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建筑企业的质量管理 第一节质量管理概述 一、质量的概念 质量是指“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 特性总和” 从质量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质量就其本质来说是 种客观实物具有某种能力的属性。 ·由于客观实物具备能力,才可以满足各种各样的鴒 要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质量的概念 进行阐述和分析
1 第十章 建筑企业的质量管理 第一节 质量管理概述 • 一、质量的概念 • 质量是指“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 特性总和” 。 • 从质量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质量就其本质来说是 一种客观实物具有某种能力的属性。 • 由于客观实物具备能力,才可以满足各种各样的需 要。 • 为了便于理解,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质量的概念 进行阐述和分析
·1.实体。是质量的主体,是指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它 可以是活动过程,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组织、体系或人以 及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 ·2.“需要”这里所讲的“需要”有二种情形:一是在合同或 法律规定情况下,“需要”是明确的,其通过合同、契约子 以明文规定,是需方对产品或服务提出的明确需要,也是供 方必须满足的要求,二是在其它情祝下,畀要有时是隐含的, 这就要由供方通过市场研究、调査和预测来进行识别和确定, 用规格、等级等來满足需方要求。 “需要”通常被转化为有规定指标的特性,如性能、寿命 可靠性、安全性、环境,经济性和美学
2 • 1.实体。是质量的主体,是指可单独描述和研究的事物,它 可以是活动过程,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组织、体系或人以 及上述各项的任何组合。 • 2.“需要”这里所讲的“需要”有二种情形:一是在合同或 法律规定情况下,“需要”是明确的,其通过合同、契约予 以明文规定,是需方对产品或服务提出的明确需要,也是供 方必须满足的要求,二是在其它情况下,需要有时是隐含的, 这就要由供方通过市场研究、调查和预测来进行识别和确定, 用规格、等级等来满足需方要求。 • “需要”通常被转化为有规定指标的特性,如性能、寿命、 可靠性、安全性、环境,经济性和美学
·3.特性。是指质量特性,即帮助识别或区分各种实体的一种 属性。“特性”是用评价“实体”满足需要程度的参数与指 标系列,是“需要”的定性与定量的表现。 硬件和流程性材料类别的产品质量特性通常包括性能、可信 性、安全性、适应性、经济性和时间性等,服务类别产品质 量特性通常包括功能性、经济性、安全性、时间性、舒适性 文明性等,软件类别的产品质量特性大致可包括功能性、可 靠性、易使用性、效率、可维修性、可移植性、保密性和经 济性等。 ·二、质量管理的发展 一)质量管理发展阶段 ·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内外企业质量管理的发展 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3 • 3.特性。是指质量特性,即帮助识别或区分各种实体的一种 属性。“特性”是用评价“实体”满足需要程度的参数与指 标系列,是“需要”的定性与定量的表现。 • 硬件和流程性材料类别的产品质量特性通常包括性能、可信 性、安全性、适应性、经济性和时间性等,服务类别产品质 量特性通常包括功能性、经济性、安全性、时间性、舒适性 文明性等,软件类别的产品质量特性大致可包括功能性、可 靠性、易使用性、效率、可维修性、可移植性、保密性和经 济性等。 • 二、质量管理的发展 • (一)质量管理发展阶段 • 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内外企业质量管理的发展 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质量检验阶段,约从本世纪初至30年代末。这个 阶段的主要特点是限于专业人员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目的 是发现废品和不合格品。实质上是一种事后的检验。 第二阶段是统计质理管理阶段,约从本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在生产过程中引入数理统计方法, 对生产过程实行工序控制。以达到保证产品质量、预防废品 产生的目的。管理工作也由专职人员进行。该阶段与第一阶 段所不同的是不仅事后把关,而且进行事前预防控制;防止 废品产生
4 第一阶段是质量检验阶段,约从本世纪初至30年代末。这个 阶段的主要特点是限于专业人员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目的 是发现废品和不合格品。实质上是一种事后的检验。 第二阶段是统计质理管理阶段,约从本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在生产过程中引入数理统计方法, 对生产过程实行工序控制,以达到保证产品质量、预防废品 产生的目的。管理工作也由专职人员进行。该阶段与第一阶 段所不同的是不仅事后把关,而且进行事前预防控制;防止 废品产生
·第三阶段是全面质量管理阶段,60年代初,美国的菲根堡姆 首先提出了较系统的“全面质量管理”概念,这一理论很快 应用于不同行业生产企业的质量工作中。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特点是针对不同企业的生产条件:工作环境及工作状态等多 方面因素的变化,把组织管理、数理统讣方法、现代科学技 术、社会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缐合运用于质量管理,对每· 生产环节加以管理,做到全面运行、全面控制,通过改善和 提高工作质量水平来保证产品质量,形成企业全员、全过程 全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系统,建立质量体系以保证产品质量始 终满足用户需要
5 • 第三阶段是全面质量管理阶段,60年代初,美国的菲根堡姆 首先提出了较系统的“全面质量管理”概念,这一理论很快 应用于不同行业生产企业的质量工作中。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特点是针对不同企业的生产条件;工作环境及工作状态等多 方面因素的变化,把组织管理、数理统计方法、现代科学技 术、社会心理学、行为科学等综合运用于质量管理,对每一 生产环节加以管理,做到全面运行、全面控制,通过改善和 提高工作质量水平来保证产品质量,形成企业全员、全过程、 全企业质量管理工作系统,建立质量体系以保证产品质量始 终满足用户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