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师范大学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081006T 专业名称:道路桥粱与渡河工程 二、专业简介 道路桥粱与渡河工程是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所设置的特设专业,主要为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专业以理论分析为基本研究方法,较多应用数学及力学,注重理论分析与 实践经验相结合。主干学科有道路工程学、桥粱工程学、隧道工程学等,主要涵 盖道路、桥梁、隧道等结构的勘测、设计和施工的基本理论与应用技术。本专业 就业领域主要为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养护与管理等。 我校1988年开始招收“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专科生,1999年开始招收“土 木工程”专业本科生,2004年开始招收“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2019年开始 招收“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本科生。本专业是我校“土木水利”工程硕士 专业学位类别授权点、“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的重要支撑。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具备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道路桥梁与渡 河工程的相关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能胜任道路、桥梁 隧道等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具有较好基础理论、较宽厚专业知识和良好实 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具有一定国际视野,能够面向未来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5年左右应达到的培养目标为: 目标1: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分 析复杂工程问题,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目标2:能够使用现代工具,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 进行研究。 目标3:能够评价工程方案对社会、使康、安全、法律、文化、环境和可持 续发展的影响,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目标4:具有较强的沟通、项目管理、团队协作能力
信阳师范大学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081006T 专业名称: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二、专业简介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是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所设置的特设专业,主要为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维护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专业以理论分析为基本研究方法,较多应用数学及力学,注重理论分析与 实践经验相结合。主干学科有道路工程学、桥梁工程学、隧道工程学等,主要涵 盖道路、桥梁、隧道等结构的勘测、设计和施工的基本理论与应用技术。本专业 就业领域主要为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养护与管理等。 我校 1988 年开始招收“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专科生,1999 年开始招收“土 木工程”专业本科生,2004 年开始招收“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生,2019 年开始 招收“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本科生。本专业是我校“土木水利”工程硕士 专业学位类别授权点、“土木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的重要支撑。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具备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道路桥梁与渡 河工程的相关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能胜任道路、桥梁、 隧道等工程的设计、施工与管理,具有较好基础理论、较宽厚专业知识和良好实 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具有一定国际视野,能够面向未来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在毕业后 5 年左右应达到的培养目标为: 目标 1: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分 析复杂工程问题,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目标 2:能够使用现代工具,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 进行研究。 目标 3:能够评价工程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环境和可持 续发展的影响,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目标 4:具有较强的沟通、项目管理、团队协作能力
目标5: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四、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经过4年专业培养,应达到如下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 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 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间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 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 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 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 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 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 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 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贵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 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 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 中应用
目标 5: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四、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经过 4 年专业培养,应达到如下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 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 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 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 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 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 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 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 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 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 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 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 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 力。 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 指标 1,1具各解决复杂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问题所需的数学、物理等自然 1.工程如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 科学知识和应用能力。 学、工柱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 1.2掌授理论力学、材科力孕、结构力学、道路工程材科、测量学 复杂工程问题, 结构设计原理、土魔学与土力学、路基路面工程、基出工程、桥梁工 柱、道路物测设计等解决复杂道路桥梁与淀河工柱问题所雪的基础 识和应用能力。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利 2.1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与归纳复 学和工柱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 杂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问题。 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臭杂工 22能够对复杂道路桥梁与淀河工程问题进行建模、表选与分析,疾 程问题。以获得有改结论。 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染方米,修够设计什 对复杂工程题的银决方设 3.1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道路桥梁与波 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郎件 河工程需求的特构、构件、节成及其工工艺流。 或工艺流在,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 32能够在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感社会、健康、安全、法律 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 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安全、法徐、文化以及环境等国素。 4研:能够于科堂原理并用 科学方法对复杂工问题进行研 4.1能够基于料学原理并米用科学方法对臭杂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完,包括设计实险、分析与解释数 题造行分析并设计实验方策。 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数 4.2能够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的结论。 5.役用理代工其:能够针对复套工 位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拾当的 5.1能够针对复杂道路桥梁与渡河工柱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拾 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 的技术,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 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往问题的 5,2能够对复杂工柱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权,并理解其局限性 覆制与模权。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 背茶知识进行合理分新,价专 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 6.1能够基于道路桥与渡河工柱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 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策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 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 化的影响,理解工程师应承担的贡任。 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贵 7,环境和可特续发展:能够理解和 评价针对复杂工柱问题的工在实 7.1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道路桥果与渡河工在问题的工柱实残 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及的影响。 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限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8.1其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青任感,能够在复杂道路桥梁与淀 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河工程实残中理解并遵守工程积业道德和规范,展行责任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 力。 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 毕业要求 指标点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 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 复杂工程问题。 1.1 具备解决复杂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问题所需的数学、物理等自然 科学知识和应用能力。 1.2 掌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道路工程材料、测量学、 结构设计原理、土质学与土力学、路基路面工程、基础工程、桥梁工 程、道路勘测设计等解决复杂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问题所需的基础知 识和应用能力。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 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 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工 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2.1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与归纳复 杂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问题。 2.2 能够对复杂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问题进行建模、表达与分析,获 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 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 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 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 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 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 能够设计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道路桥梁与渡 河工程需求的结构、构件、节点及其施工工艺流程。 3.2 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 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 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 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 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 的结论。 4.1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问 题进行分析并设计实验方案。 4.2 能够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杂工 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 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 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 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 能够针对复杂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 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 5.2 能够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并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 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 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 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 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 任。 6.1 能够基于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 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 化的影响,理解工程师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 评价针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 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 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 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 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 8.1 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复杂道路桥梁与渡 河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 范,展行责任。 ?个人和队:能在多学科背苦 下的团队中承把个体、团队成黄以 9.1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把个休、团队成黄以及负责人的 角色。 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 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利 文流 包括携写报告和设计文棉 10,1能够就复杂道路桥采与渡河工程问与业界网行及社会公众造 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10.2具备一定的国际税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翼 文化骨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月整理:理醒并堂提工程管理 原理与济决策方法, 并能在多学 11.1理解并掌提工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科坏境中 应用」 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 学习的意识,有不新学习和造应发 12.1具有自主学可和终身学可的意识,有不断学可和造应发展的能 展的能力, 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支撑的矩阵图 毕业要求 培养目标1 培养目标2 格春目标3培养目标4培养目标5 1.工知识 √ 2.问题分析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4.所完 5.使用现代工具 6.工程与社会 √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8.职业规范 9.个人和国秋 10.沟通 11.项日管理 12.终身学习 备注:华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用“√”表示
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 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 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 及负责人的角色。 9.1 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 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 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 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 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 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 能够就复杂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 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10.2 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 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 科环境中应用。 11.1 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 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 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 展的能力。 12.1 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 力。 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支撑的矩阵图 毕业要求 培养目标 1 培养目标 2 培养目标 3 培养目标 4 培养目标 5 1.工程知识 √ 2.问题分析 √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 4.研究 √ 5.使用现代工具 √ 6.工程与社会 √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 8.职业规范 √ 9.个人和团队 √ 10.沟通 √ 11.项目管理 √ 12.终身学习 √ 备注: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用“√”表示
五、专业核心课程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核心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工程弹性力学、土质学与土力 学、道路工程材料、工程地质、交通土建制图、测量学、工程经济与管理、水力 学与桥涵水文、基础工程、混凝上结构设计原理、钢与组合结构设计原理、路基 路面工程、道路勘测设计、高速公路营运管理与养护技术、公路施工组织与概预 算、路面养护管理系统、桥梁工程、隧道工程。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习包括道路与桥梁工程认识实习、工程地质实习 测量实习、勘测实习、路基路面实习、桥粱工程实习等。课程设计包括混凝土结 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桥梁工 程课程设计、公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六、学制和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基于4年学制制订教学计划。在校学习年限38年,提前或 推迟毕业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七、毕业最低学分与授予学位类别 毕业学分:180学分。 授予学位:工学学位。 八、课程结构及学分构成 道路桥梁与渡河专业课程结构及学分构成表 课程姑构(学分) 分 合 备注 通识教育平台课祖 42 23.3 定学分的,其学分移至学科 (e) 中台专业基础平 学科基础平台课程 17 9.4 专业基础平台课程 59.5 33.1 通识教育平台误程 2 1.1公共艺米课短2学分 法终误 修课 专业拓展平台课程 41.5 23.1 (62.5学分) 任 专业括展平台课相 5.6 任意性选修(包含全校公 选修课和 素质拓展平合课程 8 4.4 文理又选修≥4学分 合计 180 100
五、专业核心课程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核心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工程弹性力学、土质学与土力 学、道路工程材料、工程地质、交通土建制图、测量学、工程经济与管理、水力 学与桥涵水文、基础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与组合结构设计原理、路基 路面工程、道路勘测设计、高速公路营运管理与养护技术、公路施工组织与概预 算、路面养护管理系统、桥梁工程、隧道工程。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习包括道路与桥梁工程认识实习、工程地质实习、 测量实习、勘测实习、路基路面实习、桥梁工程实习等。课程设计包括混凝土结 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路基路面工程课程设计、桥梁工 程课程设计、公路施工组织与概预算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六、学制和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 4 年,基于 4 年学制制订教学计划。在校学习年限 3-8 年,提前或 推迟毕业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七、毕业最低学分与授予学位类别 毕业学分:180 学分。 授予学位:工学学位。 八、课程结构及学分构成 道路桥梁与渡河专业课程结构及学分构成表 课程结构(学分) 学分 占总学分 的比例% 备注 必修课 (117.5 学分) 通识教育平台课程 42 23.3 根据专业性质设置,少于规 定学分的,其学分移至学科 基础平台或专业基础平台 课程中 学科基础平台课程 17 9.4 专业基础平台课程 59.5 33.1 选修课 (62.5 学分) 限制 性选 修课 通识教育平台课程 2 1.1 公共艺术课程 2 学分 专业拓展平台课程 41.5 23.1 任意 性选 修课 专业拓展平台课程 10 5.6 任意性选修课(包含全校公 共选修课和专业任选课); 含跨专业修读 8 学分,其中 文理交叉选修≥4 学分 素质拓展平台课程 8 4.4 合计 180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