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南京白下区初三语文模拟测试二—gpg2903 (本试卷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得分评卷人 、(24)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9分) 思而不学则殆学。(《论语·为政》) ②烽火连三月, (杜甫《春望》) ③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⑤青树翠蔓, 参差披拂 (柳宗元《小石潭记》) ⑥春蚕到死丝方尽 (李商隐《无题》) ⑦复行数十步,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⑧《鱼我所欲也》一文表现了“舍生取义”的人生追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 同样表达这种追求的两句诗是 ⑨李白在《行路难》中表现积极进取精神的两句诗是 三年的时光已悄悄过去。“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毕业在即 你一定想带着老师、同学的微笑和祝福走向远方。班级开展了“永远的赠言”语文活动 下面是同学送给你的“心语”,阅读后请完成2-4题 心语一:让灿烂的理想,使我们年轻的心胸如宇宙般辽阔,让五色斑澜的星星在心中 心语二:理想是一座神圣的城堡,懒惰儒弱的人只能永远在城墙下徘徊。 2、读准“心语”中两个加点字的读音,并改正两个错别字。(4分) 注音:烁 改错: 改为 改为 3、改正“心语一”中的语病: (2分) 4、请你准备一段赠言送给老师或同学,尽量展示个性,简短深刻,富于感情,至少用一 种修辞手法。(2分) 赠老师: 赠同学 5、参照示例1或示例2,从首联、颔联、尾联中任选一联,对《游山西村》作点赏析。(3 游山西村陆游
1 2006 年南京白下区初三语文模拟测试二—gpg2903 (本试卷共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 、(24)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 (9 分) ① ,思而不学则殆学 。 (《论语·为政》) ②烽火连三月, 。(杜甫《春望》) ③落红不是无情物, 。 (龚自珍《己亥杂诗》) ④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⑤青树翠蔓, ,参差披拂。 (柳宗元《小石潭记》) ⑥春蚕到死丝方尽, 。 (李商隐《无题 》) ⑦复行数十步,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⑧《鱼我所欲也》一文表现了“舍生取义”的人生追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 同样表达这种追求的两句诗是:“ , 。” ⑨李白在《行路难》中表现积极进取精神的两句诗是 , 三年的时光已悄悄过去。“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毕业在即, 你一定想带着老师、同学的微笑和祝福走向远方。班级开展了“永远的赠言”语文活动。 下面是同学送给你的“心语”,阅读后请完成 2—4 题 心语一:让灿烂的理想,使我们年轻的心胸如宇宙般辽阔,让五色斑澜的星星在心中 闪烁.。 心语二:理想是一座神圣的城堡,懒惰儒弱的人只能永远在城墙下徘徊.。 2、读准“心语”中两个加点字的读音,并改正两个错别字。(4 分) 注音:烁. 徊. 改错: 改为 改为 3、改正“心语一”中的语病: (2 分) 4、请你准备一段赠言送给老师或.同学,尽量展示个性,简短深刻,富于感情,至少用一 种修辞手法。(2 分) 赠老师: 赠同学: 5、参照示例 1 或示例 2,从首联、颔联、尾联中任选一联,对《游山西村》作点赏析。(3 分) 游山西村 陆游 得 分 评卷人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示例1:颈联通过描写祭社祈年的热闹场景,展示出一幅农村风俗画卷,表达诗人热爱传 统文化的深情。 示例2:颈联中"追随”一词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岀舂社将临时的欢快热闹的情景。”简 朴″“古风”表达了诗人对淳朴村民和乡土风俗的赞美 6.“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 不美丽?”这是冰心在《谈生命》一文中借助自然界生命成长的现象,提升到人生哲理的 段议论。请你从读过的名著中,选择一个能体现这段议论内容的人物的生活经历,作概 要的叙述。(必须交代书名和作者)(4分) 篇名: 作者: 人物及其生活经历概述: 二、(46分 得分评卷 人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7一11题。(12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 岂欲卿治经为博土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 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土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示例 1:颈联通过描写祭社祈年的热闹场景,展示出一幅农村风俗画卷,表达诗人热爱传 统文化的深情。 示例 2:颈联中“追随”一词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出春社将临时的欢快热闹的情景。“简 朴”“古风”表达了诗人对淳朴村民和乡土风俗的赞美。 6.“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 不美丽?”这是冰心在《谈生命》一文中借助自然界生命成长的现象,提升到人生哲理的 一段议论。请你从读过的名著中,选择一个能体现这段议论内容的人物的生活经历,作概 要的叙述。 (必须交代书名和作者)(4 分) 篇名: 作者:_____ 人物及其生活经历概述: 二 、(46 分)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 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 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得 分 评 卷 人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 7 一 11 题。(12 分)
(乙)君子日: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门,輮以为轮[2],其曲中规[3]。虽有槁曝,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4 则直,金巧5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6]省乎己,则知明⑦而行无过矣 节选自荀子《劝学篇》 注释]:[1]中绳:合乎墨线取直的要求。[2]輮(rou)以为轮:把它弯曲成车轮。[3]规:圆 规。[4]受绳:用墨线量过。[5]金:这里指金属制成的刀剑。[6]参:同“三”,再三,多次。[7]知 同“智”。知明:明白道理的意思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上文中的意思。(2分) ①卿今当涂掌事( ②但当涉猎( ③学不可以已( )④日参省乎己(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自以为大有所益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A.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輮使之然也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其曲中规 C.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10.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这和乙文 的观点基本相吻合(用原文中句子回答)。(2分) 11.请你结合甲文中吕蒙的变化,谈谈乙文中用“青”冰”的比喻阐明了什么道理?用 轮”“木”金”的比喻又阐明了什么道理?(任选一问回答,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11分)
3 (乙)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1],輮以为轮[2],其曲中规[3]。虽有槁曝,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4] 则直,金[5]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6]省.乎己,则知明[7]而行无过矣。…… ---节选自荀子《劝学篇》 [注释]:[1]中绳:合乎墨线取直的要求。 [2]輮(róu)以为轮:把它弯曲成车轮。 [3]规:圆 规。 [4]受绳:用墨线量过。[5]金:这里指金属制成的刀剑。 [6]参:同“三”,再三,多次。 [7]知: 同“智”。知明:明白道理的意思。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上文中的意思。(2 分) ①卿今当涂..掌事( ) ②但当涉猎..( ) ③学不可以已.( ) ④日参省.乎己( )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4 分)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9.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 分) 自以.为大有所益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A.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 輮使之.然也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其.曲中规 C.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D.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10.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这和乙文 “ ” 的观点基本相吻合(用原文中句子回答)。(2 分) 11.请你结合甲文中吕蒙的变化,谈谈乙文中用“青”“冰”的比喻阐明了什么道理?用 “轮”“木”“金”的比喻又阐明了什么道理?(任选一问回答,2 分) 得 分 评 卷 人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2—15 题。(11 分)
生心事问梅花 季节的舞台已经拉开了冬的帷幕,凛冽的寒风刺刻着所有的风景。寒凝大地寂寥天 万物,皆因寒冷而变得坚硬起来。隔着雪花的距离,我的心,在热切地昐望梅花的盛开。 爱梅,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情结。爱梅花清雅宜人的幽香,爱梅花冰肌玉骨的韵致,爱 梅花高标逸韵的圣洁,爱梅花敲(qi)曲疏美的风姿,爱梅花凌霜傲雪的意志,爱梅花独步 早春的精神 梅花,一种安之若素、处之泰然的美之精灵。多少文人墨客以梅喻志抒发情怀,古往 今来的篇章里,凝聚了多少关于梅花的醉人诗篇。驿外断桥边的一树孤寂香尘如故,悬崖 百丈冰下的一树俊俏只把春报。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凊溪小桥,篱边松下,绿苔铺地,明窗对花,处处留有梅花的印迹 当恣意的北风肆虐着料峭的冬寒,当世间的-切都变得黯淡,仍有梅花用心血灿烂岀 明媚的笑容,点缀着季节的灰暗,平衡着色彩的冷暖。①旷远静寂的冰天雪地中,当雪花 用手指拨动了梅花的心弦,一树梅花便挺拔而岀,傲然绽放。②那在夭地之间涂抹岀的簇 簇绚彩,那在白雪映衬下的璀璨英姿,像一幅幅动感的水墨丹青,在白雪素宣上,渲染着 自己的淡泊高洁、宁静晶莹。而当一阵又一阵若有若无的清香氤氲开来时,冬也会变得温 润而亲切。空气会变得空灵而清新,天地间的暗淡、晦涩也会因了或红或白的梅花的盛放, 而显得富有生机和活力。尤其动人的,是在雪霁日晴的时分,在逆光的照耀下,横斜简疏 的梅枝被镶上一层金色的亮边,梅花朵儿也变得更加玲珑剔透,梅蕊颀长,密密重重,更 显岀梅花的俊拔隽秀。倘若是在有月的夜晩,月华朦胧,疏影暗香。沉浸在这样的意境 心也会变得高远幽深起来
4 一生心事问梅花 季节的舞台已经拉开了冬的帷幕,凛冽的寒风刺刻着所有的风景。寒凝大地寂寥天, 万物,皆因寒冷而变得坚硬起来。隔着雪花的距离,我的心,在热切地盼望梅花的盛开。 爱梅,似乎是与生俱来的情结。爱梅花清雅宜人的幽香,爱梅花冰肌玉骨的韵致,爱 梅花高标逸韵的圣洁,爱梅花攲(qī)曲疏美的风姿,爱梅花凌霜傲雪的意志,爱梅花独步 早春的精神。 梅花,一种安之若素、处之泰然的美之精灵。多少文人墨客以梅喻志抒发情怀,古往 今来的篇章里,凝聚了多少关于梅花的醉人诗篇。驿外断桥边的一树孤寂香尘如故,悬崖 百丈冰下的一树俊俏只把春报。“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清溪小桥,篱边松下,绿苔铺地,明窗对花,处处留有梅花的印迹。 当恣意的北风肆虐着料峭的冬寒,当世间的一切都变得黯淡,仍有梅花用心血灿烂出 明媚的笑容,点缀着季节的灰暗,平衡着色彩的冷暖。①旷远静寂的冰天雪地中,当雪花 用手指拨动了梅花的心弦,一树梅花便挺拔而出,傲然绽放。②那在天地之间涂抹出的簇 簇绚彩,那在白雪映衬下的璀璨英姿,像一幅幅动感的水墨丹青,在白雪素宣上,渲染着 自己的淡泊高洁、宁静晶莹。而当一阵又一阵若有若无的清香氤氲开来时,冬也会变得温 润而亲切。空气会变得空灵而清新,天地间的暗淡、晦涩也会因了或红或白的梅花的盛放, 而显得富有生机和活力。尤其动人的,是在雪霁日晴的时分,在逆光的照耀下,横斜简疏 的梅枝被镶上一层金色的亮边,梅花朵儿也变得更加玲珑剔透,梅蕊颀长,密密重重,更 显出梅花的俊拔隽秀。倘若是在有月的夜晚,月华朦胧,疏影暗香。沉浸在这样的意境中, 心也会变得高远幽深起来
梅花的绽放并不仅仅是属于冬天的风景,更是自然创造的属于春天的第一幅画卷。人 间不能没有春的乐章,梅花也是奏响春之声的序曲。依我看来,春天并不是从远方走来的 而是从冬的深处,伴随着深藏在梅花深处的激情迸发而出的 曾经收藏有一方闲章,篆刻的是一生心事问梅花”,虚实相间、疏密有致,令我爱不 释手。而那意味深长的印文,更是久久地、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心灵。 “生心事问梅花¨。问梅花,你是否寒冷;问梅花,你为何选择了冬天;问梅花,你 为谁开放;问梅花,你为何在料峭严寒中把清香撒满人间?问梅花的执著,问梅花的坚韧, 问梅花的热烈,问梅花的高洁。问梅花的干般风韵,问梅花的万种精神。 其实,在问梅花的同时何尝不是在问自己的心事何尝不是在寻求自己灵魂的巢穴? 在生命的冬天里,怎样以凛然严寒诠释美丽?在喧嚣的红尘中,怎样以恬静冰洁之心,昂 然绽放生命的精彩? 12作者以充满诗意的笔调赞颂了梅花的“千般风韵”、“万种精神”,请你根据文意,用大 致相同的句式完成下面填空。(2分) 暗香浮动, 清雅宜人, 闻气味而叹梅花的高洁。 口口,□口口口.睹风姿而恋梅花的秀美 红白交映, 绚丽动人 观色彩而知梅花的热烈 口口口口,口□口口,见风骨而赞梅花的坚韧。 13墨客咏梅喻志的诗数不胜数,请根据你的积累在第三节划线处填写一句咏梅的诗句。(2 分) 14.本文语言生动优美,富有表现力,请你参照示例文中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任选一句, 从修辞、用语等角度分析)。(3分) 示例:梅花的绽放并不仅仅是属于冬天的风景,更是自然创造的属于春天的第一幅画卷。 赏析:“不仅仅”“更”,递进的关联词突出梅花的绽放给冬春两季带去的独特魅力;比喻
5 梅花的绽放并不仅仅是属于冬天的风景,更是自然创造的属于春天的第一幅画卷。人 间不能没有春的乐章,梅花也是奏响春之声的序曲。依我看来,春天并不是从远方走来的, 而是从冬的深处,伴随着深藏在梅花深处的激情迸发而出的。 曾经收藏有一方闲章,篆刻的是“一生心事问梅花”,虚实相间、疏密有致,令我爱不 释手。而那意味深长的印文,更是久久地、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心灵。 “一生心事问梅花”。问梅花,你是否寒冷;问梅花,你为何选择了冬天;问梅花,你 为谁开放;问梅花,你为何在料峭严寒中把清香撒满人间?问梅花的执著,问梅花的坚韧, 问梅花的热烈,问梅花的高洁。问梅花的千般风韵,问梅花的万种精神。 其实,在问梅花的同时,何尝不是在问自己的心事,何尝不是在寻求自己灵魂的巢穴? 在生命的冬天里,怎样以凛然严寒诠释美丽?在喧嚣的红尘中,怎样以恬静冰洁之心,昂 然绽放生命的精彩? 12.作者以充满诗意的笔调赞颂了梅花的“千般风韵”、“万种精神”,请你根据文意,用大 致相同的句式完成下面填空。(2 分) 暗 香 浮 动, 清 雅 宜 人, 闻气味..而叹梅花的高洁。 , , 睹风姿..而恋梅花的秀美。 红 白 交 映, 绚 丽 动人, 观色彩..而知梅花的热烈。 , , 见风骨..而赞梅花的坚韧。 13.墨客咏梅喻志的诗数不胜数,请根据你的积累在第三节划线处填写一句咏梅的诗句。(2 分) 14.本文语言生动优美,富有表现力,请你参照示例文中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任选一句, 从修辞、用语等角度分析)。(3 分) 示例:梅花的绽放并不仅仅是属于冬天的风景,更是自然创造的属于春天的第一幅画卷。 赏析:“不仅仅”“更”,递进的关联词突出梅花的绽放给冬春两季带去的独特魅力;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