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宜昌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 1.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he()争流,草木蒙笼其上 若云关霞wei()。”(刘义庆《世说新语》) ②带雨有时种竹,关门无事锄花;拈( )笔闲删旧句,汲()泉几试新茶。(陈 继儒《小窗幽记》) 【答案】(1).①壑(2).蔚(3).②nian(4) 【解析】 【详解】注意“壑”“蔚”的正确书写。拈,读作nian,本意是指用指取物;也指用手指 搓转,还可以用指取物体,用来轻轻的夹住 2.请结合语境,将正确的选项填充到相应的括号内。 人有一字不识,而多()意;一偈不参,而多()意:一勺不濡,而多() 意;一荷不晓,而多()意。淡宕故也。(陈继仿《小窗幽记》) A.禅 B.画 C.诗 D.醉 【答案】(1).C(2).A(3) 【解析】 【详解】“人有一字不识,而多诗意;一偈不参,而多禅意:一勺不濡,而多酒意:一石不 晓,而多画意。淡宕故也”出自陈继仿《小窗幽记》。意思是:有的人一个字都不认得,却 很有诗意;一句佛偈都不推寻,却饶富禅意:一滴酒也不沾唇,却满怀酒趣;一块石头也不 观察,却满眼画意。这是因为他淡泊而无拘无束的缘故。诗意并不在字,禅意也并不在偈, 正如酒意之不在酒,画意之不在石一样,那么,诗意、禅意、酒意、画意到底在哪里呢?就 在我们的心中。倘若我们沉醉在功利之中,便无法体会诗意,因为诗意在情,功利伤情:倘 若我们执着于六尘,则无法体会禅意,因为禅意无执:若是我们太过理性,则无法体会酒意, 因为酒意原在放浪形骸;假如我们不善用心眼观察,则无法体会画意,因为画意无所不在, 既在形相,又在其神。而这些,都可以在一个无所束缚的心灵中发现。据此理解,答案为 CADE 3最初的汉字大多都是利用象形符号创造出来的。如:门(阳)、休(1)、明动) 等,就是古人日常生活在文字体系中留下的记录。请根据下列两组汉字的形符,推测一下它 们分别与哪类事物有关联 盛、盎,盏、盈、盟 B.酿、酌、酪、酬、醋 【答案】A组与器皿、容器有关联。B组与酒有关联 【解析】 【详解】(1)A项中“盛、盎,盏、盈、盟”偏旁为“皿”,字象盛食物之器具。《说文》: 皿,饭食之用器也。所以A组与器皿、容器有关联。(2)B项中“酿、酌、酪、酬、醋”偏 旁为“酉”。酉,汉语一级字,读作yu,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其本义是酒器,引申指
1 湖北省宜昌市 2019 年中考语文试卷 1.在下列句子的括号中,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 hè( )争流,草木蒙笼其上, 若云关霞 wèi( )。”(刘义庆《世说新语》) ②带雨有时种竹,关门无事锄花;拈.( )笔闲删旧句,汲.( )泉几试新茶。(陈 继儒《小窗幽记》) 【答案】 (1). ①壑 (2). 蔚 (3). ②niān (4). jí 【解析】 【详解】注意“壑”“蔚”的正确书写。拈,读作 niān,本意是指用指取物;也指用手指 搓转,还可以用指取物体,用来轻轻的夹住。 2.请结合语境,将正确 的 选项填充到相应的括号内。 人有一字不识,而多( )意;一偈不参,而多( )意;一勺不濡,而多( ) 意;一荷不晓,而多( )意。淡宕故也。(陈继仿《小窗幽记》) A.禅 B.画 C.诗 D.醉 【答案】 (1). C (2). A (3). D (4). B 【解析】 【详解】“人有一字不识,而多诗意;一偈不参,而多禅意;一勺不濡,而多酒意;一石不 晓,而多画意。淡宕故也” 出自陈继仿《小窗幽记》。意思是:有的人一个字都不认得,却 很有诗意;一句佛偈都不推寻,却饶富禅意;一滴酒也不沾唇,却满怀酒趣;一块石头也不 观察,却满眼画意。这是因为他淡泊而无拘无束的缘故。诗意并不在字,禅意也并不在偈, 正如酒意之不在酒,画意之不在石一样,那么,诗意、禅意、酒意、画意到底在哪里呢?就 在我们的心中。倘若我们沉醉在功利之中,便无法体会诗意,因为诗意在情,功利伤情;倘 若我们执着于六尘,则无法体会禅意,因为禅意无执;若是我们太过理性,则无法体会酒意, 因为酒意原在放浪形骸;假如我们不善用心眼观察,则无法体会画意,因为画意无所不在, 既在形相,又在其神。而这些,都可以在一个无所束缚的心灵中发现。据此理解,答案为: CADB。 3.最初的汉字大多都是利用象形符号创造出来的。如:门( )、休( )、明( ) 等,就是古人日常生活在文字体系中留下的记录。请根据下列两组汉字的形符,推测一下它 们分别与哪类事物有关联。 A.盛、盎,盏、盈、盟 B.酿、酌、酪、酬、醋 【答案】A 组与器皿、容器有关联。B 组与酒有关联。 【解析】 【详解】(1)A 项中“盛、盎,盏、盈、盟”偏旁为“皿”,字象盛食物之器具。《说文》: 皿,饭食之用器也。所以 A 组与器皿、容器有关联。(2)B 项中“酿、酌、酪、酬、醋”偏 旁为“酉”。 酉,汉语一级字,读作 yǒu,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其本义是酒器,引申指
酒,又引申指成熟(即《说文解字》所谓的“就也”),后借以表示十二地支的第十位,又 可以表示十二生肖中的“鸡”、蓄水的池塘等。所以B组与酒有关联 4.亲属关系是中国人最基本的伦理关系,请各用一个字将下列亲属关系填充完整。 父之兄曰 ),母之弟曰( ),兄之妻曰( ),弟之子曰( 【答案】(1).伯(2).舅(3).嫂(4).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称父之兄曰伯父。父之弟曰叔父。伯与叔称其兄弟之子曰 侄。母之弟曰舅,兄之妻曰嫂。据此填写即可 5.请将下边的文字誊写一遍 原文:研表究明,人看在字时,会动自字将排好 誊写: 【答案】研表究明,人看在字时,会动自字将排好 【解析】 【详解】誊写时首先要保证汉字书写绝对正确:其次要掌握好所给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各部分 比例:注意辨析字形,认清字的结构,不写连笔字,要一笔一划,横平竖直地写,谨慎用笔, 不要漏写、多写、错写。注意字的顺序 群文汇读 文房四宝不仅是书写工具,更是文化图腾。北宋作家苏易简的《文房四谱》一书,详尽展示 了笔墨纸硯的辨识与妙用,完美重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意趣。学有余力,值得一览。 文房四谱(节选 ◆苏易简 【笔】《墨薮》云:取崇山绝仞中兔毛,入九月收口,取其笔头长一寸,管长五寸,锋齐 腰强者妙,今之小学者言笔,有四句诀云;“心柱硬,覆毛薄,尖似锥,齐似凿。” 【墨」《墨法》云:松烟二两丁香麝香干漆各少许以胶水溲作挺火烟上熏之一月可使。 入紫草木色紫,入秦皮木色碧,口色俱可爱。 【纸】《资暇》云:松花笺,代以为薛涛笺,误口,松笺其来旧矣。元和之初,薛涛尚斯 色,而好制小诗,情其幅大,不欲长剩,乃命匠人狭小为之。蜀中才子既以为便,后栽诸笺 亦如是,特名曰薛涛笺。 【砚】或云:端州石砚匠识山石之文理,遭之五七里得一窟,自然有圆石青紫色,琢之 为砚,可值千金。 【注释】①小学:中国传统语言学。②溲(s0u):调和。③挺:硬而直,这里指块状的墨。④ 自然:天然。 6.请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绝()使( 尚( )是( 7.请将“其”“也”“之”三个文言虚词准确还原到文中的方框内 A.八九月收口 口色俱可爱C.松花笺,代以为薛涛笺,误口 2
2 酒,又引申指成熟(即《说文解字》所谓的“就也”),后借以表示十二地支的第十位,又 可以表示十二生肖中的“鸡”、蓄水的池塘等。所以 B 组与酒有关联。 4.亲属关系是中国人最基本的伦理关系,请各用一个字将下列亲属关系填充完整。 父之兄曰( ),母之弟曰( ),兄之妻曰( ),弟之子曰( )。 【答案】 (1). 伯 (2). 舅 (3). 嫂 (4). 侄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称父之兄曰伯父。父之弟曰叔父。伯与叔称其兄弟之子曰 侄。母之弟曰舅,兄之妻曰嫂。据此填写即可。 5.请将下边的文字誊写一遍。 原文:研表究明,人看在字时,会动自字将排好。 誊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研表究明,人看在字时,会动自字将排好 【解析】 【详解】誊写时首先要保证汉字书写绝对正确;其次要掌握好所给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各部分 比例;注意辨析字形,认清字的结构,不写连笔字,要一笔一划,横平竖直地写,谨慎用笔, 不要漏写、多写、错写。注意字的顺序。 群文汇读 文房四宝不仅是书写工具,更是文化图腾。北宋作家苏易简 的 《文房四谱》一书,详尽展示 了笔墨纸硯的辨识与妙用,完美重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意趣。学有余力,值得一览。 文房四谱(节选) ◆苏易简 【笔】《墨薮》云:取崇山绝仞中兔毛,入九月收囗,取其笔头长一寸,管长五寸,锋齐 腰强者妙,今之小学①者言笔,有四句诀云;“心柱硬,覆毛薄,尖似锥,齐似凿。” 【墨』《墨法》云:松烟二两丁香麝香干漆各少许以胶水溲②作挺③火烟上熏之一月可使。 入紫草木色紫,入秦皮木色碧,囗色俱可爱。 【纸】《资暇》云:松花笺,代以为薛涛笺,误囗,松笺其来旧矣。元和之初,薛涛尚斯 色,而好制小诗,情其幅大,不欲长剩,乃命匠人狭小为之。蜀中才子既以为便,后栽诸笺 亦如是,特名曰薛涛笺。 【砚】或云:端州石砚匠识山石之文理,遭之五七里得一窟,自然有圆石青紫色,琢之 为砚,可值千金。 【注释】① 小学:中国传统语言学。②溲(sǒu):调和。③挺:硬而直,这里指块状的墨。④ 自然:天然。 6. 请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绝( ) 使( ) 尚( ) 是( ) 7. 请将“其”“也”“之”三个文言虚词准确还原到文中的方框内。 A.八九月收囗 B. 囗色俱可爱 C.松花笺,代以为薛涛笺,误囗
8.请用六个标点符号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松烟二两丁香麝香干漆各少许以胶水溲作挺火烟上熏之一月可使 9.请翻译《文房四谱》(节选)中有关【砚】的文段。 10.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历代文人最钟爱的笔、墨、纸、砚,有许多连同产地一起成了享 誉古今的知名品牌,请各举一个这样的品牌名称。 笔: 墨 纸 砚 11.积累链接:请默写出含有“笔”“最”“纸”“”中任意一字的一联古诗。 【答案】6.(1).绝(极,极高的):(2).使(使用);(3).尚(崇尚,喜欢) (4).是(这样)。 7.A之B.其C.也 8.松烟二两,丁香、麝香、干漆各少许,以胶水溲作挺,火烟上薰之,一月可使。 9.有人说:“端州的制砚工匠能识别山石的脉理,开凿山石五七里,就能挖出一个石窟,里 面有天然的青紫色的圆形石头,雕琢成台,价值千金。” 10.(1).示例:笔:湖笔(浙江)、齐笔(山东)、侯笔(河北)、宣笔(安徽)等:(2).墨 做墨李廷主(安徽)、晋墨云中燕(山西)、京墨一得阁(北京)等;(3).纸:宣纸(安徽) 蜀笺(四川)等 (4).砚:端砚(广东)、歙砚(安微)、洮砚(甘肃)、澄泥砚(山西)等 11.示例:含“笔”的: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含 “墨”的: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含“纸 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儿童散学归来早,忙东风放纸鸢。含“砚”的:我家 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 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 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注意“绝”这里应解释为“极高的”。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其”“也”“之”的用法。A.八九月收之,之:代词,代指前面的兔 毛。B.其色俱可爱,其:代词。C.松花笺,代以为薛涛笺,误也。也:用在句尾,表示判 断语气 【8题详解】 本题考査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 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 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本句中“以”是 介词,用。”“之”是代词,其后应停顿。本句话停顿为:松烟二两,丁香、麝香、干漆各 少许,以胶水溲作挺,火烟上薰之,一月可使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 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 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词:或:有人。识:识别
3 8. 请用六个标点符号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松烟二两丁香麝香干漆各少许以胶水溲作挺火烟上熏之一月可使 9. 请翻译《文房四谱》(节选)中有关【砚】的文段。 10. 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历代文人最钟爱的笔、墨、纸、砚,有许多连同产地一起成了享 誉古今的知名品牌,请各举一个这样的品牌名称。 笔:____________ 墨:____________ 纸:____________ 砚:____________ 11. 积累链接:请默写出含有“笔”“最”“纸”“”中任意一字的一联古诗。 【答案】6. (1). 绝(极,极高的); (2). 使(使用); (3). 尚(崇尚,喜欢); (4). 是(这样)。 7. A 之 B.其 C.也 8. 松烟二两,丁香、麝香、干漆各少许,以胶水溲作挺,火烟上薰之,一月可使。 9. 有人说:“端州的制砚工匠能识别山石的脉理,开凿山石五七里,就能挖出一个石窟,里 面有天然的青紫色的圆形石头,雕琢成台,价值千金。” 10. (1). 示例:笔:湖笔(浙江)、齐笔(山东)、侯笔(河北)、宣笔(安徽)等; (2). 墨: 做墨李廷主(安徽)、晋墨云中燕(山西)、京墨一得阁(北京)等; (3). 纸:宣纸(安徽)、 蜀笺(四川)等; (4). 砚:端砚(广东)、歙砚(安微)、洮砚(甘肃)、澄泥砚(山西)等。 11. 示例:含“笔”的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含 “墨”的: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含“纸” 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儿童散学归来早,忙东风放纸鸢。含“砚”的:我家 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解析】 【6 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 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 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注意“绝”这里应解释为“极高的”。 【7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其”“也”“之”的用法。A.八九月收之,之:代词,代指前面的兔 毛。B. 其色俱可爱,其:代词。 C.松花笺,代以为薛涛笺,误也。也:用在句尾,表示判 断语气。 【8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 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 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本句中“以”是 介词,用。”“之”是代词,其后应停顿。本句话停顿为:松烟二两,丁香、麝香、干漆各 少许,以胶水溲作挺,火烟上薰之,一月可使。 【9 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 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 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词:或:有人。识:识别
【10题详解】 本题考査综合性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笔、墨、纸、砚的品牌名称即可。如:在南唐时, 文房四宝”特指: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江西婺源龙尾砚。而自宋朝以来, “文房四宝”则特指:湖笔(浙江省湖州)、徽墨(安徽省徽州)、宣纸(安徽省宣州)、端 砚(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 【11题详解】 本题考査对诗句的默写。根据自己的积累默写出含有“笔”“最”“纸”“砚”中任意一字 的一联古诗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点睛】参考译文 【笔】《墨薮》中写道:取崇山极高的山中的兔毛,在八九月采集,制作笔头长一寸,管长 五寸,笔锋齐整笔腰强劲者为妙。现今硏宄中国传统语言学得人说起笔,有四句口诀:“← 柱硬,覆毛薄,尖似锥,齐似凿 【墨】《墨法》中写道:用二两松烟,少许丁香、麝香、干漆,用胶水调和成硬直的块状墨, 放在火焰上熏烤,一个月之后就可以使用了。加入紫草的粉末,颜色就会变紫色;加入秦皮 颜色就会变成碧绿色。它们的颜色都让人喜爱。 【砚】《资暇》中写道:松花笺,历代以来都以为是薛涛笺,其实是错误的。松笺得来历很 久远。元和之初(九世纪初叶),薛涛爱好这种颜色,又爱好写小诗,而当时用的纸较宽, 不想剩下许多纸,于是让人制作了小的纸张。蜀中才子都认为这样很方便,后来都这样剪裁 特地取名为薛涛笺。 【砚】有人说:“端州的制砚工匠能识别山石的脉理,开凿山石五七里,就能挖出一个石窟 里面有天然的青紫色的圆形石头,雕琢成台,价值千金。” 人文悦读 如果说笔墨纸砚是中国古代文人的身份象征,那么,诗书画则是历代通才大家的文化代码。无诗无以 言志,无书无以寄情,无画无以致雅,水墨丹青,光耀中华 李可染 ①中国画在世界美术中的特色是以线描和墨色为表现基础的。因此,笔墨的研究成为中 国画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画家把书法看作绘画线描的基本功,几千年来,在这方面积累了 极为宝贵的经验,以至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 ②写字画线最根本的一条是力量基本要匀,不能忽轻忽重。古人名之曰“平”,这是笔 法的基本規律,“如锥画沙”就是对“平”字最好的形容,只有明白了“平”的道理,然后 才能在“平”的基础上求变化,这就是笔法中的提、顿、轻、重,疾,徐等变化,用笔的变 化是无穷的,但无论怎么变化都要力量基本平均。所用力量不能悬殊太大,黄宾虹说幼时学 书法,开头写“大”字只有五个“点”,就是起落笔太重、行笔太轻,力量悬殊,形成线条 的空虚。书家把这叫做“系马桩” ③唐人画论:“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是说作画先立意的重要,也包括用笔的要求。 可以意到笔不到,决不可笔到意不到,行笔要高度控制,控制到每一点,所谓“积点成线
4 【10 题详解】 本题考查综合性常识。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笔、墨、纸、砚的品牌名称即可。如:在南唐时, “文房四宝”特指:诸葛笔、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纸,江西婺源龙尾砚。而自宋朝以来, “文房四宝”则特指:湖笔(浙江省湖州)、徽墨(安徽省徽州)、宣纸(安徽省宣州)、端 砚(广东省肇庆,古称端州)。 【1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默写。根据自己的积累默写出含有“笔”“最”“纸”“砚”中任意一字 的一联古诗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点睛】参考译文: 【笔】《墨薮》中写道:取崇山极高的山中的兔毛,在八九月采集,制作笔头长一寸,管长 五寸,笔锋齐整笔腰强劲者为妙。现今研究中国传统语言学得人说起笔,有四句口诀:“心 柱硬,覆毛薄,尖似锥,齐似凿。” 【墨】《墨法》中写道:用二两松烟,少许丁香、麝香、干漆,用胶水调和成硬直的块状墨, 放在火焰上熏烤,一个月之后就可以使用了。加入紫草的粉末,颜色就会变紫色;加入秦皮, 颜色就会变成碧绿色。它们的颜色都让人喜爱。 【砚】《资暇》中写道:松花笺,历代以来都以为是薛涛笺,其实是错误的。松笺得来历很 久远。元和之初(九世纪初叶),薛涛爱好这种颜色,又爱好写小诗,而当时用的纸较宽, 不想剩下许多纸,于是让人制作了小的纸张。蜀中才子都认为这样很方便,后来都这样剪裁, 特地取名为薛涛笺。 【砚】有人说:“端州的制砚工匠能识别山石的脉理,开凿山石五七里,就能挖出一个石窟, 里面有天然的青紫色的圆形石头,雕琢成台,价值千金。” 人文悦读 李可染 ①中国画在世界美术中的特色是以线描和墨色为表现基础的。因此,笔墨的研究成为中 国画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画家把书法看作绘画线描的基本功,几千年来,在这方面积累了 极为宝贵的经验,以至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 ②写字画线最根本的一条是力量基本要匀,不能忽轻忽重。古人名之曰“平”,这是笔 法的基本規律,“如锥画沙”就是对“平”字最好的形容,只有明白了“平”的道理,然后 才能在“平”的基础上求变化,这就是笔法中的提、顿、轻、重,疾,徐等变化,用笔的变 化是无穷的,但无论怎么变化都要力量基本平均。所用力量不能悬殊太大,黄宾虹说幼时学 书法,开头写“大”字只有五个“点”,就是起落笔太重、行笔太轻,力量悬殊,形成线条 的空虚。书家把这叫做“系马桩”。 ③唐人画论:“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是说作画先立意的重要,也包括用笔的要求。 可以意到笔不到,决不可笔到意不到,行笔要高度控制,控制到每一点,所谓“积点成线
这才能有意识地支使线条反映出细緻、微妙的内容。画线决不能象骑自行车走下坡路似的直 冲下去,也不能象溜冰似的滑了过去,这种用笔看似痛快实则流滑无力。发孤用笔,要处处 收得住,意到笔随。古人叫“留”,又曰“如屋漏痕”。这是笔法中极重要的一点,达到这 点很不容易,要下很大功夫。 ④我在齐白石家十年,主要在于学习他笔墨上的功夫。他画大写意画,不知者以为他信 笔挥洒,实则他行笔很慢。他画枝干、荷梗起笔无顿痕,行笔沉涩、力透纸背,收笔截然而 止、毫无疙瘩,笔法中叫“硬断”,力平而留,到处可收。齐师笔法达到高峰。在他的画上 常常题著:“白石老人一挥”,我在他身边,见他作画写字,严肃认真、沉着缓慢,在我心 里时时冒出一句潜词:“我看老师作画从来就没有‘挥’过。 ⑤黄宾虹论画、论笔墨,以我浅见所知是古今少有的。黄老作画,笔在纸上磨擦有声, 远听如闻刮须,我戏问黄师,他就行笔最忌轻浮顺划,笔重遇到纸的阻力则沙沙作响,古已 有之,所以唐人有句诗“笔落春蚕食叶声”。黄老师笔力雄强,笔重“如高山坠石”,笔墨 功力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⑥笔墨是形成中国画艺术特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画家有了笔墨功夫,下笔与物象浑 然一体,笔墨腴润而苍劲。笔情墨趣,光华照人。我国历代画家、书家在长期实践中为我们 留下极其丰富宝贵的遗产,值得我辈仰止,发扬光大。 12.请用文中的关键词为本文拟题。 13.与西洋画相比较,中国画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14.中国书画家写字画线的基本笔法是什么?常见变式有哪些? 15.作者所主张的“笔显功夫”有哪些要点?请摘录在答题卡上 16.积累链接:请默写出王维《竹里馆》中的后两句 【答案】12.笔墨功 13.以线描和墨色为表现基础。 14.基本笔法:力量基本要匀,不能忽轻忽重。(或“平”)常见变式:提、顿、轻、重、疾、 徐等 15.①力量基本要匀,不能忽轻忽重。②好的用笔,要处处收得住,意到笔随。(“起笔无 顿痕:行笔沉涩、力透纸背:收笔截然而止、毫无疙,笔法中叫·硬断””亦可。“力平而留, 到处可收”亦可。)③笔力雄健,如高山坠石。 16.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解析】 【12题详解】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提取关健词句为文章拟题的能力。可由文末“笔墨是形成中国画艺术特色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画家有了笔墨功夫,下笔与物象浑然一体,笔墨腴润而苍劲。笔情墨 趣,光华照人。”中提取“笔墨功”为题。 【13题详解】 此题旨在考査学生筛选和擬炼关键信息的能力。仔细阅读文章,可由文章第①段中第一句 “中国画在世界美术中的特色是以线描和墨色为表现基础的。”作答。 【14题详解】
5 这才能有意识地支使线条反映出细緻、微妙的内容。画线决不能象骑自行车走下坡路似的直 冲下去,也不能象溜冰似的滑了过去,这种用笔看似痛快实则流滑无力。发孤用笔,要处处 收得住,意到笔随。古人叫“留”,又曰“如屋漏痕”。这是笔法中极重要的一点,达到这 一点很不容易,要下很大功夫。 ④我在齐白石家十年,主要在于学习他笔墨上的功夫。他画大写意画,不知者以为他信 笔挥洒,实则他行笔很慢。他画枝干、荷梗起笔无顿痕,行笔沉涩、力透纸背,收笔截然而 止、毫无疙瘩,笔法中叫“硬断”,力平而留,到处可收。齐师笔法达到高峰。在他的画上 常常题著:“白石老人一挥”,我在他身边,见他作画写字,严肃认真、沉着缓慢,在我心 里时时冒出一句潜词:“我看老师作画从来就没有‘挥’过。” ⑤黄宾虹论画、论笔墨,以我浅见所知是古今少有的。黄老作画,笔在纸上磨擦有声, 远听如闻刮须,我戏问黄师,他就行笔最忌轻浮顺划,笔重遇到纸的阻力则沙沙作响,古已 有之,所以唐人有句诗“笔落春蚕食叶声”。黄老师笔力雄强,笔重“如高山坠石”,笔墨 功力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⑥笔墨是形成中国画艺术特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画家有了笔墨功夫,下笔与物象浑 然一体,笔墨腴润而苍劲。笔情墨趣,光华照人。我国历代画家、书家在长期实践中为我们 留下极其丰富宝贵的遗产,值得我辈仰止,发扬光大。 12. 请用文中的关键词为本文拟题。 13. 与西洋画相比较,中国画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14. 中国书画家写字画线的基本笔法是什么?常见变式有哪些? 15. 作者所主张的“笔显功夫”有哪些要点?请摘录在答题卡上。 16. 积累链接:请默写出王维《竹里馆》中的后两句。 【答案】12. 笔墨功 13. 以线描和墨色为表现基础。 14. 基本笔法:カ量基本要匀,不能忽轻忽重。(或“平”)常见变式:提、顿、轻、重、疾、 徐等。 15. ①力量基本要匀,不能忽轻忽重。②好的用笔,要处处收得住,意到笔随。(“起笔无 顿痕:行笔沉涩、力透纸背:收笔截然而止、毫无疙,笔法中叫・硬断””亦可。“力平而留, 到处可收”亦可。)③笔力雄健,如高山坠石。 16.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解析】 【12 题详解】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提取关健词句为文章拟题的能力。可由文末“笔墨是形成中国画艺术特色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画家有了笔墨功夫,下笔与物象浑然一体,笔墨腴润而苍劲。笔情墨 趣,光华照人。”中提取“笔墨功”为题。 【13 题详解】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筛选和擬炼关键信息的能力。仔细阅读文章,可由文章第①段中第一句 “中国画在世界美术中的特色是以线描和墨色为表现基础的。”作答。 【14 题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