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理论课)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 课程编号:8405103 分:3 时:总学时48 学时分配:讲授学时:36实验学时:10其他学时:2 课程负责人:陈松 一、课程简介 1.课程概况 本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社会心理学和代表性理论流派的产 生和发展。根据不同的学习主题,它包括社会认知、社会关系、社会影响、群体行为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应用。本课程的目的在于认识 自己和社会,成功地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规律来理解、解释、预测和干预实际工作中遇到的 各种问题。 This course is a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for social work majors.It mainly teaches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social psychology and representative theoretical schools. group behavior and so on. By the end of this course,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master th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social psychology.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to recognize themselves and society,and successfully use psychological methods and laws to understand,explain,predict and interfere with various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practical work. 2.课程目标 心理头桥会心理研究中自守家法。武行心理学的人文精严格守 22专业目标:理解并掌握社会心理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社会认知、群体心理等知识 解析并理解工作与生活中的社会现象。具备运用社会心理知识解决社会工作问题的能力:运 用知识的能力。 2.4专业目标:具备心理研究的能力,可以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揭示社会现象背后 的发生机制,了解社会事件产生的因果关系,从而具备社会干预能力:通过掌握社会心理学 学习,理解社会工作专业技能,为后续其他社会工作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6
6 《社会心理学》教学大纲(理论课) 课程名称(中文/英文):社会心理学(Social Psychology) 课程编号:8405103 学 分:3 学 时:总学时 48 学时分配:讲授学时:36 实验学时:10 其他学时:2 课程负责人:陈松 一、课程简介 1. 课程概况 本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讲授社会心理学和代表性理论流派的产 生和发展。根据不同的学习主题,它包括社会认知、社会关系、社会影响、群体行为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和应用。本课程的目的在于认识 自己和社会,成功地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和规律来理解、解释、预测和干预实际工作中遇到的 各种问题。 This course is a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for social work majors. It mainly teaches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social psychology and representative theoretical school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learning themes, it covers social cognition, social relations, social influence, group behavior and so on. By the end of this course,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master th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social psychology. The purpose of this course is to recognize themselves and society, and successfully use psychological methods and laws to understand, explain, predict and interfere with various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practical work. 2. 课程目标 2.1 思政目标:学习社会心理学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与伦理精神,理解诚实公正、诚信 守则的职业操守和规范, 2.2 思政目标:社会心理研究中自觉遵守国家法规,践行心理学的人文精神,严格遵守 心理学实验的伦理准则; 2.2 专业目标:理解并掌握社会心理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社会认知、群体心理等知识 解析并理解工作与生活中的社会现象。具备运用社会心理知识解决社会工作问题的能力;运 用知识的能力。 2.4 专业目标:具备心理研究的能力,可以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揭示社会现象背后 的发生机制,了解社会事件产生的因果关系,从而具备社会干预能力;通过掌握社会心理学 学习,理解社会工作专业技能,为后续其他社会工作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安排 教学内容 学时 备注 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周 2.12.2 23 2.4 第一章导论(2学时) 2 理解社会心理的发展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 心理学的所究为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理论(3学3 一节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流 物节社会心理学的主要代表 学流派 及其测量 6 理解态度与行为之间 的内在 第四章社会知觉 的象形成的规 成效应:知印袋 第三节印象管理策略 整饰的一锻镜略 第节归因理论 第六章人际吸写 人际吸引的规则 际吸引的规则有效址 第三摸的来关系 的质:诊断人际关 第七章人际关系 理解人际关系概述、人 一 人际关东的花成与发 节人际关系形成原则 元章 亲社会行为与责任分 解释亲社会行为的 散效 助人行为及其决策模 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得如何有 犯的本质 犯与侵犯意图、侵 性特 第二节攻击-推折理论与暴 第十章从众、依从与服从4 了解从众心理、理解断
7 二、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安排 教学内容 学时 备注 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度 2.1 2.2 2.3 2.4 第一章 导论(2 学时)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概述 第二节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 法 2 理解社会心理的发展 与学习意义,了解社会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 √ √ √ 第二章 社会心理学理论(3 学 时) 第一节 社会心理学的理论流 派 第二节社会心理学的主要代表 人物及其观点 3 了解社会心理学的主 要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主张,掌握社会心理学 理论框架。重点:心理 学流派 √ √ 第三章 态度及其测量 第一节 态度概述 第二节 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第三节 说服与劝导模式 6 理解态度与行为之间 的关系,预测社会情境 中人类行为的内在本 质;熟练掌握劝导与说 服效应:精加工似然模 型和霍夫兰的劝导模 型,了解改变人类态度 的方法。 √ √ √ 第四章 社会知觉 第一节 印象及印象形成 第二节 几种主要的印象偏差 第三节 印象管理策略 4 理解印象形成的规律、 能解释日常生活中印 象形成效应;知晓印象 整饰的一般策略 √ √ √ 第五章 刻板印象与归因 第一节 刻板效应概述、偏见与 歧视 第二节 归因理论 4 理解刻板效应及其改 变,知晓如何有效地改 变人们的偏见与歧视, 掌握归因训练方法。 √ √ √ √ 第六章 人际吸引 第一节 人际吸引的规则 第二节 爱情心理 第三节 人类的亲密关系 4 解释爱情现象、利用人 际吸引的规则有效地 塑造和诊断人际关系 的质量。 √ √ √ √ 第七章 人际关系 第一节 人际关系概述 第二节 人际关系的形成与发 展 第三节 人际关系形成原则 4 理解人际关系概述、人 际关系的形成与发展、 关系的对应性与协调 性 √ √ √ 第八章 亲社会行为 第一节 亲社会行为与责任分 散效应 第二节 助人行为及其决策模 式 第三节 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4 解释亲社会行为的原 因、了解责任分散的心 理规律、知晓紧急情况 下助人的决策模式,懂 得如何有效地运用各 种手段增加助人行为。 √ √ √ 第九章 侵犯行为 第一节 侵犯与侵犯意图、侵 犯的本质、 第二节 攻击-挫折理论与暴 力 3 掌握侵犯的生物性与 社会性特点、理解攻击 -挫折理论,特别是武 器效应、了解家暴、性 侵害等暴力事件 √ √ √ 第十章 从众、依从与服从 4 了解从众心理、理解斯 √ √ √
第二节从众及其影因素 服从及其 作用 风是法等 第十章传福与社会心理 2 节谣言、民谣等社会心理 会心理 机 理与心理健康4 康 实验学安排 教学内容 学时 备注 对课程目标的支撑迪 2.12.2 2.4 态度测龄 9 量表测验与分析 9 惩罚实验 角色扮演 2 人际关系实验 从众实验 2 从众 群体现象 2 群体心理 三、教学方法 实行模块式教学,即将整个课程按照上述内容结构划分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再由 理论授课、案例分析、研讨、自学、作业或者模拟、实习、参观、调查等方式构成 木课程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课件(包括主 讲老师对全书的系统讲授,还有重要内容的文字提示与电子教学幻灯片)以及网上辅导(主 要采用E-MAIL、BBS等形式)。 四、考核与评价方式及标准 考试主要采用闭卷等书面方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及自学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 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记忆、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 用能力。 课程考核由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总评成锁: 平时成绩分别由以 下构成:课常讨论和作业分别占40%、出勤占2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40%:期末考试一般 采用闭卷考试,占总成绩60%。(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8 第一节 从众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节 依从及依从策略 第三节 服从及其心理机制 坦福监狱服从实验和 米尔格拉姆监狱实验 反映的社会心理 第十一章 群体中的相互作用 第一节 社会影响 第二节 群体决策 4 了解领导心理和群体 决策心理、掌握去个性 化和群体极化的消极 和积极后果、掌握群体 创新思维方法,如头脑 风暴法等。 √ √ √ 第十二章 传播与社会心理 第一节 传播活动的基础 第二节 谣言、民谣等社会心理 机制 2 理解谣言、民谣与社会 心理、时尚、流行与社 会心理 √ √ √ 第十三章社会心理与心理健康 第一节 心理健康概述 第二节 心理应激与社会支持 第三节 心理异常与社区心理 4 懂得各种心理诊断工 具,判断异常社会心理 现象。 √ √ √ √ 实验教学安排 教学内容 学时 备注 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度 2.1 2.2 2.3 2.4 态度测验 2 量表测验与分析 √ √ √ √ 服从实验 2 惩罚实验 √ √ √ 角色扮演 2 人际关系实验 √ √ 从众实验 2 从众 √ √ √ √ 群体现象 2 群体心理 √ √ 三、教学方法 实行模块式教学,即将整个课程按照上述内容结构划分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再由 理论授课、案例分析、研讨、自学、作业或者模拟、实习、参观、调查等方式构成。 本课程采用的教学媒体主要有:文字教材(包括主教材和学习指导书)、课件(包括主 讲老师对全书的系统讲授,还有重要内容的文字提示与电子教学幻灯片)以及网上辅导(主 要采用 E-MAIL、BBS 等形式)。 四、考核与评价方式及标准 考试主要采用闭卷等书面方式,考试范围应涵盖所有讲授及自学的内容,考试内容应能 客观反映出学生对本门课程主要概念的记忆、掌握程度,对有关理论的理解、掌握及综合运 用能力。 课程考核由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分别由以 下构成:课堂讨论和作业分别占 40%、出勤占 2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 40%;期末考试一般 采用闭卷考试,占总成绩 60%。(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五、课程思政素材 序号课程思政素材 对应章节 敏学方法 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度 第十章第三节 讲授与讨论 2.1 2.2 如包队识制度与伦理(观摩电影:死亡 3 遥言与传插:社会恐慌的形成及其危害 第十二章第二 小组讨论 2.1 2.2 群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的利弊 第十一章第二 讲授与讨论 2.2 亲社会与慈善:影响因素、决策与行为 对论 2.2 6 校园暴力及其危苦(观摩电影:大象) 第九章第二节 频与小 2.2 六、参考敏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敏材: 金盛华主编,《社会心理学》,高等教有出版社,2016年。 阅读书目: 1.米勒主编,《社会心理学的邀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阿伦森等主编,《社会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3季洛维奇等主编,《社会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金盛华主编,《社会心理学》,高等教有出版社,2010: 5麦维戴尔斯主编,《社会心理学》(第九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6时荣华等主编,《社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7阿伦森主编,《社会性动物》,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七、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各章应重点讲授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使学生对心理学有一个总体上的认识、把握。 八、其他 主撰人:陈松 审核人:魏永峰,齐海丽 教学院长:金龙 日期:2018年11月22日 9
9 五、课程思政素材 六、参考教材和阅读书目 参考教材: 金盛华主编,《社会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年。 阅读书目: 1. 米勒主编,《社会心理学的邀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 阿伦森等主编,《社会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3 季洛维奇等主编,《社会心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4 金盛华主编,《社会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 麦维 戴尔斯主编,《社会心理学》(第九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6 时荣华等主编,《社会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7 阿伦森主编,《社会性动物》,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七、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各章应重点讲授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使学生对心理学有一个总体上的认识、把握。 八、其他 无 主撰人:陈松 审核人:魏永峰,齐海丽 教学院长:金龙 日 期:2018 年 11 月 22 日 序号 课程思政素材 对应章节 教学方法 对课程目标的支撑度 1 斯坦福监狱实验:如何认识社会情境制 约人的道德合法性和行为合法性 第十章第三节 讲授与讨论 2.1 2.2 2 如何认识制度与伦理(观摩电影:死亡 实验) 第十章 第二节 观看视频、小组 讨论 2.2 3 谣言与传播:社会恐慌的形成及其危害 第十二章第二 节 小组讨论 2.1 2.2 4 群体决策与个人决策的利弊 第十一章第二 节 讲授与讨论 2.2 5 亲社会与慈善:影响因素、决策与行为 第八章 第三节 讨论 2.2 6 校园暴力及其危害(观摩电影:大象) 第九章第二节 观摩视频与小 组讨论 2.2
实验部分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 社会心理学 Social Psychology 基本信息 课程号 8405103 专业必修课 知学时 开课学 先修课程 心理学导论 面向专业社会工作专业 目标1,学习社会工作专业应该且备的职业道德,理解诚实公正、诚信叫的 职业操守和规范,并能在社会心理实验中自觉遵守实验伦理和国家相关的法律法 规: 课程目标 目标2:理解并掌握社会心理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实验、访谈等方法揭示心 理规律,挖据社会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具备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社会问的 能力: 用根据实哈要求提写实验报生 考核方式 如问卷 应描绘剂析图表,学习成绩以实验结 果的显著性,统计方法的正确性为主要参考指标 评分标准 每个实验,实验理论依据和研究假设占30%,实际操作40%,总结报告30%。实验 成绩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 PSYKEY实验指导用书 实验指导书 社会心理学实验指导书 自编[√]统编 10
10 实验部分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中文 社会心理学 英文 Social Psychology 课程号 8405103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学分 3 实验/上机学时 10 开课学期 3 先修课程 心理学导论 面向专业 社会工作专业 课程目标 目标 1:学习社会工作专业应该具备的职业道德,理解诚实公正、诚信守则的 职业操守和规范,并能在社会心理实验中自觉遵守实验伦理和国家相关的法律法 规; 目标 2:理解并掌握社会心理学基础知识。能够运用实验、访谈等方法揭示心 理规律,挖掘社会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具备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社会问题的 能力; 考核方式 采用根据实验要求撰写实验报告,如问卷,应描绘剖析图表,学习成绩以实验结 果的显著性,统计方法的正确性为主要参考指标。 评分标准 每个实验,实验理论依据和研究假设占 30%,实际操作 40%,总结报告 30%。实验 成绩分: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 实验指导书 PSYKEY 实验指导用书 自 编 [ ] 统 编 [√ ] 社会心理学实验指导书 自 编 [√ ]统 编 [ ]