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中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2012.4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同的一组是()(3分) A.龟甲/龟裂 强颜/强迫 谂知/熟稔薄脆/日薄西山 B.作坊/作料 辟谷/开辟 喋血/通牒 监禁/情不自禁 C.挣揣/揣度 攒射/积攒铀矿/出岫鲜见/寡廉鲜耻 D.尽早/尽力土蕃/蕃茂 绯闻/菲薄抢白/呼天抢地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他性格比较孤僻,不善言辞,在单位独来独往,和同事很少交流,在家里也沉默少言, 弄得自己茕茕孑立 B.一旦手机出现问题,存在里面的通讯录很容易就付诸东流,从而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带来极大的不便。 C.我国幅员广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产,适应风土,因地制宜,努力发展传统的生产 是切合实际的做法。 D.足球比赛正在激烈进行着,只见一个防守队员快步赶上,抱住对方进攻队员的肩膀 从后面强行掀倒对方,而裁判却对此熟视无睹。 3.下列选项与“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安在其不辱也? 是以见放 C.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D.客有吹洞箫者。 4.依据下面的文字,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两组句子,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3分) 天空收容每一朵云彩,不论美丑,所以天空广阔无边 大海收容每一粒水滴,不论清浊,所以大海浩瀚无涯; 5.鲁迅先生给不同的人写信,落款是不一样的。请根据下面书信的不同对象,选用相应的 供选落款(只填选号)。(3分) 供选落款: A.迅上 B.师鲁迅谨订 鲁迅(即周树人),并且加上“鲁迅”印鉴 D.后学周树人启上,并且加上“周树人”印鉴 不同的对象: ①给自己在报刊上的论敌写信,落款使用 ②给自己熟悉的同事和朋友写信,落款使用 ③给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先生写信,落款使用 ④给自己的学生发出邀请,请其赴宴,落款使用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叔孙 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候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
江苏省扬州中学 2011-2012 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2012.4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不同的一组是( )(3 分) A. 龟.甲/龟.裂 强.颜/强.迫 谂.知/熟稔. 薄.脆/日薄.西山 B.作.坊/作.料 辟.谷/开辟. 喋.血/通牒. 监禁./情不自禁. C. 挣揣./揣.度 攒.射/积攒. 铀.矿/出岫. 鲜.见/寡廉鲜.耻 D. 尽.早/尽.力 土蕃./蕃.茂 绯.闻/菲.薄 抢.白/呼天抢.地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3 分) A. 他性格比较孤僻,不善言辞,在单位独来独往,和同事很少交流,在家里也沉默少言, 弄得自己茕茕孑立 ....。 B. 一旦手机出现问题,存在里面的通讯录很容易就付诸东流 ....,从而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带来极大的不便。 C.我国幅员广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特产,适应风土,因地制宜 ....,努力发展传统的生产, 是切合实际的做法。 D. 足球比赛正在激烈进行着,只见一个防守队员快步赶上,抱住对方进攻队员的肩膀, 从后面强行掀倒对方,而裁判却对此熟视无睹 ....。 3.下列选项与“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3 分) A.安在其不辱也? B.是以见放。 C.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D.客有吹洞箫者。 4.依据下面的文字,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两组句子,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3 分) 天空收容每一朵云彩,不论美丑,所以天空广阔无边; 大海收容每一粒水滴,不论清浊,所以大海浩瀚无涯; , , ; , , 。 5.鲁迅先生给不同的人写信,落款是不一样的。请根据下面书信的不同对象,选用相应的 供选落款(只填选号)。 (3 分) 供选落款: A.迅上 B.师鲁迅谨订 C.鲁迅(即周树人),并且加上“鲁迅”印鉴 D.后学周树人启上,并且加上“周树人”印鉴 不同的对象: ①给自己在报刊上的论敌写信,落款使用________ ②给自己熟悉的同事和朋友写信,落款使用________ ③给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先生写信,落款使用________ ④给自己的学生发出邀请,请其赴宴,落款使用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5—8 题。 叔孙通者,薛人也。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叔孙 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叔孙通降汉王。汉王败而西,因竟从汉。 汉五年,已并天下,诸候共尊汉王为皇帝于定陶。高帝悉去秦苛仪法,为简易。群臣饮
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 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 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日:"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日:“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 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 不知时变。” 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习之月馀,叔孙通日:“上可试观。” 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 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 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志。传言“趋"。殿下郎中侠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 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大行设九宾,胪传。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 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 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②言“罢酒″。御史执法,举 不如仪者,辄引去。竞朝置酒,无敢欢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 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金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日:“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节选自《史记·叔孙通传》) 注:①肄:学习、练习。 ②谒者:官名,接待宾客及赞礼。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与臣弟子共起朝仪 起:制定 B.若真鄙儒也 鄙:品德低下 C.引以次入殿门 引:引导 D.觞九行,谒者言“罢酒” 斟酒 7.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叔孙通有眼光、识时务的一组是()(3分) ①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 ②醉或妄呼,拔剑击柱 ③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 ④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知上益厌之也,说上曰:“夫儒者难与进 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叔孙通曰:“臣 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上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于是叔孙通使征鲁诸生。鲁有两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 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无污我!”叔孙通笑曰:“若真鄙儒也, 不知时变。” 遂与所征三十人西,及上左右为学者与其弟子百馀人习之月馀,叔孙通曰:“上可试观。” 上既观,使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①。 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 骑步卒卫宫,设兵张旗志。传言“趋”。殿下郎中侠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 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大行设九宾,胪传。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 执职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至礼毕,复置 法酒。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②言“罢酒”。御史执法,举 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欢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乃拜叔孙通为太常,赐金五百斤。 叔孙通出,皆以五百斤金赐诸生。诸生乃皆喜曰:“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节选自《史记·叔孙通传》) 注:①肄:学习、练习。 ②谒者:官名,掌接待宾客及赞礼。 6.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与臣弟子共起.朝仪 起:制定 B. 若真鄙.儒也 鄙:品德低下 C. 引.以次入殿门 引:引导 D. 觞.九行,谒者言“罢酒” 觞:斟酒 7.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叔孙通有眼光 ...、识时务 ...的一组是( )(3 分) ①及项梁之薛,叔孙通从之。 ②醉或妄呼,拔剑击柱 ③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 ④若真鄙儒也,不知时变
⑤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 ⑥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A.①②⑥ B.①③④ C.②⑤⑥ D.③④⑤ 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刘邦初即位,废除秦代严苛的礼仪法制,在朝中推行简单易行的规定,但群臣饮酒狂 欢行为粗鲁的状况,又使他日益担忧。 B.叔孙通向汉高祖建议制订宫廷礼仪,得到汉高祖的同意,他借鉴古代礼仪与秦礼制定 了有序且易于推行的礼节。 C.叔孙通召集儒生进京演练礼仪,但鲁地儒生固守气节,坚决不与叔孙通合作,遭到了 叔孙通的哂笑 D.叔孙通的措施震慑群臣,使群臣在遵守宗法礼仪不敢怠慢,而刘邦也从中找到了自己 作为皇帝的尊贵感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3分) (2)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3分) (3)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4分) 、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试从诗歌形象的角度入手,说说前两句诗是怎样扣紧“留别”的主旨的?(3分) (2)明人谢榛称赞这首诗“妙在结语”,结合全诗,试作简析。(3分)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4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每空1分) 11.(1)沧浪之水清兮, (《渔父》 (2)亦欲以 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 (3)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长亭送别·西厢记》) (4) ,无人知是荔枝来。(《过华清宫绝句》) ,不妨长作岭南人。(《惠州一绝》) (6)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记念刘和珍君》) (7)水落鱼梁浅 (《与诸子登岘山》) (8)心事浩茫连广宇 (《无题·万家墨面没蒿莱》)
⑤竟朝置酒,无敢喧哗失礼者 ⑥叔孙生诚圣人也,知当世之要务 A. ①②⑥ B. ①③④ C. ②⑤⑥ D. ③④⑤ 8.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 刘邦初即位,废除秦代严苛的礼仪法制,在朝中推行简单易行的规定,但群臣饮酒狂 欢行为粗鲁的状况,又使他日益担忧。 B. 叔孙通向汉高祖建议制订宫廷礼仪,得到汉高祖的同意,他借鉴古代礼仪与秦礼制定 了有序且易于推行的礼节。 C. 叔孙通召集儒生进京演练礼仪,但鲁地儒生固守气节,坚决不与叔孙通合作,遭到了 叔孙通的哂笑。 D. 叔孙通的措施震慑群臣,使群臣在遵守宗法礼仪不敢怠慢,而刘邦也从中找到了自己 作为皇帝的尊贵感。 9.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3 分) (2)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3 分) (3) 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4 分)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10.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酒肆留别 李 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试从诗歌形象的角度入手,说说前两句诗是怎样扣紧“留别”的主旨的?(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明人谢榛称赞这首诗“妙在结语”,结合全诗,试作简析。(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每空 1 分) 11.(1)沧浪之水清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父》) (2)亦欲以______________,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 (3)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_____________。(《长亭送别·西厢记》) (4)________________,无人知是荔枝来。(《过华清宫绝句》) (5)________________,不妨长作岭南人。(《惠州一绝》) (6)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记念刘和珍君》) (7)水落鱼梁浅,______________。(《与诸子登岘山》) (8)心事浩茫连广宇,___________。(《无题·万家墨面没蒿莱》)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摘棉花 张丽钧 坐在去石家庄的汽车上,透过车窗看到外面一大片棉花地,白花花的棉花一朵朵从“棉 花碗儿″里膨岀来,不由得想,这是谁家的棉花?怎么还不摘呢?再不摘就开“大”了啊! 这个想法一冒岀来,竟满心焦灼,恨不得喊司机停车,奔到棉花地里,帮人家摘了那棉花。 长这么大,只摘过一回棉花,却独自回味过一万回。那一年,我刚上初中,在一个叫南 旺的村子里,哭着喊着要表姐带我去摘棉花。表姐拗不过,便带我去了。秋阳之下,好一片 望不到边的棉海!在地头,表姐为我在腰里系了个蓝白格子的包袱皮儿,贴腰的那面勒得紧 外面则松松地张了口,以便往里面装棉花。表姐腰里也系个同样的包袱皮儿,边摘棉花边为 我讲解摘棉花的要领——下手要准,抠得要净,棉花碗儿里不能丢“棉花根儿″。我—一记 下,心说,这不忒简单!开始摘了,手却笨笨的,一摘就把棉絮抻得老长,棉花碗儿里还丢 了不少的棉花根儿。为了摘千净,我不得不用左手牢牢托住棉花碗儿,右手一点点抠棉花根 儿。表姐看我摘得拙,笑死了,跑过来为我示范——眼到手到,左右开弓,同时摘两朵棉 花,指尖带了钩儿一样,轻轻_抠,棉花碗儿就溜光地见了底儿;双手各存了四五朵棉花后 才一并塞进包袱…不一会,表姐的包袱就鼓起来了,怀孕一般,拿手托着包袱底,腆着肚 子回到地头,把一包袱棉花倒在一个大包袱皮儿里,轻了身回来继续摘….整个半晌,我光 顾着叫唤“这朵棉花大″“那朵棉花美″了,收工时竟没有摘满_包袱棉花,手却被扎得稀 烂 离开那片棉田许多年后,我依然会做摘棉花的梦。我梦见自己弹钢琴般地弹着洁白的云 朵,手指如飞地采摘着棉花。我腰间的包袱鼓鼓的,怀孕-般。即便从梦中醒来,我还会意 犹未尽地缩在被窝里模拟摘棉花,爪一样蜷了十指,试图一次钩净冥冥中那粘附在碗底儿 的棉花根儿我自信通过醒时梦时恁般不懈演练,我的摘棉技术定然已是突飞猛进,真昐着 有机会再跟我那牛表姐较量一番 我的表姐却着实攥牢了我的把柄,只要一见着我,不管当着多少人的面,立刻活灵活现 地向大家表演我一手托着棉花碗儿、一手抠棉花根儿的丑态。那些庄稼把式们看了,无不解 恨地冲着我狂笑,臊得我抓起一把瓜子,稀里哗啦地扬到表姐身上 在远离棉田的地方,我操作着电脑,带-群美术生欣赏齐白石的画作。讲到《棉花》时, 我动情地说:“你们可以忘掉今天的课,甚至可以忘掉我,但是,我拜托你们一定记住齐白 石这幅《棉花》的题款——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在这个世界上,能画棉花的人很 多,能说出这个妙语的却惟有齐白石。在我看来,只有一个真正懂得感恩的人才能对棉花唱 出这么美妙的赞歌。棉花,是一种站在穷人立场上对严寒大声说不′的花,是一个还没有 学会涂脂抹粉的乡下女孩儿,是大地献给人类的至宝。 一位母亲带着她的儿子去乡下,回来告诉我说:“我儿子摘了一朵棉花,举到我面前说, 妈妈,我敢肯定,它是纯棉的『我跟了一声笑,又蹙了一下眉。想起“的确良”刚面市的 时候,我多么钟爱这种跟棉无关的神奇织物啊!穿了一件豆绿色的的确良绣花上衣,美得不 行。学校让搬砖,我把-摞红砖远远地端离了新衣,吃力地洩着走。偏偏班主任是个“X光′ 眼,一眼就看穿了我惜衣心切,伊的刀子嘴便派上了用场,在班会上对我百般奚落…….的确 良被丢在了岁月的辙痕里,今天的我多么迷恋纯棉。一想到身上的丝丝缕缕原是田间一朵朵 被阳光喂得饱饱的花,心中就涨满暧意。 次跟儿子打越洋电话,我说心情差。他说:“去旅游吧,山水最能抚慰人。”我说:“我 怎么突然就理解你三舅姥爷了——他心里一难受,就从广州飞回老家,跑到谷子地里去, 跟谷子们说话儿。”儿子笑起来:“喲,老妈,莫不是你起了归农之意? ,反正要是能让我到甭管谁家的地里去摘上半晌棉花,我会乐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5 题。 摘 棉 花 张丽钧 坐在去石家庄的汽车上,透过车窗看到外面一大片棉花地,白花花的棉花一朵朵从“棉 花碗儿”里膨出来,不由得想,这是谁家的棉花?怎么还不摘呢?再不摘就开“大”了啊! 这个想法一冒出来,竟满心焦灼,恨不得喊司机停车,奔到棉花地里,帮人家摘了那棉花。 长这么大,只摘过一回棉花,却独自回味过一万回。那一年,我刚上初中,在一个叫南 旺的村子里,哭着喊着要表姐带我去摘棉花。表姐拗不过,便带我去了。秋阳之下,好一片 望不到边的棉海!在地头,表姐为我在腰里系了个蓝白格子的包袱皮儿,贴腰的那面勒得紧, 外面则松松地张了口,以便往里面装棉花。表姐腰里也系个同样的包袱皮儿,边摘棉花边为 我讲解摘棉花的要领——下手要准,抠得要净,棉花碗儿里不能丢“棉花根儿”。我一一记 下,心说,这不忒简单!开始摘了,手却笨笨的,一摘就把棉絮抻得老长,棉花碗儿里还丢 了不少的棉花根儿。为了摘干净,我不得不用左手牢牢托住棉花碗儿,右手一点点抠棉花根 儿。表姐看我摘得拙,笑死了,跑过来为我示范——眼到手到,左右开弓,同时摘两朵棉 花,指尖带了钩儿一样,轻轻一抠,棉花碗儿就溜光地见了底儿;双手各存了四五朵棉花后 才一并塞进包袱……不一会,表姐的包袱就鼓起来了,怀孕一般,拿手托着包袱底,腆着肚 子回到地头,把一包袱棉花倒在一个大包袱皮儿里,轻了身回来继续摘……整个半晌,我光 顾着叫唤“这朵棉花大”“那朵棉花美”了,收工时竟没有摘满一包袱棉花,手却被扎得稀 烂。 离开那片棉田许多年后,我依然会做摘棉花的梦。我梦见自己弹钢琴般地弹着洁白的云 朵,手指如飞地采摘着棉花。我腰间的包袱鼓鼓的,怀孕一般。即便从梦中醒来,我还会意 犹未尽地缩在被窝里模拟摘棉花,鹰爪一样蜷了十指,试图一次钩净冥冥中那粘附在碗底儿 的棉花根儿。我自信通过醒时梦时恁般不懈演练,我的摘棉技术定然已是突飞猛进,真盼着 有机会再跟我那牛表姐较量一番。 我的表姐却着实攥牢了我的把柄,只要一见着我,不管当着多少人的面,立刻活灵活现 地向大家表演我一手托着棉花碗儿、一手抠棉花根儿的丑态。那些庄稼把式们看了,无不解 恨地冲着我狂笑,臊得我抓起一把瓜子,稀里哗啦地扬到表姐身上。 在远离棉田的地方,我操作着电脑,带一群美术生欣赏齐白石的画作。讲到《棉花》时, 我动情地说:“你们可以忘掉今天的课,甚至可以忘掉我,但是,我拜托你们一定记住齐白 石这幅《棉花》的题款——‘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在这个世界上,能画棉花的人很 多,能说出这个妙语的却惟有齐白石。在我看来,只有一个真正懂得感恩的人才能对棉花唱 出这么美妙的赞歌。棉花,是一种站在穷人立场上对严寒大声说‘不’的花,是一个还没有 学会涂脂抹粉的乡下女孩儿,是大地献给人类的至宝。” 一位母亲带着她的儿子去乡下,回来告诉我说:“我儿子摘了一朵棉花,举到我面前说, 妈妈,我敢肯定,它是纯棉的!”我跟了一声笑,又蹙了一下眉。想起“的确良”刚面市的 时候,我多么钟爱这种跟棉无关的神奇织物啊!穿了一件豆绿色的的确良绣花上衣,美得不 行。学校让搬砖,我把一摞红砖远远地端离了新衣,吃力地跩着走。偏偏班主任是个“X 光” 眼,一眼就看穿了我惜衣心切,伊的刀子嘴便派上了用场,在班会上对我百般奚落……的确 良被丢在了岁月的辙痕里,今天的我多么迷恋纯棉。一想到身上的丝丝缕缕原是田间一朵朵 被阳光喂得饱饱的花,心中就涨满暖意。 一次跟儿子打越洋电话,我说心情差。他说:“去旅游吧,山水最能抚慰人。”我说:“我 怎么突然就理解你三舅姥爷了——他心里一难受,就从广州飞回老家,跑到谷子地里去, 跟谷子们说话儿。”儿子笑起来:“哟,老妈,莫不是你起了归农之意?” ——嗯,反正要是能让我到甭管谁家的地里去摘上半晌棉花,我会乐
(节选自《散文》2012年第3期) 12.作者从旅途中透过车窗而见的“棉花地”写起,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4分) 13.依据文本相关内容,概括“表姐”这一形象的特点。(4分) 14.作者称自己“长这么大,只摘过一回棉花,却独自回味过一万回”,结合全文,说说 次“摘棉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值得“回味一万回”的精神享受。(6分) 15.文章写儿子以为母亲起了“归农之意”,“我”也认同了这一点,请对“归农之意”的情 感意蕴做深层探究。(6分) 六、实用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达尔文的拖延 斯蒂芬·杰·古尔德 ①没有什么事比一些名人行为中长期而难以解释的停滞更能引发人们猜测的了。罗西尼 因《威廉·退尔》而达到他歌剧创作的辉煌巅峰,可是此后的30年他几乎什么也没写。多 罗西·塞耶斯在名望达到顶点时却背弃了彼得·温姆西勋爵,转向笃信上帝。查尔斯·达尔文 在1838年就得出了全新的进化理论,却直到21年后才发表他的观点 ②通过历时五年乘坐贝格尔号与自然的接触,达尔文的物种固定不变的信念发生了动 摇。1837年7月,他航海回来后不久,便开始记第一本关于“递变”的笔记。这时的达尔 文已经确信进化的发生,他正在寻找一种理论来解释进化的机制。经过最初的猜想和少数不 成功的假说,他渐渐建立了他的中心观念。达尔文在自传中写道:“1838年10月,我为 了消遣,偶尔翻阅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当时我根据长期对动植物习性的观察,已经可以 正确认识生存斗争。我马上联想到,在这种情况下,有利的变异趋向于保存下来,而不利的 变异将被淘汰,这一结果将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③达尔文早就认识到动物驯养者所做的人工选择的重要性。但是直到马尔萨斯的斗争与 拥挤的观点凝练他的思想之后,他才确定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因。达尔文知道得出的是什么 理论,我们不能将他的拖延归因于他没有认识到自己所取得的成就的重要性。到1844年
(节选自《散文》2012 年第 3 期) 12. 作者从旅途中透过车窗而见的“棉花地”写起,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依据文本相关内容,概括“表姐”这一形象的特点。(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作者称自己“长这么大,只摘过一回棉花,却独自回味过一万回”,结合全文,说说一 次“摘棉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值得“回味一万回”的精神享受。(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文章写儿子以为母亲起了“归农之意”,“我”也认同了这一点,请对“归农之意”的情 感意蕴做深层探究。(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实用类文本(18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6—18 题。 达 尔 文 的 拖 延 斯蒂芬•杰•古尔德 ①没有什么事比一些名人行为中长期而难以解释的停滞更能引发人们猜测的了。罗西尼 因《威廉•退尔》而达到他歌剧创作的辉煌巅峰,可是此后的 30 年他几乎什么也没写。多 罗西•塞耶斯在名望达到顶点时却背弃了彼得•温姆西勋爵,转向笃信上帝。查尔斯•达尔文 在 1838 年就得出了全新的进化理论,却直到 21 年后才发表他的观点。 ②通过历时五年乘坐贝格尔号与自然的接触,达尔文的物种固定不变的信念发生了动 摇。1837 年 7 月,他航海回来后不久,便开始记第一本关于“递变”的笔记。这时的达尔 文已经确信进化的发生,他正在寻找一种理论来解释进化的机制。经过最初的猜想和少数不 成功的假说,他渐渐建立了他的中心观念。达尔文在自传中写道:“1838 年 10 月,我为 了消遣,偶尔翻阅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当时我根据长期对动植物习性的观察,已经可以 正确认识生存斗争。我马上联想到,在这种情况下,有利的变异趋向于保存下来,而不利的 变异将被淘汰,这一结果将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③达尔文早就认识到动物驯养者所做的人工选择的重要性。但是直到马尔萨斯的斗争与 拥挤的观点凝练他的思想之后,他才确定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因。达尔文知道得出的是什么 理论,我们不能将他的拖延归因于他没有认识到自己所取得的成就的重要性。到 1844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