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第四、五单元教学调研测试 常州市理想中学庄留平2004/12 本试卷分三部分,共8页,计24题。总分值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二)(三)(三)(一)(二)(三)(四) 友情提醒:请认真阅读,仔细审题,冷静思考。 一、积累运用(共25分) 得分 (一)积累(共11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下横线上。(2分) 当生活的困rao袭来,请你丢下负he,仰头遥望那明丽、zhan蓝的天空,让温 柔的蓝色ying入你的心田。 (--选自《打造一片宁静的心田》) 、默写古诗文。(9分) 是离愁。 小园香径独徘徊 ③诗圣杜甫“侧身天地更怀君,独立苍茫自忧民”的两句诗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 ,”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④沙尘肆虐之下,人们对蓝天碧水、茂林修竹的珍爱愈加强烈。你心中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 请借用《桃花源记》中的句子来表达,写出连续的两句。 得分 (二)运用(共10分) 3、仔细揣摩下面联两段文字,按照其内容和形式仿写一段,不超过50字。(3分) 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 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古时候有个北方人,从没有见过菱角。他到南方去做官,在一次宴会上吃菱角,竟连壳起吃 九年级语文卷第1页(共7页)
九年级语文卷第 1 页 (共 7 页) 九年级语文第四、五单元教学调研测试 常州市理想中学 庄留平 2004/12 本试卷分三部分,共 8 页,计 24 题。总分值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题 号 一 二 三 总 分 (一) (二) (三) (一) (二) (三) (四) 得 分 友情提醒:请认真阅读,仔细审题,冷静思考。 一、积累运用(共 25 分) 得分 (一)积累(共 11 分) 1、阅读下面文字,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下横线上。(2 分) 当生活的困 rǎo 袭来,请你丢下负 hè ,仰头遥望那明丽、zhàn 蓝的天空,让温 柔的蓝色 yìng 入你的心田。 (---选自《打造一片宁静的心田》) 2、默写古诗文。(9 分) ① , ,是离愁。 。 ② , ,小园香径独徘徊。 ③诗圣杜甫“侧身天地更怀君,独立苍茫自忧民”的两句诗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 “ , 。”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④沙尘肆虐之下,人们对蓝天碧水、茂林修竹的珍爱愈加强烈。你心中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 请借用《桃花源记》中的句子来表达,写出连续的两句。 , 。 得分 (二)运用(共 10 分) 3、仔细揣摩下面联两段文字,按照其内容和形式仿写一段,不超过 50 字。(3 分) 古时候宋国有个人,嫌禾苗长得太慢,就一棵棵地往上拔起一点,回家还夸口说:“今天我帮助 苗长了!”他儿子听说后,到地里一看,苗都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古时候有个北方人,从没有见过菱角。他到南方去做官,在一次宴会上吃菱角,竟连壳一起吃
下去了。有人说:“吃菱角要去壳。”他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起吃是为了清热解火。″有人问 他:“北方也长菱角吗?”他回答:“山前山后,到处都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懂装懂,往往就会弄巧成拙。 4、下面语段中划横线的句子告诉我们:成千上万个汉字一经语言大师的“点化”,就能放射出 神奇的艺术魅力。请你仿照示例再举一例,并加以说明。(可以举一个词句、一篇文章或一部著作。) (3分) 汉字之美,还美在她只对真正爱她、懂她的人撩开自己神秘的面纱。你看成千上万个汉字就像 成千上万个小魔块,在语言大师的“点化”下,忽而成了惊世骇俗的不朽巨著,忽而成了清新隽永 的佳作美文,忽而是浅吟低唱,忽而是疾风骤雨,忽而是行云流水,忽而是欲说还休…而我们,正 是被这些小魔块们深深吸引,才会“沉醉不知归路",才会“为伊消得人憔悴”啊! 词句示例:“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一个“扶”字,既写出了杨柳的轻盈,又传出了春风的 情意;一个“失”字,写出了梅花、月色溶在一起的意境,给人一种富有诗意的朦胧美。 5、用所给的修改符号(不必全使用),对下面的这段文字进行修改(不得超过6处),使文句表更 加准确流畅。(4分) (1)换用号 (2)增补号 (3)删除号 △△△ (4)复原号 (5)调位号 (6)留空号 坚强的人才能创造事业。如果一个人走路怕摔,吃饭怕噎,那还谈什么事业!当年安徽凤阳县 小岗村的十几个庄稼汉,他们帅先搞起了联产责任制。小岗村的人就是凭敢为天下先的巨大勇敢, 开僻了新天地。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二,在参加一次国际比赛时,面对评委设置的一个小小的故 意错误,他两次直截了当地说:“错了,一定是乐谱有错!顿时,评委们报与热烈的掌声。生活尤 九年级语文卷第2页(共7页)
九年级语文卷第 2 页 (共 7 页) 下去了。有人说:“吃菱角要去壳。”他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解火。”有人问 他:“北方也长菱角吗?”他回答:“山前山后,到处都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懂装懂,往往就会弄巧成拙。 4、下面语段中划横线的句子告诉我们:成千上万个汉字一经语言大师的“点化”,就能放射出 神奇的艺术魅力。请你仿照示例再举一例,并加以说明。(可以举一个词句、一篇文章或一部著作。) (3 分) 汉字之美,还美在她只对真正爱她、懂她的人撩开自己神秘的面纱。你看成千上万个汉字就像 成千上万个小魔块,在语言大师的“点化”下,忽而成了惊世骇俗的不朽巨著,忽而成了清新隽永 的佳作美文,忽而是浅吟低唱,忽而是疾风骤雨,忽而是行云流水,忽而是欲说还休……而我们,正 是被这些小魔块们深深吸引,才会“沉醉不知归路”,才会“为伊消得人憔悴”啊! 词句示例:“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一个“扶”字,既写出了杨柳的轻盈,又传出了春风的 情意;一个“失”字,写出了梅花、月色溶在一起的意境,给人一种富有诗意的朦胧美。 5、用所给的修改符号(不必全使用),对下面的这段文字进行修改(不得超过 6 处),使文句表更 加准确流畅。(4 分) (1)换用号: (2)增补号: (3)删除号: (4)复原号: (5)调位号: (6)留空号: 坚强的人才能创造事业。如果一个人走路怕摔,吃饭怕噎,那还谈什么事业!当年安徽凤阳县 小岗村的十几个庄稼汉,他们帅先搞起了联产责任制。小岗村的人就是凭敢为天下先的巨大勇敢, 开僻了新天地。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二,在参加一次国际比赛时,面对评委设置的一个小小的故 意错误,他两次直截了当地说:“错了,一定是乐谱有错!”顿时,评委们报与热烈的掌声。生活尤
如激流,只有勇敢的人才能游过去;事业尤如高山,只有勇敢的人才能翻越。 得分 (三)探究(共4分) 6、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4分) 材料一:在辽阔的亚马逊平原上,生活着一种叫雕鹰的雄鹰,它有“飞行之王”的称号。它的 飞行时间之长、速度之快、动作之敏捷,堪称麑中之最,被它发现的小动物,一般都难逃脱它的捕 捉。当幼鹰出生后,要经受母亲成百上干次近似残酷的训练,母鷹把幼鷹带到高处,或树边或悬崖 上,然后把它们摔下去,有的幼鹰因胆怯而被母亲活活摔死。但母魔不会因此而停止对它们的训练 那些被母亲推下悬崖而能胜利飞翔的幼鹰还将面临着最关键、最艰难的考验,因为它们那正在成长 的翅膀将会被母残忍地折断大部分骨骼,然后再次从高处推下,有很多幼鹰就是在这时成为飞翔 悲壮的祭品,但母鹰同样不会停止这“血淋淋”的训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构筑孩子们生命的蓝天。 材料二:母虎抚养幼虎有三个过程。开始,它岀去捕食回来,把最嫩的肉用爪子撕成碎片,喂 给幼虎。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剩下的骨头扔给幼虎啃。再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 把肉吃掉,把骨头扔掉,幼虎要吃,它就大吼一声,不让它吃。过几天,幼虎饿得实在受不了,就 离开母亲,自己找食吃,且不再回来 材料三:曾有这样一幅漫画:父亲送儿子上大学,衣着时髦的儿子空着手,与别人谈笑风生 而父亲却肩扛手提,伛偻着身子帮儿子排队报名。漫画题为:“如此爱心"。 二、阅读理解(共45分) 得分 (一)阅读《关于散文(白鹭)》及附文《白鹭》,完成7-10题。(共13分) 我喜欢散文,就在于它的随意性和多样性,就在于它是一种没有固定格式的最自由自在的文体。 因此我喜欢读各种各样的散文,喜欢鲁迅的深沉冷峻、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 心的婉约清秀,也喜欢林语堂的幽默隽永、徐志摩的浓艳绮丽、汪増褀的恬淡纯净、秦牧的博识睿 九年级语文卷第3页(共7页)
九年级语文卷第 3 页 (共 7 页) 如激流,只有勇敢的人才能游过去;事业尤如高山,只有勇敢的人才能翻越。 得分 (三)探究(共 4 分) 6、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4 分) 材料一:在辽阔的亚马逊平原上,生活着一种叫雕鹰的雄鹰,它有“飞行之王”的称号。它的 飞行时间之长、速度之快、动作之敏捷,堪称鹰中之最,被它发现的小动物,一般都难逃脱它的捕 捉。当幼鹰出生后,要经受母亲成百上千次近似残酷的训练,母鹰把幼鹰带到高处,或树边或悬崖 上,然后把它们摔下去,有的幼鹰因胆怯而被母亲活活摔死。但母鹰不会因此而停止对它们的训练; 那些被母亲推下悬崖而能胜利飞翔的幼鹰还将面临着最关键、最艰难的考验,因为它们那正在成长 的翅膀将会被母鹰残忍地折断大部分骨骼,然后再次从高处推下,有很多幼鹰就是在这时成为飞翔 悲壮的祭品,但母鹰同样不会停止这“血淋淋”的训练;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构筑孩子们生命的蓝天。 材料二:母虎抚养幼虎有三个过程。开始,它出去捕食回来,把最嫩的肉用爪子撕成碎片,喂 给幼虎。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把肉吃掉,剩下的骨头扔给幼虎啃。再后来,它捕食回来,自己 把肉吃掉,把骨头扔掉,幼虎要吃,它就大吼一声,不让它吃。过几天,幼虎饿得实在受不了,就 离开母亲,自己找食吃,且不再回来。 材料三:曾有这样一幅漫画:父亲送儿子上大学,衣着时髦的儿子空着手,与别人谈笑风生, 而父亲却肩扛手提,伛偻着身子帮儿子排队报名。漫画题为:“如此爱心”。 二、阅读理解(共 45 分) 得分 (一)阅读《关于散文〈白鹭〉》及附文《白鹭》,完成 7—10 题。(共 13 分) 我喜欢散文,就在于它的随意性和多样性,就在于它是一种没有固定格式的最自由自在的文体。 因此我喜欢读各种各样的散文,喜欢鲁迅的深沉冷峻、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冰 心的婉约清秀,也喜欢林语堂的幽默隽永、徐志摩的浓艳绮丽、汪增祺的恬淡纯净、秦牧的博识睿
智 郭沬若的散文像他的诗—样,有的写得豪放激越、气势磅礴,也有的写得柔婉清丽、秀美含蓄。 比较起来,我更喜欢他的后一种散文。这篇五百字的《白鹭》,就是后一类散文的典型例子。 这篇散文,有非常精彩、极其简练的文字,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绝 妙地描绘出白鹭“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的美。“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分则嫌长,减之一分 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 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不,歌为免太铿锵了。 我想起古人的描述,“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 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 莱莘说:“不要让人一看了事,应让人品味,反复品味。” 《白鹭》就是一篇能让人“反复品味″的好散文。它“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 散文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附]: 《白鹭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 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象 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毎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 九年级语文卷第4页(共7页)
九年级语文卷第 4 页 (共 7 页) 智…… 郭沫若的散文像他的诗一样,有的写得豪放激越、气势磅礴,也有的写得柔婉清丽、秀美含蓄。 比较起来,我更喜欢他的后一种散文。这篇五百字的《白鹭》,就是后一类散文的典型例子。 这篇散文,有非常精彩、极其简练的文字,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绝 妙地描绘出白鹭“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的美。“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 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 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不,歌为免太铿锵了。” 我想起古人的描述,“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如沦,如漾, 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寥廓”。 莱莘说:“不要让人一看了事,应让人品味,反复品味。” 《白鹭》就是一篇能让人“反复品味”的好散文。它“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 散文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附]: 《白鹭》 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 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象 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镜匣。 晴天的清晨每每看见它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看来像不是安稳,而它却很悠然,这是别的
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 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受优美的歌吗?——不,歌 为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7、“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精确地概括了茅盾先生对小说《百合花》的评论。请你根据《关 于散文〈白鹭〉》中作者对《白鹭》的评论内容,模仿茅盾先生的标题形式也给这篇评论重起一个题 目:(2分) 8、请仿照上文中画线句式,再举一个你所了解的作家的例子;并结合你对下面文字的理解,就你 所喜欢的一个作家,补充其相关的材料证明“作品中的思想,映射着创作者本人的人生态度、思想 方式、创作意图”(3分) 读书不仅要择书而读,更要择人而读。作品中的思想,映射着创作者本人的人生态度、思想方 式、创作意图。真正会读书的人,会着力挖掘作者深层次的创作意图,以求获得深层次的美感。 9、请结合你的现实生活积累和《白鹭》这篇散文中作者的见解,说说能不能用“望哨”来作为“晴 天的清晨白鹭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这幅画的标题,并说出理由。(4分) 10、读一篇文章,不但要反复品味它的艺术魅力,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独特的感受。你读了《白 鹭》之后,肯定也会有跟作家晓雪不同的见解,请写在下面。(4分) 得分 (二)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11-14题。(共12分) 九年级语文卷第5页(共7页)
九年级语文卷第 5 页 (共 7 页) 鸟很难表现的一种嗜好。人们说它在望哨,可它真是在望哨吗? 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 命了。 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的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受优美的歌吗?——不,歌 为免太铿锵了。 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7、“简单的故事,精致的情节”精确地概括了茅盾先生对小说《百合花》的评论。请你根据《关 于散文〈白鹭〉》中作者对《白鹭》的评论内容,模仿茅盾先生的标题形式也给这篇评论重起一个题 目:(2 分) 8、请仿照上文中画线句式,再举一个你所了解的作家的例子;并结合你对下面文字的理解,就你 所喜欢的一个作家,补充其相关的材料证明“作品中的思想,映射着创作者本人的人生态度、思想 方式、创作意图” (3 分) 读书不仅要择书而读,更要择人而读。作品中的思想,映射着创作者本人的人生态度、思想方 式、创作意图。真正会读书的人,会着力挖掘作者深层次的创作意图,以求获得深层次的美感。 9、请结合你的现实生活积累和《白鹭》这篇散文中作者的见解,说说能不能用“望哨”来作为“晴 天的清晨白鹭孤独地站立在小树的绝顶”这幅画的标题,并说出理由。(4 分) 10、读一篇文章,不但要反复品味它的艺术魅力,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独特的感受。你读了《白 鹭》之后,肯定也会有跟作家晓雪不同的见解,请写在下面。(4 分) 得分 (二)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 11—14 题。(共 1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