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G -01B 压力管道安装工程长输管道施工工艺 版本:B版 钢管具有一定的弹性,当吊装或安装时,会产生一定的挠度。当跨度较 大时为使管道安装后处于在平直状态,则在管道安装前,先予弯曲,弯曲最 大值为Δmax=1/2LsinΦ △max_最大弯曲度值(cm) L一跨距(cm) Φ一管道在相邻两支点间的最大角度 6.1.3管桥跨越法 管桥跨越法是将管道敷设在河床内自建的排架或立柱上,管的跨度和高 度在通航的河道上应符合《全国内河通航标准》的规定,在计算跨距时,跨 距的大小取决于管材的强度,管道截面的刚度,外荷载的大小,管道允许的 最大跨度和坡度等条件。 6.2水下铺设法 管道在水下穿过水域时,通常采用倒虹吸管和近似平行于河底地形 的弹性敷设,其施工除顶管法外一般都为埋设,对于掩埋铺设在专门开挖出 来的河底管沟中的水下管线,在施工过程中其流程为: 测量放线→管沟开挖→管线的连接→运管及下管→固定→试压→回填 岸上连通 6.2.1不断流水下沟槽开挖 开挖前,在管线上端各设置一副中线岸标,并在开挖过程中随时用仪器 测量,以保证沟槽方向和高程的准确 在通航的河道中可采用挖泥船开挖土方,在挖泥船上安装水力冲射设 备,这种设备在开挖松软土甚为有效,若河床为岩石性土层,则应用水下爆 破方法开挖。 11
YG -01B 压力管道安装工程长输管道施工工艺 版本:B 版 11 钢管具有一定的弹性,当吊装或安装时,会产生一定的挠度。当跨度较 大时为使管道安装后处于在平直状态,则在管道安装前,先予弯曲,弯曲最 大值为Δmax=1/2LsinΦ Δmax—最大弯曲度值(cm) L—跨距(cm) Φ—管道在相邻两支点间的最大角度 6.1.3 管桥跨越法 管桥跨越法是将管道敷设在河床内自建的排架或立柱上,管的跨度和高 度在通航的河道上应符合《全国内河通航标准》的规定,在计算跨距时,跨 距的大小取决于管材的强度,管道截面的刚度,外荷载的大小,管道允许的 最大跨度和坡度等条件。 6.2 水下铺设法 管道在水下穿过水域时,通常采用倒虹吸管和近似平行于河底地形 的弹性敷设,其施工除顶管法外一般都为埋设,对于掩埋铺设在专门开挖出 来的河底管沟中的水下管线,在施工过程中其流程为: 测量放线→管沟开挖→管线的连接→运管及下管→固定→试压→回填 →岸上连通。 6.2.1 不断流水下沟槽开挖 开挖前,在管线上端各设置一副中线岸标,并在开挖过程中随时用仪器 测量,以保证沟槽方向和高程的准确。 在通航的河道中可采用挖泥船开挖土方,在挖泥船上安装水力冲射设 备,这种设备在开挖松软土甚为有效,若河床为岩石性土层,则应用水下爆 破方法开挖
YG -01B 压力管道安装工程长输管道施工工艺 版本:B版 6.2.2可断流水下沟槽开挖 主要有:1、绕流法;2、围堰法。 6.2.3管沟开挖,经复测无误后,即可定位和铺管。可断流开挖的管沟,铺 管工作和一般正常施工相差不大。对于不断流开挖的管沟,运管和定位均较 陆上施工复杂。沟槽挖好后,如河道较浅时,常在管线的两侧或下游一侧, 将木桩按管线的外皮位置打入河底作为铺管时的定位依据,定位桩间距在20 米左右。在定位桩上应标出高程。若河床较深或河底土质坚硬时,也可设浮 标在其间联线定位。同时岸上已连接的管子要进行第一次水压试验,并应完 成防腐绝缘,衬里等工作。确认符合要求后即可浮运下管。运管及下管的主 要方式有:1、浮运法;2拖运法;3、船运法。 管道运至沟槽上方定位固定后,开启进口和放气口阀门,使水灌入管道, 同时解开或放松所有浮筒或固定装置相连的绳索,管道便因自重而下沉,当 下沉接近于沟槽时,潜水员下水根据定位桩来控制管道下落的位置。若管自 重较轻,则可在管上加系重物,使之下沉,管道沉落后,经潜水员检査,确 认无误后,进行沟槽回填,并抛石稳固后,进行二次水压试验,以检验其施 工质量,最后与岸上连通。 7无损检测 7.1射线检测 7.1.1适用范围及主要内容 7.1.1.1适用于壁厚为2-120m的低碳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铝及铝合金、 钛及钛合金的管道焊缝。 7.1.1.2主要规定了压力管道焊缝射线检测。 7.1.2检测人员
YG -01B 压力管道安装工程长输管道施工工艺 版本:B 版 12 6.2.2 可断流水下沟槽开挖 主要有:1、绕流法;2、围堰法。 6.2.3 管沟开挖,经复测无误后,即可定位和铺管。可断流开挖的管沟,铺 管工作和一般正常施工相差不大。对于不断流开挖的管沟,运管和定位均较 陆上施工复杂。沟槽挖好后,如河道较浅时,常在管线的两侧或下游一侧, 将木桩按管线的外皮位置打入河底作为铺管时的定位依据,定位桩间距在 20 米左右。在定位桩上应标出高程。若河床较深或河底土质坚硬时,也可设浮 标在其间联线定位。同时岸上已连接的管子要进行第一次水压试验,并应完 成防腐绝缘,衬里等工作。确认符合要求后即可浮运下管。运管及下管的主 要方式有:1、浮运法;2 拖运法;3、船运法。 管道运至沟槽上方定位固定后,开启进口和放气口阀门,使水灌入管道, 同时解开或放松所有浮筒或固定装置相连的绳索,管道便因自重而下沉,当 下沉接近于沟槽时,潜水员下水根据定位桩来控制管道下落的位置。若管自 重较轻,则可在管上加系重物,使之下沉,管道沉落后,经潜水员检查,确 认无误后,进行沟槽回填,并抛石稳固后,进行二次水压试验,以检验其施 工质量,最后与岸上连通。 7 无损检测 7.1 射线检测 7.1.1 适用范围及主要内容 7.1.1.1 适用于壁厚为 2-120mm 的低碳钢、低合金钢、不锈钢、铝及铝合金、 钛及钛合金的管道焊缝。 7.1.1.2 主要规定了压力管道焊缝射线检测。 7.1.2 检测人员
YG -01B 压力管道安装工程长输管道施工工艺 版本:B版 7.1.1.Ⅰ射线检测人员必须持有由国家授权的专业考核机构考核合格并取得 相应资格证书;同时亦需持有国家环保部门颁发的射线安全操作资格证书。 7.1.1.2底片评判人员和审核人员必须具有Ⅱ级及以上资格。 7.1.3透照方法 A、纵缝透照B、环缝外透C、环缝内透D、双壁双影E、双壁单 7.1.4透照工艺 7.1.4.1胶片选用jB/T4703-205中规定的T2或T3型胶片,固有灰雾度不 大于0.3 7.1.4.2增感屏 1选用双面铅屏增感 2X射线<250KVp8前0.02-0.158后0.02-0.15 Ⅹ射线>250KVp80.02-0.28后0.02-0.2 Ir192y 6前0.1-0.2 6后0.1-0.2 7.1.4.3射线源选择 1射线源能量不得大于透照厚度对应允许使用的最高管电压 2当透照厚度20100m可使用Ir192y射线检测,当采用周向曝光时, 透照厚度可以减半;当透照厚度10-40mm时,可选用Se75y射线检测,当采 用周向曝光时,透照厚度可以减半 7.1.4.4象质计选用及放置位置 1外径大于100m的钢管纵环焊缝透照采用GB5618中R10系列,一般 放置在胶片侧(被检测区长度的1/4处),加放“F”标记。δ>20m和夹套 管外管透照需做对比试验
YG -01B 压力管道安装工程长输管道施工工艺 版本:B 版 13 7.1.1.1 射线检测人员必须持有由国家授权的专业考核机构考核合格并取得 相应资格证书;同时亦需持有国家环保部门颁发的射线安全操作资格证书。 7.1.1.2 底片评判人员和审核人员必须具有Ⅱ级及以上资格。 7.1.3 透照方法 A、纵缝透照 B、环缝外透 C、环缝内透 D、双壁双影 E、双壁单 影 7.1.4 透照工艺 7.1.4.1 胶片选用 JB/T4703-2005 中规定的 T2 或 T3 型胶片,固有灰雾度不 大于 0.3。 7.1.4.2 增感屏 1 选用双面铅屏增感 2 X 射线<250KVp δ前 0.02-0.15 δ后 0.02-0.15 X 射线>250KVp δ前 0.02-0.2 δ后 0.02-0.2 Ir192γ δ前 0.1-0.2 δ后 0.1-0.2 7.1.4.3 射线源选择 1 射线源能量不得大于透照厚度对应允许使用的最高管电压 2 当透照厚度 20—100mm 可使用 Ir192γ射线检测,当采用周向曝光时, 透照厚度可以减半;当透照厚度 10—40mm 时,可选用 Se75γ射线检测, 当采 用周向曝光时, 透照厚度可以减半。 7.1.4.4 象质计选用及放置位置 1 外径大于 100mm 的钢管纵环焊缝透照采用 GB5618 中 R10 系列,一般 放置在胶片侧(被检测区长度的 1/4 处),加放“F”标记。δ>20mm 和夹套 管外管透照需做对比试验
YG -01B 压力管道安装工程长输管道施工工艺 版本:B版 2外径小于和等于100m的钢管,采用双壁双投影透照,可选用R10系 列或专用象质计。 3需要评判内凹未焊透等缺陷时需采用未焊透对比块 7.1.4.5标记 1根据委托单管线号焊口号标于底片。 2焊缝透照部位应有搭接标记(↑)和中心标记(+)。抽查时搭接标记 称为有效区段透照标记。 3被检每段焊缝均应贴:管线号、焊口号、部位号和透照日期及返修号 R、扩透号K 7.1.4.6透照几何条件 射源至钢管外表面最小距离L应符合JB/T4730-2005规定。 7.1.4.7曝光次数N 1外径〉100m采用双壁单影Nmin=6 2外径76-100m双壁双影Nmin=2 3外径小于等于76 mm Nmin=1但检出范围不少于90%。 4夹套管外管透照N由具体情况按JB/T4730-2005计算求出 5对小径厚壁管可采用垂直透照法,但应适当提高管电压 7.1.4.8防护散射线措施 1暗盒后应放厚度为2-3m铅板 2采用铅罩屏蔽散射线 7.1.4.9底片质量及评定 1钢制管道 JB/T4730-2005 2铝及铝合金管道JB/T4730-2005
YG -01B 压力管道安装工程长输管道施工工艺 版本:B 版 14 2 外径小于和等于 100mm 的钢管,采用双壁双投影透照,可选用 R10 系 列或专用象质计。 3 需要评判内凹未焊透等缺陷时需采用未焊透对比块。 7.1.4.5 标记 1 根据委托单管线号焊口号标于底片。 2 焊缝透照部位应有搭接标记(↑)和中心标记(→)。抽查时搭接标记 称为有效区段透照标记。 3 被检每段焊缝均应贴:管线号、焊口号、部位号和透照日期及返修号 R、扩透号 K。 7.1.4.6 透照几何条件 射源至钢管外表面最小距离 L1应符合 JB/T4730-2005 规定。 7.1.4.7 曝光次数 N 1 外径〉100mm 采用双壁单影 Nmin=6 2 外径 76-100mm 双壁双影 Nmin=2 3 外径小于等于 76mm Nmin=1 但检出范围不少于 90%。 4 夹套管外管透照 N 由具体情况按 JB/T4730-2005 计算求出。 5 对小径厚壁管可采用垂直透照法,但应适当提高管电压。 7.1.4.8 防护散射线措施 1 暗盒后应放厚度为 2-3mm 铅板。 2 采用铅罩屏蔽散射线。 7.1.4.9 底片质量及评定 1 钢制管道 JB/T4730-2005 2 铝及铝合金管道 JB/T4730-2005
YG -01B 压力管道安装工程长输管道施工工艺 版本:B版 3钛及钛合金管道JB/T4730-2005 7.1.4.10检测报告及底片保存 1报告内容至少含:工程名称、工件概况、检验部位、检验工艺、缺陷 记录、评片级别、返修次薮、扩透情况及日期。 2底片至少保存7年,报告永久保存。 7.2超声波检测部分 7.2.1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7.2.1.1此工艺适用于厚度不小于8m的铁素体类钢全焊透熔化焊对接焊 缝,脉冲反射法手工超声波检测。不适用于铸钢及奥氏体不锈钢焊缝,外径 小于159的钢管对接焊缝,内径小于等于200m的管座角焊缝及外径小于 250mm或内外径之比小于80%的纵向焊缝。 7.2.1.2原材料复验检测6m以上的钢板、锻件、管材(外径12~480mm, 壁厚大于等于2mm钢管或外径为12~160m,壁厚2~10m的不锈钢管)。 7.2.1.3引用标准 JB/T4730、GB50235、GB50236和GB9445 7.2.2检测人员 持证上岗 7.2.3探伤仪试块、探头 7.2.3.1探伤仪、试块和探头的选用执行JB/T4730-2005。 7.2.3.2仪器和探头系统的复核按JB/T4730-2005的执行 7.2.4检测准备 探测面按要求进行修磨,保证探头移动区表面平整光滑。 7.2.5检测
YG -01B 压力管道安装工程长输管道施工工艺 版本:B 版 15 3 钛及钛合金管道 JB/T4730-2005 7.1.4.10 检测报告及底片保存 1 报告内容至少含:工程名称、工件概况、检验部位、检验工艺、缺陷 记录、评片级别、返修次数、扩透情况及日期。 2 底片至少保存 7 年,报告永久保存。 7.2 超声波检测部分 7.2.1 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7.2.1.1 此工艺适用于厚度不小于 8mm 的铁素体类钢全焊透熔化焊对接焊 缝,脉冲反射法手工超声波检测。不适用于铸钢及奥氏体不锈钢焊缝,外径 小于 159 的钢管对接焊缝,内径小于等于 200mm 的管座角焊缝及外径小于 250mm 或内外径之比小于 80%的纵向焊缝。 7.2.1.2 原材料复验检测 6mm 以上的钢板、锻件、管材(外径 12~480mm, 壁厚大于等于 2 mm 钢管或外径为 12~160mm,壁厚 2~10mm 的不锈钢管)。 7.2.1.3 引用标准 JB/T4730 、 GB50235 、 GB50236 和 GB9445。 7.2.2 检测人员 持证上岗 7.2.3 探伤仪试块、探头 7.2.3.1 探伤仪、试块和探头的选用执行 JB/T4730-2005。 7.2.3.2 仪器和探头系统的复核按 JB/T4730-2005 的执行。 7.2.4 检测准备 探测面按要求进行修磨,保证探头移动区表面平整光滑。 7.2.5 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