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学年度上学期 九年级语文期中质量跟踪监测试卷 题号 总分 得分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卷面的文字书写要求工整、清楚,标点正确。 、积累和运用(20分) 1.把下列词语工整地写在田字格内,注意将拼音和错别字换成相应的汉字。(2分) a苗助长 浮想联篇 2.结合句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 (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B.(孔乙己)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 笑起来。(“君子”能够安于穷困) .“这种事情,家里应该干涉他……”教员对清兵卫的母亲这样说,母亲吓得只是战战 兢兢地不敢出声。(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D.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 的人,…(为了真理和正义而牺牲自己) 3.依次填人下面这段话中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分) 从我们现在的观点来说,要把吴汉的故事编成戏剧, 不必要完全照《后 汉书》记载的史实,原封不动地搬上舞台; 也不应该捏造情节,胡乱编出像《吴汉 杀妻》这样的剧本 A.尽管也那么B.假若虽然但是 C.如果就而且D.因为所以然而
2006—2007 学年度上学期 九年级语文期中质量跟踪监测试卷 ‘题号 总分 得分 考试时间 90 分钟;试卷满分 100 分;卷面的文字书写要求工整、清楚,标点正确。 一、积累和运用(20 分) 1.把下列词语工整地写在田字格内,注意将拼音和错别字换成相应的汉字。(2 分) yà 苗 助 长 浮 想 联 篇 2.结合句意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不正确 ...的一项是( )(2 分) A.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 出.。(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B.(孔乙己)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 ....”,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 笑起来。(“君子”能够安于穷困) C.“这种事情,家里应该干涉他……”教员对清兵卫的母亲这样说,母亲吓得只是战.战. 兢兢..地不敢出声。(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D.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 .... 的人,……(为了真理和正义而牺牲自己) 3.依次填人下面这段话中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 分) 从我们现在的观点来说, 要把吴汉的故事编成戏剧, 不必要完全照《后 汉书》记载的史实,原封不动地搬上舞台; 也不应该捏造情节,胡乱编出像《吴汉 杀妻》这样的剧本。 A.尽管 也 那么 B.假若 虽然 但是 C.如果 就 而且 D.因为 所以 然而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珍惜、保护和利用好水资源成了眼下的当务之急 B.让书香溢满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和生活,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吧 C.如何开展“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几个学校的领导进行了认真地讨论 D.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清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 要 5.《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都出自散文集《朝花夕拾》,请你任选,篇,按要求填 写表格。(2分) 作品中的人物与作者的关系写出关于这个人物的一个情节(不超 过15个字) (1)藤野先生 (2)阿长 6.诗词默写填空。(5分) (1)大漠孤烟直 (2)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句子是: (3)如果说,龚自珍是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来吟唱凄风无情、落花有 意的生命之歌,那么,李商隐在《无题》中则用“ 来倾诉思念不尽、泪水难干的绕指 柔肠。 7.对晏殊《浣溪沙》中的词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 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曲新词酒一杯”表明词人常常饮酒助兴,尤喜填词,歌咏自己富贵闲适的生活 B.“夕阳西下几时回”中,夕阳西下是眼下的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 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对光阴流逝的怅惘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深蕴 着生活的哲理。 D.全词六句,中间四句写眼前景物,并借以抒写伤春之情:同时表露了词人向往美好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2 分) A.珍惜、保护和利用好水资源成了眼下的当务之急。 B.让书香溢满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和生活,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吧! C.如何开展“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几个学校的领导进行了认真地讨论。 D.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文化环境,清除不健康信息已成为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 要。 5.《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都出自散文集《朝花夕拾》,请你任选一篇 ....,按要求填 写表格。(2 分) 作品中的人物 与作者的关系 写出关于这个人物的一个情节(不超 过15个字) (1) 藤野先生 (2) 阿长 6.诗词默写填空。(5 分) (1)大漠孤烟直, 。 (2)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道尽千载离人心愿的句子是: , 。 (3)如果说,龚自珍是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来吟唱凄风无情、落花有 意的生命之歌,那么,李商隐在《无题》中则用“ , ”来倾诉思念不尽、泪水难干的绕指 柔肠。 7.对晏殊《浣溪沙》中的词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 分)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 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A.“一曲新词酒一杯”表明词人常常饮酒助兴,尤喜填词,歌咏自己富贵闲适的生活。 B.“夕阳西下几时回”中,夕阳西下是眼下的景,但词人由此触发的,却是对美好景物 及难以忘怀情事的流连,对光阴流逝的怅惘。 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深蕴 着生活的哲理。 D.全词六句,中间四句写眼前景物,并借以抒写伤春之情;同时表露了词人向往美好事
物、奋发向上的情怀。 8.综合性学习。(4分) 时下,电视文字差错率,比任何大众传媒都要高。大量电视文字差错的存在,已经对社会 语文生活产生不小的负面影响。净化电视文字差错,已成为广大观众的强烈要求。据《咬文嚼 宇》杂志统计:2006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被找出28处文字差错。 据不完全统计,除去演员的口误和“你”“您”混用、“的”“地”不分、“哟”“呦”缠夹 等一般问题外,可以认定的差错计有28处,平均每10分钟出现1次差错。例如 错误一:“神舟”误为“神州"。播放航天英雄的太空录像,是今年晚会的一个亮点。可字 幕上却将“神舟六号”误为“神州六号 错误二:字幕还把“招呼”误为“招乎”,“搅和”误为“搅合"。在《新说绕口令》中 则把“炖鳎目″误为“敦場目″。“塌目”″是比目鱼的-种,正确的写法应是“鳎目″。“敦塌目 让人百思而不得其解 错误三:“他她它”指代错误。以《"打工”幼儿园》为例,除写字板上“红掌拔清波”误 为“红掌拔青波”外,都是代词和语气词错误。如马尚风主任说:“幼儿园他不能这么办啊! 应该用“它 对此,某校九年一班要举办一次专题讨论会,现请你帮助完成以下工作 (1)请你为这次讨论会确定一个主题。(10字以内)(1分) (2)请你分析“春晚”造成上述错误的原因。(说出一点即可)(1分) (3)现在,2007年央视“春晚”已进入到紧锣密鼓的筹备阶段。针对字幕差错丛生这一问 题,请你向“春晚”组委会提出两条建议。(2分) 、阅读理解(40分)
物、奋发向上的情怀。 8.综合性学习。(4 分) 时下,电视文字差错率,比任何大众传媒都要高。大量电视文字差错的存在,已经对社会 语文生活产生不小的负面影响。净化电视文字差错,已成为广大观众的强烈要求。据《咬文嚼 宇》杂志统计:2006 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被找出 28 处文字差错。 据不完全统计,除去演员的口误和“你”“您”混用、“的”“地”不分、“哟”“呦”缠夹 等一般问题外,可以认定的差错计有 28 处,平均每 10 分钟出现 1 次差错。例如: 错误一:“神舟”误为“神州”。播放航天英雄的太空录像,是今年晚会的一个亮点。可字 幕上却将“神舟六号”误为“神州六号”。 错误二:字幕还把“招呼”误为“招乎”,“搅和”误为“搅合”。在《新说绕口令》中, 则把“炖鳎目”误为“敦塌目”。“塌目”是比目鱼的一种,正确的写法应是“鳎目”。“敦塌目” 让人百思而不得其解。 错误三:“他她它”指代错误。以《“打工”幼儿园》为例,除写字板上“红掌拨清波”误 为“红掌拔青波”外,都是代词和语气词错误。如马尚风主任说:“幼儿园他不能这么办啊!” 应该用“它”。 对此,某校九年一班要举办一次专题讨论会,现请你帮助完成以下工作。 (1)请你为这次讨论会确定一个主题。(10 字以内)(1 分) (2)请你分析“春晚”造成上述错误的原因。(说出一点即可)(1 分) (3)现在,2007 年央视“春晚”已进入到紧锣密鼓的筹备阶段。针对字幕差错丛生这一问 题,请你向“春晚”组委会提出两条建议。(2 分) 二、阅读理解(40 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9-12题。(10分)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溪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 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闫闻少仲尼之 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 大方之家。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秋水时至( (2)不辩牛马( (3)旋其面目( (4)望洋向若( 0.河伯见了北海为何“望洋向若而叹”?(用文中语句回答)(1分) 11.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2.读完这则寓言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3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3一17题。(16分) 泡桐花开 叶公觉 ①我居住的小区一角,有一棵高大的树,冬天落叶尽净,只剩光秃秃的枝杆伸展在空中, 春天当别的树开始吐出绿意葱茏的叶片时,它的枝头却萌发出一朵朵紫色的花,这些花成串地 开放着,显得纯朴而又华贵,它似乎带来了春天对人们的热情问候,它也把紫色的希望绽开在 绿叶之前…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9—12 题。(10 分)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溪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 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 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 大方之家。”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 分) (1)秋水.时至( ) (2)不辩.牛马( ) (3)旋.其面目( ) (4)望洋..向若( ) 10.河伯见了北海为何“望洋向若而叹”?(用文中语句回答)(1 分) 11.翻译下面的句子。(4 分) (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2.读完这则寓言后,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3 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13 一 17 题。(16 分) 泡桐花开 叶公觉 ①我居住的小区一角,有一棵高大的树,冬天落叶尽净,只剩光秃秃的枝杆伸展在空中, 春天当别的树开始吐出绿意葱茏的叶片时,它的枝头却萌发出一朵朵紫色的花,这些花成串地 开放着,显得纯朴而又华贵,它似乎带来了春天对人们的热情问候,它也把紫色的希望绽开在 绿叶之前……
②我认识这是泡桐树。当我还在读中学的时候,正逢全国宣传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 而焦裕禄在兰考县的一大成绩就是推广种植泡桐树,因为泡桐树即使在贫瘠的土壤里也能茁壮 成长。那时我在故乡老屋边的河沿上也种下了几棵泡桐树,它们长得很快,才几年已长成了挺 拔的大树。每年春光明媚的时候,它们的枝头开出一串串紫色的花朵,几棵树聚在一起,泡桐 花形成一片紫色的光焰,在我的心头点燃一簇簇希望之火。可以说。我的少年时代是在泡桐花 的陪伴中度过的 ③我曾仔细地看过泡桐花,它是一种喇叭形的小花,聚集在一起开成一串,在绿叶未吐之 时,就怒放在泡桐树的枝头。因为它是一种乡野的自由开放的花,所以我觉得它纯朴;因为它 的花是紫色的,成串的,显得珠光空气,所以我觉得它华贵。纯朴与华贵在泡桐花身上得到了 统一。 ④我对泡桐的根、叶、杆、花都仔细观察过,我觉得在泡桐身上寓含着许多人类社会赞赏 的精神,如坚强、奋发、奉献、成长……这些精神正是人们需要的,我从泡桐树上感悟到了。 我曾用幼稚的诗歌记下我对泡桐的感受,我写泡桐根“砍去树身,剩下你,默默地在土里,把 力量积聚,无论贫瘠丰腴,你照样努力,送个新芽,顶破地皮″。我写泡桐杄“幼年时心有空 洞,你默立在土壤中,经多少年风吹雨打:你坚实得胜过青铜”。我写泡桐叶“在春风里,让 花儿先迎艳阳,待花蕊结子,甘当保姆姨娘;在骄阳下,伸开绿色的手掌,给幼果,笼-片荫 凉"。我写泡桐花“紫色的希望,绽开在绿叶之前,待果实累累时,绿叶簇拥在身边ˆ"。这些描 写都是根据泡桐树生命力旺盛、易种易活成材快等特性写成的,反映了我对泡桐的感情。也寓 含着我由泡桐而引发出的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绿叶精神的讴歌,还有我对未来的憧憬。 ⑤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看到同样的泡桐树,却生发出不同的感想。少年时,我希望自己 像泡桐树一样茁壮成长,希望自己像泡桐花一样开放岀紫色的美丽的花,那时的感想主要在成 长和希望,这是与当时的年龄相符的。而在人到中年以后,看着泡桐花从最初的深紫,慢慢地
②我认识这是泡桐树。当我还在读中学的时候,正逢全国宣传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 而焦裕禄在兰考县的一大成绩就是推广种植泡桐树,因为泡桐树即使在贫瘠的土壤里也能茁壮 成长。那时我在故乡老屋边的河沿上也种下了几棵泡桐树,它们长得很快,才几年已长成了挺 拔的大树。每年春光明媚的时候,它们的枝头开出一串串紫色的花朵,几棵树聚在一起,泡桐 花形成一片紫色的光焰,在我的心头点燃一簇簇希望之火。可以说。我的少年时代是在泡桐花 的陪伴中度过的。 ③我曾仔细地看过泡桐花,它是一种喇叭形的小花,聚集在一起开成一串,在绿叶未吐之 时,就怒放在泡桐树的枝头。因为它是一种乡野的自由开放的花,所以我觉得它纯朴;因为它 的花是紫色的,成串的,显得珠光空气,所以我觉得它华贵。纯朴与华贵在泡桐花身上得到了 统一。 ④我对泡桐的根、叶、杆、花都仔细观察过,我觉得在泡桐身上寓含着许多人类社会赞赏 的精神,如坚强、奋发、奉献、成长……这些精神正是人们需要的,我从泡桐树上感悟到了。 我曾用幼稚的诗歌记下我对泡桐的感受,我写泡桐根“砍去树身,剩下你,默默地在土里,把 力量积聚,无论贫瘠丰腴,你照样努力,送个新芽,顶破地皮”。我写泡桐杆“幼年时心有空 洞,你默立在土壤中,经多少年风吹雨打:你坚实得胜过青铜”。我写泡桐叶“在春风里,让 花儿先迎艳阳,待花蕊结子,甘当保姆姨娘;在骄阳下,伸开绿色的手掌,给幼果,笼一片荫 凉”。我写泡桐花“紫色的希望,绽开在绿叶之前,待果实累累时,绿叶簇拥在身边”。这些描 写都是根据泡桐树生命力旺盛、易种易活成材快等特性写成的,反映了我对泡桐的感情。也寓 含着我由泡桐而引发出的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绿叶精神的讴歌,还有我对未来的憧憬。 ⑤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看到同样的泡桐树,却生发出不同的感想。少年时,我希望自己 像泡桐树一样茁壮成长,希望自己像泡桐花一样开放出紫色的美丽的花,那时的感想主要在成 长和希望,这是与当时的年龄相符的。而在人到中年以后,看着泡桐花从最初的深紫,慢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