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湖中学初三语文模拟试卷2006年5月 、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 1.(10分)根据课文默写。 (1)万里赴戎机, 青山独归远。 (3)烽火连三月, ,烟波江上使人愁 (5)沉舟侧畔千帆过, (6)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7)春蚕到死丝方尽, 8),可以为师矣 (9)《春夜喜雨》中常被后人用来比喻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 教育人的两句诗是 2.(4分)根据拼音完成词语。 (1)didn()污 (2)一如j()往 (3)tu()唐 (4)xiao()声匿迹 3.(4分)解释下列文段中加点的词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夜篝火,狐呜呼日:“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 皆指目陈胜。 (1)怪()(2)之() (3)王()(4)往往() 4.(2分)下面的诗句分别写了四时景象,请按照季节从春到冬的顺序排列, 把序号填入方框里 A.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在上头。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5.(2分)对下面的散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朝天子咏喇叭 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 初三语文模拟试卷
初三语文模拟试卷 1 滨湖中学初三语文模拟试卷 2006 年 5 月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30 分) 1.(10 分)根据课文默写。 (1)万里赴戎机, 。 (2) ,青山独归远。 (3)烽火连三月, 。 (4) ,烟波江上使人愁。 (5)沉舟侧畔千帆过, 。(6)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 (7)春蚕到死丝方尽, 。(8) ,可以为师矣。 (9)《春夜喜雨》中常被后人用来比喻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 教育人的两句诗是 , 。 2.(4 分)根据拼音完成词语。 (1)diàn( )污 (2)一如 jì( )往 (3)tuí( )唐 (4)xiāo( )声匿迹 3.(4 分)解释下列文段中加点的词。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夜篝火,狐呜呼日:“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 皆指目陈胜。 (1)怪( ) (2)之( ) (3)王( ) (4)往往( ) 4.(2 分)下面的诗句分别写了四时景象,请按照季节从春到冬的顺序排列, 把序号填入方框里。 A.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在上头。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 )→( )→( )→( ) 5.(2 分)对下面的散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朝天子 咏喇叭 王 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军听
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 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A.这首散曲的首句渲染喇叭、唢呐极为响亮的声音,先声夺人,营造出 一种乱哄哄的不安定的气氛 B.“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写出了人民对于喇叭声的反应,反映 出当时腐败的官吏祸害百姓的行为已经在百姓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阴影。 C.“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用比喻手法,讽刺了那些仗势欺 人、强取豪夺、搜刮民脂民膏的腐败官吏 D.“水尽鹅飞罢”的意思是,水干了,鹅也飞光了。比喻民穷财尽。 6.(2分)把下面的一组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句子。 短句:这一部分是作者用他的爱和恨写成的。爱是对青年的爱,恨是对黑 暗制度的恨。 改写: 7.(4分)请结合你所读过的文学名著,回答下列问题。(任选一题) ①《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除课内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 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外,你还读过其余的哪几篇?请举一到两篇, 说说你的体会 ②你读过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对人生有了哪些新 的看法?请结合书中人物(一到两位)作具体分析。 8.(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概括主要意思。 我国水能可开发装机容量居世界第一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 平的1/3。东南沿海地区的人口和能耗都占全国的2/3,而能源贮量只占 全国的13%。另外,能源工业是耗水大户,而我国水资源又集中在南方,远 初三语文模拟试卷
初三语文模拟试卷 2 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 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A.这首散曲的首句渲染喇叭、唢呐极为响亮的声音,先声夺人,营造出 一种乱哄哄的不安定的气氛。 B.“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写出了人民对于喇叭声的反应,反映 出当时腐败的官吏祸害百姓的行为已经在百姓心中留下了深深的阴影。 C.“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用比喻手法,讽刺了那些仗势欺 人、强取豪夺、搜刮民脂民膏的腐败官吏。 D.“水尽鹅飞罢”的意思是,水干了,鹅也飞光了。比喻民穷财尽。 6.(2 分)把下面的一组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句子。 短句:这一部分是作者用他的爱和恨写成的。爱是对青年的爱,恨是对黑 暗制度的恨。 改写: 7.(4 分)请结合你所读过的文学名著,回答下列问题。(任选一题 ....) ①《朝花夕拾》是鲁迅唯一一本散文集,除课内学过其中的《从百草园到 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外,你还读过其余的哪几篇?请举一到两篇, 说说你的体会。 ②你读过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对人生有了哪些新 的看法?请结合书中人物(一到两位)作具体分析。 8.(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概括主要意思。 我国水能可开发装机容量居世界第一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 平的 1/3。东南沿海地区的人口和能耗都占全国的 2/3,而能源贮量只占 全国的 13%。另外,能源工业是耗水大户,而我国水资源又集中在南方,远
离产煤区,这种资源分布带来了北煤南运、西电东送的局面… 以上文字的主要意思是 二、阅读分析(34分) (一)(1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邹忌为齐相 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谓邹忌日:“公何不为王谋伐 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挠 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日 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卜者出 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田忌遂走 【注】(D公孙闬(han):人名。②战而不死:指交战而不敢拼命。③曲挠:绕着 弯走,指不肯勇往直前。 9.(4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不相说() ②曲挠而诛() ③因令人捕为人卜者() ④田忌遂走() 10.(2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与“公何不为王谋伐魏”中的“为”的 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田忌为将 B.因令人捕为人卜者 c.念无与为乐者 D.不足为外人道也 11.(2分)翻译句子。 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译文 12.(2分)选文表现了邹忌怎样的为人特点? 答 (二)(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6题。 初三语文模拟试卷
初三语文模拟试卷 3 离产煤区,这种资源分布带来了北煤南运、西电东送的局面…… 以上文字的主要意思是: ① ② 二、阅读分析(34 分) (一)(10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 一 12 题。 邹忌为齐相 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 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挠 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 “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卜者出, 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田忌遂走。 【注】(D 公孙闬(hàn):人名。②战而不死:指交战而不敢拼命。③曲挠:绕着 弯走,指不肯勇往直前。 9.(4 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不相说.( ) ②曲挠而诛.( ) ③因令.人捕为人卜者( ) ④田忌遂走.( ) 10.(2 分)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为”与“公何不为.王谋伐魏”中的“为”的 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田忌为.将 B.因令人捕为.人卜者 c.念无与为.乐者 D.不足为.外人道也 11.(2 分)翻译句子。 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译文: 12.(2 分)选文表现了邹忌怎样的为人特点? 答: (二)(10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 一 16 题
①用手指在按键上轻轻一按,便见电脑屏幕上出现了一颗“玉米”种子 并开始萌发,嫩芽马上破土而出,根不停地向下方分杈,叶子从不断升高的 茎秆上长出…….15分钟的功夫,就轻松“收获”了籽粒饱满的“玉米棒 这种在电脑荧屏上长出的庄稼,又称“电子植物”,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胡克 专家组已将它变为现实。 ②在电脑屏幕上“种玉米”,有这必要吗? ③玉米是美国种植业中最广的作物之一,其产量如能提高千分之一,每 年全美国就可多收20多万吨。提高作物产量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改变种子的 基因。按传统的研究方法.以玉米来 说,一项基因变化的结果要花3-5年的时间去观察才能测定。但用计算机 模拟,这一过程就可在很短时间内实现。此外,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所受到的 诸多影响因素,那是异常复杂的,人脑无法洞其底蕴,但采用计算机模拟却 可——得到解决 ④电脑是如何模拟植物生长的呢?长期以来,人们在实践中通过不断实 践和积累,不仅知道了阳光、水分和肥料是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而且得出 了一些定量关系,如光合作用与日照强度的方程式,营养经过土壤扩散的关 系式等。这些反映作物生长过程的方程式,编制成计算机程序以后,就能制 作出各种特殊的“电子植物”,如玉米、小麦等。如能加入当地降雨量、温 度和日照情况等初始条件,那么,电脑就会模拟岀该“植物”如何生长的具 体状况。模拟某种真实作物的电子植物的-生,大约可由3000-5000幅 彩图组成 ⑤绘制单株植物的生长图只是胡克小组的初步目标。现在他们制作出 部“谷物对野草”的“战争片"。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规律是谁能将自己的 头”长过邻近植物的“头”.谁“出人头地”,谁就能首先获得阳光;谁能 将根先伸到土壤中,谁就能先获得水分和营养。这部影片要求的计算量犹如 天文数字,一般的计算机是对付不了的 ⑥“电子植物”前景光明。任何种植者只要配备一台计算机和信息传输 线,就可以与配有超级计算机的农业顾问中心联系。该中心根据用户的要求 初三语文模拟试卷
初三语文模拟试卷 4 ①用手指在按键上轻轻一按,便见电脑屏幕上出现了一颗“玉米”种子 并开始萌发,嫩芽马上破土而出,根不停地向下方分杈,叶子从不断升高的 茎秆上长出……15 分钟的功夫,就轻松“收获”了籽粒饱满的“玉米棒”。 这种在电脑荧屏上长出的庄稼,又称“电子植物”,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胡克 专家组已将它变为现实。 ②在电脑屏幕上“种玉米”,有这必要吗? ③玉米是美国种植业中最广的作物之一,其产量如能提高千分之一,每 年全美国就可多收 20 多万吨。提高作物产量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改变种子的 基因。按传统的研究方法.以玉米来 说,一项基因变化的结果要花 3--5 年的时间去观察才能测定。但用计算机 模拟,这一过程就可在很短时间内实现。此外,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所受到的 诸多影响因素,那是异常复杂的,人脑无法洞其底蕴,但采用计算机模拟却 可一一得到解决。 ④电脑是如何模拟植物生长的呢?长期以来,人们在实践中通过不断实 践和积累,不仅知道了阳光、水分和肥料是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而且得出 了一些定量关系,如光合作用与日照强度的方程式,营养经过土壤扩散的关 系式等。这些反映作物生长过程的方程式,编制成计算机程序以后,就能制 作出各种特殊的“电子植物”,如玉米、小麦等。如能加入当地降雨量、温 度和日照情况等初始条件,那么,电脑就会模拟出该“植物”如何生长的具 体状况。模拟某种真实作物的电子植物的一生,大约可由 3 000--5 000 幅 彩图组成。 ⑤绘制单株植物的生长图只是胡克小组的初步目标。现在他们制作出一 部“谷物对野草”的“战争片”。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规律是谁能将自己的 “头”长过邻近植物的“头”.谁“出人头地”,谁就能首先获得阳光;谁能 将根先伸到土壤中,谁就能先获得水分和营养。这部影片要求的计算量犹如 天文数字,一般的计算机是对付不了的。 ⑥“电子植物”前景光明。任何种植者只要配备一台计算机和信息传输 线,就可以与配有超级计算机的农业顾问中心联系。该中心根据用户的要求
通过电子植物模拟,求出适合的方案等,将答案传送给用户,并收取一定的 费用。随着时间发展,这个市场会展示出愈发灿烂的前景 13.(2分)文中第①段在“玉米”、“收获”、“玉米棒”上加有引号,对 这些引号作用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比喻用法,说明这是一种实验。 B.特指玉米成长全过程的电视模拟程序。 c.引用科学术语说明玉米的实验过程。 D.强调玉米从土壤里的实验到荧屏上做实验的科学飞跃。 14.(2分)第③段中用了 的说明方法。 15.(4分)指出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1)(2分)第③段中“这一过程”指 (2)(2分)第⑤段中“出人头地”在文中指 16.(2分)对第⑥段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说明电子植物已进入实用阶段。 B.揭示电子植物的商业价值。 C.论证电子植物对农业的影响。 D.展示“电子植物”的光明前景 (三)(14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 那一只灯 马德 ①总有一些东西,是岁月所消融不了的 ②8岁那年春节,我执意要父亲给我做一个灯笼。因为在乡下的老家,孩 子们有提着灯笼走街串巷熬年的习俗,在我们看来,那就是一种过年的乐趣 和享受。 ③父亲说,行。 ④我说,我不要纸糊的。父亲就纳闷:不要纸糊的,要啥样的。我说要透 亮。其实,我是想要玻璃的那种。腊月二十五那天,我去东山坡上的大军家, 大军就拿出他的灯笼给我看。他的灯笼真漂亮,木质的底座上,是四块玻璃 初三语文模拟试卷
初三语文模拟试卷 5 通过电子植物模拟,求出适合的方案等,将答案传送给用户,并收取一定的 费用。随着时间发展,这个市场会展示出愈发灿烂的前景。 13.(2 分)文中第①段在“玉米”、“收获”、“玉米棒”上加有引号,对 这些引号作用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比喻用法,说明这是一种实验。 B.特指玉米成长全过程的电视模拟程序。 c.引用科学术语说明玉米的实验过程。 D.强调玉米从土壤里的实验到荧屏上做实验的科学飞跃。 14.(2 分)第③段中用了 、 的说明方法。 15.(4 分)指出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1)(2 分)第③段中“这一过程”指 (2)(2 分)第⑤段中“出人头地”在文中指 16.(2 分)对第⑥段内容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说明电子植物已进入实用阶段。 B.揭示电子植物的商业价值。 C.论证电子植物对农业的影响。 D.展示“电子植物”的光明前景。 (三)(14 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7--21 题。 那一只灯 马 德 ①总有一些东西,是岁月所消融不了的。 ②8 岁那年春节,我执意要父亲给我做一个灯笼。因为在乡下的老家,孩 子们有提着灯笼走街串巷熬年的习俗,在我们看来,那就是一种过年的乐趣 和享受。 ③父亲说,行。 ④我说,我不要纸糊的。父亲就纳闷:不要纸糊的,要啥样的。我说要透 亮。其实,我是想要玻璃的那种。腊月二十五那天,我去东山坡上的大军家, 大军就拿出他的灯笼给我看。他的灯笼真漂亮,木质的底座上,是四块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