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管理人员职业化:固定的薪金和明确观点:组织是一个社会协作系统有三 的升迁制度 个基本要素 优点:1)稳定2)高效(有助于杜绝任人共同的目标:协作的意愿--取决 唯亲组织涣散,人浮于事等现象) 于诱因与贡献的平衡;信息沟通;经 三,行为科学阶段(30年代后) 理人员的基本职能:确定目标提供诱 背景 因,建立维持信息沟通网 梅奥及其霍桑试验! George Elton2决策理论学派 Myao,1880-1949) 代表H西蒙( Harbert A Simen卡内基 (1933年发表《工业文明中的人类问题》)梅隆大学教授,197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 人际关系学说的内容 学奖) (1)工人是"社会人"非单纯的"经济人主要观点和贡献:1)管理就是决策,决策 贯穿于管理全过程.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2)决策的准则-”令人满意 (3)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通过满足员3)程序化与非程序化决策 工需求来达到组织目的 3,经验主义学派 四,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二战后--60代表:德鲁克 Peter F drucher,杜拉克) 年代) 主要观点和贡献:1)应以大企业的管理 孔茨称其为"丛林 实践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1,社会系统学派 2)目标管理 创始人:巴纳德( chester4,行为科学学派 1 Barnard,1886-1961),曾任新泽西贝尔创始人:梅奥研究个体,群体,组织,领 电话公司总经理,1938年发表《经理人导行为-激励 员的职能》 5管理科学学派
6 5)管理人员职业化:固定的薪金和明确 的升迁制度 优点: 1)稳定 2)高效(有助于杜绝任人 唯亲,组织涣散,人浮于事等现象) 三,行为科学阶段(30 年代后) 背景: 梅 奥 及 其 霍 桑 试 验 :(George Elton Myao,1880-1949) (1933年发表《工业文明中的人类问题》) 人际关系学说的内容: (1) 工人是"社会人",非单纯的"经济人 " (2) 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 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通过满足员 工需求来达到组织目的. 四,现代管理理论的丛林(二战后 --- 60 年代) 孔茨称其为"丛林" 1,社会系统学派 创 始 人 : 巴纳德 (chester 1.Barnard,1886-1961),曾任新泽西贝尔 电话公司总经理, 1938 年发表《经理人 员的职能》 观点: 组织是一个社会协作系统,有三 个基本要素: 共同的目标 :协作的意愿 ------ 取决 于诱因与贡献的平衡 ;信息沟通 ; 经 理人员的基本职能: 确定目标,提供诱 因,建立维持信息沟通网 2,决策理论学派 代表:H 西蒙(Harbert A.Simen,卡内基 梅隆大学教授,1978 年获得诺贝尔经济 学奖) 主要观点和贡献:1)管理就是决策,决策 贯穿于管理全过程. 2)决策的准则------"令人满意" 3)程序化与非程序化决策 3,经验主义学派 代表:德鲁克(Peter F Drucher, 杜拉克) 主要观点和贡献: 1)应以大企业的管理 实践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2)目标管理 4,行为科学学派 创始人:梅奥 研究个体,群体,组织,领 导行为.------ "激励" 5,管理科学学派
代表伯法 4,强调效率与效果的统 理论基础:运筹学+计算机(模型+5,强调创新 程序) 创新来自于矛盾和问题(单纯依赖过去 *管理过程学派 的经验和方法解决不了时)事实上,管 孔茨: Harald Kontzl(60年代初) 理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创新."今天的管 主要观点:管理是一个过程,包括计划,理者越来越关心如何鼓励创新和变革, 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相互关联因为组织所处的环境已变得非常动 的职能组成 态"- Robbins 五,管理理论发展的新探索(6070年代)6,重视战略预见能力和竞争定位 管理从分化走向统一 **未来管理发展趋势 1,系统管理理论(60年代中期后) 科技发展技术更新速度加快IT的发 理论基础:一般系统论 展 主要观点:组织是一个由许多相互依赖国际化:市场国际化跨文化 的因素组成的开放系统 竞争基于资源和顾客环境日趋 2,权变理论(70年代后) 劳动日益以知识为基础:出现劳动雇佣 管理思想和方法=f(环境变量) 资本现象复杂,多变!人:价值观和工 比较:古典理论"假如Ⅹ,那么Y 作态度,需求的个性化 权变理论"假如X那么Y,但只有在Z例2-1如何进行管理? 的情况下"(其中,Z为环境变量) 在一个管理经验交流会上有二个厂的 六,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特点 厂长分别论述了他们各自对如何进行 1,强调系统化 有效管理的看法.A厂长认为企业首 2,重视人的因素 要的资产是员工,只有员工们都把企业 3,重视非正式组织 当成自己的家都把个人的命运与企业
7 代表:伯法 理论基础: 运筹学 + 计算机(模型 + 程序) **管理过程学派 孔茨:Harald Kontz( 60 年代初 ) 主要观点:管理是一个过程,包括计划, 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相互关联 的职能组成. 五,管理理论发展的新探索(60,70 年代) —— 管理从分化走向统一. 1,系统管理理论( 60 年代中期后 ) 理论基础:一般系统论 主要观点:组织是一个由许多相互依赖 的因素组成的开放系统. 2,权变理论( 70 年代后 ) 管理思想和方法 = f( 环境变量 ) 比较: 古典理论:"假如 X,那么 Y" 权变理论:"假如 X,那么 Y,但只有在 Z 的情况下"(其中,Z 为环境变量) 六,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特点 1, 强调系统化. 2, 重视人的因素. 3, 重视非正式组织. 4, 强调效率与效果的统一. 5, 强调创新. 创新来自于矛盾和问题(单纯依赖过去 的经验和方法解决不了时)事实上,管 理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创新. "今天的管 理者越来越关心如何鼓励创新和变革, 因为组织所处的环境已变得非常动 态." --- Robbins 6, 重视战略.预见能力和竞争定位. ***未来管理发展趋势 科技发展:技术更新速度加快,I T 的发 展 国际化:市场国际化,跨文化 竞争:基于资源和顾客 环境日趋 劳动日益以知识为基础:出现劳动雇佣 资本现象 复杂,多变! 人 :价值观和工 作态度,需求的个性化 例 2-1 如何进行管理? 在一个管理经验交流会上,有二个厂的 厂长分别论述了他们各自对如何进行 有效管理的看法. A 厂长认为,企业首 要的资产是员工,只有员工们都把企业 当成自己的家,都把个人的命运与企业
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充分发挥王中是一家冷冻食品厂厂长,该厂专门 他们的智慧和力量为企业服务因此,生产一种奶油特别多的冰淇淋在过去 管理者有什么问题,都应该与员工们商的4年中每年的销售量都稳步递增但 量解决;平时要十分注重对员工需求的是,今年的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到8月 分析,有针对性地给员工提供学习,娱份累计销量比去年同期下降17%,生产 乐的机会和条件;每月的黑板报上应公量比所计划的少15%缺勤率比去年高 布当月过生日的员工的姓名,并祝他们20%,迟到早退现象也有所增加王中认 生日快乐;如果哪位员工生儿育女了,为这种情况的发生,很可能与管理有关, 厂里应派车接送,厂长应亲自送上贺礼.但他不能确定发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也 在A厂,员工们都普遍把企业当成自己不知道应该怎样去改变这种情景他决 的家全心全意地为企业服务,工厂日定去请教管理学家 益兴旺发达 请问:具有不同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思 B厂长则认为只有实行严格的管理,才想行为管理思想,定量管理思想,权变 能保证实现企业目标所必须的各项活管理思想)的管理专家,会认为该厂的 动的顺利进行因此企业要制定严格问题出在哪里,并提出怎样的解决方法? 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建立严密的思考题 控制体系;注重上岗培训;实行计件工1.管理学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 资制等在B厂,员工们都非常注意遵守有何启示? 规章制度,努力工作以完成任务,工厂2.你是否同意"管理思想的发展是由时 发展迅速 代和当时的条件决定的这一说法? 请问:这两个厂长谁的观点正确,为什3.你是否同意"重温管理思想的历史可 么? 以帮助一个人成为更好的管理者"这一 案例2-2管理问题分析 说法?
8 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充分发挥 他们的智慧和力量为企业服务.因此, 管理者有什么问题,都应该与员工们商 量解决;平时要十分注重对员工需求的 分析,有针对性地给员工提供学习,娱 乐的机会和条件;每月的黑板报上应公 布当月过生日的员工的姓名,并祝他们 生日快乐;如果哪位员工生儿育女了, 厂里应派车接送,厂长应亲自送上贺礼. 在 A 厂,员工们都普遍把企业当成自己 的家,全心全意地为企业服务,工厂日 益兴旺发达. B 厂长则认为,只有实行严格的管理,才 能保证实现企业目标所必须的各项活 动的顺利进行.因此,企业要制定严格 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建立严密的 控制体系;注重上岗培训;实行计件工 资制等.在B 厂,员工们都非常注意遵守 规章制度,努力工作以完成任务,工厂 发展迅速. 请问:这两个厂长谁的观点正确,为什 么? 案例 2-2 管理问题分析 王中是一家冷冻食品厂厂长,该厂专门 生产一种奶油特别多的冰淇淋.在过去 的 4 年中,每年的销售量都稳步递增.但 是,今年的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到 8 月 份,累计销量比去年同期下降17%,生产 量比所计划的少 15%,缺勤率比去年高 20%,迟到早退现象也有所增加.王中认 为这种情况的发生,很可能与管理有关, 但他不能确定发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也 不知道应该怎样去改变这种情景.他决 定去请教管理学家. 请问:具有不同管理思想(科学管理思 想,行为管理思想,定量管理思想,权变 管理思想)的管理专家,会认为该厂的 问题出在哪里,并提出怎样的解决方法? 思考题: 1.管理学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 有何启示? 2.你是否同意"管理思想的发展是由时 代和当时的条件决定的"这一说法? 3.你是否同意"重温管理思想的历史可 以帮助一个人成为更好的管理者"这一 说法?
4.怎样才能预测管理的发展趋势?你认划等 为今后管理的发展趋势会怎样? 按形式(1)宗旨组织存在的目的或使 第三章计划工作 命指向外部社会 Drucker创造顾客、(2) 计划工作概述 目标,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具体成 1,含义 果(企业 利润,增长,稳定,生 广义:计划的制定执行,检查过程 存)3)战略为实现长远目标所选择的 狭义:计划的制定(主要涉及目标及途发展方向,行动方针及资源分配的总纲 径) 核心战略总是针对竞争对手而言 正式计划和非正式计划 的(处在竞争环境中的组织)制定战略 计划工作的必要性 的根本目的取得竞争优势."田忌赛马 确定方向;计划过程本身的价值:明确" 干什么,怎么干? (4)政策指导和沟通决策思想的明文 计划意味着承诺约束便于控制 规定政策是用来指导决策的;制定政 2,计划工作的性质(1)目的性(2)首位性策是鼓励(而不是约束)下级自由处置 (3)普遍性(4)效率性(5)创造性 (在一定范围内)越是高层,自由 3,计划的种类 处置权越大.制定政策有助于授权 按时间:长期中期短期计划(如何衔接,政策应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否则会使 协调?) 下级在决策中导致短期行为 按详细程度:具体计划与指导性计划(5)程序,处理例行问题的步骤方法标 (取决于任务的明确性和环境变化的可准—政策的实施往往要有相应的 预见性) 程序 按职能销售计划,生产计划供应计划,(6)规则,允许或不允许,必须或不必须 劳资计划技改计划新品开发,财务计等
9 4.怎样才能预测管理的发展趋势?你认 为今后管理的发展趋势会怎样? 第三章 计划工作 一,计划工作概述 1,含义 广义:计划的制定,执行,检查过程. 狭义:计划的制定(主要涉及目标及途 径) 正式计划和非正式计划 计划工作的必要性: 确定方向;计划过程本身的价值: 明确 干什么,怎么干? 计划意味着承诺,约束便于控制 2,计划工作的性质(1)目的性(2)首位性 (3)普遍性(4)效率性(5)创造性 3,计划的种类: 按时间:长期,中期,短期计划(如何衔接, 协调?) 按详细程度:具体计划与指导性计划 (取决于任务的明确性和环境变化的可 预见性) 按职能:销售计划,生产计划,供应计划, 劳资计划,技改计划,新品开发,财务计 划等 按形式:(1)宗旨:组织存在的目的或使 命.指向外部社会,Drucker:创造顾客.(2) 目标,一定时期内要达到的具体成 果.(企业 —— 利润,增长,稳定,生 存)(3)战略为实现长远目标所选择的 发展方向,行动方针及资源分配的总纲. 核心 战略总是针对竞争对手而言 的;(处在竞争环境中的组织) 制定战略 的根本目的:取得竞争优势. "田忌赛马 " (4)政策 指导和沟通决策思想的明文 规定.政策是用来指导决策的;制定政 策是鼓励(而不是约束)下级自由处置 (在一定范围内);—— 越是高层,自由 处置权越大. 制定政策有助于授权; 政策应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否则会使 下级在决策中导致短期行为. (5)程序,处理例行问题的步骤,方法,标 准.—— 政策的实施往往要有相应的 程序. (6)规则,允许或不允许,必须或不必须 等
规则与程序的区别:规则不规定时间顺个人层目标∷职务升迁,收入,工作环境, 序而程序可看作是一系列规则的总和.成就感等 规则,程序与政策的区别:不具有自由2,目标的多样性(多重性)利润与市场 处置权(旨在抑制思考) 份额 (⑦)规划,是综合性计划包括目标政策,3,目标的网络化:目标与目标之间相互 程序规则,资源分配等,可大可小.特联系,需要协调 点:系统性 4,目标的可考核性:定性:定量: (8)预算数字化计划,使计划更精确.(二)目标的作用 4计划工作的任务---5wIH 1,指明工作方向 What--具体任务,要求 Where-2,激励作用关键(1)合需要;,(2)目标 空间布局 的挑战性 Why-宗旨,目标战略Who--3,凝聚作用:关键:与个人目标一致,体 明确职责 现共同利益 When-时间进度How-政策程4,考核作用放弃主观判断 序,规则 (三)目标管理(MBO) 二,目标与战略 P德鲁克1954在《管理的实践》一书 (-)目标的性质--计划的基础 中提出它把泰罗的科学管理与梅奥的 1,目标的层次性:总目标--分目标人本思想结合在一起,是一种综合的以 -子目标 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 环境层目标社会加于组织(公平竞争,企业全体成员的工作均以目标为导向 环保就业纳税) 出发点: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 组织层目标: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利并以目标激发热情 润,成长等) 特点(1)强调自我参与:目标是共同商
10 规则与程序的区别:规则不规定时间顺 序,而程序可看作是一系列规则的总和. 规则,程序与政策的区别:不具有自由 处置权.(旨在抑制思考) (7)规划,是综合性计划,包括目标,政策, 程序,规则,资源分配等, 可大可小. 特 点:系统性 (8)预算,数字化计划,使计划更精确. 4,计划工作的任务 ------ 5W1H What----- 具体任务,要求 Where----- 空间布局 Why ----- 宗旨,目标,战略 Who ------ 明确职责 When---- 时间进度 How ----- 政策,程 序,规则 二,目标与战略 (一)目标的性质 --- 计划的基础 1,目标的层次性: 总目标-----分目标 -----子目标 环境层目标:社会加于组织(公平竞争, 环保,就业,纳税) 组织层目标:作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利 润,成长等) 个人层目标::职务升迁,收入,工作环境, 成就感等 2,目标的多样性(多重性): 利润与市场 份额 3,目标的网络化:目标与目标之间相互 联系,需要协调. 4,目标的可考核性: 定性:定量: (二)目标的作用 1,指明工作方向: 2,激励作用:关键:(1)符合需要; (2)目标 的挑战性 3,凝聚作用:关键:与个人目标一致,体 现共同利益. 4,考核作用:放弃主观判断. (三)目标管理(MBO) P 德鲁克 1954 在《管理的实践》一书 中提出.它把泰罗的科学管理与梅奥的 人本思想结合在一起,是一种综合的以 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 企业全体成员的工作均以目标为导向. 出发点:使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 并以目标激发热情. 特点:⑴ 强调自我参与:目标是共同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