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望而不见,自然想到互访或互通音问;而望陆 路,则山岭重叠,望水路,则江流纡曲。 同被贬谪于大荒之地,已经够痛心了,还音 信阻隔,竞不能相互慰藉。 “滯”:不仅是柳宗元当时的处境,而且也是他 最终的命运,最后他客死于柳州任上 不仅是全诗的愁思的凝结点,也是他一生 命运悲惨的终结点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 望而不见,自然想到互访或互通音问;而望陆 路,则山岭重叠,望水路,则江流纡曲。 • 一同被贬谪于大荒之地,已经够痛心了,还音 信阻隔,竟不能相互慰藉。 • “滞”:不仅是柳宗元当时的处境,而且也是他 最终的命运,最后他客死于柳州任上, 不仅是全诗的愁思的凝结点,也是他一生 命运悲惨的终结点
全诗用“愁思”贯穿 首联登高望远,引出愁思; 颌联见到芙蓉、薜荔横遭摧残,引起身世之 感,又添愁思; 煮颈联,远望友人,岭树重遮,江流阻断,使 人愁肠百结; 尾联音书断绝,各滞一方,倍感寂寞,愁思 更深
全诗用“愁思”贯穿。 首联登高望远,引出愁思; 颔联见到芙蓉、薜荔横遭摧残,引起身世之 感,又添愁思; 颈联,远望友人,岭树重遮,江流阻断,使 人愁肠百结; 尾联音书断绝,各滞一方,倍感寂寞,愁思 更深
这首诗托景抒怀,通过登柳州城楼所见景 物的描写,曲折地谴责了当时朝廷保守势力对 革新人士的打击和迫害,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由 此而生的悲愤心情和对同贬战友们的深切怀念
这首诗托景抒怀,通过登柳州城楼所见景 物的描写,曲折地谴责了当时朝廷保守势力对 革新人士的打击和迫害,委婉地表达了诗人由 此而生的悲愤心情和对同贬战友们的深切怀念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 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解题:古代左边地位低于右边,“左迁”,就是 降职的意思。示侄孙湘,指这首诗是写给侄孙韩 湘看的。 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宪宗819年正月。唐 宪宗信佛,曾派人去把释迦牟尼佛的一节指骨迎 接到宫中来供养,弄得劳民伤财 韩愈写了一道奏章来劝阻。唐宪宗大为恼火,要 杀掉他,因宰相和其他大臣等出来替他说情,才 把他降职,贬到潮州(在今广东省)。他在去潮州 时,路经蓝田关(在今陕西省),写了这首诗
解题:古代左边地位低于右边,“左迁”,就是 降职的意思。示侄孙湘,指这首诗是写给侄孙韩 湘看的。 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宪宗819年正月。唐 宪宗信佛,曾派人去把释迦牟尼佛的一节指骨迎 接到宫中来供养,弄得劳民伤财。 韩愈写了一道奏章来劝阻。唐宪宗大为恼火,要 杀掉他,因宰相和其他大臣等出来替他说情,才 把他降职,贬到潮州(在今广东省)。他在去潮州 时,路经蓝田关(在今陕西省),写了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