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应用 第五课言之有理 第一节“四两拨千斤”—一虚词 课题 四两拨千斤”一一虚词课 型 总序号 教材分析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学习虚词的性质和一些常见虚词的用法。学习重点是理解并 掌握虚词的性质,辨析常用虚词的用法,区分易混淆的虚词。 学生分析 教学目标 1、虚词的性质,了解常见的虚词用法。 2、区别易混的虚词 教学重点 了解实词和虚词,动词和介词,同音词和兼类词等概念,了解这些词类成分和语 法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课本课堂活动 ●形形色色的“的” 这个课堂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分析选文中关于“的”的一些例子,了解“的” 这个 虚词的特点和用法 课堂活动步骤 (1)阅读文段,找出带“的”的词组。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或使用幻灯或投影 设备播
语言文字应用 第五课 言之有理 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虚词 课题 “四两拨千斤”——虚词 课 型 总序号 教材分析 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学习虚词的性质和一些常见虚词的用法。学习重点是理解并 掌握虚词的性质,辨析常用虚词的用法,区分易混淆的虚词。 学生分析 教学目标 1、 虚词的性质,了解常见的虚词用法。 2、 区别易混的虚词。 教学重点 了解实词和虚词,动词和介词,同音词和兼类词等概念,了解这些词类成分和语 法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过程 课本课堂活动 ●形形色色的“的” 这个课堂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分析选文中关于“的”的一些例子,了解“的” 这个 虚词的特点和用法。 一、课堂活动步骤 (1)阅读文段,找出带“的”的词组。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或使用幻灯或投影 设备播
放)课文中节选的几段文字,请学生阅读这几段文字并找出其中带有“的”的词 组 (2)观察归纳,讨论“的”的性质。可以让学生分组或者采取其他合适的形式, 讨论这些带“的”的词组在有“的”的时候和没有“的”的时候有什么不同,找 出“的”的意义和用法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把具有相同作用的“的”归为 类,看看“的”可以归 为多少类,不同类的“的”有什么区别 (3)添加词语,了解“的”的用法。思考课文中给出的词组哪些可以加“的” 哪些不能加“的”,可以加“的”的词组加了“的”之后结构和意义有什么变 化。教师应尽量让学生不看书中的提示自己独立思考问题,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并 归纳“的”的性质和用法, 最后由教师做出概括和总结 相关知识补充 (1)“的”的不同用法。“的”一般分为助词“的”和语气词“的”这两类(也 可以把“的”都看作是助词,内部再分为两类,即结构作用的“的”和语气作用 的“的”)。“的”的后面是否有中心语,或者是否能补出中心语,是判断不同 类的“的”的重要标准。“的”处于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结构中当然有中心语: “X+的”构成的独立指代事物的“‘的’字结构”,后面则可补出中心语:因 此这一类的“的”都是结构助词。表示列举的词语之后的“什么的”是一个意义 和用法相对固定的词语,后面虽然补不出中心语,这种“的”也是结构助词。而 语气词“的”一般和“是”连用,后面补不出中心语。语气词“的”又分为两种 情况:一种是,“是…的”结构表示过去的某一时间完成过某个动作或发生过 某个事件,“是……的”结构对动作或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或方式等起强调的 作用,如“我是昨天到的北京”;另一种是,“的”只出现在句尾,表示某一事 件或事物在一定时期处于某种状态,“是……的”结构起到表示或增强肯定语气 的作用,如“我这样做是有道理的” (2)能不能加“的”。文中给出的几个词组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类如“候 补党员 生活习惯”,中间可以加“的”且结构和意义不变,加“的”前后 均为定中偏正词组。再一类如“夜晚记日记”、“天平不准”、“抓破了鼻子 中间也可以加“的”,但加“的”后结构和意义都发生改变,即由谓词性词组变 成了指称性的偏正词组,其中“夜晚记的日记”和“抓破了的鼻子”是指称一个 事物,“天平的不准”是指称一个事件。而“师范学校”这一类,中间则不能添 加“的”,因为这是类似于专有名词的固定结构。 知识点讲解
放)课文中节选的几段文字,请学生阅读这几段文字并找出其中带有“的”的词 组。 (2)观察归纳,讨论“的”的性质。可以让学生分组或者采取其他合适的形式, 讨论这些带“的”的词组在有“的”的时候和没有“的”的时候有什么不同,找 出“的”的意义和用法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把具有相同作用的“的”归为一 类,看看“的”可以归 为多少类,不同类的“的”有什么区别。 (3)添加词语,了解“的”的用法。思考课文中给出的词组哪些可以加“的”, 哪些不能加“的”,可以加“的”的词组加了“的”之后结构和意义有什么变 化。教师应尽量让学生不看书中的提示自己独立思考问题,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并 归纳“的”的性质和用法, 最后由教师做出概括和总结。 二、相关知识补充 (1)“的”的不同用法。“的”一般分为助词“的”和语气词“的”这两类(也 可以把“的”都看作是助词,内部再分为两类,即结构作用的“的”和语气作用 的“的”)。“的”的后面是否有中心语,或者是否能补出中心语,是判断不同 类的“的”的重要标准。“的”处于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结构中当然有中心语; “X+的”构成的独立指代事物的“‘的’字结构”,后面则可补出中心语:因 此这一类的“的”都是结构助词。表示列举的词语之后的“什么的”是一个意义 和用法相对固定的词语,后面虽然补不出中心语,这种“的”也是结构助词。而 语气词“的”一般和“是”连用,后面补不出中心语。语气词“的”又分为两种 情况:一种是,“是……的”结构表示过去的某一时间完成过某个动作或发生过 某个事件,“是……的”结构对动作或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或方式等起强调的 作用,如“我是昨天到的北京”;另一种是,“的”只出现在句尾,表示某一事 件或事物在一定时期处于某种状态,“是……的”结构起到表示或增强肯定语气 的作用,如“我这样做是有道理的”。 (2)能不能加“的”。文中给出的几个词组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类如“候 补党员”、“生活习惯”,中间可以加“的”且结构和意义不变,加“的”前后 均为定中偏正词组。再一类如“夜晚记日记”、“天平不准”、“抓破了鼻子”, 中间也可以加“的”,但加“的”后结构和意义都发生改变,即由谓词性词组变 成了指称性的偏正词组,其中“夜晚记的日记”和“抓破了的鼻子”是指称一个 事物,“天平的不准”是指称一个事件。而“师范学校”这一类,中间则不能添 加“的”,因为这是类似于专有名词的固定结构。 知识点讲解:
实词在语法上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并且可以充当词组和句子中主、谓、宾、定、补等句法成分的 类词。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是不表示实在意义并且一般不做词组和句子成分的一类词。 主要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词和虚词 虚词的特点 A.虚词不像实词那样能表示比较实在的词汇意义,虚词一般只表示抽象的语法意 义,而且这种的语法意义还不是虚词本身具有的,而是在与实词结合时才产生的。 B.虚词不像实词那样大多数能自由地单独说出来,虚词只能与实词结合使用。 C.虚词不像实词那样能够自由地充当主、谓、宾、定、补等各种句法成分。只有 些虚词,如副词,可以充当状语。 副词 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副词的语法特征: 1)副词都能做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 2)程度副词“很、极”在一定条件下可做补语。 如:好得很好极了 3)一些副词既可以用来修饰谓词,也可以用来修饰名词性成分;如:就、只 光、单、几乎、大概、已经、才、仅、不过、将近、恰好 如:只这家书店在营业。 光书就有十几箱 将近30户村民住在山下。 4)副词大多不能单说,只有少部分可以在具体语境中单说
实词在语法上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是有实在意义并且可以充当词组和句子中主、谓、宾、定、补等句法成分的 一类词。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是不表示实在意义并且一般不做词组和句子成分的一类词。 主要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词和虚词 虚词的特点 A.虚词不像实词那样能表示比较实在的词汇意义,虚词一般只表示抽象的语法意 义,而且这种的语法意义还不是虚词本身具有的,而是在与实词结合时才产生的。 B.虚词不像实词那样大多数能自由地单独说出来,虚词只能与实词结合使用。 C.虚词不像实词那样能够自由地充当主、谓、宾、定、补等各种句法成分。只有 一些虚词,如副词,可以充当状语。 副 词 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副词的语法特征: 1)副词都能做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 2)程度副词“很、极”在一定条件下可做补语。 如:好得很 好极了 3)一些副词既可以用来修饰谓词,也可以用来修饰名词性成分;如:就、只、 光、单、几乎、大概、已经、才、仅、不过、将近、恰好 如:只这家书店在营业。 光书就有十几箱。 将近 30 户村民住在山下。 4)副词大多不能单说,只有少部分可以在具体语境中单说
口:不、没有、也许、有点儿、当然、马上、何必、刚刚、的确等。 5)有些副词兼有关联作用 如:打得赢就打;越说越快;又说又笑 6)“没有”“没”在动词、形容词前是副词,否定行为的发生;在名词前是动 词,否定事物的存在或否定对事物的领有。(书P83第一题) 辨析:①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学生。(副) ②你没有《诗经》吗?(动) 副词vs形容词 1)形容词除了可以做状语外还可以做定语和谓语。(形容词可以用副词修饰) 2)副词只能做状语不能做定语或谓语。 辨析 ①雨后青山格外秀丽 ②这件衣服特别好看 ③你不能持一概否定的态度 ④大家一致同意大会的决定 时间副词vs时间名词 时间名词可以加“在”构成介词短语; 而时间副词前不能加“在”。 区别下列词是时间名词还是时间副词: 介词 介词用在名词性词语前面,共同组成“介词短语”,整体修饰谓词性词语,表示 跟动作、性状有关的时间、处所、方式、原因、目的、施事、受事、对象等
如:不、没有、也许、有点儿、当然、马 上、何必、刚刚、的确等。 5)有些副词兼有关联作用。 如:打得赢就打;越说越快;又说又笑 6) “没有”“没”在动词、形容词前是副词,否定行为的发生;在名词前是动 词,否定事物的存在或否定对事物的领有。(书 P83 第一题) 辨析:①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学生。(副) ②你没有《诗经》吗?(动) 副词 vs 形容词 1)形容词除了可以做状语外还可以做定语和谓语。(形容词可以用副词修饰) 2)副词只能做状语不能做定语或谓语。 辨析: ①雨后青山格外秀丽。 ②这件衣服特别好看。 ③你不能持一概否定的态度。 ④大家一致同意大会的决定。 时间副词 vs 时间名词 时间名词可以加“在”构成介词短语; 而时间副词前不能加“在”。 区别下列词是时间名词还是时间副词: 介 词 介词用在名词性词语前面,共同组成“介词短语”,整体修饰谓词性词语,表示 跟动作、性状有关的时间、处所、方式、原因、目的、施事、受事、对象等
介词的语义分类 表时间:从、自从、打、到、在、当、当着、于、趁、乘、随着、赶、临 表处所、方向的:从、自、打、往、朝、向、到、在、于、由、沿着、顺着 表方式、方法的:按、按照、依照、本着、经过、经、通过、根据、据、以、将 就、凭、用、靠表原因、目的的:因、由于、为、为了、为着 表对象、关联的:对、对于、关于、替、同、与、跟、和、给、叫、让、被、将 管、论、顺、连 表比较的:比、和、同、与、跟 表排除的:除了、除非 介词结构都可以作状语,少数还可以作补语。 在阅览室)看书(表处所) 从早上〕作<到晚上〉(表时间) 沿着河边)前进(表方向) 对学生〕负责(表对象) 连根〕拔起来(表对象) 比过去)更好(表比较) 有的可以作定语,但要加“的”。 ①他作了一个(关于诗人杜甫)的学术报告。 ②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是正确的。 介词vs动词 A.介词(包括介词结构)一般不能单独说出来,动词(包括动词结构)可以单独 说出来
介词的语义分类: 表时间:从、自从、打、到、在、当、当着、于、趁、乘、随着、赶、临 表处所、方向的:从、自、打、往、朝、向、到、在、于、由、沿着、顺着 表方式、方法的:按、按照、依照、本着、经过、经、通过、根据、据、以、将、 就、凭、用、靠表原因、目的的:因、由于、为、为了、为着 表对象、关联的:对、对于、关于、替、同、与、跟、和、给、叫、让、被、将、 管、论、顺、连 表比较的:比、和、同、与、跟 表排除的:除了、除非 介词结构都可以作状语,少数还可以作补语。 〔在阅览室〕看书(表处所) 〔从早上〕作<到晚上>(表时间) 〔沿着河边〕前进(表方向) 〔对学生〕负责(表对象) 〔连根〕拔起来(表对象) 〔比过去〕更好(表比较) 有的可以作定语,但要加“的”。 ①他作了一个(关于诗人杜甫)的学术报告。 ②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是正确的。 介词 vs 动词 A.介词(包括介词结构)一般不能单独说出来,动词(包括动词结构)可以单独 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