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 课程类别(必修/选修):必修 课程英文名称:Analytical Chemistry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32/22 其中实验/实战学时:0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高等数学 后续课程支撑:物理化学、有机化学 授课时间:1-16周,周三1,2节 授课地点:松山湖校区6C202,优学院直播 授课对象:2021能源化学1班 开课学院: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职称:易莉芝讲师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1、上课学生可自由提问,课后停留在教室,对有疑问的同学进行答疑:2、平时上班时间学生可到12J311进行答疑:3、也可 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等网络工具进行答疑。 课程考核方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其它() 使用教材: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6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款学参考资料: 1)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分析化学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陈兴国、何疆、陈宏丽、陈永雷.分析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华东理工大学分析化学教研组、四川大学工科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分析化学第6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课程简介:分析化学是化工类专业学生的主要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同时又有严密、系统的理论,是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学科。通过本课程 学习,使学生系统学握分析化学的目的、任务、基本原理及化学分析法(滴定分析、重量分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掌握分析测定 中误差的来源、误差的表征以及初步学会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掌握吸光光度法的原理及其应用:了解定量分析中常用的分离方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在教授学生基本分析化学原理和方法的同时,会使学生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培养学生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分析工作的严谨科学作风和能力,为今后
1 《 分析化学 》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 课程类别(必修/选修):必修 课程英文名称:Analytical Chemistry 总学时/周学时/学分:32/2/2 其中实验/实践学时:0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高等数学 后续课程支撑:物理化学、有机化学 授课时间: 1-16 周,周三 1,2 节 授课地点:松山湖校区 6C202,优学院直播 授课对象: 2021 能源化学 1 班 开课学院: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职称:易莉芝/讲师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1、上课学生可自由提问,课后停留在教室,对有疑问的同学进行答疑;2、平时上班时间学生可到 12J311 进行答疑;3、也可 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等网络工具进行答疑。 课程考核方式:开卷()闭卷(√)课程论文()其它( ) 使用教材:武汉大学. 分析化学第 6 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6. 教学参考资料: 1)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 分析化学第 4 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陈兴国、何疆、陈宏丽、陈永雷. 分析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华东理工大学分析化学教研组、四川大学工科化学基础课程教学基地. 分析化学第 6 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课程简介:分析化学是化工类专业学生的主要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同时又有严密、系统的理论,是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学科。通过本课程 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分析化学的目的、任务、基本原理及化学分析法(滴定分析、重量分析)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掌握分析测定 中误差的来源、误差的表征以及初步学会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掌握吸光光度法的原理及其应用;了解定量分析中常用的分离方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在教授学生基本分析化学原理和方法的同时,会使学生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培养学生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际分析工作的严谨科学作风和能力,为今后
从事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教学目标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课程敏学目标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目标1: 1.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以及化工原理 11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 了解四大滴定、重量分析法及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使 化工类专业基础、重要能源理论基础与工艺等专业 具有将其运用到工程基础和能源化工 学生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掌握滴定分析中有关计算: 知识用于解决能源化学工程领域综合性工程实践 专业知识的能力 学会处理和解决各种滴定分析法的基本问题 和复杂工程问题。 目标2: 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 了解分析化学的作用、发展领域及分析过程和步骤:掌握 21能识别和判断复杂能源化工的复杂 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能源化 分析化学的目的和任务: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参与、积极进 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影响因素。 学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取、崇尚科学、探究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思想意识。 目标3: 4.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新型化学 4-3能够根据化学工程实践的目的开展 了解误差和偏差的表示方法、有效数字的表示及运算法 电源、生物质能源、氢能等新能源生产过程中复杂 实验,并基于科学原理采集、整理实验 则: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掌握分析测定中的误差来 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 数据,及合理地分析与处理数据。 源、误差的表征:学会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 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理论教学进程表 授课教 学时 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课程思政融入 散学模式 周次 敦学主题 支撑课 师 数 点) 教学方法 作业安排 (线上/线下) 程目标 重点:标准溶液浓度表示方法、基准物 课堂讲授 1、作业:置换滴定 1-2 分析化学概论及滴 易莉芝 质的选择及要求 线上 目标2 与小组讨 返滴定计算 2
2 从事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教学目标及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 课程教学目标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毕业要求 目标 1: 了解四大滴定、重量分析法及吸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使 学生建立起严格的“量”的概念,掌握滴定分析中有关计算; 学会处理和解决各种滴定分析法的基本问题 1-1 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的基本概念, 具有将其运用到工程基础和能源化工 专业知识的能力 1.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以及化工原理、 化工类专业基础、重要能源理论基础与工艺等专业 知识用于解决能源化学工程领域综合性工程实践 和复杂工程问题。 目标 2: 了解分析化学的作用、发展领域及分析过程和步骤;掌握 分析化学的目的和任务;培养学生具有主动参与、积极进 取、崇尚科学、探究科学的学习态度和思想意识。 2-1 能识别和判断复杂能源化工的复杂 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和影响因素。 2. 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 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复杂能源化 学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目标 3: 了解误差和偏差的表示方法、有效数字的表示及运算法 则;有限测定数据的统计处理;掌握分析测定中的误差来 源、误差的表征;学会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 4-3 能够根据化学工程实践的目的开展 实验,并基于科学原理采集、整理实验 数据,及合理地分析与处理数据。 4. 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新型化学 电源、生物质能源、氢能等新能源生产过程中复杂 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 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理论教学进程表 周次 教学主题 授课教 师 学时 数 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课程思政融入 点) 教学模式 (线上/线下) 教学方法 作业安排 支撑课 程目标 1-2 分析化学概论及滴 易莉芝 4 重点:标准溶液浓度表示方法、基准物 质的选择及要求 线上 课堂讲授 与小组讨 1、作业:置换滴定、 返滴定计算 目标 2
定分析法概述 难点:滴定分析化学计量关系的确定: 论 课程思政:要求学 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 生每人至少阅读两 课程思政融入点:介绍分析化学学科的 发展过程,历代伟人的贡献,培养学生 篇与分析化学学科 的爱国精神。 发展有关的文章或 书籍 学生在优 分析化学概论及滴 2 易莉芝 分析天平的称量 线上 学院线上 定分析法概述 学习 重点:分布不均匀固体试样的采集、制 课堂讲授 分析试样的采集与 3 易莉芝 2 线上 和小组讨 目标2 处理 难点:固体试样分解方法的选择 论 重点:误差的分类、表示方法及减免误 差的措施:准确度与误差、精密度与偏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 2、作业:误差及偏 4.5 易莉芝 4 差的关系: 线上 讲授 目标3 与数据处理 差的计算 难点: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t分布:t 检验:F检验 重点:酸碱平衡体系中各型体分布分数 测验:直接及间接 的计算:酸碱缓冲溶液原理、酸碱指示 滴定分析计算及误 剂作用原理 差处理 6线上 讲授与小 6-9 酸碱滴定法 易莉芝 7 难点:酸碱溶液中H浓度计算:缓冲溶 3、作业:酸碱滴定 目标1 液pH的计算 7-9线下 组讨论 计算 课程思政融入点:从辩证唯物主义的量 课程思政:要求学 变到质变的原理解释滴定分析的原理, 生每人至少查阅两 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 家与分析化学应用 3
3 定分析法概述 难点:滴定分析化学计量关系的确定; 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 课程思政融入点:介绍分析化学学科的 发展过程,历代伟人的贡献,培养学生 的爱国精神。 论 课程思政:要求学 生每人至少阅读两 篇与分析化学学科 发展有关的文章或 书籍 2 分析化学概论及滴 定分析法概述 易莉芝 分析天平的称量 线上 学生在优 学院线上 学习 3 分析试样的采集与 处理 易莉芝 2 重点:分布不均匀固体试样的采集、制 备 难点:固体试样分解方法的选择 线上 课堂讲授 和小组讨 论 目标 2 4 - 5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 与数据处理 易莉芝 4 重点:误差的分类、表示方法及减免误 差的措施;准确度与误差、精密度与偏 差的关系 ; 难点: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 t 分布; t 检验; F 检验 线上 讲授 2、作业 :误差及偏 差的计算 目标 3 6 - 9 酸碱滴定法 易莉芝 7 重点:酸碱平衡体系中各型体分布分数 的计算 ;酸碱缓冲溶液原理、酸碱指示 剂作用原理 难点:酸碱溶液中 H +浓度计算 ;缓冲溶 液 pH 的计算 课程思政融入点:从辩证唯物主义的量 变到质变的原理解释滴定分析的原理, 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 6 线上 7 - 9 线下 讲授 与 小 组讨论 测验:直接及间接 滴定分析计算及误 差处理 3、作业:酸碱滴定 计算 课程思政:要求学 生每人至少查阅两 家与分析化学应用 目标 1
论。 相关的企业信息 学生在优 酸碱滴定法 易莉芝 食用醋总酸度的测定 线上 学院线上 学习 重点: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配位滴 易莉芝 5 定准确滴定和分别滴定的条件意义。 9.11 配位滴定法 线下 讲授 目标1 难点:指示剂的选择配位滴定中酸度的 控制 学生在优 11 配位滴定法 易莉芝 自来水总硬度的测定 线上 学院线上 学习 测验:酸碱、配位、 重点:氧化还原滴定基本原理 氧化还原滴定分析 12-13 氧化还原滴定法 易莉艺 4 难点:常见的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方法: 线下 讲授 目标1 4、作业:氧化还原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计算 滴定计算 学生在优 13 氧化还原滴定法 易莉芝 过氧化氢含量测定 线上 学院线上 学习 重点:沉淀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课程思政:要求学 沉淀滴定法和滴定 易莉芝 2 难点:比较四种滴定分析的异同 讲授与小 14 线下 生每人至少查阅一 目标1 分析小结 课程思政融入点:介绍国内企业最新的 组讨论 些分析技术新闻资讯、科研动态及应 项国内企业物质鉴
4 论。 相关的企业信息 9 酸碱滴定法 易莉芝 食用醋总酸度的测定 线上 学生在优 学院线上 学习 9-11 配位滴定法 易莉芝 5 重点: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配位滴 定准确滴定和分别滴定的条件意义。 难点:指示剂的选择配位滴定中酸度的 控制 线下 讲授 目标 1 11 配位滴定法 易莉芝 自来水总硬度的测定 线上 学生在优 学院线上 学习 12-13 氧化还原滴定法 易莉芝 4 重点:氧化还原滴定基本原理 难点:常见的氧化还原滴定分析方法;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计算 线下 讲授 测验:酸碱、配位、 氧化还原滴定分析 4、作业:氧化还原 滴定计算 目标 1 13 氧化还原滴定法 易莉芝 过氧化氢含量测定 线上 学生在优 学院线上 学习 14 沉淀滴定法和滴定 分析小结 易莉芝 2 重点:沉淀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难点:比较四种滴定分析的异同 课程思政融入点:介绍国内企业最新的 一些分析技术新闻资讯、科研动态及应 线下 讲授与小 组讨论 课程思政:要求学 生每人至少查阅一 项国内企业物质鉴 目标 1
用实例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 定分析技术亮点信 自豪感。 息。 重点: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15 重量分析法 易莉芝 2 线下 讲授 目标1 难点: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学生在优 15 重量分析法 易莉芝 可溶性钡盐钡含量测定 线上 学院线上 学习 16 吸光光度法 易莉芝 2 重点:吸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线下 讲授 目标1 难点:吸光光度分析及误差控制 合计 32 课程考核 评价依据及成绩比例(%) 课程目标 支撑单业要求指标点 作业 测验 课堂讨论 期末考试 目标一 1-1 12 5 10 44 71 目标二 2-1 4 5 0 8 17 目标三 4-3 4 0 0 8 12 总计 20 10 10 60 100 备注:1)根据《东莞理工学院考试管理规定》第十二条规定:旷课3次(或6课时)学生不得参加该课程的期终考核。2)各项考核标准见附件所示。 大纲编写时间:2022年2月15日 5
5 用实例等,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 自豪感。 定分析技术亮点信 息。 15 重量分析法 易莉芝 2 重点: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线下 讲授 目标 1 15 重量分析法 易莉芝 可溶性钡盐钡含量测定 线上 学生在优 学院线上 学习 16 吸光光度法 易莉芝 2 重点:吸光光度法基本原理 难点:吸光光度分析及误差控制 线下 讲授 目标 1 合计 32 课程考核 课程目标 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 评价依据及成绩比例(%) 作业 测验 课堂讨论 期末考试 目标一 1-1 12 5 10 44 71 目标二 2-1 4 5 0 8 17 目标三 4-3 4 0 0 8 12 总计 20 10 10 60 100 备注:1)根据《东莞理工学院考试管理规定》第十二条规定:旷课 3 次(或 6 课时)学生不得参加该课程的期终考核。2)各项考核标准见附件所示。 大纲编写时间:2022 年 2 月 1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