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血液 一、 选择题 (一)A型题 1.人体各部分体液中蛋白质浓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A.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B.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 C.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D.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 E.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 2.机体细胞内液与组织液通常具有相同的 A.Na浓度 B.K浓度 C.CI浓度 D.胶体渗透压 E.总渗透压 3.组织液与血浆成分的主要区别是组织液内 A.不含血细胞 B.蛋白含量低 C.Na含量高 D.K含量高 E.C含量高 4.0.9%NaC1溶液和10%葡萄糖溶液对人细胞内液来说 A.两者都是等渗液 B.两者都是高渗液 C.两者都是低渗液 D.前者都是低渗液,后者是高渗液 E.前者都是等渗液,后者是高渗液 5.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 A.200 mmol/L B.250 mmol/L C.300 mmol/L D.350 mmol/L E.400 mmol/L 6.正常人的血浆pH为 A.6.8~7.0 B.7.0±0.05 C.7.2±0.05 D.7.0-7.4 E.7.4±0.05 7.决定血浆pH的主要缓冲对是 A.K2HPO4/KH2PO B.KHCO/H2CO C.NaHPO4/NaH2PO4 D.NaHCO3/H2CO3 E.蛋白质钠盐/蛋白质 8.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形成主要决定于血浆中的 A.各种正离子 B.各种负离子 C.Na和CI D.氨基酸和尿素 E.葡萄糖和氨基酸 44
44 第三章 血 液 一、选择题 (一) A 型题 1. 人体各部分体液中蛋白质浓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A.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B. 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 C. 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D. 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 E. 血浆=细胞内液>组织液 2. 机体细胞内液与组织液通常具有相同的 A. Na+ 浓度 B. K+ 浓度 C. Cl− 浓度 D. 胶体渗透压 E. 总渗透压 3. 组织液与血浆成分的主要区别是组织液内 A. 不含血细胞 B. 蛋白含量低 C. Na+ 含量高 D. K+ 含量高 E. Cl− 含量高 4. 0.9%NaCl 溶液和 10%葡萄糖溶液对人细胞内液来说 A. 两者都是等渗液 B. 两者都是高渗液 C. 两者都是低渗液 D. 前者都是低渗液,后者是高渗液 E. 前者都是等渗液,后者是高渗液 5. 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 A. 200 mmol/L B. 250 mmol/L C. 300 mmol/L D. 350 mmol/L E. 400 mmol/L 6. 正常人的血浆 pH 为 A. 6.8~7.0 B. 7.0±0.05 C. 7.2±0.05 D. 7.0~7.4 E. 7.4±0.05 7. 决定血浆 pH 的主要缓冲对是 A. K2HPO4/KH2PO4 B. KHCO3/H2CO3 C. Na2HPO4/NaH2PO4 D. NaHCO3/H2CO3 E. 蛋白质钠盐/蛋白质 8. 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形成主要决定于血浆中的 A. 各种正离子 B. 各种负离子 C. Na+ 和 Cl− D. 氨基酸和尿素 E. 葡萄糖和氨基酸
9.全血的比重主要决定于 A.血浆蛋白含量 B.渗透压的高低 C.红细胞数量 D.白细胞数量 E.NaCI的浓度 10.全血的粘滞性主要取决于 A.血浆蛋白含量 B.红细胞数量 C.白细胞数量 D.红细胞的叠连 E.NaCI的浓度 11.血液的粘度与切率的关系是 A.无关 B.正变 C.反变 D.血流慢时无关,血流快时呈正变 E.血流快时无关,血流慢时呈反变 12.血浆中分子量最小的蛋白质是 A.纤维蛋白原 B.a,球蛋白 C.2球蛋白 D.Y-球蛋白 E.白蛋白 13.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形成主要取决于血浆中的 A.NaCl B.白蛋白 C.球蛋白 D.纤维蛋白原 E.葡萄糖 14.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生理作用是 A.调节血管内外水的交换 B.调节细胞内外水的交换 C.维持细胞正常体积 D.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E.决定血浆总渗透压 15.60kg体重的正常成年人的血量为 A.3.0-3.6L B.4.2-4.8L C.5.4-6.0L D.6.0-9.0L E.10-20L 16.下列哪项不是血浆蛋白的生理功能? A.运输O2和C02 B.缓冲功能 C.参与生理止血 D.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 E.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17.不易通过红细胞膜的是 A.O2和CO2B.尿素 C.H20 D.H2CO3 E.K和Na 18.血细胞比容是指 A.血细胞与血浆的容积之比 B.三种血细胞的容积之比 C.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D.红细胞的容积 E.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19.红细胞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 45
45 9. 全血的比重主要决定于 A. 血浆蛋白含量 B. 渗透压的高低 C. 红细胞数量 D. 白细胞数量 E. NaCl 的浓度 10. 全血的粘滞性主要取决于 A. 血浆蛋白含量 B. 红细胞数量 C. 白细胞数量 D. 红细胞的叠连 E. NaCl 的浓度 11. 血液的粘度与切率的关系是 A. 无关 B. 正变 C. 反变 D. 血流慢时无关,血流快时呈正变 E. 血流快时无关,血流慢时呈反变 12. 血浆中分子量最小的蛋白质是 A. 纤维蛋白原 B. α1 球蛋白 C. α2 球蛋白 D. γ-球蛋白 E. 白蛋白 13. 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形成主要取决于血浆中的 A. NaCl B. 白蛋白 C. 球蛋白 D. 纤维蛋白原 E. 葡萄糖 14. 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生理作用是 A. 调节血管内外水的交换 B. 调节细胞内外水的交换 C. 维持细胞正常体积 D. 维持细胞正常形态 E. 决定血浆总渗透压 15. 60 kg 体重的正常成年人的血量为 A.3.0~3.6 L B.4.2~4.8 L C.5.4~6.0 L D.6.0~9.0 L E.10~20 L 16. 下列哪项不是..血浆蛋白的生理功能? A. 运输 O2 和 CO2 B. 缓冲功能 C. 参与生理止血 D. 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 E. 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17. 不易..通过红细胞膜的是 A. O2和 CO2 B. 尿素 C. H2O D. H2CO3 E. K+ 和 Na+ 18. 血细胞比容是指 A. 血细胞与血浆的容积之比 B. 三种血细胞的容积之比 C. 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D. 红细胞的容积 E. 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19. 红细胞所需的能量主要来自
A.葡萄糖的有氧氧化 B.糖原异生 C.糖原分解 D.糖酵解 E.脂肪酸氧化 *20.低温储存较久的血液,血浆中哪种离子浓度升高? A.Na" B.Ca2+ C.K D.CI E.HCO; 21.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红细胞的 A.体积B.表面积 C.数量 D.比重 E.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 22.球形红细胞 A.变形能力增大 B.脆性增大 C.沉降率增快 D.血细胞比容增大 E.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增大 23.红细胞沉降率变快主要是由于 A.红细胞脆性增大 B.血浆中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多 C.血浆中白蛋白和卵磷脂含量增多 D.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浓度降低 E.血细胞比容减小 24.红细胞发生叠连后,红细胞 A.表面积与容积的比值增大 B.变形能力增大 C.渗透脆性增大 D.血沉加快 E.比重增高 25.某患者血沉增快,若将该患者的红细胞置于正常人血浆中,其红细胞沉降的速度将 A.增快B.减慢C.正常 D.先增快后减慢E.先减慢后增快 26.下列关于红细胞可塑性变形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愈大,变形能力愈大 B.血浆中胆固醇含量增多时,变形能力增大 C.红细胞膜的弹性降低,变形能力降低 D.血红蛋白发生变性,变形能力降低 E.血红蛋白浓度过高,变形能力降低 27.红细胞渗透脆性是指 A.红细胞对高渗盐溶液的抵抗力 B.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膨胀破裂的特性 C.红细胞在生理盐溶液中破裂的特性 D.红细胞耐受机械撞击的能力 E.红细胞相互撞击破裂的特性 28.红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下降可引起红细胞 A.变形性增大 B.渗透脆性增大 C.悬浮稳定性增大 46
46 A. 葡萄糖的有氧氧化 B. 糖原异生 C. 糖原分解 D. 糖酵解 E. 脂肪酸氧化 *20. 低温储存较久的血液,血浆中哪种离子浓度升高? A. Na+ B. Ca2+ C. K+ D. Cl− E. HCO3 − 21. 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红细胞的 A. 体积 B. 表面积 C. 数量 D. 比重 E. 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 22. 球形红细胞 A. 变形能力增大 B. 脆性增大 C. 沉降率增快 D. 血细胞比容增大 E. 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增大 23. 红细胞沉降率变快主要是由于 A. 红细胞脆性增大 B. 血浆中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多 C. 血浆中白蛋白和卵磷脂含量增多 D. 红细胞内血红蛋白浓度降低 E. 血细胞比容减小 24. 红细胞发生叠连后,红细胞 A. 表面积与容积的比值增大 B. 变形能力增大 C. 渗透脆性增大 D. 血沉加快 E. 比重增高 25. 某患者血沉增快,若将该患者的红细胞置于正常人血浆中,其红细胞沉降的速度将 A. 增快 B. 减慢 C. 正常 D. 先增快后减慢 E. 先减慢后增快 26. 下列关于红细胞可塑性变形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愈大,变形能力愈大 B. 血浆中胆固醇含量增多时,变形能力增大 C. 红细胞膜的弹性降低,变形能力降低 D. 血红蛋白发生变性,变形能力降低 E. 血红蛋白浓度过高,变形能力降低 27. 红细胞渗透脆性是指 A. 红细胞对高渗盐溶液的抵抗力 B. 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膨胀破裂的特性 C. 红细胞在生理盐溶液中破裂的特性 D. 红细胞耐受机械撞击的能力 E. 红细胞相互撞击破裂的特性 28. 红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下降可引起红细胞 A. 变形性增大 B. 渗透脆性增大 C. 悬浮稳定性增大
D.血沉降率加快 E.血红蛋白含量增大 29.各种血细胞均起源于骨髓中的 A.成纤维细胞 B.髓系干细胞 C.淋巴系干细胞 D.基质细胞 E.多能造血千细胞 30.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的共同特点是 A.分化能力强 B.自我复制能力强 C.正常有50%处于细胞周期 D.形态学上不能被识别 E.细胞表面标志均为CD34/CD38*Lin 31.自我复制能力最强的细胞是 A.造血千细胞 B.定向祖细胞 C.前体细胞 D.网织红细胞 E.淋巴细胞 32.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体液因素是 A.雄激素 B.雌激素 C.甲状腺激素 D.促红细胞生成素 E.生长激素 33.合成血红蛋白的基本原料是 A.铁和叶酸 B.钴和维生素B12 C.蛋白质和内因子 D.铁和蛋白质 E.钴和蛋白质 34.胃大部分切除后出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于下列哪种物质吸收障碍所致? A.蛋白质 B.叶酸 C.维生素B12 D.脂肪 E.铁 35.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主要部位是 A.骨髓 B.肝 C.脾 D.肾 E.腺垂体 36.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 A.多能造血干细胞进入细胞周期 B.早期红系祖细胞增殖、分化 C.晚期红系祖细胞增殖、分化 D.幼红细胞增殖与合成血红蛋白 E.网织红细胞释放入血 37.可使促红细胞生成素释放增加的有效刺激因素是 A.组织中O2分压降低 B.血糖浓度升高 C.组织中O2分压升高 D.血糖浓度降低 E.组织中CO2分压升高 38.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A.缓冲Ph B.缓冲温度 C.运输激素 多
47 D. 血沉降率加快 E. 血红蛋白含量增大 29. 各种血细胞均起源于骨髓中的 A. 成纤维细胞 B. 髓系干细胞 C. 淋巴系干细胞 D. 基质细胞 E. 多能造血干细胞 30. 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的共同特点是 A. 分化能力强 B. 自我复制能力强 C. 正常有 50%处于细胞周期 D. 形态学上不能被识别 E. 细胞表面标志均为 CD34+ /CD38+ /Lin+ 31. 自我复制能力最强的细胞是 A. 造血干细胞 B. 定向祖细胞 C. 前体细胞 D. 网织红细胞 E. 淋巴细胞 32. 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主要体液因素是 A. 雄激素 B. 雌激素 C. 甲状腺激素 D. 促红细胞生成素 E. 生长激素 33. 合成血红蛋白的基本原料是 A. 铁和叶酸 B. 钴和维生素 B12 C. 蛋白质和内因子 D. 铁和蛋白质 E. 钴和蛋白质 34. 胃大部分切除后出现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于下列哪种物质吸收障碍所致? A. 蛋白质 B. 叶酸 C. 维生素 B12 D. 脂肪 E. 铁 35. 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主要部位是 A. 骨髓 B. 肝 C. 脾 D. 肾 E. 腺垂体 36.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 A. 多能造血干细胞进入细胞周期 B. 早期红系祖细胞增殖、分化 C. 晚期红系祖细胞增殖、分化 D. 幼红细胞增殖与合成血红蛋白 E. 网织红细胞释放入血 37. 可使促红细胞生成素释放增加的有效刺激因素是 A. 组织中 O2 分压降低 B. 血糖浓度升高 C. 组织中 O2 分压升高 D. 血糖浓度降低 E. 组织中 CO2 分压升高 38.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A. 缓冲 Ph B. 缓冲温度 C. 运输激素
D.运输铁 E.运输O2和CO2 39.正常成年男性红细胞及血红蛋白高于女性,主要是由于男性 A.活动量大,组织相对缺氧 B.骨骼粗大,骨髓造血较多 C.体重大 D.雄激素多 E.促红细胞生成素多 40.衰老红细胞在体内破坏的主要方式是 A.血管内溶血 B.被巨噬细胞吞噬 C.渗出到毛细血管外 D.被中性粒细胞吞噬 E.自溶 41.我国健康成年人安静时白细胞总数是 A.(4~10)×109L B.(1030)×10/L C.(40~100)×109L D.(100~300)×10/m E.500×109L 42.人血液中主要的吞噬细胞是 A.淋巴细胞 B.单核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嗜碱性粒细胞 E.中性粒细胞 43.可释放组胺酶的血细胞是 A,淋巴细胞 B.单核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嗜碱性粒细胞 E.中性粒细胞 44.中性粒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A.释放细胞毒素 B.产生抗体 C.参与生理止血 D.释放组胺 E.吞噬 45.可释放肝素的血细胞是 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淋巴细胞 E.血小板 46.可释放5-羟色胺的血细胞是 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淋巴细胞 E.血小板 47.血小板彼此粘着的现象称血小板 A.粘附 B.聚集 C.释放 D.凝集 E.激活 48.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粘着现象称血小板 A.粘附B.聚集C.释放 D.凝集 E.激活 49.参与血小板粘附最主要的血小板膜蛋白是 分
48 D. 运输铁 E. 运输 O2和 CO2 39. 正常成年男性红细胞及血红蛋白高于女性,主要是由于男性 A. 活动量大,组织相对缺氧 B. 骨骼粗大,骨髓造血较多 C. 体重大 D. 雄激素多 E. 促红细胞生成素多 40. 衰老红细胞在体内破坏的主要方式是 A. 血管内溶血 B. 被巨噬细胞吞噬 C. 渗出到毛细血管外 D. 被中性粒细胞吞噬 E. 自溶 41. 我国健康成年人安静时白细胞总数是 A. (4~10)×109 /L B. (10~30)×109 /L C. (40~100)×109 /L D. (100~300)×109 /L E. 500×109 /L 42. 人血液中主要的吞噬细胞是 A. 淋巴细胞 B. 单核细胞 C. 嗜酸性粒细胞 D. 嗜碱性粒细胞 E. 中性粒细胞 43. 可释放组胺酶的血细胞是 A. 淋巴细胞 B. 单核细胞 C. 嗜酸性粒细胞 D. 嗜碱性粒细胞 E. 中性粒细胞 44. 中性粒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A. 释放细胞毒素 B. 产生抗体 C. 参与生理止血 D. 释放组胺 E. 吞噬 45. 可释放肝素的血细胞是 A. 中性粒细胞 B. 嗜酸性粒细胞 C. 嗜碱性粒细胞 D. 淋巴细胞 E. 血小板 46. 可释放 5-羟色胺的血细胞是 A. 中性粒细胞 B. 嗜酸性粒细胞 C. 嗜碱性粒细胞 D. 淋巴细胞 E. 血小板 47. 血小板彼此粘着的现象称血小板 A. 粘附 B. 聚集 C. 释放 D. 凝集 E. 激活 48. 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粘着现象称血小板 A. 粘附 B. 聚集 C. 释放 D. 凝集 E. 激活 49. 参与血小板粘附最主要的血小板膜蛋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