兵、陈彧西、杨业伟、刘晓光等帮助收集整理 资料。特别感谢日本东京经济大学罗欢镇教授提供的多种农民工工资数据资料。本 文曾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开放宏观视角下中国就业增 长”研讨会上报告,感谢参会者的相关评论。感谢匿名审稿人提出的宝贵意见。 ①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年,第1页。 ·47· ?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中国农民工工资走势:1979—2010* 卢 锋 摘 要:在有关中国农民工工资的文献中,农民工工资长期走势的研究仍付之 阙如。在系统收集、梳理有关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对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农民工工资 水平及其演变轨迹的定量估测表明:过去30余年,其名义货币工资以年均近10% 的速度增长;经用消费者价格指数调整的实际工资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演变;农民工 与正式职工工资的比率呈先高后低走势。 关键词:农民工工资 劳动力迁徙 中国劳动力市场 作者卢锋,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北京 100871)。 一、引 言 经济现代化进程伴随着就业结构转型的普遍规律,表现为占劳动力绝大部分的 农业劳动力逐步转向非农部门就业。中国经济过去30多年的高增长,同样伴随着农 业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其中,除少数通过上大学、参军等途径进入城镇就业体系 外,数以亿计中国农民自发选择非农就业掀起的农民工浪潮波澜壮阔,成为推进这 个历史进程的基本力量。作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特殊概念,农民工 “指户 籍身份还是农民、有承包土地,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工资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 员”。① 从经济学角度看,迁徙择业是行为主体对选择的行为预期收益与成本进行权 衡的结果,工资是影响农民工就业选择的重要变量。因此,观察过去30余年农民工 工资的演变轨迹,是理解中国农民工现象的重要环节。 现有文献较多考察人口特征、人力资本因素、社会网络、企业规模等因素对农 · 74 · * ① 感谢陈思丞出色的助研工作,以及鞠兵、陈彧西、杨业伟、刘晓光等帮助收集整理 资料。特别感谢日本东京经济大学罗欢镇教授提供的多种农民工工资数据资料。本 文曾在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心 “开放宏观视角下中国就业增 长”研讨会上报告,感谢参会者的相关评论。感谢匿名审稿人提出的宝贵意见。 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年,第1页
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7期 民工工资的影响:①近年的论题主要集中于最低工资管制以及“民工荒”和工资上 涨问题。②这些研究大都以特定年份的工资调查数据作为对象进行分析,很少涉及 长期走势。即使有个别文献利用农村家庭人均收入构成及农村劳动力就业分布数据 估测了1987一2004年农民工年收入,③但方法相对简略,估计结果与同期全国范围 的抽样调查结果出入较大。 2004年,一则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工资12年仅增长68元的消息广为流 传。虽然这则资料原文是描述某一段时期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民工工资走势的,但 在后来的引用中,往往直接或间接地被用来概括更长时期全国农民工工资的演变趋 势。这则消息目前甚至成为概括我国农民工工资长期走势的最为流行和权威的表述, 不仅媒体经常引用,④学术论文也将其作为分析的前提或论据。⑤但经笔者多方考 察,却始终未能获得其确切来源。改革开放30多年农民工工资的长期走势究竟如 何?这一基本的事实性问题,在现有研究中并未引起足够关注。因此,本文试图在 系统搜集、梳理相关数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定量估测。 通过对各类文献和信息来源的搜集、梳理和甄别,我们最终获得以下几类工资 数据和资料。一是国家统计局农村调查系统(下面简称“农调队”)抽样调查提供的 全国范围的农民工工资数据,二是其他部门和机构提供的全国范围的农民工工资数 ①李晓峰、王晓方、高旺盛:《北京市农民工工资差异分解分析》,《农业经济问题》2010 年第2期;黄乾:《城市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及其工资效应》,《人口研究》2009年第3 期;姚俊:《流动就业类型与农民工工资收入一来自长三角制造业的经验数据》,《中 国农村经济》2010年第11期;刘林平、张春泥:《农民工工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 企业制度还是社会环境?一珠江三角洲农民工工资的决定模型》,《社会学研究》 2007年第3期;章元、陆铭:《社会网络是否有助于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水平?》,《管理 世界》2009年第3期。 ②丁守海:《劳动剩余条件下的供给不足与工资上涨一基于家庭分工的视角》,《中国社 会科学》2011年第5期:丁守海:《最低工资管制的就业效应分析一兼论〈劳动合同 法〉的交互影响》,《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 ③丁守海:《农民工工资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一项实证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6年第 4期。 ④白天亮:《四问劳动力价格上涨》,《人民日报》2008年2月25日,第13版;孙立平: 《“民工荒”能改变什么?》,《经济观察报》2004年7月26日。 ⑤唐双宁:《关于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初步思考》,《经济研究》2007年第9期:王仕 豪、张智勇:《制造业中农民工用工短缺:基于粘性工资的一种解释》,《中国人口科学》 2006年第2期;朱忠文、王红梅:《从“民工荒”看未来若干年农村劳动力的供求》,《统 计研究》2006年第2期;辜胜阻、李华:《以“用工荒”为契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中 国人口科学》2011年第4期;程名望:《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机理、动因与障碍一一 个理论框架与实证分析》,博士学位论文,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第86页;徐道稳: 《中国社会政策转型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开大学,2007年,第145页。 ·48· ?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民工工资的影响;① 近年的论题主要集中于最低工资管制以及 “民工荒”和工资上 涨问题。② 这些研究大都以特定年份的工资调查数据作为对象进行分析,很少涉及 长期走势。即使有个别文献利用农村家庭人均收入构成及农村劳动力就业分布数据 估测了1987—2004年农民工年收入,③ 但方法相对简略,估计结果与同期全国范围 的抽样调查结果出入较大。 2004年,一则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工工资12年仅增长68元的消息广为流 传。虽然这则资料原文是描述某一段时期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民工工资走势的,但 在后来的引用中,往往直接或间接地被用来概括更长时期全国农民工工资的演变趋 势。这则消息目前甚至成为概括我国农民工工资长期走势的最为流行和权威的表述, 不仅媒体经常引用,④ 学术论文也将其作为分析的前提或论据。⑤ 但经笔者多方考 察,却始终未能获得其确切来源。改革开放30多年农民工工资的长期走势究竟如 何?这一基本的事实性问题,在现有研究中并未引起足够关注。因此,本文试图在 系统搜集、梳理相关数据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定量估测。 通过对各类文献和信息来源的搜集、梳理和甄别,我们最终获得以下几类工资 数据和资料。一是国家统计局农村调查系统 (下面简称 “农调队”)抽样调查提供的 全国范围的农民工工资数据,二是其他部门和机构提供的全国范围的农民工工资数 · 84 · 中国社会科学 2012年第7期 ① ② ③ ④ ⑤ 李晓峰、王晓方、高旺盛:《北京市农民工工资差异分解分析》, 《农业经济问题》2010 年第2期;黄乾:《城市农民工的就业稳定性及其工资效应》, 《人口研究》2009年第3 期;姚俊:《流动就业类型与农民工工资收入———来自长三角制造业的经验数据》, 《中 国农村经济》2010年第11期;刘林平、张春泥:《农民工工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 企业制度还 是 社 会 环 境?———珠 江 三 角 洲 农 民 工 工 资 的 决 定 模 型》, 《社 会 学 研 究》 2007年第3期;章元、陆铭:《社会网络是否有助于提高农民工的工资水平?》, 《管理 世界》2009年第3期。 丁守海:《劳动剩余条件下的供给不足与工资上涨———基于家庭分工的视角》, 《中国社 会科学》2011年第5期;丁守海:《最低工资管制的就业效应分析———兼论 〈劳动合同 法〉的交互影响》,《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 丁守海:《农民工工资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一项实证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6年第 4期。 白天亮:《四问劳动力价格上涨》, 《人民日报》2008年2月25日,第13版;孙立平: 《“民工荒”能改变什么?》,《经济观察报》2004年7月26日。 唐双宁:《关于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初步思考》, 《经济研究》2007年第9期;王仕 豪、张智勇:《制造业中农民工用工短缺:基于粘性工资的一种解释》, 《中国人口科学》 2006年第2期;朱忠文、王红梅:《从 “民工荒”看未来若干年农村劳动力的供求》,《统 计研究》2006年第2期;辜胜阻、李华:《以 “用工荒”为契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中 国人口科学》2011年第4期;程名望:《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机理、动因与障碍———一 个理论框架与实证分析》,博士学位论文,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第86页;徐道稳: 《中国社会政策转型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开大学,2007年,第145页
中国农民工工资走势:1979一2010 据,三是特定专题研究项目提供的局部范围的农民工工资数据,四是各类研究人员 提供的个体农民工工资访谈数据。仔细甄别和梳理200多项零星的定量信息,可以 对过去30余年农民工工资的演变轨迹,提供一个初步的统计描述。 本文以下部分结构安排如下:第二节,报告和讨论国家统计局农调队及其他机构 提供的1993年至2010年间36个年度的抽样调查数据。①第三节,报告和讨论59个 局部地区农民工工资抽样调查和统计数据。第四节,介绍140多项个体农民工工资 资料和数据。第五节,汇总各类资料,得到30余年农民工名义平均工资的时间序列 数据,观察农民工实际工资演变轨迹,并将其与正式职工进行比较。第六节是结语。 二、全国农民工工资抽样调查数据 全国范围的农民工工资数据资料,主要由国家统计局农调队、国家人力资源和 社会保障部(下面简称“人社部”)及其前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以及农业部农村政 策研究中心等机构统计和提供。农调队较多发布这方面数据。下面分“农调队全国 数据”和“其他来源全国数据”,依次讨论。 我们收集到的农调队有关农民工工资调查数据系列始自1995年,截至2010年, 其中缺少1999年和2000年的数据,共14个年度数据。表1报告了国家统计局农调 队提供的全国范围的农民工工资资料。1995一1998年的原始数据为打工人员年收 入,为便于进行可比讨论,也参考其他有关研究处理方法,本文对年收入统一采用 10个月,将其折算为月工资收入。② 表1国家统计局农调队的全国农民工工资的调查数据(1995一2010) 年份 月工资(元) 说明 1995 495 据统计局农调总队对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缺西藏)的161万农户、328万个 农村劳动力抽样调查,1996年外出劳动力年收入为5896元,比上年增长 1996 590 19.1%.③ 据统计局农调总队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800多个县的6万多农户、约15万个 1997 460 农村劳动力抽样调查,转移劳动力的年均收入达到4600多元,④ 1998 587 据统计局农调总队1997年和1998年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和流动就业状况专项调查, 1998年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劳均年收入为5870.05元。⑤ ①有的年份不同机构提供多个抽样调查样本,所以年度样本数大于这一时期年份数。 ②农民务工时间应具有弹性,不同行业工作时间可能存在差别,不过年度收入与月工资 仍可能具有显著联系。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整理相关数据,这里采用的仅是一种筒略处 理方法,其他研究可根据本文整理的原始资料,采用另外适当方法加以处理。 ③范小玉:《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调研世界》1997年第6期。 ④范小玉:《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调查》,《调研世界》1998年第8期。 ⑤刘建进:《1997一1998年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及流动状况》,《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 2》,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49· ?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据,三是特定专题研究项目提供的局部范围的农民工工资数据,四是各类研究人员 提供的个体农民工工资访谈数据。仔细甄别和梳理200多项零星的定量信息,可以 对过去30余年农民工工资的演变轨迹,提供一个初步的统计描述。 本文以下部分结构安排如下:第二节,报告和讨论国家统计局农调队及其他机构 提供的1993年至2010年间36个年度的抽样调查数据。① 第三节,报告和讨论59个 局部地区农民工工资抽样调查和统计数据。第四节,介绍140多项个体农民工工资 资料和数据。第五节,汇总各类资料,得到30余年农民工名义平均工资的时间序列 数据,观察农民工实际工资演变轨迹,并将其与正式职工进行比较。第六节是结语。 二、全国农民工工资抽样调查数据 全国范围的农民工工资数据资料,主要由国家统计局农调队、国家人力资源和 社会保障部 (下面简称 “人社部”)及其前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以及农业部农村政 策研究中心等机构统计和提供。农调队较多发布这方面数据。下面分 “农调队全国 数据”和 “其他来源全国数据”,依次讨论。 我们收集到的农调队有关农民工工资调查数据系列始自1995年,截至2010年, 其中缺少1999年和2000年的数据,共14个年度数据。表1报告了国家统计局农调 队提供的全国范围的农民工工资资料。1995—1998年的原始数据为打工人员年收 入,为便于进行可比讨论,也参考其他有关研究处理方法,本文对年收入统一采用 10个月,将其折算为月工资收入。② 表1 国家统计局农调队的全国农民工工资的调查数据 (1995—2010) 年 份 月工资 (元) 说 明 1995 495 1996 590 据统计局农调总队对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 (缺西藏)的16.1万农户、32.8万个 农村劳动力抽样调查 ,1996 年外出劳动力年收入为 5896 元,比上年增长 19.1%。③ 1997 460 据统计局农调总队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800多个县的6万多农户、约15万个 农村劳动力抽样调查,转移劳动力的年均收入达到4600多元。④ 1998 587 据统计局农调总队1997年和1998年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和流动就业状况专项调查, 1998年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劳均年收入为5870.05元。⑤ · 94 · 中国农民工工资走势:1979—2010 ① ② ③ ④ ⑤ 有的年份不同机构提供多个抽样调查样本,所以年度样本数大于这一时期年份数。 农民务工时间应具有弹性,不同行业工作时间可能存在差别,不过年度收入与月工资 仍可能具有显著联系。本文的主要目的是整理相关数据,这里采用的仅是一种简略处 理方法,其他研究可根据本文整理的原始资料,采用另外适当方法加以处理。 范小玉:《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调研世界》1997年第6期。 范小玉:《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调查》,《调研世界》1998年第8期。 刘建进: 《1997—1998年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及流动状况》, 《中国农村发展研究报告 2》,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
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7期 续表1 年份 月工资(元) 说明 2001 644 “图5一1农民工的月给(元/人)的推移与地域比较”。① 2002 640 2003年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平均收入690元左右,比上年增加50元左右.② 2003 690 据统计局农调总队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68万个农村住户抽样调查,2004年 2004 780 农民工外出务工的月平均收入为780元,③ 2005 861 2006年外出务工农民的月收入946元,比上年增加85元。④ 2006 946 2007 1060 外出务工月工资水平1060元.⑤ 2008 1205 外出务工月工资水平1205元。⑥ 2009 1417 农民工月平均收入1417元。⑦ 2010 1690 农民工月均收入达到1690元。⑧ (元/月)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星墨室墨置景高晨易有晶美家爱景年) 图1国家统计局农调队数据中全国农民工工资的演变(1995一2010) 资料来源:同表1。 ①踡善平:农村加5都市ヘ:1亿3000德人四农民大移动》(《从农村到城市:1.3亿农民大迁 徙》),东京:岩波书店,2009年。 ②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2003年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1亿人》,《调研世 界》2004年第4期。 ③农民工城市贫困项目课题组:《农民工生活状况、工资水平及公共服务:对北京、广 州、南京、兰州的调查》,《改革》2008年第7期。 ④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2006年全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继续增加》,《调研 世界》2007年第4期。 ⑤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2008年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北京:中国统计 出版社,2008年。 ⑥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2009年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北京:中国统计 出版社,2009年。 ⑦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2010年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北京:中国统计 出版社,2010年。 ⑧徐博:《为了242亿农民工的福社一我国农民工工作取得新进展》,《新华网》,2011 年2月12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2/12/c_13729271.htm. ·50· ?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续表1 年 份 月工资 (元) 说 明 2001 644 “图5—1 农民工的月给 (元/人)的推移与地域比较”。① 2002 640 2003 690 2003年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平均收入690元左右,比上年增加50元左右。② 2004 780 据统计局农调总队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6.8万个农村住户抽样调查,2004年 农民工外出务工的月平均收入为780元。③ 2005 861 2006 946 2006年外出务工农民的月收入946元,比上年增加85元。④ 2007 1060 外出务工月工资水平1060元。⑤ 2008 1205 外出务工月工资水平1205元。⑥ 2009 1417 农民工月平均收入1417元。⑦ 2010 1690 农民工月均收入达到1690元。⑧ 图1 国家统计局农调队数据中全国农民工工资的演变 (1995—2010) 资料来源:同表1。 · 05 · 中国社会科学 2012年第7期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踡善平:《农村から都市へ:1亿3000蓚人の农民大移动》 (《从农村到城市:1.3亿农民大迁 徙》),东京:岩波书店,2009年。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2003年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1亿人》,《调研世 界》2004年第4期。 农民工城市贫困项目 课 题 组: 《农 民 工 生 活 状 况、工资水平及公共服务:对 北 京、广 州、南京、兰州的调查》,《改革》2008年第7期。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2006年全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继续增加》,《调研 世界》2007年第4期。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 《2008年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北京:中国统计 出版社,2008年。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 《2009年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北京:中国统计 出版社,2009年。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 《2010年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北京:中国统计 出版社,2010年。 徐博:《为了2.42亿农民工的福祉———我国农民工工作取得新进展》, 《新华网》,2011 年2月12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02/12/c_13729271.htm.
中国农民工工资走势:1979一2010 图1显示,20世纪90年代中期,农民工现价月收入平均数大约在500元上下, 随后7一8年中农民名义工资增长较慢,2001一2003年增长到640一690元,即前期 7一8年共增长150元左右。此后工资较快增长,2007年超过1000元,2010年达到 1690元,即后期7一8年共增长1000元上下。 表2报告了20多项其他部门和机构统计的全国范围的农民工工资数据,统计报 告方包括人社部及其前身、中国人民银行、农业部农村政策研究中心等,另外也有 学术机构与银行合作调查或独立进行课题调查,而提供的全国范围的农民工工资统 计结果.①20多个年度抽样调查数据起始于1993年,截至2009年,1995一1999年 没有数据。 表2其他来源中全国范围农民工工资调查数据(1993一2009年间部分年份) 年份月工资(元) 资料来源和说明 据中国农业银行总行调查系统在1993年12月底至1994年1月底对26省600多个县的 1993 365 14343个农户调查,1993年农村外出打工人员平均年收入为3649.33元.② 1994 341 据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在1994年12月至1995年4月间对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 318个农村固定观察点村庄调查,男女外出劳动力加权平均年收入为34086元,③ 据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在1994年11月至1995年4月对29个省市自治区的318个 1994 342 固定观察点村庄问卷调查,外出劳动力1994年人均年收入为3421.68元。④ 据1995年1月劳动部就业司组织对四川、广东、湖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北、 1994 448 甘肃等省4000个农户调查,1994年在外劳动力人均年收入为4481元。⑤ 2000 617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2000年4个季度农民工状态调查.⑥ 2001 550 据农业部固定观察点调查,2001年外出劳动力人均年收入为5597元。⑦ 2001 586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2001年4个季度农民工状态调查.⑧ 2002 679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2002年4个季度农民工状态调查.⑨ ①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于20世纪90年代,利用中国农业银行全国范围农户 调查系统进行的调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2008年第二次“中国社会状况 综合调查”,对28个省市自治区134个县(市、区)的调查。 ②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统计司:《1993年中国农村 经济发展年度报告一兼析1994年发展趋势》,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③张晓辉等:《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中性别因素的影响》,《调研世界》1997年第2期。 ④赵长保、陈良彪:《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中国农业年鉴1996》,北京:中国农业 出版社,1996年。 ⑤翟燕立:《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与流动状况调查分析报告》,《中国劳动科学》1996年第 1期。 ⑥⑧⑨踡善平:农村加5都市ヘ:1亿3000蓚人D农民大移动》(《从农村到城市:13亿农民大迁 徙》)。 ⑦陈良彪、张晓辉:《最新报告:2002年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超过9400万人》,《北京农 业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51· ?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All rights reserved.http://www.cnki.net
图1显示,20世纪90年代中期,农民工现价月收入平均数大约在500元上下, 随后7—8年中农民名义工资增长较慢,2001—2003年增长到640—690元,即前期 7—8年共增长150元左右。此后工资较快增长,2007年超过1000元,2010年达到 1690元,即后期7—8年共增长1000元上下。 表2报告了20多项其他部门和机构统计的全国范围的农民工工资数据,统计报 告方包括人社部及其前身、中国人民银行、农业部农村政策研究中心等,另外也有 学术机构与银行合作调查或独立进行课题调查,而提供的全国范围的农民工工资统 计结果。① 20多个年度抽样调查数据起始于1993年,截至2009年,1995—1999年 没有数据。 表2 其他来源中全国范围农民工工资调查数据 (1993—2009年间部分年份) 年 份 月工资 (元) 资料来源和说明 1993 365 据中国农业银行总行调查系统在1993年12月底至1994年1月底对26省600多个县的 14343个农户调查,1993年农村外出打工人员平均年收入为3649.33元。② 1994 341 据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在1994年12月至1995年4月间对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 318个农村固定观察点村庄调查,男女外出劳动力加权平均年收入为3408.6元。③ 1994 342 据农村固定观察点办公室在1994年11月至1995年4月对29个省市自治区的318个 固定观察点村庄问卷调查,外出劳动力1994年人均年收入为3421.68元。④ 1994 448 据1995年1月劳动部就业司组织对四川、广东、湖 北、江 苏、安 徽、山 东、河 北、 甘肃等省4000个农户调查,1994年在外劳动力人均年收入为4481元。⑤ 2000 617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2000年4个季度农民工状态调查。⑥ 2001 550 据农业部固定观察点调查,2001年外出劳动力人均年收入为5597元。⑦ 2001 586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2001年4个季度农民工状态调查。⑧ 2002 679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2002年4个季度农民工状态调查。⑨ · 15 · 中国农民工工资走势:1979—2010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于20世纪90年代,利用中国农业银行全国范围农户 调查系统进行的调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的2008年第二次 “中国社会状况 综合调查”,对28个省市自治区134个县 (市、区)的调查。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统计司:《1993年中国农村 经济发展年度报告———兼析1994年发展趋势》,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张晓辉等:《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中性别因素的影响》,《调研世界》1997年第2期。 赵长保、陈良彪:《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 《中国农业年鉴1996》,北京:中国农业 出版社,1996年。 翟燕立:《中国农村劳动力就业与流动状况调查分析报告》,《中国劳动科学》1996年第 1期。 ⑧⑨ 踡善平:《农村から都市へ:1亿3000蓚人の农民大移动》 (《从农村到城市:1.3亿农民大迁 徙》)。 陈良彪、张晓辉:《最新报告:2002年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超过9400万人》, 《北京农 业职业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