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创新求变的中唐诗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作者 韩愈(七六八一八二四),字退之 南阳(今河南省孟县)人。自称郡望昌黎, 世称韩昌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世 称韩文公。在唐代古文运动中与柳宗元齐 名,并称“韩柳”。有《昌黎先生集》。 他和柳宗元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他们 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 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等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作者 韩愈(七六八-八二四),字退之, 南阳(今河南省孟县)人。自称郡望昌黎, 世称韩昌黎。官至吏部侍郎。卒谥文,世 称韩文公。在唐代古文运动中与柳宗元齐 名,并称“韩柳”。有《昌黎先生集》。 他和柳宗元共同携手倡导古文运动。他们 反对过分追求形式的骈文,提倡散文,强 调文章内容的重要性等
背景 唐宪宗一心想着长生不老,把死去的高僧骸 骨迎奉到朝廷大内,一时上下乌烟瘴气。韩愈正 是上疏驳斥这种无聊之举,而触怒唐宪宗。幸得 好友裴度、崔群等人力争,才得以免死,由刑部 侍郎贬为潮州刺史。潮州在今广东东部,距当时 京师长安确有八千里之遥,那路途的困顿是可想 而知的。而有司急命赴任,家人随即也被驱赶。 当诗人行至蓝关时,侄孙韩湘先行赶到,自己的 妻子儿女,则不知尚在何处。韩愈的一个十二岁 小女儿,卧病匆忙前行的途中,死而埋在道旁。 诗人在这种情况下,悲歌当哭,慷慨激昂地写下 了这首名篇
二、背景 唐宪宗一心想着长生不老,把死去的高僧骸 骨迎奉到朝廷大内,一时上下乌烟瘴气。韩愈正 是上疏驳斥这种无聊之举,而触怒唐宪宗。幸得 好友裴度、崔群等人力争,才得以免死,由刑部 侍郎贬为潮州刺史。潮州在今广东东部,距当时 京师长安确有八千里之遥,那路途的困顿是可想 而知的。而有司急命赴任,家人随即也被驱赶。 当诗人行至蓝关时,侄孙韩湘先行赶到,自己的 妻子儿女,则不知尚在何处。韩愈的一个十二岁 小女儿,卧病匆忙前行的途中,死而埋在道旁。 诗人在这种情况下,悲歌当哭,慷慨激昂地写下 了这首名篇
赏析 1、作者在文中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2、诗中哪一句直接抒情?表明了被贬后的 态度? 3、诗人驻马蓝关看到了什么景色?试分析。 4、诗人给他的侄孙说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说? 5、清朝纪晓岚认为本诗“语极凄切,却不 衰飒”,请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赏析 1、作者在文中叙述了一件什么事? 2、诗中哪一句直接抒情?表明了被贬后的 态度? 3、诗人驻马蓝关看到了什么景色?试分析。 5、清朝纪晓岚认为本诗“语极凄切,却不 衰飒”,请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诗人给他的侄孙说了什么?为什么会这样 说?
凄切语:朝奏夕贬路八千衰朽残年 家何在马不前好收吾骨瘴江边 感情并不衰飒:诗中融入了作者的刚正不阿、 老而弥坚不平之气 写景上“云横雪拥”境界开阔
凄切语:朝奏 夕贬 路八千 衰朽残年 家何在 马不前 好收吾骨瘴江边 感情并不衰飒:诗中融入了作者的刚正不阿、 老而弥坚不平之气 写景上“云横雪拥”境界开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