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鞭毛菌与接合菌亚门真菌形态观察 一、目的要求 1.一般地了解鞭毛菌亚门与接合南亚门的分类概况,并着重掌握鞭毛南亚门卵 菌纲中霜霉目和接合菌亚门毛霉目的分类特点。 2.了解鞭毛菌亚门和接合菌亚门与农作物病害有关的主要致病真菌种类。 二、基本原理 鞭毛菌亚门真菌营养体是单细胞或没有隔膜的菌丝体,无性繁殖产生游动 孢子,有性繁殖产生卵孢子或休眠孢子囊。本亚门真菌能够引起植物病害的主 要是卵菌纲真菌,其中有不少是高等植物的重要病原南。接合南无性繁殖产生 孢囊孢子,有性生殖产生接合孢子。该菌大多是腐生的,经济上重要的属是毛 霉目中的根霉属(Rhizopus)毛霉属(Mucor)及笄霉属(Choanephore)。前两 者危害块根、果实和种苗,引起组织坏死腐烂,后者引起瓜类花腐。 三、实验材料与用具 有关病原切片,有关病害症状标本,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蒸馏水, 拨针等。 四、实验步骤 观察以下病原菌的示范片: 1.马铃薯软腐病菌(Rhizopus Stolonifer)培养物,接合孢子的玻片及瓶装标本 注意观察葡萄状菌丝,与基质接触处形成的褐色假根、假根相对应的菌丝长出24根 直生的褐色孢囊梗,顶端形成的黑色孢子囊。孢子囊破裂散出孢囊孢子。镜检玻片 观察两个同型配子囊及黑色、厚壁、带瘤状突起的接合孢子。 2.瓜类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培养物:将瓜类猝倒病病土置于大培养 皿中,加水至饱和,然后将无病的黄瓜横切面插入土中,用湿麻纸保湿加盖,17℃培 养数日,即可看到黄瓜上长出白色絮状物。挑取白色絮状菌丝,用无菌水冲洗,放入 盛有无菌水的小培养皿内,置24℃温箱过夜。在显微镜下观察成熟的不规则的瓣状 孢子囊,孢子囊与菌丝没有明显的分化。孢子囊萌发形成膨大的圆形泡囊,泡囊破裂 释放出游动狗子。并观察实物标本。 3.十字花科白锈病(Albugo candida):病菌无性时期切片,瓶装标本:注意观察 在寄主表皮下平行排列短棍棒形不分枝的孢囊梗,顶端串生圆球形孢子囊的特征。 4.马铃薯晚疫病(Phytoph thora infestans)、十字花科霜霉病(Peronospora Parasitica)实验材料和盒装标本、玻片:观察病苦的危苦部位及症状、病征特点。然 6
后取实验材料自己制片观察两种病害的病原菌形态特征。疫霉菌无性繁殖是从菌丝体 上形成细长的孢囊梗,单轴分枝,分枝顶端膨大形成稍突起的柠檬形无色孢子囊,孢 子囊脱落后,继续伸长,再形成新的孢子囊。因此孢囊梗有连续生长的特点。霜霉菌 的菌丝长出纤细的重复二叉分枝的无色孢囊梗,分枝末端尖细,若生单个、无色、卵 圆形孢子囊,孢子囊萌发产生游动孢子或直接产生芽管。 5.谷子白发病病原菌(Sclerospora graminicola):无性时期的切片,有性时期的黄 褐色粉状物和盒装标本。观察病害标本,由于在谷子不同生长时期发病,所以表现不 同的症状。肢片镜拾,狗囊梗知短,顶瑞23个分技,每个分枝顶瑞着生25个小梗, 小梗上顶生一个孢子囊,孢子囊倒卵形或椭圆形,有乳状突起:取病穗上黄褐色粉末, 制片、镜检,可以看到卵孢子近球形,黄褐色,厚壁,表面有皱折。 五、作业 1.绘出十字花科白锈病、十字花科霜霉病病原菌形态图。 2.比校所观察的病害的定状特点
实验四子囊菌和半知菌亚门真菌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子囊菌亚门的分类概况,重点掌握白粉南科的分类特点。了解子囊菌亚 门真菌与植物病害有关的主要致病菌种类。 2.了解半知菌亚门的分类概况,重点掌握丛梗孢目、黑盘孢目和球壳孢目的分 类特点。了解半知菌亚门真菌与植物病害有关的主要致病菌种类。 二、基本原理 子囊菌亚门真菌的共同特征是营养体发达,是有隔膜的菌丝体。无性繁殖产生 分生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变化很大,有近球形、椭圆形、腊肠 形或线形,单胞、双胞或多胞,颜色从无色到黑色,细胞壁表面光滑或具有条纹、 密状突起路。子囊是有性生殖的产囊体,内含8个子囊狗子。许多引起植物病害的 子囊菌无性阶段的寄生性强,产生分生孢子,引起再侵染:而有性阶段多在生长未 期产生子实体,子座或菌核等形态越冬、行腐生生活,故子囊孢子是子囊菌病害越 冬和初侵染来源。子囊菌菌丝体在寄主体内扩展是局限性的,因此子囊菌病害多为 点发性病害。 半知菌是一大类重要的真菌,大多数农作物病害由它引起。所谓半知菌是指未 发现有性阶段的真菌,事实上它们多为子囊菌和少数担子菌的无性时期。半知菌的 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有不同的形状和颜色,按着生方式和位置可以分为三种不同 类型(1)分生孢子梗散生、丛生或产生在分生孢子座上。(2)分生孢子梗产生在分 生孢子盘上。(3)分生孢子梗产生在分生孢子器内。 三、实验材料 有关病原菌切片,有关病害标本,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 l.观察下列小麦白粉病(Erysiphe graminis)病叶上的白粉,即寄生叶表面的 病菌的无性阶段繁殖体:后期白粉层变为灰褐色,并散生许多黑色小粒,即 病菌有性阶段闭囊壳。用刮刀刮取黑色球形闭囊壳制作玻片。先观察其附属 丝形状,然后轻轻用力压盖玻片使闭囊壳破裂,逸出子囊,看其数目、形状 以及子囊内的子囊孢子。 2.取小麦赤霉病(Gibberella zeae)玻片镜检,子囊果为囊壳、瓶形有孔口, 深紫色,子囊棍棒形,子囊孢子纺锤形多细胞。观察病害标本,在颗片上合 逢处和小穗基部产生的粉红色胶质霉,即病菌分生孢子座和分生孢子。大型 8
分生孢子镰刀形、顶端钝,有明显脚胞,3-5个分隔。 3.观察油菜南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的瓶装及盒装标本。盒装标本是 油菜由菌核病所造成的症状,主茎的随部已被蚀空,内有许多老鼠屎状的黑 色菌核。瓶装标本是菌核在土壤中萌发产生的子囊盘柄,柄伸出地面后展开 形成褐色子龚盘,子囊盘表面由许多子囊和子囊间的侧丝所组成。 4.玉米大斑病(Exserohilum turcicum)、棉花茎枯病(A.scochyta gossypii)高粱 炭疽病均属半知菌类病害,但三种类型的病害所造成的症状以及病原菌形态 有所不同。玉米大衡房的病什表现为有510厘米长,1匣米资的黄据伍或吉 黑色棱形坏死病斑,潮湿情况下形成黑色霉层。将霉层刮下制片,分生孢于 梗单生、不分枝,分生孢子棱形,29个隔膜,多数直立,基细胞尖锥形, 脐点明显突出于基细胞之外。棉花茎枯病()在子叶和真叶上形成圆形中间 淡褐色边缘红紫色的病斑,病斑上有同心轮纹并散生小黑点(分生孢子器)。 在棉铃上呈黑褐色腐烂,病部表面及棉絮上产生许多小黑点。挑取棉铃或叶 片上的小黑点镜检,观察球形分生孢子器,吸水后从分生孢子器孔口溢出大 量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卵圆形或椭圆形,初无色单胞,后褐色双胞。 五、作业 1.绘小麦白粉病、棉花茎枯病的病原图。 2.子囊菌和半知菌的产孢方式和结构有那儿种?用具体病害阐述。 3.描述小麦白粉病、玉米大斑病、棉花茎枯病、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的症 状特点
实验五担子菌亚门真菌形态观察 一、目的要求 3.一般地了解担子菌亚门的分类概况,并者重掌握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中的锈 菌和黑粉菌的分类特点。 4.了解担子菌亚门真菌与植物病害有关的主要致病菌种类。 二、基本原理 担子菌亚门真菌是真菌中的最高等的一类。包括很小的锈菌和黑粉菌到具 有很大的子实体的伞菌和腹菌。菌丝体具有隔膜、发达,无性繁殖除黑粉菌芽 生小孢子,锈菌产生双核的锈孢子和夏孢子起相当于分生孢子作用外,一般不 产生分生孢子。有性生殖产生担孢子和性孢子,一般没有特殊分化的性细胞和 性器官。在担子菌中与农作物病害有关的是冬孢菌纲的黑粉菌目和锈菌目,它 们没有担子果,在寄主体内或表面产生分散或成堆的冬孢子。黑粉菌都是植物 寄生菌,主要危害禾谷类作物:锈菌都是专性寄生菌,主要危害植物的茎叶, 引起局部侵染。 三、实验材料与用具 有关病原切片,有关病害症状标本,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蒸馏水, 拨针等。 四、实验步骤 1.分别挑取小麦散黑穗病(Ustilago trinici)、小麦网腥黑穗病(Tilletiacaires) 小麦秆黑粉病(Urocysti心tritici)病部的黑粉制片,并进行。小麦散黑穗病 冬孢球形至卵圆形,表面有细刺,身褐色,半边较淡:小麦腥黑穗病冬孢 子多为球形或近球形,褐色至深褐色,表面有网纹:小麦秆黑粉病冬孢了 结成孢子球,由14个冬孢子组成,冬孢子球形至卵圆形,红褐色,表面光 滑,外面有一层淡色不孕细胞。 2.将已萌发好的冬孢子悬浮液置显微镜下,观察小麦散黑穗病菌、玉米瘤黑 粉病菌和小麦网腥黑穗病菌萌发情况,玉米黑粉病菌冬孢子萌发产生有隔 相子,再产生4个相孢子:散黑藕病菊冬孢子萌发产生有隔相子,分成个 细胞,每一个细胞伸出接合管,异性结合产生双核的侵染丝,不产生担孢 子:腥黑穗病菌的冬孢子萌发,产生管状的担子,粗而短,其顶上簇生316 个线形、无色的担孢子。 3.取小麦条锈病(Puccinia striiformis)标本。用刮刀刮取虚线形、枯黄色的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