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师范大学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120103 专业名称:工程管理 二、专业简介 工程管理是工程技术与管理学交叉的复合性专业。主要培养具备管理学、经 济学和上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并且 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能在工程 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需要满足国家、行业与技术发展的多重需要,能够 在工程策划、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运营与维护、工程投资与融 资、房地产、工程造价管理与咨询、建设工程监理等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 工程实施全过程各个环节的相关技术与管理工作,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我校1988年开始招收“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专科生,1999年开始招收“土 木工程”专业本科生,2004年开始招收“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依托土木工 程和工程管理专业,2014年获批“土木水利”工程预士专业学位类别授权点, 2018年获批“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三、培养目标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 发展,掌握土木工程或其他工程领域的技术知识,掌握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 经济和法律等基础知识,具备较高的专业综合素质与能力,具有职业道德、创新 精神和国际视野,能够在土木工程或其他工程领域从事全过程工程管理的高素质 专门人才。 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可报考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国家职业资 格,能够在建设工程的勒察、设计、施工、监理(项目管理)、投资、造价咨询 等领域和房地产领域的企事业单位、相关政府部门从事工程管理及相关工作。 本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应达到的培养目标为: 目标1: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管理学、经济和法律等方面 的知识,识别、表达、分析复杂工程管理问题,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管理问题
信阳师范大学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120103 专业名称:工程管理 二、专业简介 工程管理是工程技术与管理学交叉的复合性专业。主要培养具备管理学、经 济学和土木工程技术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并且 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能在工程 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需要满足国家、行业与技术发展的多重需要,能够 在工程策划、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运营与维护、工程投资与融 资、房地产、工程造价管理与咨询、建设工程监理等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 工程实施全过程各个环节的相关技术与管理工作,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我校 1988 年开始招收“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专科生,1999 年开始招收“土 木工程”专业本科生,2004 年开始招收“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依托土木工 程和工程管理专业,2014 年获批“土木水利”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类别授权点, 2018 年获批“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三、培养目标 工程管理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 发展,掌握土木工程或其他工程领域的技术知识,掌握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管理、 经济和法律等基础知识,具备较高的专业综合素质与能力,具有职业道德、创新 精神和国际视野,能够在土木工程或其他工程领域从事全过程工程管理的高素质 专门人才。 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可报考建造师、造价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等国家职业资 格,能够在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项目管理)、投资、造价咨询 等领域和房地产领域的企事业单位、相关政府部门从事工程管理及相关工作。 本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 5 年左右应达到的培养目标为: 目标 1: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管理学、经济和法律等方面 的知识,识别、表达、分析复杂工程管理问题,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管理问题
的解决方案,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目标2:能够使用现代工具,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 进行研究。 目标3:能够评价工程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环境和可持 续发展的影响,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目标4:具有较强的沟通、项目管理、团队协作能力。 目标5: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四、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经过4年专业培养,应达到如下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 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 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 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 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 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 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 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 应承担的贵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 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贵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
的解决方案,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目标 2:能够使用现代工具,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 进行研究。 目标 3:能够评价工程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环境和可持 续发展的影响,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目标 4:具有较强的沟通、项目管理、团队协作能力。 目标 5: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四、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经过 4 年专业培养,应达到如下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 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 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 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 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 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 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 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 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 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
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 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 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 力。 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 华业要求 指标点 1.工在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 11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所窝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和应用 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 能力 工程问题。 12学极工程科学、管理学、经济、法律、信息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 2.1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与归纳复 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 杂工程问题, 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 22能够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建模、表达与分析,获得有效结论。 柱问题。以获得有改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外设计针 对复杂工问题的解决方案,设 3.1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工程常求的 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那件》 构、构件、节点及其施工工艺流程。 炎工艺流柱.,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 32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感社会、健康、安全、法律。 体现创斯意识。考虑社会、健康」 文化以及环境等国素。 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国素 4.研究:能够惑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 学方法对身杂工程问激进行研完 41能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并设 包括设计验、分析与解释数据、 什给方鉴 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线 42能够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道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 5.1能妙针对复杂工柱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术、资源 观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 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 52能够对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极,并理解其局限性。 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 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 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 力。 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 毕业要求 指标点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 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 工程问题。 1.1 具备解决复杂工程问题所需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和应用 能力。 1.2 掌握工程科学、管理学、经济、法律、信息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 所需的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 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 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 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与归纳复 杂工程问题。 2.2 能够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建模、表达与分析,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 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 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 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 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 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 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工程需求的结 构、构件、节点及其施工工艺流程。 3.2 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 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 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 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 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 论。 4.1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并设 计实验方案。 4.2 能够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 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 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 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 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 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 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 5.2 能够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并理解其局限性
6.工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管理 相关背景知识选行合理分析,评价 6.1能够基于工位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工柱实残和复弃 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 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理解 决方堂对社会、维康、安全、法律 工程师应承担的黄任。 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条担的 黄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 71能够理解和讲价针对复杂工在问题的工柱实残对环境、社会可 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 续发展的影响。 环境、社会可拌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想草:具有人文社会科学者 养、社会青任感。能够在工程实戏 81县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青任感,能够在复杂工栏实我中理 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 解并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范,展行黄任。 9.个人和国队:能够在多学科景下 9.1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把个体、国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 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度 筒色。 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复奔工往问题与业 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 交流向括授写报导和语计文移 10.1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 陈述发吉、清晰表达回应指令 102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文化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 文化骨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接工柱管理 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子 11理解并楼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 应用 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具有白主学习和终身 12.1具有白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造应发展的能 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 展的能力。 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支撑的矩阵图 毕业要求 持养目标1 培养日标2 培养目标3 培养日标4 培养月标5 1.工柱知识 2.问题分析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4研完 5.使用现代工具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管理 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 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 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 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 责任。 6.1 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工程实践和复杂 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理解 工程师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 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 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 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 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 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 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 范,履行责任。 8.1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复杂工程实践中理 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 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 负责人的角色。 9.1 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 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 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 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 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 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 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 流。 10.2 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 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 科环境中应用。 11.1 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 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 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 展的能力。 12.1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 力。 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支撑的矩阵图 毕业要求 培养目标 1 培养目标 2 培养目标 3 培养目标 4 培养目标 5 1.工程知识 √ 2.问题分析 √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 4.研究 √ 5.使用现代工具 √
6.工与社会 7.环境和可持发展 8职业规范 9.个人和团队 10.沟通 11.项目管理 12.终身学习 备注:华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用“√”表示 五、专业核心课程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核心课程: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工 程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施工、工程 安全与环境保护、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建设法规、房屋建筑学、BM技术应 用。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材料力学实验、上力学实验、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认 识实习、工程测量实习、生产实习、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工程招投标课程设计、工程估价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等。 六、学制和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基于4年学制制订教学计划。在校学习年限3-8年,提前或 推迟毕业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七、毕业最低学分与授予学位类别 毕业学分:180学分。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位。 八、课程结构及学分构成 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结构及学分构成表 占总学 课在姑构(学分) 春注 的比例% 通识教有平台谋程 23.4 幕平台或青业基础平台 课程中 学科基础平台误程 16 8.9
6.工程与社会 √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 8.职业规范 √ 9.个人和团队 √ 10.沟通 √ 11.项目管理 √ 12.终身学习 √ 备注: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用“√”表示。 五、专业核心课程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核心课程:工程项目管理、工程经济学、工程合同管理、工程造价管理、工 程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施工、工程 安全与环境保护、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建设法规、房屋建筑学、BIM 技术应 用。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材料力学实验、土力学实验、土木工程材料实验、认 识实习、工程测量实习、生产实习、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土木工程施工课程设计、工程招投标课程设计、工程估价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等。 六、学制和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 4 年,基于 4 年学制制订教学计划。在校学习年限 3-8 年,提前或 推迟毕业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七、毕业最低学分与授予学位类别 毕业学分:180 学分。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位。 八、课程结构及学分构成 工程管理专业课程结构及学分构成表 课程结构(学分) 学分 占总学 分 的比例% 备注 必修课 (115 学分) 通识教育平台课程 42 23.4 根据专业性质设置,少于规 定学分的,其学分移至学科 基础平台或专业基础平台 课程中 学科基础平台课程 16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