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1、外力:F。 2、内力:(截面法)剪力 Fs=F。 3、应力:实用切应力,名义切应力(剪应力) 假设——剪切面上只存在切应力,而且其分布是均匀的。 A Fs = 方向:同剪力的方向。 三、 剪切与挤压的强度计算 m m F F F Fs τ
11 1、外力:F。 2、内力:(截面法)剪力 Fs=F。 3、应力:实用切应力,名义切应力(剪应力) 假设——剪切面上只存在切应力,而且其分布是均匀的。 A Fs = 方向:同剪力的方向。 三、 剪切与挤压的强度计算 m m F F F Fs τ
12 2、许用切应力: n jx = A Fsb jx = 4、强度计算 1、强度条件: = A Fs 3、强度计算:⑴校核强度,⑵设计截面,⑶确定外荷载
12 2、许用切应力: n jx = A Fsb jx = 4、强度计算 1、强度条件: = A Fs 3、强度计算:⑴校核强度,⑵设计截面,⑶确定外荷载
13 一、基本概念: 2、挤压面——相互压紧的表面。其面积用Abs表示。 3、挤压力——挤压面上的力。用Fbs表示。 4、挤压应力——挤压面上的压强。用σbs表示。 1、挤压——构件之间相互接触表面产生的一种相互压紧的现象。 四、挤压的实用计算 F F
13 一、基本概念: 2、挤压面——相互压紧的表面。其面积用Abs表示。 3、挤压力——挤压面上的力。用Fbs表示。 4、挤压应力——挤压面上的压强。用σbs表示。 1、挤压——构件之间相互接触表面产生的一种相互压紧的现象。 四、挤压的实用计算 F F
14 1、强度条件: 六、强度计算: bs bs bs bs A F = 2、强度计算:⑴校核强度,⑵设计截面尺寸,⑶确定外荷载。 五、挤压应力的确定:(实用的挤压应力,名义挤压应力) 假设:挤压面上只存在挤压应力,且挤压应力分布均匀。 bs bs bs A F = 方向:垂直于挤压面
14 1、强度条件: 六、强度计算: bs bs bs bs A F = 2、强度计算:⑴校核强度,⑵设计截面尺寸,⑶确定外荷载。 五、挤压应力的确定:(实用的挤压应力,名义挤压应力) 假设:挤压面上只存在挤压应力,且挤压应力分布均匀。 bs bs bs A F = 方向:垂直于挤压面
15 八、小结——接头处的强度计算 1、剪切的强度计算: = A Fs 2、挤压的强度计算: bs bs bs bs A F = 3、轴向拉伸的强度计算: = A0 FN 1、实际的挤压面为平面时——按实际平面面积计算。 七、挤压面面积的确定 d t Abs=dt 2、实际的挤压面为半圆柱型表面时——按其对应的直经平面计算。 σbs max≈Fbs/dt
15 八、小结——接头处的强度计算 1、剪切的强度计算: = A Fs 2、挤压的强度计算: bs bs bs bs A F = 3、轴向拉伸的强度计算: = A0 FN 1、实际的挤压面为平面时——按实际平面面积计算。 七、挤压面面积的确定 d t Abs=dt 2、实际的挤压面为半圆柱型表面时——按其对应的直经平面计算。 σbs max≈Fbs/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