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密★启用前 2018年初中毕业生适应性考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6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祝考试质利★ 注意事项 1,答暮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试号条形马粘贴 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答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上无效。 3.考试结来后,请将本试题和答题中一并上交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米字格中。(2分) 风鸣楚都惊四海,龙蜗襄阳知三分。 2.根据语境,给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字注音。(2分) 我在宽广的丽江坝中流淌(),穿越大地时,头顶上是满天星光。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 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一只硕大的银盘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襄阳虽然地处平原,却也不是一味的平坦辽阔,绵延起伏的青山就是明证。 B.聪明的人总是能够从失败中及时吸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而追悔莫及 C.学生的学习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因此教师的教学要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 D.“中国襄阳国际马拉松”一声发令枪响,万余名选手一泻千里,奔上赛道。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到2020年,全国高铁营业里程将达到3万公里左右,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 B.能否取缔非法校外课业辅导班,是切实减轻中小学生学业鱼担的重要举措。 C.为突出节目的文化特色,《朗读者》邀请文化艺术界重量级专家参与节目的制作与策划。 D.因为形式新颖、文化内涵丰富的原因,《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受到中小学生喜爱和欢迎 5.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同样200g的米,用水煮加260ml就可以了,用豆浆煮就需300ml。②需要注意的是,用来 饭的豆浆,一定是比较稀的豆浆。③豆浆和精白米一起煮饭,不仅可以营养互补,还能延缓 糖上升的速度。④做米饭时,豆浆的用量要多于用水煮饭时水的用量。⑤洗净的米倒入 浆后要搅拌一下,以防大米结成团。 A.③①④Q⑤B.①③④⑤②C.③④OS2 D.③①②④⑤ 语文试题第1面(共6面)
6.下面这些话是 (人物)说的,充分体现了其 的个性。(2分) “祥子!你让狼叼了去,还是上非洲挖金矿去了?”“不喝就滚出去,好心好意,不领情是怎么 着?你个使骆驼!” 7.古诗文默写(每句1分,共8分) (1何当共剪西窗烛□工□,(李商隐《夜寄北》) (2)□□,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3)在喧器浮躁的现代社会,我们更应该保持莲花般“出泥而不染,□口”的 高洁品格。(周敦顾《爱莲说》) (4)诗歌,是一轮明月,照亮了我们的生命。初中毕业在即,有王勃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里的 真诚祝海内存知己,A口口”;面对惊涛浪,有李白在《行路难》中的热情 鼓励"B□c□□口生活信念动了,有刘两锡 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谆谆告D.□E,口□口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0分) 8.周五下午第二节课,周强想着第二天要参加同学生日会,上课时走神了。老师发现后,提醒说 周强,你可不能‘身在曹营心在汉’呀。”假如你是周强,你会怎么说?(2分) 我会说:“ 9.【补写对联】学生会将要组织开展“国学经典品读”活动。为营造活动氛围组织者打算拟写一副 对联作为宜传语。假如你也是组织者之一,请你扣住活动主题,补写出对联的下联。(2分) 上联:品国学涵养正气 下联: 【设计版块】班上要办一次以读书为主题的手抄报展,小明设计了自己的手抄报版块,请帮他再 设计两个版块,丰富手抄报内容。(2分) 版块一:名人嗜读趣事 版块二:读书方法汇编 版块三: 版块四 【探究材料】写出对下面三则材料的探究结果。(2分) 材料一:明末大学问家张溥读书时先抄一遍,再读一遍,接着把书稿烧拌。然后再抄再读再焚, 反复七次,直到烂熟于心,融会贯通。 材料二: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就熟读了《史记》、《汉书》等古籍,并且不断地重温复习,他称之为 三复四温”式阅读法。 语文试题第2面(共6面)
材料三:数学家苏步青主张读书要多读、精读。他读书时,第一遍一般先读个大概,第二遍、第三 遍逐步加深理解。他录喜欢《聊高),不知反复读了多少遍。 探究结果: 【提出建议】免费办理借书卡、开办星期六讲坛、派出流动借书车…这是襄阳市图书馆近年来 为引导市民爱上阅读实施的一系列便民措施,请你为襄阳市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再提两条合理 化建议。(2分) ① ② 三、阅读与欣赏(40分) (一)诗词赏析(4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0.作品最能体现秋季特点的景物是 ,作品描写景物的方法,如果借用一个中国画技法术 语,就是运用了 手法。(2分) 11.作品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境?请简要概括。(2分) (二)文言文阅读(10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 知固。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因,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 【乙】沈宣词尝为丽水领,自言家大梁时,厩常列骏马数十,而意常不足。成通六年,客有马求 此之谓乎! 售,洁白而毛量类来,甚异之,酬以五十万,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他日,谒公 遂,问向时马,公遂曰:“竟未尝乘。”因引出,至则奋两②,殆不可跨,公遂怒之,又仆,度终不可禁。 置日,令诸子乘之,亦如是;诸仆乘,亦如是。因求前所直信宣词。宣词得之,复如是。会魏帅公 蔚市贡马④,前后至者皆不可。公阅马,一阅递售之。后入飞龙⑤,上最爱宠,为当时名马。 (选自《唐语林》) 【注释】①大梁:今河南开封,古时称大梁。②直,价值、价钱。③奋两:举头斜视,不驯服的样 子。④贡马:向皇帝进贡的吗。⑤飞龙:指皇家。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A.不知其旨也 旨 B.诸仆乘,亦如是是 13.下列句子中节奏划分有误的一句是()(2分) B.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A.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D.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 C.沈宜词/尝为/丽水领 语文试题第3面(共6面)
14.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客许而直未及给,遽为将校王公遂所买。 15.从表达方式看,甲文以议论为主,讨论了 的关系;乙文则以 为主,以事例启发 感悟“才能是在实践中形成的”这一道理。(2分) 16.结合乙文,简述王公遂不能让所买之马成为“名马”的原因。(2分) (三)记叙文阅读(13分 为梦想拼尽全力 骊尘 ①从小到大我载过的第一个跟头应该是中考。在那个燥热的夏天,我满怀信心地走进考场, 却在最后一门英语考试时忘了带准考证,等我返回住处拿到准考证重新进入考场,时间已经过了 20分钟。成绩出来,满分120分的英语我只考了89分。老天跟我开的这个致命玩笑,致使我以一 分之差与日思夜想的高中实验班失之交骨。 ②那种感觉就像你跋山涉水终于赶到了心心念念的城堡,却发现那扇门关上了。那个假期, 我把自己关在房里,嘴里没有一句多余的话,脸上没有丝毫笑意,整天都在埋怨:我的运气怎么这 么差?A偶尔打开窗户,看看窗外的那片天,也总是阴都灰暗,完全没有了夏日的晴朗高远 ③进入高中后,我像变了一个人,不似初中那般神采飞扬,整个人内做沉默了很多。尖子生们 组建的实验班,在很多人心里都是神一般的存在,甚至有老师开玩笑说,进了实验班就是踏进了重 点院校的大门。论正常实力,我就应该属于那里,然而因为中考那个意外,我却被无情地拒之门 外,心底的不甘和委屈只有自己知道。每次从实验班门前经过,我都会特意从门口假装不经意地 往里面瞟一眼,偷偷对那些埋头苦读的身影流露出羡慕之情。 ④我的好朋友林悦就在实验班。在食堂吃饭遇上时,她会主动跟我说起一些班里的事情,这 些事情让我那颗心变得越发躁动不安。“我要冲进实验班”这个念头不时冒出来拉扯着我,曾经的 遗憾与不甘,都化作内心的春雨,那里草木葱笼,一片繁盛。 ⑤高一那段时间,我像打了鸡血一样,每天早上5点准时起床,洗漱完毕去操场跑完两围到教 学楼,我总是最平到的那个人。时间长了,楼管爷爷认识了我,每天早上都会准时跟我打招呼:“闽 女,今天早上又是第一个,好好加油!” ⑥每天清晨,我坐在靠窗的位里上,一边争分夺秒地大声晨读,一边看天空渐渐亮起来 ⑦一个学期后,我的势头越来越猛,不仅穗居年级第一,而且与第二名的差距越来越大。班主 任很器重我,好朋友林悦也向我投来了佩服的目光。那几年,我不仅在考试的红榜上始终排名第 一,课余时间写的文拿也陆续在各杂志发表,拿了好几个作文比赛和学科竞赛的奖项,生活好像将 之前亏欠我的一一做了补偿。随着一张张漂亮的成绩单摆在我的面前,一直蒙尘在我脸上的阴 云,如被利剑制开,久违的笑容绽放了出来。 ③即便如此,我依旧不敢掉以轻心,坚持与时间赛跑,继续脚踏实地努力。高考那年,我考取 了一个不错的分数,更重要的是,我的英语成绩是142分。手里紧紧瀑着成绩单的我,B整顺心 语文试题第4面(共6面)
工子造亮起来,一种想在夏风里大声欢叫的冲动,让我有说不出的快1就眼远望,阳光明,要 空如洗,周边的一切都让人赏心悦目。 ②中考时那种被命运一拳打倒在地的感觉,经过三年的隐忍与蜕变,终于成为我身后迈过的 道坎儿。现在想起来,甚至会有些感激自己在人生最顺遂的时候跌过一踱。正因为这样,在以 后的日子里,我才更加懂得努力的意义。 0在拼尽全力之前,永远别说自己运气不好。因为,最努力的时候运气才最好 17.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不超过25字,3分) 18.结合语境分析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偷偷对那些埋头苦读的身影流露出羡慕之情。 19.请从A、B两句中任选一句,作简要赏析。(3分) A.偶尔打开窗户,看看窗外的那片天,也总是阴郁灰暗,完全没有了夏日的晴朗高远。 B.整颗心一下子透亮起来,一种想在夏风里大声欢叫的冲动,让我有说不出的畅快! 我选 句 赏析: 20.第⑤段中“楼管爷爷认识了我,每天都准时跟我打招呼”这一情节能否删去?为什么?请说说 理由。(3分) 21.文章最后一段说“最努力的时候运气才最好。”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2分) (四)议论文阅读(13分) 背书是写作的基本功 梁衡 ①语文学习的方法固然很多,但我以为最基本的也是最简便的方法之一就是背书。 ②一切知识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语文学习更是如此。要达到一般的阅读、书写水平,你总 得记住几千个汉字;要进一步使文字自然、流畅、华丽、优美,你就得记住许多精词妙句;如要再进 步使文幸严谨、生动、清晰、新奇,你就得记住许多体式、结构。正像跳舞要掌握基本舞步一样 只有肚子里滚瓜烂熟地上几十篇范文,才能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方圆自如,为其所用。至 于文章内容的深浅,风格的高下,那是其他方面的惨养,又当别论。 ③当然,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便于记忆,所以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时要尽量讲清字、词、文幸的 舍义。但遗憾的是人脑的生理规律正好相反,年轻时长于记忆,稍长时长于理解,如果一切等理解 之后再记便会“失之东隅”。因此有必要少时先背诵记忆一些优秀诗文,以后再慢慢加深理解。我 国古代的动儿语文教学多用此法,现在国外教育也很注意这点。苏联在小学低年级教材中就加进 普希金的诗歌,让学生背诵。这种知识的积累方法,好比先贮存上许多干柴,以后一有火种,自然 会着。前不久,我在娘子关看瀑布,那飞泉后的半壁山上长满青苔葛藤,密密麻麻,随风摆动。我 观察良久,总难对眼前景物加以描绘。猛然想起柳宗元《小石潭记》里“蒙络摇缀,参披拂”的描 写何其传神!当初对柳文只是记住了,理解得并不深,现在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印证,便立即融会 语文试题第5面(共6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