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作为“湘阴三郭”,郭嵩焘、郭崑焘、郭崙焘兄弟三人在历史上 皆为杰 出人物;又是 各有所长。探究他们的成长道路,不能不追溯其家 与家庭教育 A.并提春花秋月渊源 B.并称春兰秋菊渊 源 C.并提春兰秋菊源远 D.并称春花秋月源 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分) A.我们呼唤,在现实生活中能有更多像鲁迅先生这样的人,为了民族的未来而思 考,而奋斗 B.内无余钱剩米,外无豪友强援,衣食不继,生计成忧,在生存和生活两方面, 唐伯虎已被逼至悬崖边。 C.一条大河从村边奔腾而去,雪白的浪花激荡涌起,宛如白玉般地迸溅开来,滋 润了整个村子 D.这些带着本乡土产去贩卖的车子,往往成群成帮,队伍拉得老长,道上飞扬的 尘土是他们的旗号。 3.下列句子中,与上句“楼台遗迹留丹火”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3分) A.秋高鹰隼傍霄抟 B.九流争赴水萦蟠 C.几处溪山存旧物 D.江汉回波散翠澜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如果春天是希望,那么,夏天便是绸缪,秋天便是品格,冬天便是抗争 ,人类将始终是幻想国中 的美丽而无用的幼芽。 ①没有希望,便没有欲念,便不会有行动 ②没有品格,便没有纲纪,行动便常常误入歧途 ③于是,如果只有春天,仅仅有希望 ④没有绸缪,便没有韬略,行动便失之于盲目 ⑤没有抗争,便没有在痛苦中的最后冲刺,便可能一事无成 ⑥希望、绸缪、品格和抗争,是人类摆脱命运束缚的必备四品 A⑥②⑤①④③ B③①④②⑤⑥ C.⑥①④②⑤③ D.①②④⑤⑥③ 5.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 分) A.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B.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江苏省徐州市 2018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作为“湘阴三郭”,郭嵩焘、郭崑焘、郭崙焘兄弟三人在历史上 ▲ , 皆为杰 出人物;又是 ▲ ,各有所长。探究他们的成长道路,不能不追溯其家 世 ▲ 与家庭教育。 A.并提 春花秋月 渊源 B.并称 春兰秋菊 渊 源 C.并提 春兰秋菊 源远 D.并称 春花秋月 源 远 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3 分) A.我们呼唤,在现实生活中能有更多像鲁迅先生这样的人,为了民族的未来而思 考,而奋斗。 B.内无余钱剩米,外无豪友强援,衣食不继,生计成忧,在生存和生活两方面, 唐伯虎已被逼至悬崖边。 C.一条大河从村边奔腾而去,雪白的浪花激荡涌起,宛如白玉般地迸溅开来,滋 润了整个村子。 D.这些带着本乡土产去贩卖的车子,往往成群成帮,队伍拉得老长,道上飞扬的 尘土是他们的旗号。 3.下列句子中,与上句“楼台遗迹留丹火”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3 分) A.秋高鹰隼傍霄抟 B.九流争赴水萦蟠 C.几处溪山存旧物 D.江汉回波散翠澜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如果春天是希望,那么,夏天便是绸缪,秋天便是品格,冬天便是抗争。 ▲ 。 ▲ ; ▲ ; ▲ ; ▲ ; ▲ ,人类将始终是幻想国中 的美丽而无用的幼芽。 ①没有希望,便没有欲念,便不会有行动 ②没有品格,便没有纲纪,行动便常常误入歧途 ③于是,如果只有春天,仅仅有希望 ④没有绸缪,便没有韬略,行动便失之于盲目 ⑤没有抗争,便没有在痛苦中的最后冲刺,便可能一事无成 ⑥希望、绸缪、品格和抗争,是人类摆脱命运束缚的必备四品 A.⑥②⑤①④③ B.③①④②⑤⑥ C.⑥①④②⑤③ D.①②④⑤⑥③ 5.下列诗句中,与右图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3 分) A.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B.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C.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D欲知别后思今夕,溪水东流是寸心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吴保安,字永固,河北人,任遂州方义尉。其乡人郭仲翔,即元振从侄也。仲 翔有才学,元振欲成其名宦 会南蛮作乱,以李蒙为姚州都督,帅师讨焉。蒙临行,辞元振。元振乃见仲翔, 谓蒙曰:“弟之孤子,未有名宦。子姑将行,如破贼立功,某在政事,当接引之, 俾其薄俸也。”蒙诺之。仲翔颇有干用,乃以为判官,委之军事。 至蜀,保安寓书于仲翔曰:“幸共乡里,素未谋面,而心常慕仰。侧闻吾子急人 之忧,不遗乡曲之情,忽垂特达之眷,使保安得执鞭弭,以奉周旋。是吾子丘山 之恩,即保安铭镂之日。 仲翔得书,深感之,即言于李将军,召为管记。未至而蛮贼转逼,李将军至姚州, 与战破之。乘胜深入,蛮覆而败之。李身死军没,仲翔为虏。蛮夷利汉财物,其 没落者,皆通音耗,令其家赎之。保安既至姚州,适值军没,迟留未返。而仲翔 于蛮中,致书于保安曰:“永固无恙。顷辱书未报,值大军已发。深入贼庭,果 逢挠败。吾今在厄,力屈计穷。而蛮俗没留,许亲族往赎,求绢千匹。愿足下早 报吾伯父。宜以时到,得赎吾还。使亡魂复归,死骨更肉,唯望足下耳。”时元 振已卒,保安乃为报,许赎仲翔。乃倾其家,置绢千匹,赎之 向二百日而仲翔至姚州,形状憔悴,殆非人也。方与保安相识,语相泣也。仲翔 到家,辞亲凡十五年矣。后因勋至京,授蔚州录事参军,则迎亲到官。仲翔至蜀 访保安,而保安与其妻皆卒。于是尽以家财二十万,厚葬保安,仍刻石颂美。仲 翔亲庐其侧,行服三年,德保安丕 (选自《新唐书·吴保安传》 【注】元振:郭元振,唐朝名将,宰相。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帅师讨焉 帅:率领 B.俾其薄俸也 俾:使,让 C.蛮覆而败之 覆:遮盖 D.殆非人也 殆:几乎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侄:父亲的亲兄弟的孙子,即堂兄弟的儿子。 B.孤子:即孤儿,少年丧父者或幼无父母者 C.乡曲:思乡的曲子,如《杨柳曲》《梅花落》等。 D.鞭弭:马鞭和弓:执鞭弭,意指在部队建功立业。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仲翔颇有干用,乃以为判官,委之军事。(4分) (2)仲翔亲庐其侧,行服三年,德保安不已。(4分) 9.结合全文,概括两件感恩回报的事情。(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薛秀才南游
C.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D.欲知别后思今夕,溪水东流是寸心。 二、文言文阅读(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 吴保安,字永固,河北人,任遂州方义尉。其乡人郭仲翔,即元振注从侄也。仲 翔有才学,元振欲成其名宦。 会南蛮作乱,以李蒙为姚州都督,帅师讨焉。蒙临行,辞元振。元振乃见仲翔, 谓蒙曰:“弟之孤子,未有名宦。子姑将行,如破贼立功,某在政事,当接引之, 俾其薄俸也。”蒙诺之。仲翔颇有干用,乃以为判官,委之军事。 至蜀,保安寓书于仲翔曰:“幸共乡里,素未谋面,而心常慕仰。侧闻吾子急人 之忧,不遗乡曲之情,忽垂特达之眷,使保安得执鞭弭,以奉周旋。是吾子丘山 之恩,即保安铭镂之日。” 仲翔得书,深感之,即言于李将军,召为管记。未至而蛮贼转逼,李将军至姚州, 与战破之。乘胜深入,蛮覆而败之。李身死军没,仲翔为虏。蛮夷利汉财物,其 没落者,皆通音耗,令其家赎之。保安既至姚州,适值军没,迟留未返。而仲翔 于蛮中,致书于保安曰:“永固无恙。顷辱书未报,值大军已发。深入贼庭,果 逢挠败。吾今在厄,力屈计穷。而蛮俗没留,许亲族往赎,求绢千匹。愿足下早 报吾伯父。宜以时到,得赎吾还。使亡魂复归,死骨更肉,唯望足下耳。”时元 振已卒,保安乃为报,许赎仲翔。乃倾其家,置绢千匹,赎之。 向二百日而仲翔至姚州,形状憔悴,殆非人也。方与保安相识,语相泣也。仲翔 到家,辞亲凡十五年矣。后因勋至京,授蔚州录事参军,则迎亲到官。仲翔至蜀 访保安,而保安与其妻皆卒。于是尽以家财二十万,厚葬保安,仍刻石颂美。仲 翔亲庐其侧,行服三年,德保安不 已。 (选自《新唐书•吴保安传》) 【注】元振:郭元振,唐朝名将,宰相。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帅师讨焉 帅:率领 B.俾其薄俸也 俾:使,让 C.蛮覆而败之 覆:遮盖 D.殆非人也 殆:几乎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从侄:父亲的亲兄弟的孙子,即堂兄弟的儿子。 B.孤子:即孤儿,少年丧父者或幼无父母者。 C.乡曲:思乡的曲子,如《杨柳曲》《梅花落》等。 D.鞭弭:马鞭和弓;执鞭弭,意指在部队建功立业。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仲翔颇有干用,乃以为判官,委之军事。(4 分) (2)仲翔亲庐其侧,行服三年,德保安不已。(4 分) 9.结合全文,概括两件感恩回报的事情。(4 分) 三、古诗词鉴赏(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薛秀才南游 许浑
姑苏城外柳初凋,同上江楼更寂寥。 绕壁旧诗尘漠漠,对窗寒竹雨潇潇。 怜君别路随秋雁,尽我离觞任晚潮。 从此草玄应有处,白云青嶂一相招。 【注】草玄:淡于势利,潜心著述。 0.请找出前三联中表明季节的词语。这些词语还有什么作用?(6分 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风霜高洁, ,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4) ,恐年岁之不吾与。(屈原《离骚》 (5)顺风而呼, ,而闻者彰。(荀子《劝学》)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 亭怀古》) (7)博学而笃志, ,仁在其中矣。(孔子《论语》) (8)苟利国家生死以,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草根画家 张虎生 ①初见虹先生作画,是在南艺后山坡的香樟树下。午后的春阳,温煦可人。香樟 树高大丰茂,嫩绿的新叶,层层叠叠伸展开来,翡翠般灿烂。周围围着不少人, 几个石墩,一块大石板,权作画案,中央端坐着的,便是久闻大名的虹先生。看 客总是抑制不住兴奋,又正值各种植物传递春信的当口,尤其头顶这棵香樟,招 摇的香气,靡靡洒洒,迷人到醉。虹先生却入了禅定,唯见一支画笔,游走在- 柄阔不盈尺的宫扇上,细细沙沙,旁若无人。虹先生的笔端,蘸上了一点点的红, 非灯笼的艳,也非辣椒的火,而是红里晕着些微藤黄,似有似无,有点日出时那 份辉煌。朱砂啊!有人低声道。话音刚落,老干虬枝,嫩蕊点点,一枝雪里红梅 亭亭玉立,于空渺的洁白处,盎然地妙曼地生长出来。自然又是一阵惊呼。有数 人同时请教:此画可卖?虹先生没搭话,持着扇柄,反反复复地揣摩,这才落款、 钤印,印不大,仅一个字:虹 ②“舒服了!”画家自言自语道。 ③自此,看虹先生作画,就成了我期待的享受。虹先生五十开外,素朴少言,随 身一只极普通的塑料袋,盛着他心爱的文房四宝。衣香鬓影的大街上,薄裳轻履, 提着塑料袋的虹先生,是如此不合时尚,一副三四十年前小厂会计的模样。的确, 不但衣着,连内心,虹先生都秉持着逝去甚远的老旧格调,譬如远离烟酒,甚至 连茶都不碰,再隆重的场合,也永远是清水一杯。无疑,幼时父辈们遭遇的冲击, 成年后供职单位的散落,铸成了一道坎。然而,正是诸种不幸,将少年的朦胧憧 憬,孕育成长达三十多年的水墨浸染。虹先生一路拜得诸派名师,积下满腹画稿, 才有了今日出手便得的古雅和磅礴。 ④前几日,我随众人去东郊虹先生的一间大房子,那里,桌子大,纸笔大,自然 气势也大。上午,旭日东升,满室堂阜,铺纸濡墨后,虹先生案前立定,手握毫
姑苏城外柳初凋,同上江楼更寂寥。 绕壁旧诗尘漠漠,对窗寒竹雨潇潇。 怜君别路随秋雁,尽我离觞任晚潮。 从此草玄注应有处,白云青嶂一相招。 【注】草玄:淡于势利,潜心著述。 10.请找出前三联中表明季节的词语。这些词语还有什么作用?(6 分) 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风霜高洁, ▲ ,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3)寄蜉蝣于天地, ▲ 。(苏轼《赤壁赋》) (4) ▲ ,恐年岁之不吾与。(屈原《离骚》) (5)顺风而呼, ▲ ,而闻者彰。(荀子《劝学》) (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 亭怀古》) (7)博学而笃志, ▲ ,仁在其中矣。(孔子《论语》) (8)苟利国家生死以, ▲ 。(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五、现代文阅读(一)(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3~16 题。 草根画家 张虎生 ①初见虹先生作画,是在南艺后山坡的香樟树下。午后的春阳,温煦可人。香樟 树高大丰茂,嫩绿的新叶,层层叠叠伸展开来,翡翠般灿烂。周围围着不少人, 几个石墩,一块大石板,权作画案,中央端坐着的,便是久闻大名的虹先生。看 客总是抑制不住兴奋,又正值各种植物传递春信的当口,尤其头顶这棵香樟,招 摇的香气,靡靡洒洒,迷人到醉。虹先生却入了禅定,唯见一支画笔,游走在一 柄阔不盈尺的宫扇上,细细沙沙,旁若无人。虹先生的笔端,蘸上了一点点的红, 非灯笼的艳,也非辣椒的火,而是红里晕着些微藤黄,似有似无,有点日出时那 份辉煌。朱砂啊!有人低声道。话音刚落,老干虬枝,嫩蕊点点,一枝雪里红梅, 亭亭玉立,于空渺的洁白处,盎然地妙曼地生长出来。自然又是一阵惊呼。有数 人同时请教:此画可卖?虹先生没搭话,持着扇柄,反反复复地揣摩,这才落款、 钤印,印不大,仅一个字:虹。 ②“舒服了!”画家自言自语道。 ③自此,看虹先生作画,就成了我期待的享受。虹先生五十开外,素朴少言,随 身一只极普通的塑料袋,盛着他心爱的文房四宝。衣香鬓影的大街上,薄裳轻履, 提着塑料袋的虹先生,是如此不合时尚,一副三四十年前小厂会计的模样。的确, 不但衣着,连内心,虹先生都秉持着逝去甚远的老旧格调,譬如远离烟酒,甚至 连茶都不碰,再隆重的场合,也永远是清水一杯。无疑,幼时父辈们遭遇的冲击, 成年后供职单位的散落,铸成了一道坎。然而,正是诸种不幸,将少年的朦胧憧 憬,孕育成长达三十多年的水墨浸染。虹先生一路拜得诸派名师,积下满腹画稿, 才有了今日出手便得的古雅和磅礴。 ④前几日,我随众人去东郊虹先生的一间大房子,那里,桌子大,纸笔大,自然 气势也大。上午,旭日东升,满室堂皇,铺纸濡墨后,虹先生案前立定,手握毫
管,目视远方,那凝思运筹的架势,如同一位出征将军,即将跃马万重关山。众 人屏息,只见虹先生指尖一抖 块巨石悄然 出世。下面将发生什么,还是个大大的悬念,但以石垫底,这画,就有了足够的 底气,有了坚实的依傍。果然,说有河,就有了流觞曲水,说有山,就有了叠翠 峰峦,然后,光也来了。光明,一个古今向往的词,在虹先生的笔下,在远山的 峰巅,隐隐绰绰的,露出一个不大的半圆。毫尖墨本就不多,虹先生再伸进笔洗 里轻濯一番,澹淡的水墨,化作云漪,渐次晕散开来,连绵不绝如缕,而先前留 着的辐条状三两束空白,陡然的,就直射下来,分明是佛光乍现。众人掌声响起, 都眼巴巴地望着虹先生,昐着他继续演绎眼前的天地塑造。虾先生沉默不语,双 眉微锁,几平一寸寸地在画上扫描,检验作品的姿态,真如古板顶真的会计,熟 悉他的人都在等待那一句“舒服了”。 ⑤千百年来,山水写意,云闲人淡,貌似玩物怡情,实则是心神运化:点染勾勒 间,现实的种种块垒顷刻消融,若化作林中月石上泉,便更成就了无眠梦中的壮 阔波澜。 ⑥虹先生签着几家画廊,还是几家画院的艺术总监,但于他,唯有画画,才实实 在在得要紧。画廊的画卖了,虹先生得随时提供作品,他戏称四处赶活为“补 墙”。有人为他抱屈:人家画廊老板几年工夫,就有房有车了。他答道:人家老 板也难的。朋友约请,社区相邀,他一律慷慨应允,非但分文不取,而且及时周 到…这样干净的人,我生怕带给他哪怕一丝的烦扰。每次看虹先生作画,我都 默不作声;每次同行,我都故意落后几步。望着人流中他清朗的背影,不知怎的, 想起罗大佑的一句歌词:孤独的孩子,你是造物的恩 宠 13.下面两个句子分别表现了虹先生什么样的精神状态?(4分) (1)“舒服了!”画家自言自语道。 (2)虹先生沉默不语,双眉微锁,几乎一寸寸地在画上扫描。 14.文中第④段画线部分描写虹先生作画的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4分) 15.请简析文中“我”对虹先生这一形象刻画的映衬作用。(6分) 16.请探究虹先生这一形象的深刻意蕴。(6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 ①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的智力,而智力能带来巨大快感。如 何拿智商来作乐,读书便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只要付出一个汉堡的钱, 便可以得到一个作者在那段岁月所有的心思。国际阅读率比较研究显示,当下韩 国国民人均阅读量约为每年11本,法国约为8.4本,日本约8.5。全世界每年 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64本,当孩子稍稍懂事 时,几乎每一个母亲都会严肃地告诉他:书里藏着的是智慧,这要比钱或钻石贵 重得多,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 ②世间有两种快乐,第一种是因为无知,第二种是因为彻悟。无知的人,每天无 忧无虑,什么都不想。他们做的事,干的活,只是为了吃饱喝足。这种简单而无 知的快乐,就像是动物,为了生存而生存,不需要复杂的思维和智商,更不会去 主动获取新的知识。而彻悟,是因为读过一些书,经历一些事,心境发生改变 生命变得更加有质感。正如周国平所言,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
管,目视远方,那凝思运筹的架势,如同一位出征将军,即将跃马万重关山。众 人屏息,只见虹先生指尖一抖,再一沉,三下两下,画面右下处,一块巨石悄然 出世。下面将发生什么,还是个大大的悬念,但以石垫底,这画,就有了足够的 底气,有了坚实的依傍。果然,说有河,就有了流觞曲水,说有山,就有了叠翠 峰峦,然后,光也来了。光明,一个古今向往的词,在虹先生的笔下,在远山的 峰巅,隐隐绰绰的,露出一个不大的半圆。毫尖墨本就不多,虹先生再伸进笔洗 里轻濯一番,澹淡的水墨,化作云漪,渐次晕散开来,连绵不绝如缕,而先前留 着的辐条状三两束空白,陡然的,就直射下来,分明是佛光乍现。众人掌声响起, 都眼巴巴地望着虹先生,盼着他继续演绎眼前的天地塑造。虹先生沉默不语,双 眉微锁,几乎一寸寸地在画上扫描,检验作品的姿态,真如古板顶真的会计,熟 悉他的人都在等待那一句“舒服了”。 ⑤千百年来,山水写意,云闲人淡,貌似玩物怡情,实则是心神运化:点染勾勒 间,现实的种种块垒顷刻消融,若化作林中月石上泉,便更成就了无眠梦中的壮 阔波澜。 ⑥虹先生签着几家画廊,还是几家画院的艺术总监,但于他,唯有画画,才实实 在在得要紧。画廊的画卖了,虹先生得随时提供作品,他戏称四处赶活为“补 墙”。有人为他抱屈:人家画廊老板几年工夫,就有房有车了。他答道:人家老 板也难的。朋友约请,社区相邀,他一律慷慨应允,非但分文不取,而且及时周 到……这样干净的人,我生怕带给他哪怕一丝的烦扰。每次看虹先生作画,我都 默不作声;每次同行,我都故意落后几步。望着人流中他清朗的背影,不知怎的, 想起罗大佑的一句歌词:孤独的孩子,你是造物的恩 宠…… 13.下面两个句子分别表现了虹先生什么样的精神状态?(4 分) (1)“舒服了!”画家自言自语道。 (2)虹先生沉默不语,双眉微锁,几乎一寸寸地在画上扫描。 14.文中第④段画线部分描写虹先生作画的情景,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4 分) 15.请简析文中“我”对虹先生这一形象刻画的映衬作用。(6 分) 16.请探究虹先生这一形象的深刻意蕴。(6 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18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7~19 题。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 ①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的智力,而智力能带来巨大快感。如 何拿智商来作乐,读书便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高贵举动。只要付出一个汉堡的钱, 便可以得到一个作者在那段岁月所有的心思。国际阅读率比较研究显示,当下韩 国国民人均阅读量约为每年 11 本,法国约为 8.4 本,日本约 8.5。全世界每年 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 64 本,当孩子稍稍懂事 时,几乎每一个母亲都会严肃地告诉他:书里藏着的是智慧,这要比钱或钻石贵 重得多,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 ②世间有两种快乐,第一种是因为无知,第二种是因为彻悟。无知的人,每天无 忧无虑,什么都不想。他们做的事,干的活,只是为了吃饱喝足。这种简单而无 知的快乐,就像是动物,为了生存而生存,不需要复杂的思维和智商,更不会去 主动获取新的知识。而彻悟,是因为读过一些书,经历一些事,心境发生改变, 生命变得更加有质感。正如周国平所言,世上有味之事,包括诗、酒、哲学、爱
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 无所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③书,像一扇门,透过这扇门,你可以看到别人每天都想了些什么,他们如何总 结这个世界,又如何想象另一个世界。读书,不是要醍醐灌顶瞬间涅槃,追求人 生的大和谐,而是要去知道,你这次与作者会在哪里会合,又会在哪里分开,会 在哪里产生共鸣,又会在哪里产生分歧。一本书不一定能让你走出困境,不过至 少会让你知道,从古到今跟你有同样烦恼,并且同样在寻找答案的人有很多,你 并不孤单。 ④我们小时候读的书,如同小时候吃的饭,一时半会儿看不出什么,直到成年后, 前者成为了我们的精神,后者成为了我们的骨血,两者都融入到我们的每一个细 胞。我们的气质,大多藏于读过的书中,读书就像一把把开山刀,每每拿起来挥 舞,就能在你内心开垦出一片新的旷野,从而腾得出地方种植更多作物,到了秋 天,心灵便可在广阔无垠的大地上忙碌着收获思想。 ⑤我一直很喜欢毛姆说的一段话:“生命的尽头,就像人在黄昏时分读书,读啊 读,没有察觉到光线渐暗;直到他停下来休息,才猛然发现白天已经过去,天已 经很暗,再低头看书却什么都看不清了,书页已不再有意义。”这是形容一个人 年老时的样子,而我则希望人们都能有这样的读书体验。 (选自《时代邮刊》2017年第4期,有删改) 17.请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论述层次。(6分) 18.请概括文中所说的读书的意义。(6分) 19.作者引用毛姆的话,想要表达关于读书的什么观点?(6分) 七、作文(70分)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 限,诗歌除外。 阳光下像个孩子,风雨中像个大人。毕竟,人生漫长,有时阳光明媚,有时风雨 交加 语文II(附加题)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30分钟,试卷满分40分 2.答题前,请务必将县区、学校、姓名、考试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按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在其它位 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阅读材料,完成21~23题。(10分) 曲之佳处,不在用事,亦不在不用事。好用事,失之堆积;无事可用,失之枯寂。 要在多读书、多识故实,引得的确、用得恰好,明事暗使、隐事显使,务使唱去 人人都晓,不须解说。又有一等事用在句中令人不觉如禅家所谓撮盐水中饮水乃 知咸味方是妙手。《西厢》《琵琶》用事甚富,然无不恰好,所以动人。《玉玦》 句句用事,如盛书柜子,使人厌恶 选自王骥德《曲律·论用事》有删改) 2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5分)
情,往往无用。吟无用之诗,醉无用之酒,读无用之书,钟无用之情,终于成一 无所用之人,却因此活得有滋有味。 ③书,像一扇门,透过这扇门,你可以看到别人每天都想了些什么,他们如何总 结这个世界,又如何想象另一个世界。读书,不是要醍醐灌顶瞬间涅槃,追求人 生的大和谐,而是要去知道,你这次与作者会在哪里会合,又会在哪里分开,会 在哪里产生共鸣,又会在哪里产生分歧。一本书不一定能让你走出困境,不过至 少会让你知道,从古到今跟你有同样烦恼,并且同样在寻找答案的人有很多,你 并不孤单。 ④我们小时候读的书,如同小时候吃的饭,一时半会儿看不出什么,直到成年后, 前者成为了我们的精神,后者成为了我们的骨血,两者都融入到我们的每一个细 胞。我们的气质,大多藏于读过的书中,读书就像一把把开山刀,每每拿起来挥 舞,就能在你内心开垦出一片新的旷野,从而腾得出地方种植更多作物,到了秋 天,心灵便可在广阔无垠的大地上忙碌着收获思想。 ⑤我一直很喜欢毛姆说的一段话:“生命的尽头,就像人在黄昏时分读书,读啊 读,没有察觉到光线渐暗;直到他停下来休息,才猛然发现白天已经过去,天已 经很暗,再低头看书却什么都看不清了,书页已不再有意义。”这是形容一个人 年老时的样子,而我则希望人们都能有这样的读书体验。 (选自《时代邮刊》2017 年第 4 期,有删改) 17.请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论述层次。(6 分) 18.请概括文中所说的读书的意义。(6 分) 19.作者引用毛姆的话,想要表达关于读书的什么观点?(6 分) 七、作文(70 分)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文体不 限,诗歌除外。 阳光下像个孩子,风雨中像个大人。毕竟,人生漫长,有时阳光明媚,有时风雨 交加。 语文 II(附加题)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 30 分钟,试卷满分 40 分。 2.答题前,请务必将县区、学校、姓名、考试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请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按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区域内作答;在其它位 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阅读材料,完成 21~23 题。(10 分) 曲之佳处,不在用事,亦不在不用事。好用事,失之堆积;无事可用,失之枯寂。 要在多读书、多识故实,引得的确、用得恰好,明事暗使、隐事显使,务使唱去 人人都晓,不须解说。又有一等事用在句中令人不觉如禅家所谓撮盐水中饮水乃 知咸味方是妙手。《西厢》《琵琶》用事甚富,然无不恰好,所以动人。《玉玦》 句句用事,如盛书柜子,使人厌恶。 (节 选自王骥德《曲律·论用事》有删改) 2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 5 处)(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